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學生潛能的嘗試——《草船借箭》隨筆(精選14篇)
挖掘學生潛能的嘗試——《草船借箭》隨筆 篇1
學習《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時,當我肝長氣短的講完課文后,我問學生覺得周瑜、魯肅、諸葛亮他們是怎樣的人,學生茫然。我又要求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理解、鞏固課文內容,多數同學采用分角色朗讀,也有自己讀的?墒亲x完后還是沒有什么效果。我又提議,大家把文章改成劇本來表演一下,開始同學們驚訝,繼而大家就雀躍起來。
趁熱打鐵,我就讓同學們自由結合,自編自演。學生的興趣很濃,排演時,我發現同學們只是在按照課文內容排練,而 這樣使劇中的不少內容給人以不銜接的感覺,因而,我又問他們:“周瑜讓魯肅到諸葛亮哪兒去探聽探聽,接下來就是諸葛亮說……,這樣演有何感覺?”有的學生說:“沒什么呀”。有的說“不好,有點別扭”。我說:“我們的演出場地是一定的,每個人站在中間的位置比較好,你們想想怎么做比較好”,“我們添加點內容來銜接上下文怎么樣?”。我興奮的說:“太好了,我給你們兩天的時間排練,然后比賽,看看哪個組表演的最好,最好的演員獎給一個標志!
課后我發現同學們一有時間就湊在一起排練,有時因教室擁擠就干脆到操場上排練。有時為了一個環節編排,他們會互相討論,甚至爭得面紅耳赤,看他們這樣認真和專注的態度,我特別欣慰,同時也對他們的表演充滿了信心。。
終于到了比賽時間,他們的演出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無須再問他們周瑜、魯肅、諸葛亮他們是怎樣的人,我從他們的表演中已經看到了他們對人物性格的理解——從故事環節的安排和舞臺角色的轉換上。如:周瑜吩咐魯肅到諸葛亮哪兒去探聽探聽,這時臺上的周瑜怎樣離開舞臺?有的同學說:“我們就要與曹軍交戰,我要去查看一下軍情!庇械耐瑢W說:“我要到練兵場去看看,給士兵們鼓鼓勁”還有的同學說:“這幾天忙與軍事太累了,我先休息一會兒。”……當諸葛亮要離開時,有的同學說:“天氣真好,我出去散散步。”有的同學說:“我回書房看看書!钡鹊。我看 到了孩子們的思維得到了開闊。從學生個人的表現方面,宮麗麗最突出,她是一個性格內向的女孩,這次她表演的是魯肅,比賽時,她舉止大方,聲音洪亮,完全像換了個人。教師上課方式的一點改變竟讓我看到了學生個性的改變。
在“六、一兒童節”文藝節目評選時,我大膽的將我班的課本劇搬上了舞臺,同學們的表演給師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覺。不時博得臺下陣陣掌聲。后來竟有老師說:“你們班的人才就是多”。我笑了。
通過這一堂課的嘗試,讓我深深感受到一些極具價值而又富有創意的語文實踐活動,只要我們善于引導,以恰當的方式挖掘學生的潛能,就會使學生帶著自己的興趣、知識、經驗、情感、靈性、智慧去鞏固課文內容,促進對課文內容的深層次理解、內化、掌握,這也是師生教學互動中生成的教學資源。只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的探索,就會使語文課堂綻放出勃勃生機。
挖掘學生潛能的嘗試——《草船借箭》隨筆 篇2
讀《草船借箭》有感
安徽省宣城市第二小學六年級⑵班 黃 豪
你嫉妒過別人嗎?你有過不擇手段想讓別人比你差的經歷嗎?
我總是以為自己是完美的,但我看了一個小故事后改變了我的看法:那是發生在三國時期的故事。東吳的周瑜心胸狹窄,十分嫉妒諸葛亮的足智多謀。一個惡念便由然而生:借軍中缺箭之名,讓諸葛亮十天造十萬只箭。這招真是毒,可見周瑜的陰險狡猾。可獨具慧眼的諸葛亮卻有妙計:趁大霧漫天,向曹營“借”了十萬只箭。使周瑜的計劃破滅。這九體現出了周瑜悸賢妒能,心胸狹窄!
我想人如果一味看見別人的缺點,忌妒別人、指責別人。自己也不會進步。我們的忌妒心有時也會走上歧途,犯下了滔天大禍。有人見別人錢多,自己窮,便殺人奪走別人的財物。比賽中,有人比另一個人弱,便綁架自己拿獎……
在我們小學生之中,也有忌妒心存在。比如考試中有人考的不好九希望別人下次考差點,或老師把人改錯了,應該扣更多的分。相反考好的人希望別人不要比他高,自己的試卷老師不要改錯。
讓我們正確看待事物,杜絕忌妒之心。
讀《草船借箭》有感
江蘇省常州市覓渡橋小學五年級⑸班 魯昱良
自古以來,總有那些人,看到別人有才干比自己強,不是發奮努力趕超人家,而是懷著嫉妒心,不擇手段地去陷害人家,三國時期的周瑜就 是這樣的人。
《草船借箭》講了心胸狹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處處高自己一招,便心懷妒意,甚至想置諸葛亮于死地。他以軍中缺箭理由為名,生出一計,讓諸葛亮十天造出十萬支箭,這在當時是完全不可能。從中可以看到:周瑜不僅妒忌心強,而且十分狡猾陰險。然而,機智過人的諸葛亮卻胸有成竹地答應下來,趁著漫天大霧,用草船從曹營“借”了十萬支箭,三天就順利完成了任務,使周瑜的陰謀又一次破滅,從而進一步揭錄了周瑜忌賢妒能、心胸狹窄的本性。
讀《草船借箭》,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嫉妒的心理不是也有嗎?有時自己考試成績不好,雖然也去分析原因,找錯在什么地方,但是往往希望取得好成績的同學,在下次考試中也出個差錯,好和自己拉平。事情雖小,但也是不健康的心態,回想起來,是多么慚愧呀!
