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生命話題
生命話題教學課題:話題式作文
教學目的:培養學生認識生命,感悟生命的情感,讓學生在未來的生活中時時關注自己的生命,關懷別人的生命。指導學生學會寫好話題式作文。
教學重點:搜集大量的有關生命力的資料,選擇典范例文,啟發學生思考生命。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方法:先讀材料,后點評。
教學過程 :
一、導語 ——
時間之輪已跨越世紀門檻。站在世紀的門檻上,人們終于認識到“發展誠可貴,生命價更高!笨梢哉f,生命這樣一個嚴肅而又寓于深刻哲理內涵的古老話題從來沒有象現在這樣,倍受全人類的關注。
A材料示例:
來自生活深處的典型現象——
1、生命極其珍貴而偉大
生命的出現,是經過大自然無數年的演變才發生的,任何一個微小的自然條件的改變,都有可能扼殺生命于搖籃中。生命出現后,又從單細胞生命經過漫長的變化,出現了更復雜的生命形式。而最終擁有更高智慧、高級情感的生物人類的出現;更體現了生命的偉大。在茫茫宇宙中,我們還沒有發現其他有生命存在的星體。就目前說,我們的生命是獨一無二的。
2、生命因信念極其頑強、堅韌
1998年5月20日晚9時,一場山洪將新疆巴音烏素礦礦井沖毀,一股巨大的水流直灌井底,將13個在井底干活的工人沖倒,淹沒,只有青年工人杭平抓到一截一米多長的圓木,順水向巷道深處漂去,一直漂到700米深處的采煤區。杭平上到一塊一米見方的干燥地帶,擰亮礦燈,光影里看到不遠處一頭井下拉煤車的騾子被卡在狹窄的道口。最初的兩天,除了喝水,還試著啃那圓木上的樹皮,還試著嚼皮帶,但他都失敗了。大約過了四五天之后,他將饑餓的目光投向了與他相依為命的騾子。他移動極度虛弱的身體,拿鐵鍬絆住騾子的腿,讓騾子在掙扎中溺水死亡。接著把鐵鍬在石頭上磨快,來剝騾子的皮,又把自己的眼鏡片打碎,用玻璃一點一點地割肉吃,因為他不能嚼,翻江倒海的惡心幾乎將他置于死地。幾天后,肉開始變味,他把割下的肉泡在水里,反復搓洗,只到洗凈才敢吞食。為了保持體力和熱量,他將自己的行動降到了最低限度。他躺在地上,無數次地想,我還活著,我要活下去。就這樣他一直到了6月23日早晨8點鐘,這時,他撫摸自己的身體,胳膊枯瘦如柴,胸肌已塌陷,摸一摸肚子,已能觸到脊梁骨了。在這三十四天中,兩臺水泵以每小時近200噸的抽水量日夜不停地旋轉著,隨著水位的下降,救援人員從井下抬出了12具尸體。當救援人員發現杭平還活著的時候,這使所有聞知此事的人都充滿了好奇,都感到這是一個近似神話的“奇跡”。
3、戰勝生命絕望的力量在于生命本身
有一天傍晚,他心煩意亂地走到懸崖邊。
他覺得生活無聊而平淡,年輕的心已不愿負擔人世的孤獨和艱辛。他感到周身的血液如禁錮在壇子里的葡萄酒,有一種要把壇子沖破的沖動。于是,他把腳輕輕凌空一提。
忽然,有什么獨特的聲音傳來,他不禁側耳靜聽。噢,是嬰兒的哭聲,在這荒山野嶺,生命依然高高在上。頓時,一種前所未有的激動襲來,他一把推開誘他自殺的死神,循著啼聲和燈光奔去。
那是他命運里最耀眼的一次閃電。數年后,他的偉大作品如春雨般灑落俄羅斯及世界。 他就是屠格涅夫。
4、生命因抗爭而尊貴
《死亡日記》的作者陸幼青生于1963年,華東師大畢業。生病前是上海浦東房地產展銷中心副總經理。陸幼青1994年發現胃癌已是晚期,胃不得不切除4/5。但3個月后,他拖著輕飄飄的身體頑強地走進公司大門,微笑如舊。他對朋友說::“人有死亡的尊嚴,應該有自己選擇接受死亡的方式。”
2000年夏天,陸幼青再度發病入院時,醫生預言他“還有100天!贝藭r,他出奇地平靜,思考良久,決定以日記的形式記載這100天的經歷、過程和心理變化!白约旱娜兆訒惶毂纫惶祀y過,很容易地就會逃避。日記像考勤卡似的,勤奮與否一目了然!彼麑⑷沼浂麨椤端劳鋈沼洝,并決定“網上直播”。陸幼青在病床上共寫了34篇日記,數十萬字!耙黄獌扇ё值娜沼,要用去我四五個小時。我躺著、坐著、倚著,以各種姿勢堅持寫完它!比沼浺话l表,網友們的貼子紛至沓來,引起了眾多人的關注。
