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與素養 撐起考教的一片藍天
亮點三:
鼓勵學生張揚個性,發揮特長。
無論是閱讀材料的選擇,閱讀題目的擬制,還是作文題的設計,都有利于鼓勵學生張揚個性,發揮特長。用命題人自己的話說,今年的試題“鼓勵各抒己見的主觀題(答案多元開放)達106分,占全卷的88·3%,這無不凸現尊重主體、鼓勵創造、變考試為展示的主張”,的確,閱讀一的第4題、閱讀二的第2、5題、閱讀三的第3、4、5題、閱讀四的第4題等……或要求學生在讀中自主發現、獨立判斷,將讀后感受主動融入作品內容之中;或在讀中融入主觀體驗、借助生活經歷,引發相關聯想,完成個性表達;或在讀中借助工具書、資料搜集篩選相關信息,完成再學習再創造的過程。還有作文的角度自選、題目自擬、立意自定等等,無不給了學生更為廣闊的展示空間,更為鮮明的個性張揚。這些題目的設置,不單是命題形式的求新,更主要的是折射出對閱讀策略與閱讀習慣的關注,從而體現考試評價的開放性。
當然,要想一份試卷從宏觀到微觀都做到盡善盡美并讓不同水平的考生,不同層面的教師,方方面面的專家齊聲叫好而挑剔不到半點瑕疵,是不可能的。對于今年的試卷,本人在驚詫它姹紫嫣紅、領略它春光無限之際,也略有拙見:
1、“鏈接”的附載,我覺得很好,“鏈接”題的設置也無太多非議,只是感覺賦分偏高(5分,占全卷閱讀的10·8%),好多學生因不懂此詞的真正含義,又無太多時間品味前面的范例(因為整個試題做完只150分鐘),故丟分嚴重。要是在平時,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研讀,完成這題的難度并不大。
2、“《梁祝》”一題作為知識面的考查,無可厚非,賦分也不高,好多同學能答到《梁山伯與祝英臺》,但卻無法得這1分,尤其是對廣大農村孩子,更是無法準確知道曲名,哪怕只有1分,但其語文性體現不充分。
3、題目開放、答題開放,給命題人無疑更高的要求,以“適應”為話題作文,學生手頭有較多的閱讀材料、文章(見讀者)供他們摘錄、抄襲,沒有公平展示出學生作文的真正水平,出現明顯的雷同卷、拼湊組裝文,而且這類作文能得高分,評卷人無法把握和操作(又不是全文抄襲)。
4、全卷有5道閱讀題考查了推斷、概括、理解、鑒賞的能力,難度、效度、區分度都很好,但從整個試卷結構看,這5道閱讀題所占分值偏少。
三、抽樣分析
現從四所學校不同的考場隨機抽樣105份進行分析;
項目內容 最高分 最低分 高 分 及 格 低 分 均分
人 率 人 率 人 率
書寫4分 4 2 88 83·8 103 98·1 0 0 3·86
閱讀46分 45 6 40 38·1 85 80·9 83 7·9 33·03
作文一40分 37 0 13 12·4 87 92·3 3 2·85 27·98
作文二30分 28 0 20 19·04 100 95·4 3 2·85 21·2
總分120分 114 11 24 22·9 94 89·5 3 2·85 84·4
綜觀前面的“基本情況”和以上的“抽樣分析”,我們發現今年的各項比率較去年下降,應當說情況是正常的也是真實的,因為去年的各項比值我們認為是創了語文歷史上最高水平,已經到了頂峰,今后不可能再比這好,否則是不真實的。再說今年我們在評分標準的把握上(主要是作文)同往年相比,要把握得嚴一些(這主要指高分),今年的一等作文我們嚴格按照“評分說明”的三項指標(略),缺一不可,故今年作文90%以上能及格,但高分人數極少。
答題情況及存在問題
〈一〉 書寫部分:
此題已有四年的歷史和經驗,師生均較重視,故普遍得分較高,相當一部分學生書寫規范、美觀、漂亮,有較好的書法功底。但也有幾點遺憾:⑴此題24個字完全書寫規范、正確的不到50%,最多的錯字達到5個。⑵不少學生除書寫題本身書寫工整外,其他答題的書寫亂七八糟,前后反差大。
〈二〉閱讀
閱讀一: 《宜都記》從內容到語言風格都十分貼近課文《三峽》,第1、2題是基本理解的詩文記誦和積累,學生得分情況較好,大多數能寫出相應的名句;第3題考查借助工具書和語言環境理解詞語的能力,得分率也較高;第4題強調理解文章大意,理清思路,有針對性補寫,是有一定難度的語言運用題,大部分同學能動筆,但完成得不夠理想。
存在問題:
⑴積累不夠,課文內容不熟悉,平時課文要求背誦的名篇、名段、名句不夠落實。
⑵應考能力差,現成的書和字典擺在面前不會用,不能用。
⑶缺乏最起碼的閱讀文言文的功底,導致不能結合語境釋詞,不能遵循原文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