挖掘學生潛能的嘗試——《草船借箭》隨筆 篇3
【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能力,利用閱讀反思等,拓展思維空間,使學生獲主動發展!苯虒W中組織學生從讀中感知感悟,引導探究,啟發學生思維,進行探究性閱讀,培養學生感悟、理解、欣賞、評價和積累語言的能力。
2、《課程標準》指出:
閱讀時,學生能“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的有關詞句,體會其表達效果”。
【設計意圖】
1、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采取講學結合,以學為主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引領學生親近文本,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從文本語句的前后聯系中品析人物形象,提升語文素養。
3、開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
通過“通讀、研讀”,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上課認真、專心,作業及時,各方面表現較好。但在班內也存在著一些致命的弱點:大部分學生發言不積極,膽小,回答問題聲音欠響亮。少數學生學習目的性不明確,得過且過,心不在焉。還有的上課不專心,講空話,影響了上課學習的效果。至于朗讀水平和寫作水平,班內相當一部分學生還達不到高段學生的要求。自學能力較差,不善于思索、歸納,知識面狹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對有一定難度的口述題,概括性一類的題目,多啟發他們回答;適當補充一些課外作業,引導他們多讀、多看一些有益的書報,作些摘記,開闊知識面;鼓勵他們在平時生活中多留心觀察,多寫日記、作文,提高寫作能力。
〖教材〗
《草船借箭》是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五單元19課。是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長篇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課文寫了周瑜由于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只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的有膽有識,才智過人。這是一篇落實本單元重點訓練要求,發展語言、啟發思維、啟迪智慧的好課文。
〖目標〗
本組教材讀寫的訓練重點是“按事情的先后順序安排了哪幾個方面的材料”。教學時,應當把這一練重點有機地融進整個教學過程之中。使學生知道草船借箭這件事有它的前因后果,文中每個細節也有它的前因后果。讓學生在理清課文敘述順序和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掌握分清事情前因后果的方法,使其能在學習同類的課文中加以運用,進一步提高閱讀的能力,并領會其在作文上的作用;诖,教學目標為:
1、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梗概,以及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知道諸葛亮是個足智多謀、才智超群的人。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究精神。
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圍繞上述的第1、2進行。教學重點是“諸葛亮是怎樣利用草船借箭的”,教學難點是“了解諸葛亮借箭為什么能成功,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為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全面落實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要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原則。努力啟發誘導,變“教”’為“導”,變為學生探索、發現的過程。針對訓練的重點項目和課文的特點,設計富有思考價值的重點項目,和符合課文特點、富有思考價值的、多層次、多梯度的問題來導讀課文。充分發揮朗讀、默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感受力的培養。
〖教法〗
語文教學要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時的教學方法為:
1、采用啟發式教學:
即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在讀中思考、領會、劃詞劃句,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弄懂弄通課文的內容。
2、采用“導讀法”教學:
導之以讀、導之以思、導之以說、導之以寫、導之以疑。
3、運用講讀法、板書法等,多法并舉,目的在于變閱讀教學“模模糊糊一大片”;為“清清楚楚一條線”。
4、教學中組織學生從讀中感知感悟,引導探究,啟發學生思維,進行探究性閱讀,培養學生感悟、理解、欣賞、評價和積累語言的能力。
〖學法〗
葉圣陶先生指出:“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苦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乃為善教者也。”教師要成為 “善教者”,就必須進行學法指導,因“方法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备鶕菊n特點,著重指導學生運用下面三種方法學習課文:
1、從重點段入手,加強字、詞、句的訓練,避免面面俱到,使學生深刻地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2、抓重點詞語“神機妙算”設疑導讀,以詞繞文,串珠引線,深究事情的前因后果。
〖過程〗
一、復習引入
復習舊課的目的在于溫故知新,為新課作墊鋪,使教學前后銜接。
1、請一位同學說說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
2、起因和結果截然不同,是因為諸葛亮的什么使周瑜自嘆不如?(板書:種機妙算)
3、“神機妙算”是什么意思?你能從這個詞語提出什么問題?
二、精讀課文,領悟研究策略
教師引入:“請同學們自由讀‘草船借箭’這部分內容,把你認為最能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劃出來,再用心體會,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處。”以 “諸葛亮知天時”為例,找出最能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抓住相關句子的聯系,引導學生體會、探究,認識諸葛亮的杰出才干和周瑜的自嘆不如。教學過程設想如下:
1、“誰來說說,你從課文的哪些詞句中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指名口答:
、拧∵@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ㄒ龑W生體會個人的心情,再要求用各自不同的心情來讀讀這句話。)
、啤〉谝惶,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
。ㄒ龑W生反復誦讀此句,要讀出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從容不迫。在讀中悟到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準了這場大霧。)
2、感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周瑜的一聲嘆息:“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三、回讀課文,類化研究體驗
在讀好周瑜的長嘆一聲之后,教師對研讀的策略做如下概括:“剛才,我們通過抓住前后句子之間的聯系,真正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同學們,用聯系的方法來研究問題,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讀書能力。請大家用這種方法,再次研究‘草船借箭’這部分內容,看看你還能從哪些句子的聯系中讀懂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睂W生研讀,教師巡視。讀后組織交流。
1、以“懂地利”為例,感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引導學生找出:
、拧≈T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
⑵ 曹操知道上了當,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飛一樣地放回20多里,追也來不及了。討論:諸葛亮是怎樣算準借箭的地理位置的。
2、以“識人心”為例,感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誰來說說,你從哪兩個句子的聯系中讀懂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指名口答:
⑴ 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啤〔懿僭跔I寨里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
3、回讀課文,深化探究主題:
⑴ 在討論周瑜哪些地方不如諸葛亮后,最后,利用板書總結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啤≡u價人物,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重點評一評諸葛亮。這一設計是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能對書中的人物進行正確的評價,目的在于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四、課外拓展,加強積累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但是僅靠課堂上來學習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必須向課外延伸,加大閱讀量,豐富積累。所以在評價諸葛亮時我插入一首后人贊美諸葛亮的小詩,另外在總結課文時,布置學生課外讀一讀《三國演義》中跟本課有關的部分。
挖掘學生潛能的嘗試——《草船借箭》隨筆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習本課的7個生字,能正確地讀寫下列詞語:諸葛亮、妒忌、都督、懲罰、擂鼓、吶喊、丞相、神機妙算。
2、分角色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過程與方法
1、學生自己查找資料,自學課文,并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帶著問題讀課文。
2、從問題入手,激發學生興趣,同時交代背景,鼓勵他們提出問題。
3、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解決提出的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悟祖國燦爛文化的民族底蘊,激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創新意識。
2、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克服妒忌心理。
重點
了解“草船借箭”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發展過程。
突破方法
學生通過多種方法的朗讀,借課文中周瑜的話概括出諸葛亮的特點,然后引導出諸葛亮的所作所為,領悟課文發展經過。
難點
從“草船借箭”這件具體事情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了和他的創新。
突破方法:通過小組討論,教師相機點撥,結合朗讀課文理解問題。
教法: 談話法、演示法、導讀法。
學法:自學討論法。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小帆船
設計理念: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語文綜合素養。
課前導語:
同學們今天有領導、老師到我們班來聽課指導,我們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他們。(師生鼓掌)你們緊張嗎?老師我也緊張,讓我們聽一首歌曲放松一下。
聽歌曲: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一首膾炙人口的歌,又重新把我們帶進了三國時代,那風起云涌、斗智斗勇、英雄輩出的時代。這節課我們要繼續探究學習的課文,就是選自于《三國演義》的一段故事《草船借箭》。板書:11、草船借箭
一、回味課文,把握探究主題
經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里幫助作戰,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發生的。故事的起因是——周瑜設計,要諸葛亮三天內造10萬支箭;經過是——諸葛亮趁霧天,向曹操草船借箭;結果是——借箭成功,周瑜自嘆不如。
這節課我們首先用學過的抓詞語、抓句子的品讀法來探究學習課文。請同學們翻開課文,邊看邊思考:你認為課文中哪個詞語最有研究價值?
(生答:“神機妙算”。師:神機妙算是什么意思?生:驚人的智慧,巧妙的策劃,形容有預見性,善于估計客觀形勢,決定策略。師:誰能用這個詞說句話?生:略)
二、精讀課文,領悟探究策略
教師引入:
“請同學們齊讀‘霧中借箭'這部分,把你認為最能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地方找出來,再用心體會,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處?”
