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教案及反思(通用8篇)
狼教案及反思 篇1
《狼》是選自蒲松齡寫的《聊齋志異》中的一篇文章,通過一個屠戶與狼作斗爭,最后終于殺死狼的故事,歌頌了人類的智慧與勇敢。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帶來《狼》教案及反思,供你參考。
《狼》教案教學目標:
1、熟讀古文,積累文言詞匯,正確理解、背誦、翻譯課文。
2、創造性地復述故事,理解故事的寓意及其現實意義,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3、學習本文語言簡煉生動、在記事基礎上發表議論的寫法。
4、引導學生認識狼貪婪、兇殘和狡詐的本性,懂得對待象狼一樣的惡人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熟讀、理解古文,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難點:故事復述,多角度地闡釋自己對古文的理解與感受。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故事講述,激趣引讀
1、故事講述:教師呈現“狼”的圖片。
同學們,你們讀過、聽過有關“狼”的故事嗎?誰能給同學們講一個呢?(狼外婆、狼與東郭先生等)聽了以后,誰能說說“狼”是怎樣一種動物呢?
2、激趣引讀:
同學們,一提起狼這種動物,我們馬上就會意識到它是我們人類最狡猾、兇殘的敵人之一。當然,對于狼的本質的認識,也是經歷了一段過程的,昔日東郭先生遇見了危難中的中山狼,不是險些被它吃掉嗎?幸虧農夫的幫助,才轉危為安。今日屠夫又遇見了中山狼的“后代”,又會怎樣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篇發生在屠戶和狼之間的故事,相信它會給你帶來獨特的感受的。
3、作家作品:蒲松齡,字留仙,號柳泉居士,清朝山東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他自幼勤學、聰敏,但一生考場不利,自學成才,在家鄉設館教書,創作了許多鬼怪故事,后來匯編成書,就是《聊齋志異》。“聊齋”是蒲松齡的書房名,“志異”是記載奇聞異事的意思。據說,蒲松齡在創作《聊齋志異》時,文思枯竭,難以下筆。于是他便變賣家產,在路口擺下席子,煮綠豆湯、茶水供路人歇息、解渴。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講一則故事。之后,他把這些路人口述的故事,整理成篇,寫成小說。
《聊齋志異》是我國著名的文學作品,屬短篇小說集。作者通過談狐說鬼,諷刺當時社會的黑暗、官場的腐敗、科舉制度的腐朽。故事曲折離奇,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和現實意義,很多篇目已改編成電影電視,為大家所熟悉。
二、熟讀課文,積累理解
1、讀一讀:學生自讀課文。
先叫一學生范讀;然后學生自由放聲朗讀。要求第一遍讀準字音;第二遍讀得順暢;第三遍讀出語氣、節奏和表情。
正字正音: 綴zhuì 窘jiǒng 苫shàn 蔽bì 弛chí
眈dān 瞑míng 隧suì 尻kāo 黠xiá
2、譯一譯:
①圈點勾畫,解決重要字詞,粗通文意。如果文中還有不懂的字詞,要求學生當場提問,師生共同解決。
實詞: 懼:恐懼。 從:跟隨。故:原來(一樣)。 驅;追趕。 窘:困窘。
恐:恐怕。 顧:看到。 瞑:閉眼。 暴:突然。 斃:殺死。
股:大腿。 寐:睡覺。 黠:狡猾。
綴:原意是連結,文中意是緊跟。 弛:原意是放松,文中意是卸下。
一詞多義:
止:同“只” “止有剩骨” 停止 “一狼得骨止”
意:神情 “意暇甚” 想 “意將隧人以攻其后也”
敵:攻擊 “恐前后受其敵” 敵方 “蓋以誘敵”
前:前面 “恐前后受其敵 ” 向前 “狼不敢前”
詞類活用:
洞:名詞用作動詞,打洞。 “一狼洞其中”
隧:名詞用作狀語,從隧道。 “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詞用作狀語,像狗一樣。 “其一犬坐于前”
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 “止有剩骨”
②學生試譯短文,弄清內容大意,師生共同點評,糾正錯誤。
重要語句翻譯:
兩狼之并驅如故——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
恐前后受其敵——(屠戶)恐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擊。
苫蔽成丘——覆蓋成小山似的。犬坐一一像狗似的坐。洞其中——在其中打洞。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狼也是很狡猾的了,可一會兒功夫兩只狼先后斃命,禽獸的欺騙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過(給人)增加笑料罷了。
3、述一述:學生默讀課文,準備復述。
這篇文章給我們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創造性地復述故事。(本文敘述了屠夫和狼搏斗的故事。學生可按照“遇狼、懼狼、御狼、殺狼”這樣一個過程進行復述。)
三、合作探究,創作提升
1、合作探究:
①課文中哪些語句寫出狼的貪婪兇惡、狡詐陰險的本性的?
