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無定法,訓練有道—談作文基本功的訓練
(一)文無定法,訓練有道
——談作文基本功的訓練
作文訓練中歷來就有“文無定法”之說,有的可先訓練學生的語言文字基本功,有的可先教育學生“文以載道”,有的則有意識地訓練學生思維的條理性、靈活性、開放性等,有的可訓練寫作技巧、文體章法、主要程式等,但無論從哪一方面入手,作文基本功的訓練其實還是有一定的方法可以探尋的。
作文訓練有點像演員演戲那樣,“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任何人的寫作都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練好的。光靠每周一次作文課的寫作、講評,學生的作文水平不會有明顯提高。“功夫在詩外”,扎實有效的寫作訓練、持之以恒的寫作習慣顯然很重要。當然如果要學生每日精心一作,那是空話。因為學生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即使寫了也是應差式地完成任務。再者,教者自身也難以負荷每日批改數(shù)十篇甚至上百篇作文的工作量。這時我們不妨改變傳統(tǒng)策略,每日設計一個小小的語言訓練。
語言訓練設計方法是多樣的。
第一、搞仿寫練習,如仿照例句“錢能買到佳肴,不能買到胃口;錢能買到書,不能買到知識”的格式寫一句話。引導學生仔細研究例句:錢能買到的意象和不能買到意象是有一定聯(lián)系的,后者對前者來說是很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佳肴再多,沒有好“胃口”、好心情有何用?“書”再多,不用功讀,掌握不了“書”中的“知識”又有何用?經(jīng)此一分析,學生思路漸趨明朗,開始在頭腦中逐步搜尋與之相關的一組組意象,寫出諸如“錢能買到表,不能買到時間;錢能買到好筆,不能買到好字”!板X能買到藥品,不能買到健康;錢能買到化妝品,不能買到青春”等寓意深刻的句子。
第二、擴詞,聯(lián)詞成段,由“月亮”(或“星星”)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寫一段話,要求運用擬人和反問的修辭方法。這種題型看似束縛了學生的思想,實則能激發(fā)他們巨大的創(chuàng)造潛能,點燃他們的思想火花,創(chuàng)作出一個個令人喜出望外佳句:“夜空中的月亮初登天庭時一直都是圓的,他把星星當成仆人,難道能讓他猖狂下去嗎?天狗在他狂妄時把他變成了彎弓!薄霸铝琳V紤械难鄄,拉過一片云彩便睡了,大地上的樹木向她發(fā)出抗議:‘你怎么能這樣!’可月亮卻無動于衷!
第三、搞寓理于物的造句練習,即讓學生自選一件物品,寫一個符合物品特點,又包含生活道理的句子。鏡子:自己公平無私,才能品評別人。風箏:沒有線索的約束,將走向毀滅。句子語言簡潔明了,而寓意又更深刻了,就像品茗一樣越品越有味。第四、搞片斷練習。如要寫記人的記敘文,我先去布置學生用片斷描寫某某同學,要求寫出他(她)習慣性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不準出現(xiàn)真名。事前告訴他們,寫好后每人要在班上讀,讓同學們猜猜他(她)是誰。如被多數(shù)同學猜中才算寫活寫像了人物。學生情緒立刻高漲,個個眉飛色舞,躍躍欲試。結果可想而知,形神兼?zhèn)涞娜宋镄蜗蠹娂姷菆,極大地刺激了小作者的寫作欲望,主動將人物片斷描寫延伸到日記中去。
俗話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我們?nèi)绨殉商毂г箤W生作文水平低、基礎差的功夫花到每日精心設計一個語言訓練上,花到對他們的耐心、細心指導上,那么再粗笨的“鐵杵”也會被磨煉成“針”的,即使有個別例外,但他們至少也會向“針”的方向過渡、轉變。因為這樣的語言訓練本身就能激發(fā)學生興趣,使他躍躍欲試。也許起初成效不大,但時間長了,練的次數(shù)多了,他們就會潛移默化地掌握寫作技巧,懂得如何使句子簡明、連貫、得體,什么時候用什么修辭格式更合適,訓練了他們思維的靈活性創(chuàng)造性和嚴密性,更重要的是這種語言訓練的方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按要求說話,且言之有物、言必有中的能力,使同學們樹立時時處處皆可以作文的理念,為以后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文訓練 系列講座 |
(二)給文章一雙明亮的眼睛
——談作文的擬題方法