生:三天后江上出現了大霧,能體現諸葛亮的神機妙算。[1、懂天文]
師:把你找的句子讀一讀,通過你的朗讀體現霧的大。
生:(讀)“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楚!
師:這霧大嗎?大!
師范讀:來,像老師這樣讀一讀。ㄉ杂筛星槔首x)
師:你們的表情告訴我,霧很大,很濃。注意,這是一場大霧,一場濃霧!讓我們再來讀一讀。(生齊讀)
師:這場大霧,魯肅看到了,諸葛亮也看到了。坐在船上,靠近曹操水寨,魯肅心里會怎么樣?
生:害怕。
師:是啊, 魯肅會感到很害怕。那么大的霧,船要是誤進了曹軍的水寨怎么辦?你來當魯肅讀讀這句話。
師: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是什么心情?
生:高興!
師:你就是諸葛亮,請你帶著高興的心情讀一讀。
師:是呀!這場大霧我都盼了三天了!多讓人高興!我們一起讀一讀。(師生齊讀本句)
但是,光讀這句話,就能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嗎?不能!為什么?因為這場大霧也許是湊巧碰上的呢?所以,你得再往前面讀一讀,聯系上文進一步理解。
“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此句,要讀出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從容不迫。在讀中悟到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準了這場大霧。
“不過,我覺得這個句子寫得太啰嗦!前兩天不是沒動靜嘛,沒動靜有什么可寫的?完全可以寫成這樣嘛(出示句子):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這樣寫既清楚又簡練,多好!改不改?為什么?"(組織學生比較討論。)
過渡:
“只有這樣寫,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大家看,這就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
難怪周瑜會長嘆一聲"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周瑜的一聲嘆息)
三、回讀課文,類化探究體驗
剛才,我們通過抓住前后句子之間的聯系,真正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同學們,用下面用聯系的方法來研究問題,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讀書能力。請大家用這種方法,再次探究‘霧中借箭'這部分內容,看看你還能從哪些句子的聯系中讀懂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學生自己研讀,教師巡視。讀后分小組組織討論交流。要求:小組長組織好,讓每個小組成員都要發言說說自己的探究結果,最后由組長總結,派代表發言。
2、識人心。
。╨)誰來說說,你從哪兩個句子的聯系中讀懂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僦T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②曹操在營寨里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
在文中,寫諸葛亮說話的地方有11處之多,但只有這個地方寫到了諸葛亮的笑。你們說,諸葛亮他在笑誰?"
生:笑曹操,注定失敗。
師:你抓住文中哪一句話來體會?
生: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
師:好,你能聯系課文來體會。這是指出他在笑曹操的謹慎多疑、輕易中計,是一種諷刺的笑,輕蔑地笑。
師:還在笑誰? 生:笑周瑜,狂費心機。
師:你從諸葛亮說的什么話中體會到?(生:略)
師:這是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陰謀落空,這是瀟灑的笑、智慧的笑、勝利的笑。
師:還在笑誰? 生:笑魯肅,老實膽小。
師:他在笑魯肅的忠厚老實,這是寬厚的笑。
師:這一笑,包含了多少內容呀!他這一笑,早就算準了曹操不敢派兵出來,只會放箭如雨;早就算準了周瑜狂費心機。這就是料事如神的諸葛亮,這就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難怪周瑜聽了魯肅的話,說——生: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2)老師我覺得諸葛亮這句(出示句子:“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這是話中有話、話后有話呀!你是怎樣理解諸葛亮的話,請寫出來。學生練筆,寫后組織全班交流。
學生交流例示(幻燈出示):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一定會叫弓弩手朝我們射箭。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一定會叫弓弩手朝我們射箭,箭一定會像下雨一樣。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一定會叫弓弩手朝我們射箭,這10萬枝箭我是借定了。......
“你們真是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課文為什么不把這些話寫出來呢?”
(這樣寫,不僅使課文含蓄,而且給讀者以思考回味的余地。)
3、知地理
引導學生(找出并齊讀):
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教師追問:為什么要這樣做?(兩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體平衡)。(師生共同用簡筆畫鉤畫,再用小船表演。)可見,諸葛亮方方面面考慮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安排巧妙,你們說諸葛亮神不神?(生齊答:神。)妙不妙?(生齊答:妙。)
什么時候曹操才知道上當了?
出示句子:
“天漸漸亮了,霧還沒有散……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駛出二十多里,要追也來不及了。” (男生讀)
看來諸葛亮也早已算準了借箭的地理位置。
難怪周瑜長嘆一聲,說:“(生讀)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出示討論: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諸葛亮呢?
(提示后討論交流)
生:我覺得周瑜的智商不如諸葛亮,因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諸葛亮想到的 是“借”箭。
生:周瑜的胸襟不如諸葛亮,周瑜心胸狹窄,嫉賢妒能,而諸葛亮寬厚待人,善 于把握全局。
師:同學們,適當的嫉妒會帶給你們上進、拼搏,但嫉妒心太強,就會扭曲我們的心靈,所以你們要把握好這個“度”,不要像周瑜那樣。那么,在你們的成長道路乃至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就會生活的很快樂!很幸福!
生:諸葛亮考慮問題的能力、觀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勝過周瑜。
師提示:那么他們兩個人的真正差距是什么?(生:略)
四、總結
隨著探究步步深入,我們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那諸葛亮上知天文,下曉地理,(懂天時,知地理,識人心)足智多謀,智慧過人,你還知道他的哪些故事?(三顧茅廬、火燒赤壁、空城計、......)這些資料你是從哪里收集到的?
他的本事是天上掉下來的?是地上長出來的?那是怎么來的?想知道嗎?真想知道嗎?--課后請閱讀《諸葛亮全傳》、《三國演義》第46回。
學了課文后,你認為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生:略)
請同學們自己組織語言,要求用四個字來概括諸葛亮的才干。
足智多謀 智慧超群 精明能干 知識淵博 神機妙算
題目“草船借箭”,的歇后語是什么?(生討論交流,師歸納: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箭是借來的嗎?題目說“草船借箭”合適嗎?你覺得應該用什么做題?
生:《草船騙箭》
師:請同學們看看這句:“謝謝曹丞相的箭。”這有個“謝謝”一詞,“騙”箭會說“謝謝”嗎?……
后人借這件事贊美諸葛亮的一首小詩:(幻燈放出)
一夜濃霧滿長江,
遠近難分水渺茫。
驟雨飛蝗來戰艦,
孔明今日伏周郎。
這首詩是后人用來贊揚諸葛亮的智慧的。這首小詩精煉地概括了草船借箭的經過,其中的“驟雨飛蝗”用來比喻曹軍射來那么多的箭。課后把這首詩背熟。
學了這篇文章,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發?生討論,師總結:
。1)要獲得成功,必須掌握各種知識(天文地理......)
(2)變“造箭 ”為“借箭”——解決問題的時候,可以換一個角度來想......