貪婪兇惡:綴行甚遠;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狡詐陰險: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將遂入以攻其后也。
②文章是如何來刻畫屠戶的形象的?(要求從人物描寫方法并以課文例句加以分析)
討論明確:a\心理描寫:
懼——投骨避狼;大窘——骨盡狼仍從;恐——前后受其敵;悟——刀劈兩狼。
一開始,屠戶采用“投骨”之法,試圖擺脫狼的跟從,說明他對狼的貪婪兇惡的本性缺乏認識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協退讓,結果失敗。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兩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敵”。發現麥場積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擔持刀”,搶占有利地形保護自己。后來“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時機,當機立斷,奮起殺狼。由被動轉為主動。他警惕性高,又轉視積薪后,殺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這才悟出狼的狡詐陰險。
B\動作描寫:
“投以骨”“復投之”寫屠戶試圖投骨避狼,結果無效。
“顧”“奔”“倚”“弛”“持”五個動詞,寫屠戶迅速搶占有利的地形,保衛自己,準備反擊。
“暴起”“劈”“斃”寫屠戶趁一狼徑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時機,當機立斷,奮起殺狼,取得勝利。
“轉視”“斷”“斃”等動詞寫屠戶高度警惕,果斷出擊,再獲全勝。
這些動詞寫出了屠戶有勇有謀,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精神。
③文章結尾一段的議論有什么作用?
討論明確:文章結尾的議論,是作者對所寫故事的看法,既是對狼的可悲下場的嘲諷,也是對屠戶勇敢、機智的斗爭精神的贊揚。狼雖然貪婪兇惡,狡詐陰險,但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終究難逃滅亡的命運。結尾的議論畫龍點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題。
④本文從整體傾向看,主要寫的是人呢,還是狼?(讓學生自由討論,要求自己的觀點必須在文中找到根據。)
討論明確:A\標題。以“狼”為題,體現出作者的著眼點。B\行文。通過屠夫的種種情態變化來反映狼的貪婪、狡詐。每段描寫均落在狼上。C\結尾。作者直接評論“狼性”及其結局,表明落腳點是在“狼”。
由此可知,屠夫在文中的出現,是作為表現“狼”的對立面,其用意并不僅僅在贊揚屠夫的機智勇敢,更在于突出“狼無論怎樣貪婪、狡詐,在勇敢機智的人的面前終究是要失敗的”這一中心的。
⑤止增笑耳”的僅僅是惡狼嗎?作者嘲諷的僅僅是惡狼嗎?從這個屠戶勝利的故事中你獲得怎樣的啟示?
明確:作者寫《聊齋志異》這部書主要是借“狐仙鬼怪”來諷喻當時社會的黑暗、腐朽,所以作者嘲諷的不僅僅是惡狼,而是借“狼”來諷喻當時社會上像狼一樣的惡人、惡勢力。
啟示:△一切像狼一樣的惡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終,最后都自取滅亡的。
△諷喻像狼一樣的惡人,不管怎樣狡詐,終歸要失敗的。
△人有狼沒有的智慧、勇氣和力量,人能戰勝狼,戰勝像狼一樣的惡勢力。
△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必須要善于識破他們的假象,并且不能存有幻想、妥協、讓步,必須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做一個機智勇敢的人,才能取得勝利。
△除惡務盡,要像屠夫那樣兩狼齊斃,不留后患。
四、體驗反思,互動釋疑
1、體驗反思:
①從“投、復投”等詞看,屠戶為什么不一次將骨投盡,使兩狼并止,由此可以看出當時屠戶對“狼”的心態是怎樣的?后來“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又可看出當時屠戶是怎樣的心態呢?
②從“骨已盡矣,兩狼之并驅如故。”可以看出狼此時的心態是怎樣的?后來狼“眈眈相向” 又可看出狼當時是怎樣的心態呢?
