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語文怎么教
自主的教學模式
在美國語文課上,教師真正把學生當做教育的主體,把教學視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語文教師更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開展課堂討論。語文課堂組織形式本身也是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的。教師和學生圍坐在一起共同參與討論是很常見的,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也是無拘無束的。教師很在意如何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的心理氛圍,而不是把自己當成一個居高臨下的權威者。因此,美國語文課堂氣氛往往輕松活躍,學生的參與意識很強。
此外,五花八門的教學內容和名目繁多的作業 任務也兼顧到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理想,并常以自主活動的方式進行。為了解決自己熱衷的問題,學生要做很多的工作,如到圖書館搜集資料、到社會上做調查、寫出報告等等。由于這些活動多是學生自己選擇的,所以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也帶給學生由衷的快樂。對問題的答案教師并不做統一要求,而重在有自己的思考觀點。學生可以探索,可以懷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標新立異。也許正是這種自主的精神,孕育出創新的火花,也使語文對學生產生了巨大吸引力。
面向生活的教學內容
在美國,從教學內容的設計安排到教材的編輯使用,都集中體現了以生活為宗旨的特點。
語文教學中,教師常常以一定的生活需要為主題組織單元教學,這種教學設計被稱之為“生活單元”。“生活單元”以學生的學習生活、家庭生活及社會生活的需要為主線,對教學內容進行有主題有秩序的安排,在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訓練同時,也使學生受到生活指導。
在面向生活的宗旨下,美國語文教學的內容多向社會生活各方面拓展,教材選文以“時文”為主,報紙、雜志及各種單行本都可以作為重要的教學資料,甚至路標、圖表、時間表、新聞欄目等也被選入教材中來。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了解生活、認識生活、學會生活成為美國語文教學內容選擇的基本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