五、研究其他人物
1、諸葛亮是那樣的神機妙算,其他的人物又怎么樣?
a、周瑜---陰險狡猾 你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課文第二自然段是一段諸葛亮和周瑜的精彩對白,把周瑜的陰險狡猾,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智慧過人,刻畫得栩栩如生。
b、曹操---- 謹慎多疑
c、魯肅---- 忠厚老實
2、課文就是這樣,通過語言的描寫把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在平時的寫作上,我們也要學習刻畫人物語言的寫作方法。
五、課后延伸,涓涓細流入江海
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是燦爛輝煌的。這一節課我們更進一步了解到《三國演義》中的人物、詩詞、成語、歇后語等,這只是滄海一粟,本單元我們還要學習從其他名著節選出來的片段,更進一步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請同學們課后再讀一讀其他名著。相信通過學習,你們一定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獲。老師期待著大家再次走進我國的文化長河中,去尋找更多美麗、發光的貝殼!
課后小練筆:我心中的諸葛亮
板書:
11、草船借箭
諸葛亮 笑 周瑜 陰險狡猾
懂天文 曹操 謹慎多疑
神機妙算 知地理 魯肅 忠厚老實
識人心
抓詞語、抓句子的品讀法
用聯系的方法
挖掘學生潛能的嘗試——《草船借箭》隨筆 篇5
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變的。課文寫周瑜由于嫉妒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來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計想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
學情分析:課文寫了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周瑜不得不為之嘆服,稱諸葛亮“神機妙算”。教學時,教師就引導學生圍繞“神機妙算”這個詞展開教學。教學中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語文綜合素質。
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自主閱讀,理解課文內容,認識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體現在知天文、動地理、識人心、巧安排。
3、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周瑜與諸葛亮對話時的言語態度的特點。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要求學生熟讀課文,能簡要復述課文內容。
教學步驟:
一、激趣導入,解題質疑。
1、我們國家有著燦爛的歷史文化,我國的“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你知道是哪四大名著?它們的主人公分別是誰?
2、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學習著名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草船借箭(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或想法嗎?(學生質疑,對于學生提的有價值的問題請學生書寫在黑板上。如:(1)誰用草船向誰借箭?(2)為什么要借箭?(3)怎樣借箭?)
二、自由閱讀,相互討論。
1、學生帶著問題自由閱讀,提出閱讀要求。
。1)做到“四不”:不錯字,不多字,不少字,不讀破格句。
(2)做到“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3)讀到有疑問的地方多讀幾遍。
2、四人小組交流剛才所提的問題,對于無法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小組所提的問題。
三、讀課文,講故事。
學生再讀課文,做到能簡單的講述這個故事。(意在使學生弄懂故事的前因后果。)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進一步熟讀課文,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教學步驟:
一、快速閱讀課文,找出關鍵的詞語。
通過上節課的研究學習,你認為課文中的哪個詞語最有研究價值?(神機妙算)
二、精讀課文,理解神機妙算。
1、要求學生劃出能表現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處?
2、討論交流。
知天文
出示“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保ㄐ『诎澹
。1)這場大霧,諸葛亮和魯肅都看到了,請大家體會體會,魯肅看到這場大霧會是怎樣的心情?(吃驚)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會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呢?(暗自高興,因為這場大霧是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2)你從哪里看出這場大霧是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許是湊巧碰上的呢?(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出示“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時候,諸葛亮秘密把魯肅請到船里!保▽W生自由讀,在讀中體會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準了這場大霧。)
(3)老師覺得這個句子寫得太羅嗦,前幾天不是沒有動靜嗎?沒動靜有什么好寫,完全可以改成這樣: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的把魯肅請到船里。這樣寫即清楚有簡練。行嗎?好嗎?為什么?(組織討論,體會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從容不迫,神機妙算。)
。4)怪不得周瑜長嘆道:“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我比不過他!
懂地理、巧安排
(1)劃出諸葛亮的借箭的路線圖,并上黑板來擺一擺,說說理由。
出示“天還沒有亮,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出示“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頭,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
。2)討論諸葛亮為什么要先船頭朝西,船尾朝東,再船頭朝東,船尾朝西。(讀句子,體會諸葛亮的考慮周密,算準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識人心
識曹操
出示:諸葛亮笑著說:“霧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辈懿俾牭焦穆暫蛥群奥,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靠近。”
《草船借箭》這篇課文中寫諸葛亮說話的地方有11處之多,但只有這個地方寫到了諸葛亮的笑,你們說,他在笑誰?這是一種怎樣的笑?(笑自己的神機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這是自信的笑,勝利的'笑;笑魯肅的忠厚老實、不知底細,這是幽默的笑,寬厚的笑。)
識魯肅
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殺機,魯肅又是周瑜的心腹,為何還要請魯肅幫忙?他不怕魯肅向周瑜告密嗎?請同學們仔細的討論一下。
三、進一步體會人物的特征。
學了課文我們知道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料事如神的非凡才干。而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干,想設計陷害他。課文第二自然段是一段諸葛亮和周瑜的精彩對白,老師讀提示語,一、二組同學讀周瑜的話,三、四組同學讀諸葛亮的話,體會一下從他們的對話中你還可以看出諸葛亮和周瑜分別是個怎樣的人。(讀后討論)
四、?偨Y全文。
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料事如神、寬宏大度、謙虛禮讓的大將風度。使得氣量狹窄、妒才忌能、才氣輸諸葛亮一籌的周瑜不得不嘆服。(出示;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板書設計:
11草船借箭
知天文
神機妙算懂地利、巧安排
識人心
挖掘學生潛能的嘗試——《草船借箭》隨筆 篇6
學習目標我明確
1.分角色,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悟文中周瑜、諸葛亮等人物的特點,特別是通過對諸葛亮籌劃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內容的研讀,感受諸葛亮足智多謀,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識人心的本領。學會分析人物形象,體驗讀名著的樂趣;
3.能有條理地復述故事;
4.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熱愛古典文學的情感。激發探討、研究名著的熱情。
學習重點: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經過、結果。
學習難點:品味文章語言,感受人物形象,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
教具準備、方法:多媒體輔助教學、五環漸進自主學習法。
相關知識我了解
材料一:
三國演義簡介
作者羅貫中。全名《三國志通俗演義》,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云。以描寫戰爭為主,大概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成功刻畫了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關羽、張飛、趙云等等膾炙人口的人物形象。非凡的敘事才能,全景式的戰爭描寫,特征化性格的藝術典型,淺近的文言,是《三國演義》的主要特色。
材料二:
小說的基本知識
小說是文學的一大類別(四大類別:詩歌、散文、小說、喜。。它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環境的描寫,廣泛地反映社會生活。小說的三要素是:人物、環境、故事情節
自主學習我能行
一.基本知識
1.我國的四大名著是___,___,___,___。
2.《草船借箭》選自___,作者___,文章圍繞一個___字,展開情節,淋漓盡致地體現了諸葛亮的___。
3.文中主要是通過___描寫,體現人物的性格特點
4.借箭的起因______,經過______,結果______。
二:融入課文
1.速度課文,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2文中最重要的就是對話描寫,試著找到相關語句,揣摩讀的語氣及神情
例:魯肅吃驚地說:如果曹兵出來,怎么辦?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3. 課文中的四個人物形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你試著評一評人物,寫一寫評語。
4.簡述草船借箭的經過。
三.推想人物心理
1. 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周瑜心里會怎么想?