③如果此時兩狼有一番對話,它們會說些什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④如果你遇到像狼一樣的壞人你會怎么辦呢?
明確:*要冷靜、鎮定,利用周圍有利地形擺脫對方。
*要大聲喊救命,向周圍人求救。
*萬一對方有利器,要智取,先保住性命,再尋找有利時機擺脫,并記住對方相貌特征,及時報警。
2、互動釋疑:四人小組提問釋疑,全班交流解決。
五、總結存儲,拓展延伸
1、總結存儲:
這篇故事揭露了狼貪婪、兇狠和狡詐的本性,贊揚了屠戶的機智勇敢。故事的語言簡潔生動,主要通過動作、神態描寫來刻畫屠戶和狼的形象,按照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展開雙方的矛盾和斗爭。通過學習這篇文章,我們要明白: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必須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
2、拓展延伸:
①請大家展開聯想和想象,把本文改寫成一篇現代版狼故事。
②收集有關狼的資料,以“我眼中的狼”為題,寫一篇短文,全方位多角度的認識狼,并在班上開展交流活動。
③課外閱讀《聊齋志異》并收集與 “狼”有關的成語和故事。
④解釋下列“其”的含義:
a\恐前后受其敵。(指狼) b\場主積薪其中。(指代麥場)
c\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 d\一狼洞其中。(指代柴草堆)
e\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指屠戶) f\屠自后斷其股。(指狼)
⑤請用原文回答:
兩狼的計謀: 前狼假寐的姿勢:
前狼假寐的神態: 前狼假寐的目的:
后狼徑去的目的:
附板書:
狼
遇狼 狼:綴行--------狡
懼狼 屠:投骨--------懼
狼:并驅如故----貪
御狼 屠:窘 恐
倚薪、弛擔持刀-----智
殺狼 前狼:犬坐于前
后狼:徑去、洞其中-------黠
屠:暴起、刀劈----------勇敢
《狼》反思《狼》我是作為錄像評優課來準備的,所以在4月末便已著手準備。
第一步當然是研究文本。我喜歡每讀一遍有了想法,及時記錄,這樣匯總起來便是可貴的備課材料。反復讀了幾遍課文,有了一點認識,那就是:1、這是一場較量,形式緊迫,扣人心弦;2、屠戶的心理活動是非常豐富的,讓人感同身受。但是這些認識終讓人霧里看花,隔靴搔癢。
“本文究竟好在哪呢?”“蒲松齡為何把這件事記錄于書呢?”“有什么深意嗎?”“教材選編者為什么要把這個故事選進教材?”
解決了這些問題,才算讀透了文本。
于是我又分析了教參。教參對本文主旨的解讀讓我欣喜。教參傾向于本文并無深意,只是故事奇異,這與我的理解是一致的。于是我又在書上寫下了一句話:3、蒲松齡作此文,蓋因狼之奇異:與人一樣的心機。
接下來我又找出《聊齋志異》,找出《<狼>三則》。慢慢品讀幾遍,我突然明白了教材的編者為什么三則單選這一則了:這一則最長!換句話說,這則故事寫得情節最曲折、最豐富、最生動。
我又找出袁行霈主編的《中國古代文學史》,閱讀了一流學者們對《聊齋志異》的認識。讀著讀著逐漸明白情節曲折正式《聊齋志異》的一大成就(另外就是蒲松齡對人物的刻畫是無比的惟妙惟肖),而《聊齋志異》的成就卻是在文言小說極度衰微之時蒲用文言這一高度精煉的語言所達到的。魯迅說它“以傳奇法而以志怪”,其中就包含著對它情節曲折的高度評價。
至此,這篇小說的特質我基本已經把握,那就是:內容奇異(狼狡詐似人),情節曲折,文筆簡練。
那么緊接著第二步,我采取什么方法、設計什么活動讓學生能夠把握好這篇小說的特質呢?