陸幼青和《死亡日記》在網上被說成是:“2000年中國民間的特殊事件”,畢竟,這個普通人引起了太多的思考。
B思索示例:
——來自心靈深處的撞擊
在所有的生命中,人的生命最寶貴
生命,作為整體是不會死亡的。不僅不會死亡,而且會不斷地發展。生命只有作為個體、才免不了要死亡。
有人說,人從誕生的那一天起,便一天天走向死亡;有人說,人從誕生的第一天起,便一天天趨向成熟;有人說,人是走向痛苦與歡樂;有人說,人是走向失敗與成功。倒霉與幸運不也同樣伴隨著生命?!
人的生命是壯麗的,人的生命又有他的局限,人,男人女人,不同民族不同膚色的人,東方人或西方人,每一個人,都面臨一個共同性的問題��如何認識生命、如何尊重生命、如何保護生命……
生命是一部蘊含豐富內含的生活大書,不論你的生命航程走到哪個階段,你都應有很強的生命意識。如果你是少年,你就要認識生命;你是青年,你就要培養生命;你是壯年,你就要駕馭生命;你是老年,你就要保護生命。你要讓你的生命像朝日一樣,永遠洋溢著青春的活力,那你就樹立起強烈的生命意識吧!
C感悟示例:
——思考制高點的提煉與升華
生命意識不是簡單的一句話一個名詞,細細品味,可以悟出豐富而有回味的意蘊。
(1)尊重生命,才能尊重個性
生命是人的載體,沒有生命也就談不上人的一切情感、思想。個性蘊藏在生命本質中并通過生命的形式呈現出來。世界上沒有一模一樣的生命體,也沒有一模一樣的個性。尊重生命,才能尊重其個性。而尊重個性,也就意味著首先尊重其生命,這兩者是互為表里的。扼殺個性,也就是扼殺其生命,沒有個性的生命無異于行尸走肉。忽視生命,必然帶來一系列情感經驗的缺乏,造成個性的不完善。比如:沒有感傷的經驗,也許會產生冷漠;沒有感受過憐憫,同情心也許不會那么強烈;沒有畏懼也許對法律會缺乏敬重。
(2)生命脆弱,需要倍加愛護
必須承認,生命是脆弱的。生命自大自然中孕育而生,是艱難危險的,其中任何一個微小的環境變化,都會使生命出現夭折,比如沒有臭氧,紫外線會殺死裸露的生命。這樣的“比如”不勝枚舉,可見生命處在怎樣的危險境界中,可以說如履薄冰。看看許多物種的消亡,就可以知道生命群體是何等的脆弱。就生命的個體來說,更顯得弱小單薄,很容易受到傷害。不消說人類面臨疾病、橫禍等威脅,小生物在自然中活得更為艱難。像《白蝴蝶之戀》中的小蝴蝶,即使春天的冷雨,也會給它帶來巨大的災難,它被“雨水打落在地面上”,“奄奄一息,即將逝去”。人類作為有智慧有感情的高等運動,意識能決定行為,輕生從另一個側面凸出生命的脆弱,人類處于來自自然和來自自身的雙重危險之中。生命只有一次,在生命的歷程中很容易受到傷害。生命意識的內涵,不僅體現在愛護、珍惜自己的生命上,也體現在愛護、珍惜他人的生命上。
(3)生命確實值得敬畏
中國臺灣作家張曉風在《敬畏生命》中敘述她在“一個夏天的長得不能再長的下午”偶然窺見生命的本質。她那時“不經意地坐著看書”,“忽然”發現湖邊的樹正在飄絮,“當時沒有十分注意,只當是偶然風起所帶來的”;在漫不經心,司空見慣的態度中,作者“漸漸地”“吃驚”起來,那些樹“整個下午”“整個晚上”,都“漫天”地飛絮,吸引得她不由自主地第二天又去看它們,“情形完全一樣”,她“詫異和震撼”。
人擁有生命享用生命,卻并不注意生命。在這個光怪陸離變幻莫測的世界中,人更注重的是身外之物,金錢、權力、名望等等,甚至天氣、穿衣吃飯,都讓人留意經心。張曉風說:“我幾乎是第一次遇見生命”,當然,不是說她第一次遇見動物、植物甚至微生物,而是第一次真正地去關注生命,為生命感到“詫異和震撼”,“詫異和震撼”之下,“滿心所感到的是一種折服,一種無以名狀的敬畏!痹诂F實生活中,很多人對生命滿不在乎,理所當然地享受生命,全沒有考慮到生命的艱辛與偉大。有些人肆意把生命當兒戲,覺得這世界上什么都值錢,惟有生命不值錢,就在于他們缺乏對生命的敬畏。
(4)熱愛生命,才能熱愛生活
