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語文答案有品味
——優雅凝練地回答(課堂實錄)
時間:2004年10月28日下午
地點:深圳市福田中學報告廳
執教:王小應(福田中學)
指導:程少堂
教學目標
1、 了解答題理念: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統一
2、 掌握提高答題藝術性的主要方法:語言優雅凝練
教學重點:了解語言優雅凝練的基本特點
教學難點 :初步掌握使答案語言優雅凝練的方法
教學步驟
一、 導入
高考語文主觀題的答案要得高分,主要從兩方面著手:科學性和藝術性。平時學習中,我們注意得比較多的是科學性,忽視了答案表達的藝術性。這節課我們來重點討論藝術性特點之一-------語言的優雅凝練。同學們先把昨天我們做過的余冠中的《說樹》的閱讀練習拿出來,這是今年廣東高考的大閱讀題,下面我們以第三小題為例,來一起看看你做的答案和高考評分標準的對比,找找自己的答案和參考答案的差距,再來歸納出一個答題規律來。
二、(念前排幾個學生的答案)
學生甲:1、姿態:永葆婆娑風范,遍體垂掛氣根;2、外型:回眸秋波,蓬頭散發;3、壽命:壽終正寢,真正享受天年;4、藝術價值:樹不僅是生命的標志,也是藝術的標志。
學生乙:因為樹生長的時間長,認識世世代代的主人,撫摸他好象撫摸逝去的朋友,閱讀著歷史的卷軸;因為老樹代表了生命的標志,也是藝術的標志,生命之樹常青,其實是藝術生命常青;因為老樹少了,使人們懂得了植樹的重要性。
師:好,現在我們先不對這幾位同學的答案做什么評價,讓我們首先來看看從高考場上帶來的幾份不同分數的答案,這里有5分的,也有4分的,當然也有滿分6分的。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得分不同的答案,再來給這幾位同學的答案打分。
(課件展示)
1、老樹見證了朝代的興衰,是歷史的卷軸,老樹不但是人們歇腳的好地方,而且是賣藝人的場所,體態裊娜,使無數畫家折腰。老樹是千百年的修道老,讓人們感到歲月的可貴、歷史的可悲。老樹讓人們領略藝術的風格,感悟人生的真諦。(5分)
2、從歷史的角度把老樹比做歷史卷軸,從環境角度寫出冬天的樹與夏天的樹的特點,從藝術的角度表現出樹值得珍惜,從自己的理解角度作為郭熙的后裔,去探詢樹的精靈,探詢老樹的可愛,從地理環境的角度,如江南早春的楊柳,北國四月,棗樹瘦骨嶙峋等說明老樹的可愛,值得珍惜。(4分)
3、 從鄉情上,從歷史角度,從藝術的角度表現老樹的可愛,值得珍惜。(6分)
師:同學們看這三個不同得分的答案,第一句和第二句寫了很多文字,也基本踩中了得分“點”,但是沒得到滿分,而第三句只寫寥寥幾個字,卻得了滿分,是什么原因呢?
生甲:第一、二句的語言拖沓,累贅。
生乙:第三句的答案高度概括。
生丙:第三句的語言簡練,明白,不羅嗦。
師:對了!我們在做主觀題的答案時,除了要踩中得分點以外,要想得高分,得滿分,還需要注意些什么?
生:語言要簡潔、凝練。
師:現在我們再回頭來給剛才幾位同學的答案打個分,看看能不能得滿分。
生:不能。
師:為什么?
生:語言拖沓,累贅,羅嗦,不精練。
師:是的。語言” 簡明”是高考的重要考點。“簡明”指簡要、明白、 明確、凝練,就是以盡可能少的語言傳遞盡可能多的信息,并取得最佳效果。具體而言:
簡要,即簡潔。從冗贅字句角度設題。(1992、1993、1998、2000年高考)
明白,指表意清晰、易懂。(1996年高考)
明確,指沒有歧義。從判斷有無歧義的角度設題。 (1994、1995、1996年高考)
“語言簡明” 從高考語文卷消失了兩年后,2003年重現考場,使好些考生措手不及。
這里還有一個練習,大家一起來看看:
v2000年全國25題:
為使下面畫線的語句簡潔、順暢并保持原意,需要刪掉哪些詞語。
記得在一次期末考試中,在考完了語文后,我感覺相當不錯,興奮了很長時間。
師:這句話是典型的羅嗦拖沓,怎么改?
