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語文的有效途徑——讀報
作者:廣州市荔城三中 溫小勇
【內容提要】讀報活動是聯系社會生活與語文課堂教學的橋梁,可以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習慣,培養學生篩選、積累優美語言的興趣和習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關鍵詞】讀報活動
在新課標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的要求。怎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擺在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難題。大多數語文教師偏重于語文課堂上的講授課文知識,而往往忽略了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習慣——閱讀的興趣和習慣;觀察、思考的興趣和習慣;篩選、積累優美語言的興趣和習慣等。
怎樣把語文教學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呢?報紙就是一個社會的縮影,它包含了豐富多彩的信息。“報紙是工人的必要生活資料”,馬克思曾經這樣說過。由此可見,報紙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每一份報紙都體現讀、寫巧妙地結合,有利于促進知識的橫向聯系與縱向滲透,滿足了學生主體發展的內在要求,激發了創新的潛能。學好語文必須多讀多背多寫,廣泛瀏覽各種書籍和報紙雜志,并學會從電視、廣播、網絡上獲取信息。要學會有條有理地做筆記,堅持不懈地記日記,有感而發地寫文章,生活活潑地開展各種活動,還要關注社會生活。
語文教學就要培養學生在閱讀書面文字,觀看音像材料,以及在日常社會生活和交際過程中選擇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墩Z文課程標準》強調“尊重學生的個性和人格”、“既重視課內又重視課外”、“不要注重知識的記憶,而要重視培養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包括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等”。讀書、看報可以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一個有效的途徑。古而有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開卷有益”。江澤民同志視察北京圖書館時指出: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都離不開知識。我們要在全社會倡導人們多讀書,大興勤奮學習之風。高爾基也曾經談到“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而作為一名中學生學好祖國語言,掌握科學技術、信息,第一件事就是要讀書。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知識的激增,讀書看報已成為日益重要的獲取知識的手段。
怎樣把讀書看報更好地揉和在語文教學中?在張婭老師的指導下,“讀報與語文教學”課題組在荔城三中試行了將近四年。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反復探索,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在,把我們的一些做法、經驗總結出來,以資交流,并希望得到同仁們的雅正。
首先,擬訂計劃,指導閱讀。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征訂一些必讀的報刊雜志,如:《語文報》、《語文周報》、《語文月刊》、《語文天地》、《廣州日報》、《增城日報》等。列出必讀書目,開放閱覽室。語文閱讀課走進圖書館,把每周一節語文課搬到圖書館報刊閱覽室,這樣一來為學生開辟了更多的課外閱讀時間,增大了學生的閱讀范圍,也使圖書館資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讀書看報,雖說是增廣見聞,“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但并不是所有報刊、所有版面都適合中學生閱讀。要有目的、有選擇地閱讀,決不能想看什么書就看什么書、讀什么報就讀什么報,更不能看黃色暴力的書報。因為青少年涉世不深,經歷不廣,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識別和分析能力,容易上當。尤其是,現在出版的刊物多如牛毛、良莠不齊,若沒有老師加以引導,放縱學生,良莠不分,信手拈來就讀。一來浪費時間,二來誤導學生,更有甚者會被一些書報教壞。特別是一些帶有色情暴力的漫畫書、港臺的言情小說等。據我們的問卷調查,中學生所經常閱讀的課外書,絕大多數是漫畫書、游戲書(男孩)、言情小說(女孩)、少男少女的雜志?磮蠹垼仓皇强纯磰蕵钒,甚少關心時事新聞、政治評論。由此看來,根據學生的實際,幫他們制定詳盡的讀書計劃,向他們推薦一些必讀的篇目,是語文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在新課標之中,也都詳細地列出中學生的必讀篇目,并且對學生的閱讀量也作了比較高的要求。