在現實生活中,虛無主義的“哲人”們用“度日”“消磨時光”來概括人生的全部內容。對于這樣的觀念,蒙田是不以為然的,他在《熱愛生命》中說“我認為生命不是這個樣的,我覺得它值得稱頌、富有樂趣!奔词埂暗搅舜鼓褐辍,他的認識“還是如此。”;因為蒙田有一個信念:“我們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賜,它是優越無比的!弊匀唤涍^多少億年的時間才哺育生命,生命又經過多少億年的進化才出現人類,能不感謝大自然的宏恩,能不為數十億年的時光的結晶而感到自豪嗎?為什么要厭棄生命厭棄人生呢?;至于很多人感慨“生之艱辛與苦惱,但那不是生命的過錯!澳且仓荒芄治覀冏约骸睕]有珍惜人生,沒有努力去爭取享受人生的樂趣,“白白虛度此生。”
(5)尊重生命,才能愛惜自己,愛惜他人
生命意識是許多人類優秀品德的基礎,如善良、同情和關懷他人等。這一點,在《白蝴蝶之戀》中有突出表現。在課文中,“我”對小蝴蝶的愛,是層進的。首先是憐憫之愛,“她從哪兒來?要飛向哪兒去?我癡癡望著她。忽然像有一滴圣潔的水滴落在靈魂深處,我的心靈給一道白閃閃的柔軟而又強烈的光照亮了!薄叭彳洝钡那楦,是對弱小生靈的憐憫,源于人類的同情心,而“強烈”的拯救意識,源于對生命的認同,對生命的熱愛?梢哉f,這些都出自本能。當“風過去了,雨也過去了”之后,“我”“把蝴蝶放在盛滿陽光的一片嫩葉上”,“漫步而去”之時,“我的靈魂里在吶喊;開始像很遙遠、很遙遠……我還以為天空中又來了風、來了雨,后來我才知道就在我的心靈深處:你為什么把一個生靈棄置不顧?”這種關愛是精神上的關愛,是人道主義的閃耀,它超越了原始的、低層次的、條件反射式的情感,而進入到更高層次的純粹的、虔誠的愛。
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才會產生發自靈魂的愛。
D典型作文評點
生 命
冰 心
我不敢說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說生命像什么。
生命像東流的一江春水,他從最高處發源,冰雪是他的化身。他聚集起許多細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濤,向下奔注,他曲折的穿過了懸巖削壁,沖倒了層沙積土,挾卷著滾滾的沙石,快樂勇敢的流走,一路上他享樂著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時候他遇到危巖前阻,他憤激的奔騰了起來,怒吼著,回旋著,前波后浪的起伏催逼,直到他過了,沖倒了這危崖,他才心平氣和的一瀉千里。有時候他經過了細細的平沙,斜陽芳草里,看見了夾岸紅艷的桃花,他快樂而又羞怯,靜靜地流著,低低的吟唱著,輕輕的度過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時候他遇到暴風雨,這激電,這迅雷,使他心魂驚駭,疾風吹卷起他,大雨擊打著他,他暫時渾濁了,擾亂了,而雨過天晴,只加給他許多新生的力量。有時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帶些幽幽的溫暖,這時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進的力量,仍催逼他向前走……終于有一天,他遠遠的望見了大海,呵!他已到了行程的終結,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頭,她多么遼闊,多么偉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莊嚴的伸出臂兒來接引他,他一聲不響的流入她的懷里。他消融了,歸化了,說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也許有一天,他再從海上蓬蓬的雨點中升起,飛向西來,再形成一道江流,再沖倒兩旁的石壁,再來尋夾岸的桃花。然而我不敢說來生,也不敢信來生。
