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童年很重要
孩子們的心理缺陷許多的時候都是受童年時期的影響,因此童年的成長環境及其家庭的教育方式對于孩子們的成長及其今后的發展很重要,以下就讓我們結合實例來詳細的了解下吧!
一位朋友和我聊天,她對自己的個性很不滿意,說自己沒有主見、沒有個性、自卑,自己的事情自己不能做主,一旦發生點事便急得六神無主、不知所措。有一次老公外出,家里的下水道堵了,她急得不得了,不知道該怎么辦。她說她這種性格源于童年時父母對她的不當教育。父母對她總是否定,掛在口頭的是“你看別人家的孩子多能干呀,再看看你”這種類似的話,把她的信心摧毀得一干二凈。由于成績不太好,總被父母關在家里做作業,不準外出。她根本不能獲得基本的人身自由,若是犯一點點過錯就會被父母罵得一無是處。
童年的經歷對人的影響是終身的。朋友自卑的性格就源于父母對她的精神摧殘,父母一次次的否定和羞辱把她的自信一點點吞噬,父母的霸權做法讓她失去了自我,所以成年后她毫無主見、遇事慌張。
我們身邊很多人身上有種種心理缺陷,其原因都可以追溯至童年。
有兄弟倆,是我兒時的小伙伴。弟弟聰明活潑,從小備受寵愛。兄弟倆白天由奶奶照看,奶奶對弟弟格外寵愛一些,有好吃的東西會偷偷拿給弟弟吃,哥哥吃不到。弟弟很頑劣,喜歡打人、往別人臉上吐痰、喊別人外號,奶奶覺得孫子還小,這些頑劣行為很可愛,不但不制止,反而哈哈大笑。弟弟兩歲多的時候,媽媽買了一個西瓜,分成很多塊,全家人每人一塊。弟弟很快吃完自己那塊,飛快地搶走媽媽的那一塊,躲到一邊吃去了。媽媽以為弟弟還小,什么都不懂,并沒往心里去,也沒有對弟弟說什么。親子網
后來,類似的事情經常發生,比如兩塊糖,弟弟和哥哥每人一塊,弟弟吃完后必定搶哥哥那塊,為了這樣的事情,他和哥哥經常打架。大人們總是要哥哥讓著弟弟,理由是哥哥大,弟弟小。這時,弟弟搶得更心安理得了,任性、霸道、自私的性格處處顯露,出門看見零食必定吵著要買,不管家里家徒四壁的情況;吃的玩的都要強搶獨占,從不和別人分享;想要某物或想做某事必得如愿以償,否則就賴地打滾、大哭大鬧,不達目的不罷休;特別懶惰,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么都不干。而哥哥和弟弟截然相反,懂得體恤父母,出門從來不讓媽媽買吃的玩的,常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某天,媽媽出門走親戚,因為路遠不能帶孩子去,兩歲多的弟弟非要跟著去,媽媽走出很遠了,他哭著追了出去。哥哥看見弟弟追著媽媽走,心里著急,擔心弟弟有什么閃失,就在后面追弟弟。追出去約兩里地,哥哥沒能追到弟弟,只好回家了。哥哥很擔心弟弟的安危,就坐在大門口等著,直到鄰居把弟弟帶回來才放心地回屋。
一晃30年過去,哥哥事業小有成就并有了幸福的家庭,承擔起贍養一大家子的重擔。弟弟好高騖遠,總是換工作,每次都不超過1個月;責任感缺失,有了孩子后,他煙照抽、酒照喝、檳榔照嚼、麻將照打,孩子的奶粉卻沒錢買;不反思自己,總抱怨別人,經常埋怨自己的父母不如別人的父母有錢,對自己不夠好,埋怨哥哥幫助自己不夠,埋怨老婆太愛嘮叨。熟悉兄弟倆的親戚朋友都會慨嘆:同一個家庭長大的孩子怎么會有如此天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