生:(討論)結論----- 一次期末考試,考完語文后,我感覺相當不錯,興奮了很長時間。
師:下面同學們拿出今天上午發下來的主觀表達題的綜合練習。做好了沒有?
生:做好了。
師:我們先來看第一題,這也是今年廣東高考中的語文試題的對聯題:荔枝龍眼木瓜 皆是嶺南佳果,
誰先主動念念自己的答案,我來給你點評點評?
生甲:北京西安上海 都為中國名城
生乙:長城故宮三峽 盡為中華風光
生丙:丹霞西樵鼎湖 均為廣東名山
生丁:草原戈壁沙漠 全是北國風光
生戊:西施貂禪昭君 都是中國美女
(笑)
師:我很遺憾告訴你們,剛才同學們的答案在高考場上,盡管對得也不錯,但不能得滿分。我們一起來看看評卷組組長發表在《南方都市報》上的一則短評:
語文科評卷組組長華南師大人文學院院長柯漢琳教授透露,對聯題全省39萬多份試卷沒有出現一個絕佳的對子,一些得5分(滿分6分)或者的都只是不太嚴謹或不夠精彩的“寬對”。專家認為,考題中的“皆是”一詞最好用“莫非”來對,但是未發現有考生用上這個詞,一些考生甚至又照抄了一遍“皆是”,其他有用“皆為”“都是”等詞的,都不理想。
(生嘩然)
師:現在,同學們從這則新聞里看出我們在做主觀表達題時,要注意什么?
生甲:用好每一個字。
生乙:要精選詞。
師:對了。在做主觀表達題時,我們要認真仔細地斟酌使用好每一個字詞。要盡量選用自己知識儲備里的最精當的字詞,以達到最佳的表達效果。這里還有一道對聯題,大家一起來看看:v全國卷對聯題:祖國江山好,請同學們根據剛才的經驗來對一對。
生甲:家和萬事興
師:這個答案好不好?
生:(討論)不符合對聯的基本要求,對得不嚴謹,沒有名詞對名詞,形容詞對形容詞。
師:對。還有沒有更好的答案?
生甲:大地氣象新
生乙:神州大地新
師:好!“大地”、“神州”用得好,“新”字用得更好,好在哪?
生:字詞選得精確恰當。
師:好的,剛才我們談的是字詞的選擇的問題,下面我們再來看看練習的第三題:2001年春季高考題第26題:
26、模仿下面句子的格式,另寫一個句子。(3分)
遺忘是心的縫隙,漏掉了多少珍貴的昨天?(比喻+疑問)
同學們念念自己做的答案?
生甲:真誠是心的雙手,抓住了多少珍貴的友誼?
生乙:愛是心的火種,融化了多少堅硬的寒冰?
生丙:猜想是科學的鑰匙,啟發了多少重要的發明?
師:好,這幾個答案都不錯,能拿滿分。我這里還有幾個高考場上下來的滿分答案,大家看看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1、感激是生命的海洋,匯集了多少愛的涓流?
2、希望是前進的探照燈,照亮了多少昏黑的夜晚?
3、夢想是人生的藍圖,描繪了多少美好的明天?
生:句子都很整齊,符合題干的要求。
師:我這里還有高考場上得零分的答案,大家來看看它們為什么只能給零分:
淚水是心的甘泉,流掉了多少往日的哀愁?
關懷是友誼的橋梁,結識了多少親密的朋友?
生甲:不符合題干要求,句式上給人疙疙瘩瘩的感覺。
生乙:淚水和甘泉搭配不當,風馬牛不相及。
生丙:橋梁和結識不能搭配。
師:對,它們讀起來讓人不滿意的原因在于句子不整齊,不整齊的原因在于內部缺乏邏輯性,缺乏內在邏輯性的句子是不能給人美感的。所以,我們在做這些主觀表達題的時候,要注意精選句式,認真考慮句子內在的結構,寫出來的句子,除了要符合題干要求外,還要優雅凝練,給人以舒暢的美感!
