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五“要”
教學反思;教學活動;教師專業(yè)成長教學反思是教師教學實踐水平提高的一個重要的渠道、環(huán)節(jié)和手段。教師在教學反思中,對過去的教學行為做出理性的審視和評判,在看似無問題的地方發(fā)現(xiàn)問題,揭示出行為背后所隱含的觀念和意識,促進智慧的生成和實踐行為的進一步提升。然而.不少教師在談及教學反思時卻表現(xiàn)出難以盡言的困惑:我經常反思我的教學,可是反思不出什么有價值的東西,教學還是老樣子。顯然,要想使教學不再“重復昨天的故事”,走出陳陳相因的困窘,就必須學會反思。反思可以是對他人教學實踐的反思,也可以是對自身教學實踐的反思;可以是個人反思,也可以是集體性反思。但不管是哪一種反思,都應該以具體的教學活動為基礎,選好切入點,依據(jù)一定的理論進行分析闡釋,并且開展對話交流,對已有的教學實踐加以激活、評判、再認,才能發(fā)揮出對教學實踐應有的提升作用。
一、要以具體的教學活動為基礎
教學反思不是抽象的思辨活動,離不開具體的對象,這個對象必須有時間、有地點、有人物、有事件,是在真實情境中發(fā)生的“原生態(tài)”的教學事實,是由特定時空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等各種因素構成的教學場景和教學細節(jié)。這些場景和細節(jié)可以是教師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可以直接來自于實際的課堂觀察或課堂經歷,也可以是通過錄像、錄音等手段所保存下來的教學記錄,或以文字形式記錄下來的教學實錄。但不管是哪種方式,都應能具體生動地再現(xiàn)當時的教學情境。
這些事實可能不夠完美,其中還包含了一些隨機的、偶發(fā)的教學事件,但它應能直觀地展現(xiàn)教學活動過程的來龍去脈,教師和學生所經歷的困惑、愉悅、遲疑等表現(xiàn)和心理感受。
案例1
“童心似小鳥,羽毛很美麗,飛來飛去在四季的童話里……”聽著《銀河之星大擂臺》小選手那悅耳的歌聲,我的腦海里不禁浮現(xiàn)出昨天教學古詩《小池》時那精彩的一幕。
在初讀全詩后,我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愛好分別扮演泉眼、泉水、綠樹、太陽、小荷、蜻蜓等角色,并相互說悄悄話,教室里頓時熱鬧起來。不用我導演,戲就開場了,教室里沒有了靦腆的,也沒有了膽小的。聽——
綠樹:“太陽公公,你今天起得真早!前些天沒見到你,我們大家可擔心啦!
蜻蜓1:“荷葉姐姐,荷花妹妹什么時候來呀?我們可想她了。”
小荷:“蜻蜓弟弟,你會表演雜技嗎?”
蜻蜓1:“當然會啦,你看(說著,他就表演起了倒立、翻跟斗)!
蜻蜓2:“荷葉姐姐,你就像天上圓圓的月亮.真美!我能和你一起玩嗎?”
小荷:“行啊,我們一起來跳個舞吧!
蜻蜓3:“泉水弟弟,你從哪兒來呀?”
泉水(把它帶到泉眼處):“我就是從這個小洞里出來的!
泉眼:“你們可別欺負它,它又涼又甜,我都舍不得讓它流出來呢!
蜻蜓3:“放心吧,泉眼大叔.我們會保護好它的(拉著泉水走)。”
此時此刻,我早已被學生那無拘無束的對話、手舞足蹈的表演吸引住了,也不由自主地跟他們說開了……面對的似乎不是學生,而是一個純真無比的童話世界。我深深地陶醉了!
在這種民主、和諧、愉悅的情境中。童心的寶匣打開了,那靈動巧妙的詩一般的語言便汩汩地流淌出來。學生在參與中理解了古詩,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心中升騰起保護大自然的愿望。你看無需循循善誘、苦口婆心,既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又鍛煉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為師者何樂而不為呢?……[1]
這則案例描繪的是教師的親身經歷,它以描述和實錄的方式記錄了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的具體行為。真實地再現(xiàn)了當時的情景,寫出了師生在具體教學情境中的感受。為進一步的反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只有當這些鮮活而生動的場景和細節(jié),具體呈現(xiàn)在教師的“視域”中,并有所“觸發(fā)”時,才可以激活我們的思維,進行仔細的推敲琢磨。而且只有在這些具體的場景和細節(jié)中,我們才能捕捉到教學的關鍵信息,為反思分析提供具體的依據(jù),發(fā)現(xiàn)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找到教學改進的有效措施和策略,總結出教學活動的潛在意義和價值。
二、要選好反思的“切入點”
教學活動是一種由多個要素在特定條件下整合而成的連續(xù)性活動,具有時間性和整體性。這里的時間性是指教學活動是在一定的過程中發(fā)生的,總是先發(fā)生什么再發(fā)生什么,有其先后順序。整體性是指教學活動中諸要素,如學生、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環(huán)境、教學信息的傳遞以及教師等,他們之間不是簡單的組合,而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復雜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