2. “諸葛亮吩咐軍士齊聲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當曹操聽到這話后,可能會對諸葛亮說:( )。
重點句子我深思
1.周瑜很高興,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又擺了酒席招待他(什么是軍令狀?周瑜為什么高興?可以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點?)
2.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神機妙算是什么意思?妙在何處?)
基本檢測我過關
一、寫同結構詞
1、動靜(一對反義詞): ( ) ( 。。ā 。
2、吶喊(一對近義詞):。ā 。。ā 。。ā 。
二. 課文中出現了很多帶“然”的詞,請用帶“然”的詞填入下面各句中。
1、諸葛亮說:“既然就要交戰,十天造好,( )誤了大事。”
2、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 )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
3、魯肅答應了。他不知道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來報告周瑜,( )不提借船的事。
4、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 )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
三:句式改寫
1.諸葛亮憑借自己的神機妙算,很輕易地借到了十萬支箭(縮句)
2.十萬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改成陳述句)
3.諸葛亮把十萬支箭三天‘造’成了。(改為被動句)
課余時間我閱讀
學習本篇課文以后,我將在課后繼續閱讀《三國演義》,感受大江東去浪淘盡的大氣,走近各色鮮明的人物,感受中華古典文學的魅力,增添自己的文學修養。
挖掘學生潛能的嘗試——《草船借箭》隨筆 篇7
《草船借箭》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課文寫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
為了落實好“高效課堂,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我在備課時深刻領會教材,以培養學生的語文本事為出發點,設計每個教學環節。盡量研究到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活動的開展。
在探討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上。在這一課時要學習的是諸葛亮的“知天文”“懂地理”“識人心”三個方面。設計的問題就是“從哪里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可是,從學生的學習經驗來看,他們未必懂得“天文”“地理”這些術語在文章中的表現。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要怎樣“深入淺出”地將人物的這些才能闡釋清楚,并且學生能夠理解,甚至感悟得到呢?在教學的.過程中,我讓學生從“借箭過程”(第6——9自然段)進行品味。在此,我出示了句子“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應對面都看不清”,并就此一問“應對此場大霧,諸葛亮和魯肅都看見了,他們的反應怎樣樣?心里都會怎樣想?”學生說魯肅看到這場大霧會害怕,害怕的理由也能說出。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會高興,至于理由要由教師引導才體會出諸葛亮的胸有成竹。緊之后我再問“他為何如此地自信,難道他早就預料到了此場大霧?從文中什么地方體會到的?”學生根據這個提示,很快從上文找到相關的句子來證明。他們懂得了諸葛亮的料事如神。對于領悟諸葛亮“識地理”的才能,在過渡的時候我設計了“畫出借箭路線圖”在加深學生對借箭環境熟悉的基礎上,我提問了“為什么先是船頭向西船尾向東然后再調整過來?”據學生的問答來看,他們理解到的是“為了堅持船體的平衡
”,再多的關于“識地理”就沒有多少感悟了。這樣預設的教學資料就又沒有到達。還有領悟諸葛亮“識人心”的才能,在過渡時我提問“諸葛亮識天文、懂地理,他還神在哪?”學生能很快從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來證明。在句子的分析上,學生的理解是“諸葛亮明白曹操不敢派兵出來”我緊之后問“從這能夠看出諸葛亮是個什么樣的人?”學生都能說出諸葛亮的為人?墒窃诶斫庵T葛亮的“笑”這一環節,學生體會不出諸葛亮這個“笑”是在“笑”誰?是怎樣的“笑”。最終還是由教師來講解。
在第二環節感受其他人物性格特點中,學生經過默讀全文找出最能表現魯肅、周瑜、曹操這三個人物的性格特點的句子,教師沒有做過多的分析,只是從具體的語句看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在這個環節如果能做了小結與下一測評環節銜接會更好。
挖掘學生潛能的嘗試——《草船借箭》隨筆 篇8
重點語段:
“二十只船靠岸的時候,……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草船借箭》第十節)
教學設計:
1.這一節講哪兩層意思?其中哪一層的意思與開篇第一句話相呼應?
2.最后一句話的中心詞是什么?詞義怎么講?整個句子是什么意思?
3.課文圍繞這句話寫了哪些內容?重點詳寫什么?
4.課文里哪些詞句跟這句話關系密切?這些詞句是如何表達中心的?
5.通過周瑜這句話,你能看到諸葛亮、周瑜各是什么形象?
訓練目的:
指導學生抓住“畫龍點睛”的中心句、中心詞,向全文輻射,“繞心畫圓”,層層滲透,加深對全文的理解。這種教學設計,實際上以語段教學為“楔子”,迅速直奔要旨,俯覽通篇,可以幫學生理思路、抓重點、明中心。
挖掘學生潛能的嘗試——《草船借箭》隨筆 篇9
【設計理念】
基于研究性學習理論的研究性閱讀教學模式,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語文綜合素養。《草船借箭》一課,無論從主題、人物形象看,還是從寫作手法、語言風格看,都是實施研究性閱讀教學模式的極好載體。
【設計特色】以研究性閱讀實現學生的主動發展。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通讀課文,把握研究主題
在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全部到位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哪個詞語最有研究價值。經研究后一致認定為“神機妙算”。
二、精讀課文,領悟研究策略
教師引入:“請同學們自由讀‘霧中借箭’這部分內容,把你認為最能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劃出來,再用心體會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處。”以“諸葛亮知天文”為例,教學過程設想如下:
1、“誰來說說,你從課文的哪些詞句中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ㄖ该卮穑哼@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這場大霧,諸葛亮和魯肅都看到了。請大家體會體會,魯肅看到這場大霧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魯肅會感到很害怕。那么大的霧,船要是誤進了曹軍的水寨怎么辦?”“魯肅會大吃一驚:前兩天還是好好的,怎么現在會有這樣大的霧?”
“假如你是魯肅,怎樣讀這個句子?”(引導學生讀出害怕、吃驚的語氣。)
“那么,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
。ㄖT葛亮會暗自高興。這場大霧,我在三天之前就已料到。)
“假如你是諸葛亮,怎樣讀這個句子?”
。ㄒ龑W生讀出暗喜、得意的語氣。)
2、“但是,先讀這句話,就能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嗎?不能!為什么?因為這場大霧也許是湊巧碰上的呢?你得再往前面讀一讀,你得聯系聯系上文。誰找到了可以聯系的句子?”
。ㄖ该卮穑旱谝惶欤灰娭T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
。ㄒ龑W生反復誦讀此句,要讀出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從容不迫。在讀中悟到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準了這場大霧。)
“不過,我覺得這個句子寫得太羅嗦!前兩天不是沒有動靜,沒有動靜有什么可寫的?完全可以寫成:‘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這樣寫既清楚又簡練,多好!改不改?為什么?”(組織學生討論研究。)
3、“只有這樣寫,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大家看,這就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
。ㄒ龑W生反復誦讀周瑜的一聲嘆息:“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三、回讀課文,類化研究體驗
在讀好周瑜的長嘆一聲之后,教師對研讀的策略做如下概括:“剛才,我們通過抓住前后句子之間的聯系,真正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同學們,用聯系的方法來研究問題,這是一種很重要的讀書方法。請大家用這種方法,再次研究‘霧中借箭’這部分內容,看看你還能從哪些句子的聯系中讀懂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學生研讀,教師巡視。讀后組織交流。
1、以“識人心”為例,感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拧 罢l來說說,你從哪兩個句子的聯系中讀懂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指名回答:
① 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② 曹操在營寨里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
“《草船借箭》這篇課文中,寫諸葛亮說話的地方有11處之多,但只有這個地方寫到了諸葛亮的笑。你們說,諸葛亮他在笑誰?”