下面我們再來看練習四:
思考下面兩首詩中“敲”字的寫作手法
(1998全國卷) 題李凝幽居 賈島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 移石動云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2000/全國卷)約客 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生:第一首詩的“敲”字,寫出了夜的寧靜。
師:那么,明明是在敲,卻為什么寫出了寧靜呢?
生甲:用的是反襯的寫作手法。
生乙:以動襯靜。
師:對了,這里用的是以響(動)襯靜的寫作方法,屬于襯托中的反襯。我們用了非常少的幾個文字就表達出了我們想到的寫作手法。但是如果不用到這幾個修辭學里的術語,而是用大量的文字來述說賈島是如何如何以和尚夜歸伸手敲門等等細節性的語言來分析作者用到的寫作方法,那么既費力也可能最終還不能詳盡地表達你要表達的意思。所以,在回答一些主觀題時,我們如果能盡量使用精練的詞語來表達的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具體表現在這個題目上的答案,我們可以總結出要盡量使用-----
生(異口同聲):術語!
師:對!那么第二題呢?選用個什么寫作術語來回答呢?約客未至,主人焦急地在敲著棋子,這個敲的動作就表現出了主人的焦急、不安、無奈,那么我們可以說這是----
生(異口同聲):細節描寫!渲染氣氛!
師:對!在不久前我們講過古詩鑒賞,這里再來溫習一下寫作手法方面常用的一些術語(課件展示):
古詩鑒賞表達技巧常用術語
1、描寫方式: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細節描寫、 正面描寫、側面描寫、遠近高低不同角度的描寫等;
2、抒情方式:(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襯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語皆情語等;
3、結構特點:先景后情、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后分,首尾照應,卒章顯志,過渡、鋪墊、伏筆等;
4、主要的修辭手法:對偶、比喻、比擬(擬人、擬物)、借代、夸張、排比、反復、襯托等;
5、寫作技巧:賦比興、象征、用典、對比、渲染、卒章顯志、畫龍點睛、以小見大、以動襯靜、欲揚先抑、聯想想象、語序倒置等。
象今天我們這兩個練習里就用到了上面術語中的----
生:以響襯靜,細節描寫,渲染。
師:好的,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碰到一種情況,當要講清楚一件事情時,你花了很多口舌來敘述和描繪,結果別人用一兩個簡單的詞或者名言名句(含古詩),一下子就把你要表達的意思概括進去了,有時候還點評你一下,叫“一言以蔽之”,比如錢鐘書在《圍城》里就把穿得少的鮑小姐叫做“一半的真理”---因為真理是赤裸裸的。象這種情況,我們也可以用到回答主觀題中來。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的練習題:
生活中,有才能的人比比皆是,但是能慧眼識人才的人并不多。可見,世上不是缺乏人才,而是缺乏能發現人才、識別人才的人---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陳舊的事物日趨沒落,新生的事物逐漸興起,新陳代謝是自然界亙古不變的規律-----
畢業晚會上,同學們歡聚一堂,有的在依依話別,難舍難分;有的在憧憬未來,暢談人生。這時, 萬語千言,化作一句話-------
請同學們分別回答以上問題。
生甲:第一個“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生乙:第二個“長江后浪推前浪”。
生丙:第二個還可以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師:至于第三個練習,我們有很多答案,這是一個開放性的題目。馬上面臨高三畢業了,你最想對即將分別的同學說些什么呢?此時此刻,萬語千言可能勝不過一句話,大家可以暢所欲言。
生討論,爭先恐后地說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其中一個學生大聲說:茍富貴,勿相忘,引起了大家的掌聲.
師:由此可以看出,在回答一些主觀題時,如果能這樣,也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這是怎么樣一種方法呢?
生:引用.
師:對,引用或化用古詩詞來回答主觀題,有時候更能體現一個考生的文化積累和底蘊,所以,在考場上,如果有這樣的機會,又心有靈犀,可千萬要抓住哦.
師:好啦,今天我們通過以上練習和分析,可以總結出一些答主觀題時為了讓答案凝練優雅的規律,具體來說,有哪些呢?
