《百草園》案例與反思
要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只有讓學生在實踐中自覺地操練,學以致用,才能形成較為扎實的知識結構和良好的基礎技能。其實,我們的語文課堂應當不僅是學生學習知識的舞臺,培養各種能力的舞臺,同時,也應當是學生實踐能力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上,真正的演員是學生,教師的職責只不過是盡量讓學生在這個舞臺上,展現出潛在的各方面能力,表演出最精彩的節目。這也是我設計這堂課的一個基本理念。描寫景物的文章,傳統的教學思路是:“初讀課文,解決生字詞——逐段講解課文,分析內容——歸納中心,總結寫法——鞏固練習”,但我這節課的教學設計與此不同。我把初步學會觀察和描寫景物的方法作為教學重點,而把培養這種能力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這節課中,我采用了板塊式教學模式,嘗試讓學生在課內進行探究性學習,讓學生充分體會自主、合作探究閱讀的樂趣。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單刀直入,直逼重點。第二板塊的教學,我先向學生介紹了作者觀察景物和描寫景物的方法,讓學生在這個方法的指導下,深入文本,品味語言,這樣使學生的探究閱讀有的放矢,不會產生盲目性,同時,這也有利于教學重點的落實。為讓學生體會探究閱讀的樂趣,我在提問上作了許多努力。如為讓學生了解作者所描繪的景物,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征,從什么角度來描寫的,我設計讓學生通過完成一個句式的填空來解決這個問題:“在這個樂園里,我觀察到有 ,它(們) ,我是從 角度描述它們的。”這個較有趣味性的問題,充分調動了學生閱讀的興趣,讓他們在變換角色,組織自己的語言,合作解疑時,養成平時注意觀察的習慣。在這堂課的末尾,我還把知識從課內延伸到課外,設計了一個較為開放性的提問:“大家課外還有沒有讀到哪些文章,其中的作者也能‘化平凡為神奇’,通過他的妙筆生花,為我們留下優秀的篇章,讓我們領略到一種別樣的情趣。”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豐富性和趣味性?傊,這堂課力求讓學生成為語文課堂的主角,注重對他們的能力培養,讓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解疑中,學會與別人交流、合作,體驗探究學習的樂趣。
板塊式的教學模式其實也是一種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全面發展學生的語文素質,為自主學習、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基礎,這是每一位語文教師的愿望。希望在我們的努力下,能讓學生真正領略到語文課堂的趣味性,能真正感受探究閱讀的樂趣。
附:學生課后作業隨筆一篇
校園一角 初一(1) 何姍姍
不必說我們校園有一幢幢整齊的教學樓,一個個整潔的教室,一扇扇油光發亮的窗戶;也不必說一陣陣瑯瑯讀書聲,一個個矯健的身軀,一聲聲鳥鳴回蕩在天空中。在學校的每一個小角落,都有著無窮樂趣:高大的教學樓是我們優等生的“發源地”;寬敞的操場,撒滿了運動員們的汗水和淚水;充滿生機的花圃,讓我們在緊張的學習之余可以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一番,聞著香味,聽著鳥叫,踏著草地,仿佛我也成了它們當中的一員,單是剛建起的“后花園”,就有著不少新味兒。平日的它似婀娜多姿的少女,優美地在課間歡迎我們來這“做客”。如果我們來“做客”,他總以優美的姿態展現于我們眼前,令我們贊嘆不已。
雨后的花園更是獨有一方風味!帶有露水的花害羞地低下頭,謙虛地向默默無聞的小草學習。而堅韌不拔的小草也開始睜開眼,與小伙伴們竊竊私語。辛勤的蜜蜂“嗡嗡”地手舞足蹈,好像歡迎我們的到來。雖然沒有小橋流水,但有比它更為神幻的地方。一個個深藍圓圈組成我心中的人生歷程。在這兒,我能安靜地睡著;在這兒,我會格外認真地思考問題。每當從這一頭望到那一頭時,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好像把我帶入夢幻世界。在那兒,簡直是一幅美圖,無拘無束生活盡收眼底,但仿佛告訴我們,只有自己努力,才能真正擁有這一切!
不錯吧,一番瀏覽后,您是否和我一樣陶醉其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