。撓掉斆C的吃驚,指出他在笑魯肅的忠厚老實、不知底細,這是寬厚的笑、幽默的笑;聯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指出他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輕易中計,這是諷刺的笑、輕蔑的笑;聯系“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指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陰謀落空,這是瀟灑的笑、勝利的笑。)
、啤 袄蠋熡X得諸葛亮的話并沒有說完。‘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這是話中有話,話后有話呀!你能把諸葛亮沒說出來的話寫出來嗎?”
(學生練筆,寫后全班交流。)
學生交流例示: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一定會叫弓弩手朝我們射箭。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一定會叫弓弩手朝我們射箭,箭一定會像下雨一樣。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一定會叫弓弩手朝我們射箭,這10萬枝箭我是借定了。
“你們真是諸葛亮的知音!既然如此,那么課文為什么不把這些話寫出來呢?”
。ㄒ龑W生體會語言的含蓄,留有回味的余地。)
2、以“懂地利”為例,感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引導學生找出:
⑴ 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
⑵ 曹操知道上了當,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飛一樣地放回20多里,追也來不及了。)討論:諸葛亮是怎樣算準借箭的地理位置的。
【賞析】
在小語閱讀課堂教學中,如何實施研究性學習的訓練呢?浙江省特級教師王崧舟設計并執教的《草船借箭》(第10冊第19課)這一堂課,對此作了極有價值的探討,對我們很有借鑒作用。
要在閱讀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的訓練,就得先選擇并確定研究專題,然后圍繞研究專題進行研究性學習。這一堂課,王老師引導學生選擇并確定研究專題是對課文的主題研究,即是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的研究。之后就圍繞著“神機妙算”這一研究專題,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閱讀實踐活動。
1、強化自主性閱讀:
自主性閱讀,就是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具有自主性、獨立性,教師只起引導、點撥作用,而不是用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關于自主性閱讀,我們不是沒有實施,只是實施得不夠扎實、到位,學生在閱讀活動中還不夠自主。甚至有的時候,只圖形式,走過場,最終還是由教師的分析講解代替。這一堂課,王老師強化了自主性閱讀,使學生自主閱讀、獨立思考、自主感悟貫串于課堂訓練的始終。例如,“這篇課文最有研究價值的詞語是什么?”王老師沒有把現成的答案端給學生,而是強調自主閱讀課文,整體感知到位,之后引導學生研究、感悟。經研究、感悟后,學生一致認為是“神機妙算”。再如,確定主題研究之后,王老師不作任何的分析講解,而是要學生自己閱讀課文,自己感悟到哪些詞語、哪些句子體現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接著,又以諸葛亮“識人心”和“懂地利”為例,讓學生反復誦讀課文有關句子,并仔細品味,自主感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顯然,這是強化了自主性閱讀,為有效地實施研究性學習的訓練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堅持研究性閱讀:
研究性學習的核心是研究。閱讀教學中,要實施研究性學習的訓練,最主要的是堅持研究性閱讀。讓學生以研究的思維會閱讀課文,從自我出發去感受和體驗課文內容和語言藝術。在學生認真地閱讀課文之后,就讓他們提出自己的疑點或看法。對于其中有探討價值的問題,要組織他們討論、研究,各抒己見,自己去尋找答案,自主解決疑難。這一堂課,王老師始終堅持研究性閱讀。例如,“霧中借箭”這部分內容,就是要學生反復誦讀有關的句子,在熟讀的基礎上研究、感悟 “從哪些句子的聯系中讀懂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學生認真研讀后,組織討論交流。再如,當讀到諸葛亮說的“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時,王老師點撥說:“這是話中有話,話后有話呀!”這一點撥,大大地激發了學生堅持研讀的積極性。接著,老師又點撥:“你能把諸葛亮沒有說出來的話寫出來嗎?”讓學生發散思維,深入研讀。經研究后,各自提筆練寫。寫后全班交流,共同再研究。最后老師激勵:“你們真是諸葛亮的知音!”一句激勵的話語,暖遍學生全身,因而更加激發他們堅持研究性閱讀。這樣就能激活學生的研究意識,促進創新思維的發展。
3、鼓勵批判性閱讀:
著名科學家李四光說:不懷疑就不能發現真理。大家不要為已成的學說壓倒。有懷疑就有批判,有批判就易于發現真理。在閱讀活動中,沒有懷疑和批判,就造就不出創新人才。而批判性閱讀表現為努力辨別真偽、識別優劣、發現偏差,并作出自己的判斷。進行批判性閱讀,必然會發現偏差、辨別真偽、識別優劣,必然會產生批判性思維。這一堂課,王老師很注意鼓勵批判性閱讀。例如,當學生閱讀研究“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時,王老師說:“我覺得這個句子寫得太羅嗦!睂φn文的這些句子進行了質疑、評判,為學生進行批判性閱讀作出了示范。評判后,提出了如何寫才使句子既清楚又簡練的問題。接著組織學生討論:“改不改?為什么?”誠然,這里主要表現老師的批判性閱讀。但對于這項訓練,學生過去很少做,現在老師先作示范、引導,以鼓勵學生去實踐。這樣,學生就會逐步做到批判性閱讀。進行批判性閱讀,不斷擯棄舊的,吸收新的,這不僅能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還能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挖掘學生潛能的嘗試——《草船借箭》隨筆 篇10
一、說教材:
(一)課文內容:這篇課文選自《三國演義》,課文主要寫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萬枝箭的任務來為難他,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草船借箭的方法向曹操借到十萬多枝箭,最后令周瑜不得不自嘆不如。文中人物形象性格鮮明,宜引導學生品讀,體會人物性格,同時,課文的思考練習主要設計了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這樣的練習。
(二)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引導學生大膽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并互相解決。(這是能力的培養)
2、理解課文內容,品讀課文,總結出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這是過程與方法的培養。)
3、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新意識,教育學生要有廣闊的胸襟,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這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
(三)說重難點:
1、感悟人物形象,從文中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感受人物特點,并通過讀表現人物個性。
二、說教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逐步培養學生探究閱讀能力。再加上課后思考題中有訓練學生的提問能力,我將本文的教學方法設計為自主、合作、探究,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探究問題能力。)
三、說學法:
以品讀感悟為主,采用猜一猜,畫一畫,議一議,說一說,寫一寫、演一演的方法,培養學生探究問題能力及聽說讀寫等基本的語文素養。
四、說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切入中心
二、探究課文,感悟“神妙”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地方?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把你認為最能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劃出來,再用心體會,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處?