生命又像一棵小樹,他從地底聚集起許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潤濕的泥土中,勇敢快樂的破殼出來,他也許長在平原上,巖石上,城墻上,只要他抬頭看見了天,呵!看見了天!他便伸出嫩葉來吸收空氣,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風中跳舞,他也許受著大樹的蔭遮,也許受著大樹的覆壓,而他青春生長的力量,終使他穿枝拂葉的掙脫了出來,在烈日下挺立抬頭!他遇著驕奢的春天,他也許開出滿樹的繁花,蜂蝶圍繞著他飄翔喧鬧,小鳥在他枝頭欣賞唱歌,他會聽見黃鶯清吟,杜鵑啼血,也許還聽見裊裊的怪鳴。他長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出他如蓋的濃陰,來蔭庇樹下的幽花芳草,他結出累累的果實,來呈現大地無盡的甜美與芳馨。秋風起了,將他葉子,由濃綠吹到緋紅,秋陽下他再有一番的莊嚴燦爛,不是開花的驕傲,也不是結果的快樂,而是成功后的寧靜和怡悅!終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風,把他的黃葉干枝,卷落吹抖,他無力的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莊嚴的伸出臂兒來接引他,他一聲不響的落在她的懷里。他消融了,歸化了,他說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也許有一天,他再從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來,又長成一棵小樹,再穿過叢莽的嚴遮,再來聽黃鶯的歌唱,然我不敢說來生,也不敢信來生。
宇宙是一個大生命,我們是宇宙大氣中之一息。江流入海,葉落歸根,我們是大生命中之一葉,大生命中之一滴。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們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葉的活動生長合成了整個宇宙的進化運行。
要記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
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經過不同的兩岸,樹木要經過常變的四時。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鞓饭倘慌d奮,苦痛又何嘗不美麗?
點評:本文的成功之處在于把生命比作江水和小樹,展示了生命的發展和成長的過程,讓讀者在生動、形象的語言品味中,悟出生命的內涵,懂得在生活中如何對待生命。
關懷人,珍惜生命
葉 楠
今春,有些城市的政府,頒布或重申了類似的有關交通法規,其核心是:步行或駛非機動車的人,由于亂穿馬路等違章行為,與機動車相撞,引發了交通事故,即便有傷亡,也應負事故的全部責任。制定法律自然是有根據的,我只想問:如果在道路上的違章者,是兒童,是反應不夠靈敏的老人、病人、殘疾人,是那些不常進城不識標志的農民,是遭遇不幸、心事沉重、極度悲傷、甚至于是企圖自殺的神情恍惚的人(即便包括故意的違章者)……我們能任飛速的車輪去碾撞這些鮮活的生命嗎?
我現在舉一樁我目睹的有關機動車和行人矛盾的一個實例,也許能做討論以上問題的一種參照。一對老年夫婦,由于反應遲慢.(違章)誤闖紅燈,陷人油急的機動車的河流中。作為目擊者,我立即想到即將發生的不祥后果,我差一點驚叫了起來。但是,隨后發生的事情,與我的經驗迥異,令我驚詫:整個街道上雙向行駛的機動車輛,像是接受到統一剎車的號令,轉眼之間,車流凝凍了。那對老夫婦.懷著歉意,不安的慌張的想往后退,以彌補自己的過失……但是街兩頭停泊的第一輛車輛上的司機.將手伸出車窗外.招手示意,讓兩老人不要慌張,不要退回去,要放心地繼續前進。這場面簡直可稱之為莊嚴!相向的兩列看不到盡頭的車隊,靜靜的(連人說話聲都沒有)泊在街道中,像是機械化兵團在接受檢閱。直到兩位老人相互攙扶著顫顫巍巍地橫越過馬路,車輛才逐一動起來,車輛的河流解凍了,恢復原來的湍急。這是我在西歐一個沿海城市里目睹的一幕。
其實,這不是我在西歐看到惟一的一次,也不是西歐獨有的現象.我在東歐的城市里.也多次看到過同樣的情景.幾乎是完全一樣的?雌饋,這與社會制度無關。
以上事例,如果發生在我們的土地上,將是什么結果呢?