學生討論,歸納,展示板書:
1、煉字 精選字詞
2、 煉句 ①盡量用短句
②用準虛詞
③無浮詞
④句式工整而又富于變化
3、恰當地使用術語
4、引用與化用 以詩答詩、以詩答文、以文
師:學以致用,下面我們利用剛才歸納出來的規律來做一個練習:
遷移應用
學習了《曹劌論戰》一文,我們可以得到很多的思想收獲,例如“公將戰”,曹劌“請見”,“入見”,“請從”-----位卑未敢忘憂國,藝高還需人膽大,有謀還需有勇,要有積極的參與意識,并善于主動展示自己的才華,才能得到賞識與重用。請結合《曹劌論戰》一文的另一細節,寫出你獲得的思想啟迪:
(2004深圳市中考樣題)
學生念自己的答案,老師加以點評(略)
(下課鈴響,教師笑)今天真是歸納得恰到好處,連下課鈴都這么及時。(笑聲)好,下課。
附(一):教學簡案
如何使語文答案有品位(簡案)
——優雅凝練地回答
教學目標
4、 了解答題理念: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統一
5、 掌握提高答題藝術性的主要方法:語言優雅凝練
教學重點:了解語言優雅凝練的基本特點
教學難點 :初步掌握使答案語言優雅凝練的方法
教學設想:
1、 語文主觀題的答案要得高分,主要從兩方面著手:科學性和藝術性。平時教學中,注意得比較多的是科學性,忽視了答案表達的藝術性。這節課試圖就此問題做一探討,重點討論藝術性特點之一-------語言的優雅凝練;
2、 本課利用預先從學生練習中選出的答案和高考評卷參考答案作比較,要求學生找出得分存在差距的原因,特別是語言角度上的原因。師生共同歸納出主觀題的答案需要語言優雅凝練特點,再共同探討使語言優雅凝練的基本方法;
3、 注重實效,加強訓練。
教學步驟
(導入 ,略)
一、 案例展示:好答案的語言有何特點
1、 對比展示學生答案與相關高考評分參考答案〈例1對聯題,例2仿句題,例3詩歌鑒賞題,例4自編題〉
2、 討論分析好答案的語言特點
3、 師生共同歸納:優雅凝練
l 優美、高雅
l 緊湊、簡練
二、 方法探討:如何使答案的語言優雅凝練
1、 學生交流討論
2、 師生共同歸納,主要概括以下幾點:
l 煉字:精選字詞
l 煉句:①盡量用短句
②用好關聯詞
③無浮詞
④句式工整而又富于變化
l 恰當地使用術語
l 引用與化用(以詩答詩、以詩答文、以文答文等)
三、 遷移應用:讓答案優雅凝練起來
1、 運用以上方法,解答下題 (略)
2、 學生互評并推薦出好答案予以交流
3、 結課
附(二): 練習材料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 一4題:
說樹
余冠中
童年的故鄉本有很多高大的樹,孩子們誰也不理會樹有什么美,只常冒險爬上高枝去掏鳥窩。后來樹幾乎被砍光了,因為樹干值錢。沒有了大樹的故鄉是多么單調的故鄉呵,也似乎所有的老人都死去了,近乎凄涼。少小離家老大回的游子最珍惜老樹,因樹比人活得久長,撫摸老樹,仿佛撫摸了逝去的故舊親朋,老樹仍抽枝發葉,它尚活著,它自然認識世世代代的主人,至于千年古柏古松,更閱盡帝王將相,成為讀不盡的歷史卷軸。
人們到樹下納涼,擺小攤,四川的黃桶樹蔭更是挑夫們中途最佳的歇腳處,那里還往往有小姑娘賣茶水。“抖陽古柳趙家莊,負鼓盲翁正作場”,如果沒有了古柳,盲翁失去了賣藝的好場所。夏木蔭濃固具郁郁蔥蔥之美,而冬天的樹,赤裸著身軀,更見體態魁梧或綽約多姿之美,那純是線結構之美,進入抽象美的范疇了。不少人沉灑于人間豐胰,不愛看冬天的樹,因其荒禿。宋代畫家郭熙幾乎專畫冬天的樹,郭熙的畫面充滿強勁的筋骨,郭熙的世界是樹之精靈的世界,是人之精靈的世界。