第二,將讀報活動融入語文課堂教學當中。為了使讀報活動更有效,我把讀報的環節細化,并將其貫穿在每天的教學活動中。如:利用早讀、晚讀的時間,進行每日的“新聞播報”、“新聞評論”等,鍛煉學生的概括事件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利用上課前三分鐘,讓學生主動上臺發言,談談自己讀書看報時摘抄下來的名言警句、美文片段等。特別開設形式多樣的讀報課。如:㈠讀報方法指導課,與學生一起探討讀報的方法,談談讀報的興趣、收獲等;㈡專題新聞評論課,選擇一些學生普遍關心的新聞話題——“上網對學習有益還是有害”“中學生有沒有必要開青春期教育課”“中學生要不要提倡公民道德”等,開展辯論會。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其中,不亦樂乎。他們利用課余時間收集、整理信息資料,積極準備。在辯論中,積極發言,各抒己見。每一次的活動,報紙、書刊、電腦等多種信息媒體都被學生們用上了。㈢美文時文賞讀課。從報刊、雜志、電腦上,挑選一些優美的時文、美文,印發給學生欣賞。同學們就文章的主題、選材、語言、修辭等內容,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雖然,有些見解比較幼稚或不很正確,但是,老師也要適時進行表揚,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敢于表達。同時,老師對文章也要進行精辟的評點,從而提高學生閱讀賞析的能力。觀點新穎、詞句優美的文章,往往會給學生以新的沖擊、美的享受。
第三,把讀報活動與創建良好的班風緊密聯系。讀報活動在創建良好的班級文化,營造良好班風學風的班主任工作中,也應該記下不可抹殺的一筆功勞。
建立良好的班級文化是班主任工作當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工作。因為健康向上的班級文化建立后,將使教師在學風建設、典型樹立、違紀處理等,許多工作上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級文化是一種被全班(絕大部分)成員都認同的價值觀。要求集體的每個成員都自覺地按照它來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班級文化的創建,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化整為零的辦法來實現。讀報小組的成立恰好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常用一些的辦法創建良好的班級文化,如:舉辦黑板報比賽。每一組讀報小組每周出一期墻報,組織學生自我評分,并對優秀者給予表揚獎勵。舉辦手抄報比賽。鼓勵讀報小組通力合作,每個成員都參與,簽上自己的名字。在學校櫥窗展示成果,讓全校師生品評,讓學生都有一種光榮感,體現小組的活力、凝聚力。舉辦讀報知識競賽。競賽題目由學生擬定,競賽活動全程由學生一手操辦,學生自主參與。把讀報與競賽聯系起來,形成一股良好的競讀之風。
讀報小組的成員在讀報活動中,互助、合作,共同學習,共同進步,迅速形成了共同的審美觀、價值觀。教師從旁引導,同學們自覺自愿地認真學習,使集體充滿積極向上的風氣,從而使班級管理走入良性循環,提高班集體凝聚力。
第四,舉辦各種競賽活動,促進相互交流,增強讀報活動趣味性,確保活動的持續發展。
㈠讀寫結合,每學期舉行一次讀報筆記評比。讀書筆記的內容、形式不拘。可摘抄,可寫提要或讀后感。每周一篇,每生每學期不少于5000字。每學期展評一次,全體同學都可以參評。獎勵優秀的。㈡每學期舉行一次讀報經驗交流會。交流會上,同學們各抒己見。有的談一篇文章對自己的影響;有的談對一則新聞的看法;有的談讀書的經驗;有的談自己良好的讀書習慣;有的談讀書的益處、目的、興趣、態度等。有的發言獲得滿堂喝彩;有的則引起不少爭論。交流會后,我把寫得好的發言稿整理、編印,發給學生交流。㈢舉行一年一度的課外閱讀知識競賽。每學年布置一些必讀書,期末根據這些書籍的內容出一份閱讀知識競賽的試卷。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答題。并給競賽優勝者頒發獎狀獎品,張榜表揚。這項活動大大激發了同學們讀書的積極性。㈣舉行一些小型比賽。如:黑板報比賽、手抄報比賽、讀報演講比賽等。一系列的比賽,掀起了同學們讀書看報的熱情。
第五,讀報成果展示,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利用學校的《百花》?淮啊⒄n室等地方,展示成果。把一些優秀的手抄報作品、經驗交流總結、讀后感等,展示給同學們欣賞、品讀。把一些好的文章推薦到報社發表,如:羅秋艷同學所寫的《我渴望理解》,登載在2003年7月17日的《增城日報》教育?。
由于指導學生讀報得法,無形中促進了學生語文能力及成績的提高。03、04年,我所任教的兩班在全市初一、初二統考,均取得較好的成績,同級同科中,都在前三名。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各類比賽中獲獎。在第三屆手拉手中國青少年作文大賽中,羅秋艷同學所寫的《我們的校園》獲得三等獎。在03年全市現場作文競賽中,姚嘉妍、張鑫等五位同學獲獎。
書報就是一扇扇敞開著的窗戶,一扇扇通向外界的窗戶。只有通過不斷地讀書學習,我們才能不斷地增長知識,才能了解世界,適應世界,進而改造世界,才能更好地生存、發展!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我們應該教會學生自己去安排自己的閱讀活動,讓他們自己解放自己,讓他們在更廣泛的天地里盡情的吸收文學的養分吧!
參考資料:《語文課程標準》、《解讀課程標準》(顧振彪訪談錄)、《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談優化語文教育環境》(張孝純 張國生)、《“大語文教育”芻議》(張孝純)
作者:荔城三中 溫小勇
2004年6月8日
聯系電話:221 82612909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