那兩位老人,誤闖紅燈,陷人某個城市的街道里,老人會被卷進車流旋渦的中心,所有汽車會在老人身前身后鳴笛奪路而行,司機還會罵聲不絕:"你…活夠了!想死呀……"會嚇得老人死去活來。當然,這己是老人得到的最客氣的對待和最好結局了。如果碰到一位主張"撞了白撞"的駕車人,豈不是性命難保嗎?
情形就是如此,差異是極為明顯的。
為了社會安定、發展,必須有法律、法規規范人們的行為.維持社會正常秩序,使各方面關系和諧,這是絕對的不言而喻的。但是僅僅有法律,是不行的,僅僅有法律.我們的社會生活,是否折線多了些,少了點圓潤的曲線?僅僅有法律,我們的社會生活的色調.是不是偏冷了些,缺乏暖意?從歐洲的實際情形看,他們除了法制以外,指導人們行止的還有他們信奉的理念。這理念顯然是歐洲文藝復興時代,在歐洲牢固建立起來的人文主義。他們對人、對生命的尊重、關懷是那么自然,好像是與生俱來的品格(我看到過一篇曾客居過德國的作者寫的名叫《德國人的性格》的文章。他們誤以為為了避讓闖紅燈的行人停車等候,是德國人獨有的,他把這種行為納入德國人性格之內)。
想想看,如果讓歐洲人討論我們現在討論的問題,他們會說什么?我想多半會說:“還需要討論嗎,怎樣對待生命是勿容討論的!被蛘哒f:“我們在十四世紀到十六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代),已經討論過了!豹
我認為,尊重人,關懷人,重視人,珍惜生命,是人類共同應該奉行的理念,它確比視人如草芥的觀念(這才是黑暗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產物)對人類、對社會有益得多,這是和地球在不停息地轉動一樣的明明白白的道理。
如果我們都能尊重人,關懷人,重視人,珍惜生命,我們的馬路上,就不會或少出現死亡。也不會出現霸州某派出所副所長拔槍擊斃(他認為)擋了他的官駕的小民的事件。這一事件,是典型的極端蔑視人和生命的一例,是人性泯滅的一例。像這種事件,對社會才真是具有極大的危險性!
點評:全文用兩個極小的生活故事告訴讀者,尊重人,關懷人,重視人,珍惜生命,是人類共同應奉行的人文理念,是一個國家人文精神的鮮明體現。
E品味自我的升華——
生命意識與思想、品德,有什么樣的關系和原則,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認識不清的地方。 生命意識不僅包括珍愛自己的生命,也包括珍愛他人的生命。但是兩者發生沖突怎么辦?有沒有一個獻身的原則。拯救他人的生命尤其是拯救眾人的生命,應該獻身,這是生命意識的表現,是生命意識煥發出的人類的美德。泰坦尼克號上把死留給自己把生留給他人的人們,是道德的典范。但是這個原則不應該泛濫:英雄歐陽海,為了救列車扛出驚馬犧牲,應該充分肯定、贊美:而為了救一匹馬,甚至救一頭豬,這樣為“保護公物”而死的人,是不是犧牲得無謂,有違生命的價值?人命畢竟不是牲口之死所能比擬的。過去廣為宣傳的小學生救山火犧牲的事跡,其實是一種對大眾的誤導。小學生上山撲救山水,不僅于事無補,反而有礙專業人員的行動,是一種無謂的犧牲。前一段報導大慶某銀行的女職員面對殫徒,巧妙周旋,以幾萬元的代價保住了巨款,結果被開除公職黨籍,理由是她沒有以性命相搏。即使她付出生命,不僅還會丟失那幾萬元,連那些巨款也保不住。為了區區幾萬元讓人付出生命,不知道她的領導對生命有怎樣的認識和衡量。當然,當生命和現實發生沖突時,往往不能茍且而偷生。有句俗話“好死不如賴活著”,是對生命的一個侮辱。生命意識應該是有尊嚴、有理想的。否則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的犧牲就毫無價值和意義了。但是這人尊嚴、理想也要符合人性的要求,而不是對人性的矯偽與扭曲,像迫害祥林嫂的所謂的“貞節觀”,絕對應該摒棄。