我曾經查找過一些名家講《狼》的實錄,但跟自己的思路不一樣,何況評優課我必須有自己的創意呀。我再次閱讀文本。領悟到可以用朗讀來貫穿教學,情節的曲折問什么非要說呢?朗讀也是可以體味到的呀!于是最初的簡略的教學設計便誕生了。
狼教案及反思 篇2
一、設計意圖:
《小兔和狼》是一首富有故事性的歌曲,二拍子,旋律簡潔流暢、活潑有趣。特別是趣味故事性的歌詞,形象生動,便于幼兒記憶。還有幼兒熟悉喜歡的小兔子,都是他們很感興趣的,也有助于提高他們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特別是最后大灰狼的出現,更是在游戲時把活動氣氛推向一個新的高潮,讓幼兒在玩玩樂樂中學習,體驗快樂,因此設計了這一音樂活動。
二、活動目標:
1、通過玩游戲,熟悉樂曲旋律,演唱歌曲《小兔和狼》。
2、用身體動作表現歌曲內容,創編不同的造型。
3、體驗音樂游戲帶來的樂趣。
4、了解兒歌的含義。
5、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新歌。
三、活動重點:
通過玩游戲,體驗音樂游戲帶來的樂趣。
四、活動難點:
隨音樂的變化用身體動作表現歌曲內容。
五、活動準備:
1、背景圖, 小兔、狼的圖片。
2、大灰狼頭飾1個,小兔胸飾若干,《小兔和狼》音樂。
3、小圖片(小兔、樹林、風兒、樹葉、狼)。
六、活動過程:
一 、故事導入
1、師:小朋友們,看,誰來我們班做客了?(小兔子)我們和小兔子打個招呼吧!
2、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講個故事!你們想聽嗎?(想)一天,小小兔子跳跳跳,跳到樹林里玩,它豎起耳朵仔細聽,聽到風兒在呼呼地吹,樹葉沙沙地響。正當小兔子玩的開心的時候呀,只聽!嘭!嘭!哎呀,不好,來了一只大灰狼,嚇的小兔趕緊躲了起來,聰明的小兔子躲在大樹叢中,大灰狼沒有發現它,灰溜溜地走了,小兔又高高興興地出來玩了。
3、師:故事好聽嗎?誰來說說在故事里你聽到了什么?
幼兒:小兔子、狼。(出示背景圖,圖片小兔子、狼)
4、師:小朋友們聽的真仔細!
二、熟悉旋律、學唱歌曲
1、師:這個有趣的'故事還能編成一首歌曲呢!你們想聽嗎?
(教師跟著音樂進行第一次范唱)
2、師:好聽嗎?在歌曲里你聽到了什么?(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小圖片)
3、師:這么好聽的歌曲,老師還想再來唱一遍呢!你們要豎起耳朵仔細聽老師是怎么唱的?(教師邊唱邊手指圖)
4、師:你們想來唱一唱嗎?我們一起跟著音樂來唱一唱!
5、小朋友們唱的真棒!
三、幼兒根據歌詞創編相應的動作、以及造型。
1、師:在歌曲里小兔子是怎么樣走路的?(請幼兒表演)誰來學一學小兔豎起耳朵聽的動作?風兒怎么樣?樹葉怎么樣?(動作)哎呀,誰來了?小兔看到狼后是什么樣子的呀?小兔害怕極了,嚇的躲了起來。
2、師:小朋友們,我們一邊唱一邊來完整的表演這個故事。
四、游戲《小兔和狼》。
1、師:小兔和狼還能做成游戲,你們想玩嗎?
聽到狼來了,小兔要想個辦法不讓狼發現,應該怎么辦呀?
在唱到"哎呀"的時候聲音不能很響,不然被狼發現的。
2、教師扮演狼,幼兒扮演小兔玩游戲。
3、請一位幼兒戴上頭飾扮演狼,其他幼兒扮演小兔玩游戲。
五、結束部分。
師:小兔子們真聰明,大灰狼啊!沒捉到小兔,灰溜溜的走了,我們又可以高高興興的到別的地方去玩了!走嘍,去玩啦!(音樂聲中,幼兒邊唱邊跳出活動室。)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最大的亮點是以故事為主,貫穿始終,尤其是第二環節,老師講故事后,通過提問,讓孩子們邊回答邊做動作,很快便理解歌詞,記憶歌詞。在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很高,積極主動回答問題的同時,還大膽地做小兔跳和豎起耳朵以及風兒呼呼吹、樹葉沙沙響等動作,活動氣氛非常活躍。
還有,第四環節:老師與孩子在角色游戲中鞏固歌曲。在游戲中,孩子們都大聲的演唱歌曲跳到樹林里玩,看到大灰狼,就趕緊蹲在兔媽媽身后,不推不擠、不說話。孩子們個個玩的意猶未盡,直到活動結束后,還有很多孩子在演唱歌曲玩著游戲。
而不足之處是:第一,老師清唱歌曲和帶領孩子演唱歌曲時,沒有利用上圖譜,導致孩子唱歌總是忘記歌詞。下次在組織時,我一定會注意圖譜的利用與操作,因為圖譜能很好地幫助孩子記憶歌詞,演唱歌曲。第二,在環節學習時,老師的引導不夠,速度太快,像是在走。今后,在組織活動時,每一個環節都要慢慢地去引導幼兒學會,真正地懂了,才往下走。
狼教案及反思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小兔和狼”的游戲情節,基本熟悉樂曲旋律。
2、感知A段音樂的跳躍,B段音樂的.沉重特點。
3、鼓勵幼兒大膽創編動作,體驗集表演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已學過兔跳的基本動作。
2、圖譜、兔、狼的標貼,大灰狼頭飾一個,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師:“老師帶來了一段音樂,請小朋友聽一聽。”
2、師:“你聽了這段音樂心里有什么感覺?