。▽W生讀文討論,教師巡視,點撥引導)
討論交流,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
(一)知天文
1、課件出示:“這時候大霧滿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1)創設語境,感悟朗讀
(2)聯系上下文,體會知天時
小結:看來諸葛亮胸有成竹,對天氣情況了如指掌。怪不得周瑜一聲嘆息:(生讀“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剛才咱們用了前后聯系的方法讀懂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前面那句話是反映諸葛亮的預測,后面那句話是反映事實的,這樣一聯系,就能體現他的神機妙算。你再仔仔細細地讀讀課文,找一找,還有哪些話前后聯在一起能夠反映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
。ǘ⿻缘乩
諸葛亮算好了大霧天,那么他又是怎樣找準借箭的地理位置的呢?
(三)識人心
草船借箭的成功,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條件,那就是諸葛亮十分了解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他算得準不準呢?從那里可以看出來呢?他還了解哪些人呢?
三、人物對比,升華感受
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諸葛亮呢?(提示后討論交流)
四、拓展延伸,擴展文本
1、課文學到這里,大家是不是認為諸葛亮挺有才干?請你選用一些四字詞語來形容諸葛亮。
2、設想一下當諸葛亮歸來時與周瑜相見,周瑜會怎么說?諸葛亮又會怎么說呢?
五、總結拓展
通過學習,我們體會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那么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識人心,足智多謀,他的本事從何而來,想知道嗎?請大家閱讀《三國演義》的相關章節。
五、說板書:
草船借箭
諸葛亮 周瑜
知天文
神機妙算 曉地理 我真比不上他!
識人心
挖掘學生潛能的嘗試——《草船借箭》隨筆 篇11
一、教學目的:
1、了解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
2、體會諸葛亮的神計妙算。
二、教學重點:
從草船借箭這件事中體會諸葛亮的神計妙算。
三、教具: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ㄒ唬⿵土暎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1課《草船借箭》,首先,我們先來復習本課的生字詞:(水寨飲酒都督懲罰神計妙算)
2、同學們對字詞掌握的非常好,上節課我們還初讀了課文,了解了草船借箭的起因、經過、和結果,誰能簡單的說一說呢?
。ǘ┬率冢
1、說的非常好,《三國演義》是一部智慧之書,而《草船借箭》則是智慧里面的智慧,對于這樣一個充滿了智慧、充滿了謀略的故事,我相信同學們一定非常的感興趣,下面就從智慧和謀略的角度去看,你對黑板上的四個人物誰最感興趣?最喜歡誰呢?
2、看來每個同學都有自己喜愛的人物,下面就請同學們打開書,認真的品讀原文,找出你喜愛這個人物的原因和依據,讀到人物對話的時候,要設身處地的想一想當時他們的想法和情感,試著揣摩他們當時的心里活動。
。▽W生自讀課文)
3、先讀到這,剛才同學們讀得很認真,誰愿意把你品讀的結果互相交流,互相補充呢?
(學生交流匯報)
4、剛才某某同學說,他非常佩服諸葛亮,原因是因為他在借箭的過程中表現出神計妙算的才能,那神計妙算是什么意思呢?誰能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
5、你們答對了,神計妙算就是指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本課就是形容諸葛亮的計謀非常的高超。
6、結合你們剛才讀課文,圍繞神計妙算這個詞語你們還有什么問題想提出來呢?
7、下面就請同學們圍繞你們剛剛提出的問題用心的再讀課文,遇到不明白的問題小組同學之間可以互相交流討論,一會兒選一處你認為體會最深的地方講給大家聽聽。
(學生自讀課文)
8、剛才大家讀的很認真,討論的很熱烈,誰愿意把你們小組討論的結果和大家交流交流呢?
。▽W生匯報交流)
9、現在我們就實地的感受當時受箭的過程,在看的過程中,要求同學們一邊看、一邊聽、一邊想,諸葛亮為什么要這樣安排?他這樣安排的好處有哪些?
。ㄟ\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草船借箭的過程)
10、誰能說說這樣安排的好處是什么呢?
。▽W生匯報)
11、諸葛亮一算了天、二算了地、三算了人,可以說各個方面他都考慮周到,而且每一方面都一一的、巧妙的做出安排,這就是神計妙算。(師板書神計妙算)
12、面對諸葛亮的神計妙算,難怪周瑜長嘆一聲說到:他說什么呢?
13、當時周瑜說這句話的時候心情是怎樣的呢?
14、讀的不錯,無論是諸葛亮的.神計妙算、還是周瑜的嫉妒之心,曹操的謹慎多疑、魯肅的仁厚守信,我們都是從文章對人物的什么描寫中體會出來的呢?
15、對,這也是《三國演義》這部名著在刻畫人物方面的一個重要的方法,因為只有通過語言的描述,才能幫助我們更加深入的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
16、課前老師已經布置同學們自己當導演,邀請你喜歡的合作伙伴,把你們認為課文中印象最深、最喜歡的片斷表演出來,哪一組愿意先來試試呢?
17、這幾組同學表演的非常好,除了這幾組同學之外,我想在座的同學也許也有很多的話想說,那么就請同學們把你們最想說的話用一句話表達出來,他它送個故事中的他們,同時也送給今天在座的我們好嗎?誰先來說?
(學生匯報)
18、諸葛亮把借箭的過程安排的嚴密妥當、滴水不漏,不僅讓周瑜嘆服不已,更讓我們后人佩服稱贊,通過草船借箭這課的深入學習,使我們看到了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人善用、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千百年來他是我們中華民族智慧的化身,同學們你們還知道哪些有關諸葛亮神計妙算的故事呢?
。▽W生匯報,多媒體課件播放空城計的故事)
19、由于時間關系我們就欣賞到這,課后同學們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辦一次有關三國故事的手抄報展,也可以由班長主持搞一個有關三國的故事演講會,我們這樣可以使我們更加的了解到有關三國的故事,另外老師也希望同學課后能認真的品讀《三國演義》這部名著,我想里面會有更多的故事和人物讓你過目難忘的,多讀書,讀好書也是老師對你們以后的期望,你們能做到嗎?