作為郭熙的后裔,我永遠在探尋樹的精靈。到江南寫生,要趕早春,楊柳枝條已柔軟,才吐新芽,體態裊娜,一派任東風梳弄的嫵媚風韻,遠看如披了輕紗,詩人說:柳如煙。黃山松背幸石壁,無地自容,為了生存呵,不得已屈身向前伸出臂膀,生命的坎坷卻被人贊賞,說那是為了迎客、送客、望客。美國的尤色美底大森林有我見過的最大的松樹,筆直參天,高樹仰止,汽車從樹基裂開的水洞間穿行。如何表現其高大,畫家煞費苦心,最大最大,未必最美最美。六十年江湖生涯,老樹最是莫逆之交。濱江的大榕樹,遍體垂掛著氣根,蓬頭散發,永葆婆姿風范;冰天雪地,白樺無寒意,回眸秋波,以迎稀客;四月天,北國的棗樹依然光禿著烏黑、堅硬、屈曲的干枝,瘦骨嶙峋,傲視群芳。天南地北,我見過的樹,愛過的樹確乎不少,但大多叫不上名,相逢何必曾相識。有一回在貴州凱里地區的原始森林里爬坡,背著笨重的畫箱,全靠著兩只手攀著樹枝前進,有些樹看來軀干結實,不意一抓卻成灰,
我摔跤滾下,幾乎喪生,這是初次見到站著死去的樹,壽終正寢,真正享受了天年。
能享天年的樹畢竟不多了,人們懂得了植樹的重要,“前人種樹后人涼”,這是人類的美德,為子孫造福的職責。毀盡了樹,人類自己也將毀滅,于是地球上只剩下高昌、交河、樓蘭… … 樹不僅是生命的標志,也是藝術的標志。生命之樹長青,其實是藝術生命長青,人總是要死去的,藝術才能跨越時代,“秦時明月漢時關”的作者永存在藝術中。然而藝術極難成活,比樹難活多了。人們說風格是人,也可說風格是樹,像樹一樣逐漸成長。樹的年輪是一年一年添增的,而風格的形成還往往不一定與歲月成正比,未必越老越有風格,但卻絕對需要長年累月的耕作。眾目睽睽,空頭美術家滿天飛舞,君不見在花籃簇擁的展廳中,有最長、最大、最小及用腳、舌、發制作的符咒。作者往往是三年、二年、一年成才的俊彥或美女。雨后多春筍,更多雜草,哪里去尋夏木蔭濃處?天壇(1)、太廟(2),依傍的是祖蔭。
注:(1)天壇:在北京。原為明清兩代帝王“祭天”和“祈谷”的場所。
(2) 太廟:古代帝王的祖廟。
1 .從文章的第二段看,作者為什么欣賞冬天的樹? 4 分)
2 .依據最后一段文字,如何理解“天壇、太廟,依傍的是祖蔭”這句話? 4 分)
3 .作者從哪些角度寫了老樹的可愛和值得珍惜之處?請依照文意,加以概括。(6 分)
4 .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 )(4 分)
A .故鄉的老樹幾乎被砍光了,因而,對于少小離家老大回的游子來說,故鄉已沒有值得珍惜的東西了。
B .江南早春的楊柳體態裊娜,任風梳弄,北國四月的棗樹瘦骨嶙峋,傲視群芳,兩者各具風韻,各有其美。
C .作者引用“前人種樹后人涼”這句話,是為了說明“毀盡了樹,人類自己也將毀滅”的道理。
D .享受天年的樹壽終正寢,雖然可以作為老樹的代表,但最終還是無法體現其藝術價值。
E .作者運用象征的手法,將人、樹和藝術聯系在一起,說明藝術風格的形成不是一墩而就的,需要長年累月的耕作。
高考主觀題相關訓練
一、做以下兩道對聯題
1、上聯:荔枝龍眼木瓜 皆是嶺南佳果
下聯:
2、上聯:祖國江山好
下聯:
二.為使下面畫線的語句簡潔、順暢并保持原意,需要刪掉一些詞語。在刪改時哪些詞語是必須保留的?