幼兒個別回答。
3、教師講述《小兔和狼》的故事。
4、師:“我們再來仔細的聽一聽音樂,聽聽哪一段音樂是表現小兔的?哪一段音樂是表現大灰狼的?”
幼兒討論回答。
5、教師邊出示圖譜,幼兒聽音樂。
6、幼兒看圖譜聽音樂自由表演。
7、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創編動作。(幼兒各自表演、創編)
8、跟著音樂表演一邊。
9、教師和幼兒一起分角色游戲。
10、再一次游戲,結束活動。
狼教案及反思 篇4
活動目標:
1、在感受音樂性質和初步會玩游戲的基礎上,邊玩邊感受兔和狼的節奏。初步會用小樂器表現音樂。
2、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創造性用動作表現兔和狼的音樂形象。
3、享受集體游戲的快樂,遵守游戲規則。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活動準備:
1、感知過不同兔和狼的律動。
2、小朋友會敲舞和小鈴。
活動過程:
一、律動:游戲:小兔采蘑菇
在兔跳的音樂伴奏下,邊跳邊入室。
①聽到低音區兔跳音樂,小兔蹲下采蘑菇(要求不同方位)
②聽到高音區兔跳音樂,小兔雙手舉在頭上學兔跳。
二、發聲練習:
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小兔怎樣跳,跳跳跳跳跳,
1 2 | 3 4 | 5 — | 5 4 | 3 2 | 1 — |
老狼怎樣走,兇狠狠地走,
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請你學老狼,兇狠狠地走。
三、復習歌曲:《小貓你別吵》
①幼兒唱一遍。
②邊唱邊做動作。
四、新授:
(一)、在玩中進一步感受音樂性質:
1、聽音樂,啟發幼兒用動作表現,并引導幼兒說出音樂的性質。
問:小白兔的音樂是怎么樣的?(高興、歡快)那你們剛才跳得怎么樣?(高高興興、蹦蹦跳跳)
2、邊聽音樂邊啟發幼兒創造性地表現角色的音樂形象。
①啟發幼兒做出兔跳,歡快的不同動作。(幼兒聽音樂再練習)
②啟發幼兒創造性地做出狼的動作。
掌握狼的動作發節奏。
游戲:拍出狼走的節奏。(教師做狼的動作)
A、教師引導幼兒拍出動作發節奏。
B、用舞板拍出動作的節奏。
C、跺腳,跺出動作的節奏。(為走做準備)
學做狼的動作。
A、狼是怎么樣走路的?動作是輕的還是重的?(引導幼兒用的節奏重重地學習狼走)
B、怎么樣才能表現出狼兇狠的樣子?