挖掘學生潛能的嘗試——《草船借箭》隨筆 篇12
這天早上上了一節公開課,這是赴天津學習上的第一節課:《草船借箭》第二課時。一節課下來,情緒比較復雜,深切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雖然整堂課都比較順,都能按教學環節進行,重點能突出,教學目標也順利地完成了,學生回答問題也很用心,也有幾處亮點。但總覺得少了點什么,課堂生成的東西比較少,課堂的氣氛也不夠活躍,感覺是我引著學生按著我的思路、按著我的預設走,好像我變成了主人,沒有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課堂上就應是教師能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有的放矢地進行指導,以學生的學習為主,教師只是起著“導”的作用,然后能巧妙地完成教學任務。可我卻沒能和學生在課堂上碰撞出火花,僅僅是走過場而已。
這堂課,我主要圍繞“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此刻哪幾方面?”這一問題展開教學。先讓學生默讀課文,找出最能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然后進行交流。學生都能找出相關的語句,并能說出自己的理解和體會,這讓我感到了我們的學生和津南的學生的明顯不同,通常我們的學生能根據老師的問題找出答案,但很少能說出自己的理解和體會,即使能說也是簡單的幾句,這的孩子就不一樣,每個孩子回答問題時已經習慣性地把自己的體會說一說了,這和老師的長時間訓練有關,平時注重學生理解潛力、口頭表達潛力的培養,使每個孩子對所學的知識有自己獨特的感受。不僅僅如此,這的老師對每個學年段的訓練重點都十分熟悉,在教學中都能把課程標準的訓練重點落到實處,就像我聽導師的常態課,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就以訓練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資料,把握文章的脈絡為主,第二課時就深入地分析課文,抓重點詞句幫忙學生理解、感悟,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
在這堂課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充分地感受人物的性格特點,我主要抓住句子:“諸葛亮笑著說:‘霧這么大,曹操必須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眮硪龑W生理解,抓住“笑”讓學生聯系上下文體會:“諸葛亮會笑誰?”。然后透過重點詞句的推敲,感受曹操的生性多疑、魯肅的忠厚老實、周瑜的嫉賢忌能。在引導的過程中,我覺得孩子們都能從字里行間感受到了人物的性格特點,但是我覺得自己少了點激情,沒有把當時那種緊張的氣氛營造出來,如果氣氛調動起來,課堂的教學效果會更好。
總之,一堂課下來,有得有失,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今后課堂上應改善的地方還有許多,駕馭課堂的潛力還有待提高。
挖掘學生潛能的嘗試——《草船借箭》隨筆 篇13
《草船借箭》續寫
浙江省建德市梅城中心小學六年級⑶班 葉 寧
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周瑜雖然在江邊長嘆一聲:“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钡潞筮是對諸葛亮懷恨在心……
一天,周瑜對諸葛亮說:“軍師,最近幾日對岸赤壁的曹兵老來騷擾我們,使我們損失慘重,究竟有什么辦法來對付呢?”“將軍大可放心,我愿帶兵攻打便是!敝T葛亮說!澳恪粋文文靜靜的軍師領兵打仗,別戲弄我吧!”周瑜說!安恍拧!敝T葛亮說,“那我們來打賭!敝荑ふf:“好啊,如果我輸了,我這個大將軍就讓賢,”諸葛亮說:“請您為我準備三千個士兵,三十條船,十門大炮,若不成功,我愿軍法處置!薄昂!”周瑜下令,“筆墨伺候!敝T葛亮立下了軍令狀后,就回去了。周瑜心想:你這個諸葛村夫,這下看你還能玩出什么把戲。
諸葛亮回到軍營,魯肅急急忙忙地趕來了,他對諸葛亮說:“你啊你,這回又要干什么。咳士兵怎么能與曹操強大的兵力相抗衡呢!”“不是沒有可能!敝T葛亮接過話茬說,“我們可以用計……”諸葛亮把計劃從頭到尾講給魯肅聽,魯肅聽完,笑著說:“這倒是一條妙計啊!”
第二天清晨,江面上大霧彌漫,三千個士兵全副武裝乘三十條船向北岸駛去,離曹營二百米時,諸葛亮下令士兵大聲吶喊,殺聲震天,對岸曹操的士兵聽到喊聲,急急忙忙向曹操報告:“諸葛亮帶兵殺過來了!”“有多少人?”曹操問。士兵回答:“江面上有霧,看不清。”曹操一聽,心想:這個諸葛亮又想騙我放箭。他以為我又會上當受騙嗎?曹操傳令下去,說:“敵人喊聲越響,我們越裝作聽不見,不要再上當受騙! 諸葛亮的船離曹軍一百米時,諸葛亮站在船頭指揮:“炮手準備,開炮!敝T葛亮命令一下!稗Z轟轟……”十門大炮一起開火,炮彈在曹營爆炸。曹操的士兵哭爹喊娘的,亂成一團。這時,諸葛亮又下命令:“沖啊──”士兵們拿著長矛長槍,揮著大刀就像下山的猛虎,沖向曹營,見到曹兵就殺。曹軍頓時亂了陣腳,抱頭鼠竄,四散而逃。周兵放火燒掉了曹軍的糧倉,火光沖天。這時,刮起了北風,火勢趁著風勢向曹營蔓延開來。曹操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為時已晚,只好狼狽地逃跑了?伤拇筌娝赖乃溃瑐膫,剩下不到一萬。
諸葛亮站在船上,搖著鵝毛扇,不停的笑著。
這時,太陽出來了,江上霧氣也散了,魯肅按照諸葛亮的吩咐,把周瑜帶到北岸來。周瑜見曹操被打敗而逃,一陣狂笑,突然口吐鮮血,一頭栽倒在地,就不醒人世了。
挖掘學生潛能的嘗試——《草船借箭》隨筆 篇14
《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課文寫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
諸葛亮,是文中著力贊美的人物,周瑜稱其“神機妙算”。引導學生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感受其他人物形象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那么怎樣來去欣賞和感受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呢?教學時,我讓學生走入文本,在學生充分閱讀、熟悉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借課文中周瑜的話概括出諸葛亮的特點。在教學中,我主要抓住“神機妙算”這個詞來引導學生體會諸葛亮的機智過人。我主要從諸葛亮知天時,曉地理,識人心,三個方面展開。先是讓學生自己找一找,哪些句子能夠體現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接著引導學生把前后相聯系的句子對應起來看,聯系上下文,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首先,課前我要求學生根據導學案在預習課文時,把與中心有關的幾個問題歸納好,然后講讀課文時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認真讀書,邊讀、邊思、邊議,把問題的解答進行歸類,從而看出諸葛亮知天時,曉地理,識人心,在草船借箭的全過程中神機妙算,才智出眾,不愧是我國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學生準確地把握住中心,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為落實高效課堂,教學時我還深刻領會教材,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課堂中我利用導學案教學,小組合作研讀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對話,體會人物內心,感知人物形象:在學生匯報到通過三天之后的漫天大霧,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時,我讓學生探究,這場大霧,諸葛亮和魯肅都看到了,請大家說說看魯肅看到這場大霧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那么,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從而進一步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與魯肅的老實忠厚。體會周瑜的妒才陰險與諸葛亮的機智、胸有成竹。學生在小組內交流的時候,議論紛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通過細細地品讀體味,一個活生生的搖著鵝毛扇談笑風生的,知天時,懂地利,識人心的大智大勇的諸葛亮躍然紙上。此時,課堂的氣氛達到了最高點。學生不但對曹操這一人物形象更加了解,而且深化了諸葛亮神機妙算的認識。我在引導學生總結了本課無論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周瑜的妒才陰險,還是魯肅的仁厚守信,曹操的謹慎多疑,我們都是從文章對人物的語言描寫中體會到這一寫作方法后,這也是《三國演義》刻畫人物一個很重要的方法。通過語言,能幫助我們更深入地體會人物的內心。
總之,本文的教學,我力爭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的語文綜合素養,并抓住幾個主要問題,適時引導學生感悟隱藏其中的深刻內涵,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透徹,對人物形象的把握更準確。美中不足,就是教師引導的還是過多,擔心教學內容沒法按時完成,因此,有些體現學生主動性的動手、動口的活動還不夠到位。個別學生的口頭表達聲音過小,應該鼓勵學生大膽表達。日后教學應注重學生在朗讀、說話中語文能力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空間,才能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傊,自己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積極進取,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