記得在一次期末考試中,在考完了語文后,我感覺相當不錯,興奮了很長時間。
①在 ②一次 ③期末 ④考試 ⑤中, ⑥在 ⑦考完 ⑧了 ⑨語文 ⑩后
三、模仿下面句子的格式,另寫一個句子。
遺忘是心的縫隙,漏掉了多少珍貴的昨天?(比喻+疑問)
四、 1、生活中,有才能的人比比皆是,但是能慧眼識人才的人并不多。可見,世上不是缺乏人才,而是缺乏能發現人才、識別人才的人,這正是:
2、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陳舊的事物日趨沒落,新生的事物逐漸興起,新陳代謝是自然界亙古不變的規律,這正是:
3、畢業晚會上,同學們歡聚一堂,有的在依依話別,難舍難分;有的在憧憬未來,暢談人生。這時, 萬語千言,化作一句話:
五、學習了《曹劌論戰》一文,我們可以得到很多的思想收獲,例如“公將戰”,曹劌“請見”,“入見”,“請從”-----位卑未敢忘憂國,藝高還需人膽大,有謀還需有勇,要有積極的參與意識,并善于主動展示自己的才華,才能得到賞識與重用。請結合《曹劌論戰》一文的另一細節,寫出你獲得的思想啟迪: (2004深圳市中考樣題)
六、閱讀下文,完成1—2題
路是人走出來的,有了路,就要橋。
橋是路的一部分,沒有路,當然就沒有橋;橋不能沒有聯系的路而孤立存在。橋的存在是為路服務的。既然是為路服務。就要能滿足路的要求:第一,所有路上的車輛行人,都要能安全地順利地在橋上通過。第二,車在橋上走,要能和在路上走一樣,不能因為過橋而使行車有所限制,比如減輕載重,降低速度,一車單行等等。第三,路上交通運輸,總是天天發展的,路還可以跟著改造、加強,橋就不那么簡單,一定要造得比路更為堅固耐久。滿足了以上這些要求,橋和路才能成為一體、合為一家。否則那就是“路歸路,橋歸橋”,不能密切合作,共同為陸上運輸服務了。
橋和路不但要為陸上運輸而合作,還要為水上運輸而合作。 過河的橋。下面要走船,水漲船高,
橋要造得高, 路也要著高。橋在過河的地位上要服從路,路在兩岸的高度上,必要遷就橋。橋和路都是越高越難造的,但是為了行船方便,就把困難留給自己。橋和路跟船合作得好,這個困難就解決了。
不論行車或走路,總不要因為橋而使人感到不適,或是激烈震動,或是驟然改變方向,使橋形成一個“關”,如果車在橋上走,如同在路走一樣;船在橋下過,如同河上沒有橋一樣,有橋恍同無橋,這種橋就算是造得真好了。對行人來說,有橋也并非壞事,能在一座橋上走走,飽覽河上風光,兩岸景色,豈不令人心曠神怡!
1. 第二自然段的中心是(13字內): ;
第三自然段的中心是(14字內):
2、第四自然段回答了一個什么問題?(10字內)
答:
七、下面一段話中有重復啰嗦的地方,在不影響原意的情況下,必須刪除的有哪三處?
一個人之所以①會變壞的原因,除了受到壞的影響外,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沒有把握自己,受了壞人的影響,②才逐漸變壞的;如果這個人能把握住自己,能抵制多方面的 各種③ 壞的影響,那么,他還會變壞嗎?
八、古詩鑒賞
1、 早梅 張渭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
(1)首句中的“白玉條”一語所用的修辭手法是 ,并與下文的 字前后呼應。
(2)從全詩看,“梅”的開放是在什么時候?簡述推斷的根據。
答:
(3)全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答:
2、2004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山東 山西 河南 河北安徽 江西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秋 思 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王安石評論張籍詩歌的風格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試析張籍此詩寫了生活中哪個“尋常”的細節?表達了他什么樣的情感?
答:
2、200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遼寧卷)語文試題
.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蝶戀花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1)“綠水人家繞”中的“繞”字,有的版本寫作“曉”。你認為哪個字更恰當?為什么?請簡要賞析。
(2)俞陛云在《宋詞選釋》中對這首詞的上闋作過這樣的整體評價:“絮飛花落,每易傷春,此獨作曠達語。”你同意他的看法嗎?為什么?請結合詞的內容簡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