手是怎么樣的?(五指張開勾指成爪形)
眼是怎么樣的?(瞪得大大的,眼睛東張西望找尋小動物)
來回怎么找?(東看看、西看看)邊說幼兒邊學做
臉上還有哪些地方表現狼很兇?(舌頭伸得長長的)
舌頭為什么要伸得長長的?(想吃小動物)
活動反思:
本次的教研活動,我選擇的是小班音樂游戲《狼和小兔》。在活動中,我通過小兔和狼的故事來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在欣賞音樂時,引導孩子們分辨小兔和狼的不同音樂形象,學習小兔跳及采蘑菇的動作,以及大灰狼兇狠的'形象。在玩游戲的過程中,通過創設游戲場景和孩子們一起玩游戲,達到了活動目標。
當然,在活動中也存在著不足之處:
1、問題啟發性不強,語言不夠簡煉,對孩子的回答和反應不能做出及時有效的回應,急于把答案告訴他們,沒有給孩子思考的空間。
2、游戲要求不夠清晰,每次游戲結束后應該小結,并對孩子提出下次游戲時更高的要求。
3、教師沒有完全融入游戲的角色當中去,活動時的過渡環節缺少藝術性語言。
在活動后的研討中,老師們都提出了寶貴的意見,讓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希望在以后的教研活動中,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爭取取得更大的進步。
狼教案及反思 篇5
一活動目標
1.嘗試與朋友合作進行游戲,體驗共同游戲的樂趣。
2.運用已有經驗,用兔跳、手腕轉動等動作表現歌曲內容。
3.在游戲時,與同伴保持一定的距離,不相互碰撞。
二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小兔和狼的頭飾。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學唱歌曲。
(1)幼兒傾聽歌曲旋律,合拍地隨音樂做拍手動作。教師:這段音樂說的是什么動物?讓我們仔細地聽聽,邊聽邊拍手。
(2)教師根據歌詞內容講述故事情節。
(3)教師完整地范唱歌曲一遍。
(4)教師逐句演唱歌曲,并引導幼兒為歌曲創編相應的動作。
2.幼兒邊唱歌曲邊表演自己創編的動作。
3.幼兒帶上頭飾,玩游戲“小兔和狼”。
(1)游戲的玩法及規則:一名幼兒或教師扮演狼,躲在場地邊。其他幼兒扮演小兔,站在場地中間。音樂起,“小兔”邊演唱歌曲邊做自己創編的`動作。當唱到最后一句時,“小兔”要趕快蹲下不動,“狼”隨音樂走到場地中間尋找還在動的兔子。如果“小兔”動了被狼捉到,就要停止游戲一次。
(2)教師根據幼兒游戲的情況,強調游戲規則。
四活動提示
1.教師可根據孩子的情況,將學唱歌曲和游戲分為兩個活動進行。如將學唱歌曲單獨列為一個活動,還可以加入多聲部演唱的環節。
2.教師可結合小兔和狼的主題,帶孩子玩體育游戲“老狼老狼幾點鐘”。
3.提請家長配合:給孩子講相關的故事,引導幼兒討論:勇敢的小兔是怎樣戰勝大灰狼的?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
狼教案及反思 篇6
活動目標:
1、聽辨小兔和狼兩種不同的音樂形象,在愉快和緊張兩種不同的游戲氣氛中,體驗音樂游戲帶來的快樂。
2、在游戲過程中逐步發現躲藏的規則,形成初步的自我控制意識。
活動準備:
1、狼頭飾一個;樹、石頭等背景。
2、熟悉歌曲,能跟隨音樂做簡單的模仿動作
活動過程:
1、聽音樂進活動室,引導幼兒熟悉“森林”場景。
“今天,兔媽媽要帶你們去樹林里玩,快跟上吧!”
2、復 了解游戲規則。
(1)小朋友呀都還記得這首歌,真棒,下面張老師要帶你們玩一個游戲,我請小朋友站起來跟我學小白兔,跳呀跳,但是我有一個問題要問大家,狼來了,可怎么辦呀?(啟發幼兒坐回椅子椅子就是小朋友的家)
“今天,兔媽媽要帶你們到森林里玩了。等一會兒,大灰狼來了可怎么辦呀?躲哪里?”(啟發幼兒想出躲到大石頭、大樹、后面。)”
“那什么時候躲?歌里是怎么唱的?”(唱到“哎呀,狼來了”時)
“那我們一起來試一試。”(一起唱“哎呀,狼來了”,做躲的動作。)
4、完整游戲,進一步了解規則,
(1)“那我們一起邊唱歌邊到樹林里玩吧!”
第一遍游戲時,請一名老師當大灰狼。
重點關注孩子們是否能分辨兩種不同性質的音樂,并作出相應的動作和表情。以及是否有孩子在藏的時候是否有聲音或動的。
圍到教師身邊討論:剛才為什么被大灰狼抓住了呀?(說話了、動了)
“那狼來了應該怎么辦呢?”
“大灰狼的`耳朵很靈,眼睛也很尖。那我們怎樣才不會被大灰狼發現呢?”
