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青少年加強情感教育勢在必行
梅山中學 司碧輝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為的肥沃土壤。”他還說:“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壤上。”這一觀點告訴我們情感決定意志,意志支配行動。所以在教育改革中,應該把注重情感教育作為主導方向。
很可惜,目前社會上的兩種截然相反的教育方式都有背于情感教育,令人堪憂。
現狀一:在目前的許多家庭中,許多家長把智育作為壓倒一切的教育活動,更有甚者把自己一生無實現的愿望也一相情愿地加諸孩子身上。在對孩子寄予太高熱望的同時卻對孩子的個性特點無暇顧及。而學校在強大而片面的競爭壓力下,對學生心理和性格也常常忽略。在家長、學校雙重齊抓共管之下,孩子失去了自由,青少年的天空也不再充滿夢幻的色彩。他們對老師、家長不再心存感激,代之而起的是感到壓抑、感到窒息。人格上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扭曲在所難免。于是逃課、離家出走、頂撞老師、背叛家長的現象時有發生,且愈演愈烈。網吧志了他們留戀忘反的地方,他們在那里找到了自由,找到了情感喧泄的場所。因迷戀網吧而走上犯罪道路、因崇尚虛幻的人物、情節而自殺的不乏其人。
現狀二:如今的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孩子像小皇帝、嬌公主一樣被寵愛,成為全家關注的重心。這樣很容易形成孩子在情感上只知獲取,不知給予,目無他人,事事以我為中心的特點。加之生活在物欲橫流的今天,倍受文明的喧囂和物質的沖擊,遠離自然的寧靜和人性的平和,情感世界異常蒼白。在他們的心理品質中多了些蠻橫,少了些謙恭,多了些自私,少了些寬容,多了些暴躁,少了些平和,多了些淡漠,少發些熱情。一些人喪失信仰,茫無追求,一些人損人利己、唯我獨尊。于是少年兒童犯罪率一年比一年高,犯罪人數居高不下,犯罪性質日趨惡劣。痛定思痛,有識之士呼吁:中國教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
是呀,一個連校園都不愿進的人,怎能希望他掌握文化知識推動科學的進步?一個唯我獨尊連父母都不關心的人,怎能希望他服務他人為祖國作貢獻?由此看來,加強情感教育勢在必行。
進行情感教育的主要措施:
一:情感教育首先要重視親情教育
親情是人世間最美好、最深厚、最真摯的情感,中華民族向來講究尊老愛幼,唐代詩人孟郊的那首“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鞏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感動得多少人流下了眼淚,是啊,父母為了兒女,費了多少心血,為了培養兒女,受了多少艱辛,烏鴉尚知反哺,何況人呢?
但是,由于現在的許多孩子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父輩和祖輩的雙層疼愛,不曾為溫飽所累,不曾為饑寒所迫,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他們根本不懂勞動的辛苦和生活的艱難,這就造成了他們對父母的辛苦無動于衷,對父母的感情極其淡薄,于是頂撞毆打父母屢見不鮮、虐待、殘害父母時有耳聞,這些觸目驚心的事實向親情教育提出了嚴重的挑戰。
所以實施親情教育,首先要引導學生深入實踐,讓他們接近父母,了解父母的工作環境,熟悉父母的工作性質,引導他們加強與父母的交流,在交流中獲得理解,在理解中尋求一致,在一致中增進感情。比如讓學生參觀父母的工作單位,組織學生定期與父母交談,定期匯報學習成績,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等,讓他們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懂得父母與子女血濃于水的親情,讓他們明白,子女對于父母不僅是血緣的延續而且是希望的延伸,是一種發展一種責任。在這種加深理解,促進信任的基礎上推動親情教育向前發展。
親情教育不僅要重視培養家庭成員間的親情,而且要重視培養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親情/人生活在社會中,就是社會的一分子,就面臨著復雜的人際關系。人的各種活動都受這種關系的影響,這就要求我們通過親情教育培養學生以健康的心態正確處理社會人際關系的能力。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講的就是這個道理,社會性的親情教育是對學生進行公德教育、人格教育的主體工程,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學生在家庭中做一個好公民是情感教育的目標之一。
二:情感教育要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歸宿
我國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愛國主義情感的培養又是德育工作的首要內容。中國近百年的屈辱史正是一部內容豐富的教科書,在中華民族飽受侵略之時,窮苦人民饑寒交迫、流離失所、餓殍遍地,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悲慘景象,這些人間親情橫遭殘踏的事實正好是激發學生愛國情感的良好素材。回顧歷史,要使學生認識到“落后就要挨打”,認識到沒有國就沒有家,“覆巢之下豈有完卵”的道理,從而將親情教育的最終目標定位在愛國主義教育的高度上,以此來深化和拓寬親情教育,把愛國主義作為親情教育的最后歸宿。為此,學校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對學生進行歷史教育、國情教育、時事教育等。將單調的情感教育多樣化、趣味化,使愛國主義教育成為情感教育的主旋律,卓有成效地開展起來。
總之,學校要把情感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中,滲透到學校各項工作中,滲透到學生的日常行為中。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他們不但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強烈的競爭意識、積極的開拓精神,而且要有“誠信為本、團結合作”的集體觀念與愛國愛家、遵紀守法的做人準則,所以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迫在眉睫、刻不容緩。當然要做好情感教育,不能奢望一蹴而就,不能幻想一舉成功,而要以堅持不懈的態度、持之以恒的信心,使學生潛移默化中得到質的轉變。“潤物細無聲”才是情感教育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