F強化訓練設計——
一、記敘抒情類:
《我從死神中走了出來》《抓住生命的樹枝》《震憾,始于那一次》《生命的故事》《生命頌》二、議論說理類:
《生命的啟迪》《生命需要什么》《生命的價值》
寫作要求:
這是一道“感悟生命”的話題式作文。首先要對種種有關生命現象進行認真的思考、分析,審視生活中人們對生命的種種不同認識,結合自己的實際,提煉出應取的觀點。其次要善于捕捉生活中有關生命的種種典型事例,不論是人類,還是動物類,還是植物類,這類事例占有越多越好。其三不要拘泥于文體束縛,怎樣思考的,只要觀點表達得鮮明、透徹,即是好文章。其四,語言力爭生動、活潑、富有哲理。
參考文之一
生命的故事
我輕輕的念:生命的紅酒永遠來自榨干的葡萄,生命的甜汁永遠來自壓干的蔗莖。我感到那蘊味無窮。
生命是什么?其實我也說不清。當我看到奶奶滿頭白發,蹣跚的腳步,那有一種大去之期不遠矣的悲涼,我感到生命是一種重負,一種沉重的代價?僧斘铱吹交顫娍蓯,充滿稚氣的小侄女,那是一種欣欣然太陽初生的感覺,我又感到:生命是一種機遇,是人生最美麗的一道風景。
可是這道美麗的風景終有一天會消逝,初生的太陽終會到黃昏,生命終要結束。人活著就是為了等死嗎?生和死為什么總是相互依存,交替出現的呢?
記得林黛玉曾說:人與人既然要離別,又何必相聚,何必去承受分別的痛楚。而我卻不免輕嘆:生命既然要終結,又何必給我生命,何必要承擔生命的重負呢?
我又念:生命的紅酒永遠來自榨干的葡萄,生命的甜汁永遠來自壓干的蔗莖。我感到那富有哲理,又耐人尋味。
這就是生命的價值?這就是生命的真諦嗎?
的確,“所有美麗的東西似乎總是沉重的,但我們的痛苦便是我們的意義,我們的負荷便是我們的價值。”
何必要去定義生命呢?因為生命如詩,它有著永恒不變的主題;生命如茶,細品才能品出真味,悟出道理。
我們只能了解生命,闡釋生命!生命的“禪機”需要我們去參透,去領悟!我感到那是一條真理!
生命不需要哀嘆,不需要抱怨,它只需要我們用一顆紅熱的跳動的心去維護,用洋洋灑灑的青春去充實。
在生命高潮的波峰,享受它;在生命低潮的波谷。忍受它。享受生命,使我感到自己的幸運,忍受生命,使我了解自己的韌度,兩者皆令我喜悅不盡。
生命是彌足珍貴的,當天朔地造,賦于靈氣的生命降生,這一神圣的時刻,讓我們祈禱,讓我懷著一份虔誠的心情去善待生命,去感恩生命!
假如生命是需要醞釀的美酒,我應用我的血淚釀出它的甘醇。
假如生命是需要細細品味的清茶,我應用我全部精力品出它那不絕之香!
我永記:生命的紅酒永遠來自榨干的葡萄,生命的甜汁永遠來自壓干的蔗莖……
我永記那關于生命的故事。
G、作文題目參考
1生命之歌 2擁有就是幸福 3生命需要什么生命與人生 4生命的故事活著是為了什么
5生命的啟迪生命的價值 6生命的價值在于奉獻 7自信于生命 8珍愛生命生命
9活著是美好的 10生命在于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