(2)幼兒休息,說說游戲規則。
“天黑啦,兔寶寶們,我們快回家吧!”
“剛才我們玩得可真累,休息一下吧。”
幼兒回椅子隨舒緩的音樂休息。
“剛才兔寶寶們躲得可真好,大灰狼一只兔子也沒抓到,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你是怎么做到不被大灰狼發現的呀?”(不發出聲音,不動)
“聰明的兔寶寶們,你們都想好躲的地方了嗎?那我們又要去森林里玩嘍!”
游戲一次。“你剛才躲在哪里啦?”
“其實,還有很多地方可以躲,不過,躲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躲到危險的地方。”
5、游戲結束,體驗游戲快樂。
“兔寶寶們,你們可真棒,都沒有被大灰狼捉住。大灰狼快要餓死啦!我們快到其他地方去玩吧!”隨音樂邊跳邊退場。
活動反思:
兔子和狼是小班幼兒熟悉的音樂形象,在認知上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小班孩子喜歡游戲,在游戲中能夠潛移默化地滲透活動內容。
狼教案及反思 篇7
活動目標:
1.感知音樂的游戲情節,熟悉樂曲旋律,知道A段音樂跳躍,B段音樂沉重的特點。
2.能根據音樂旋律的特點,用鈴鼓不同的演奏方式為樂曲伴奏。
3.愿意參加演奏活動,在于同伴一起演奏中,體驗共同活動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能根據音樂旋律的特點,用鈴鼓不同的演奏方式為樂曲伴奏。
活動準備:
1、大鼓一個,鈴鼓若干(與幼兒人數相同);
2、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準備:
1、故事導入
春天來了,樹林里綠草如茵,小兔子看到這么多青草可開心啦,一邊吃著草,一邊開心地跳起了舞。咚咚咚,這是什么聲音?小兔子被嚇得躲起來了。原來是大灰狼來了,他左看看右看看什么也沒發現,于是就走了。看到大灰狼走了,小白兔又出來了,它們在草地上開心地吃草、跳舞,玩得可開心啦!
2、聽音樂,感受音樂旋律和ABA的特點
師:剛才你們聽到,哪里是小兔子在玩,哪里是大灰狼出來了?為什么?
(引導幼兒感受A段音樂跳躍,B段音樂沉重的'特點,總結ABA的樂曲結構特點)
3、引導幼兒嘗試用動作表現音樂節奏
師:我們用動作來給音樂伴奏,小兔子來了,你想用什么動作?(拍手、搖手腕)大灰狼來了,你用什么動作呀?(拍腿)
4、用動作為音樂伴奏,老師用語言提示(跳、跳,跳一跳;吃吃草,跳跳舞)
5、根據小兔和狼的不同形象,選擇合適的樂器為音樂伴奏
小兔子用什么樂器演奏,大灰狼用什么樂器演奏呢?
拍手——鈴鼓拍奏
搖手腕——鈴鼓搖奏
拍腿——大鼓
6、結束游戲
今天我們小兔子們一起玩了游戲,大家開心嗎?那我們快把這個好玩的游戲帶回去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狼教案及反思 篇8
內容與要求:
1、感知兩段音樂的不同性質,能用動作表現兔和狼的音樂形象。
2、樂于參與音樂游戲,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課件《音樂欣賞小兔和狼》。
活動過程:
1、興趣導入
(1)點擊小兔圖片,提問:是誰呀?它是怎么來的?(學一學小兔)
(2)點擊大灰狼圖片,提問:是誰呀?它是怎么來的?(學一學大灰狼)
2、欣賞感知:(感知兩段音樂的不同性質)
(放音樂A、B)
(1)師:你覺得前面的音樂聽上去什么感覺?那你覺得是哪個小動物呢?(出示小兔)
(2)感受兔子的`音樂:
小兔子一蹦一跳真可愛,讓我們聽著音樂,學小兔跳吧!
(3)感受狼的音樂:
師:后面的音樂你覺得是哪只動物呢?(出示大灰狼)
師:大灰狼是怎么樣的啊?(兇狠、可怕…)
(4)完整欣賞音樂A段、B段。
3、游戲體驗:小兔和狼。
(1)老師扮演兔媽媽,幼兒扮演小兔,搭班老師做大灰狼。
(2)游戲若干遍(視幼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