鹽城市第一中學 劉勇華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從中我們可以窺見一個人喜、怒、衰、樂的情緒,揣摩他心靈上細波微浪的變化。同樣,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通過這扇窗戶,我們從中可以預見它的內(nèi)容是什么,所要表達的中心是什么。學生思維散得開散不開,聯(lián)想豐富不豐富,文章寫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就取決于教師這扇窗開得好不好。題目出得好,可以引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可以發(fā)展他們分析事物的能力;題目出得不好,就會窒息學生的想象和思維,并使他們產(chǎn)生畏難情緒。因此,語文老師必須十分重視作文命題,謹慎著筆,畫好這扇窗,使其能激起學生去探究窗外世界的欲望,起到引導學生去創(chuàng)造窗外繽紛生活的作用,即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并經(jīng)過縝密構思,使之合理化。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畫好文章的眼睛,擬好文章的標題:
首先,擬題要真,即要貼近學生生活,誘發(fā)學生說真話,訴真情。命題要根椐學生年齡特點,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誘發(fā)學生的情感,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使學生有話可談,有情可抒。也就是說,教者要精心選擇學生熟悉的而又有意義的題材命題,呼喚學生心中某種高尚的情感,寫出學生心中熟悉的人和事。如:為了迎接新年的到來,我校開展的“元旦征文”,就是根據(jù)各年級學生年齡的特點及水平,出了一組相應的題目,初一的《我又長了一歲》,初二《 ,我想對你說》,初三以“禮物”為話題作文,結果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作文內(nèi)容真實、涉獵廣泛、語言表達清新自然的佳作。初二同學《地球,我想對你說》,《伐木工人,我想對你說》等,既反映了同學們環(huán)保意識的增強,也揭示了嚴重的環(huán)境破壞問題;《外星人,我想對你說》則表現(xiàn)了學生對尖端科技的認識及對美好末來的向往;《一分,我想對你說》表現(xiàn)了后進生戰(zhàn)勝不及格的信心和勇氣……,這就說明只要題目對了學生胃口,就能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就能幫助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形成“怪誕”的想法,再經(jīng)過精心的構思,學生鮮活的思想就會流淌成富有生命力的的文章。
其次,擬題要新,即命題要克服學生作文套路化的弊病。這里主要的責任在教師觀念的轉變上。我們早就應該拋開“抱書啃書”,必出單元課內(nèi)作文題目方才放心的傳統(tǒng)思想,多出一些新、奇的題目。因為只有新穎、奇異的題目,才會讓學生的眼睛為之一亮,精神為之振奮,情思為之涌動,從而產(chǎn)生強烈的寫作欲望,文章才有可能一氣呵成。如學了《兩小兒辨日》后,可擬題《<兩小兒辨日>續(xù)集》;學了《我的叔叔于勒》可想象《發(fā)了財?shù)挠诶栈貋砗蟆罚粚W了《懷疑與學問》可啟發(fā)思考“眼見的就一定真實嗎”,從而擬題《眼見未必為實》……題目緊隨課文講析后,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打破了學生接受新知識的時空限制,使課文內(nèi)容有機向課外延伸,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培養(yǎng)了他們多角度、多側面思維的能力,讓學生自覺養(yǎng)成不惜求異、不斷創(chuàng)新的良好品質(zhì)。
再次,擬題要活,即放開手腳,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命題。同樣一棵大樹在不同人眼里呈現(xiàn)出不同的價值。商人見了會想它值多少錢,木匠見了會想它能打什么家具,而畫家見了只會考慮怎樣表現(xiàn)它最美。不同的人由于生活環(huán)境的不同,思維方式的不同,對同一事物認識的角度也會有所不同。商人只從經(jīng)濟價值角度出發(fā),木匠只從實用角度出發(fā),而畫家只注重它的審美價值。同樣道理,同一標題也可放射出許多五彩紛呈的內(nèi)容,而不同的標題放射出的內(nèi)容當然決不相同。從讓絕大多數(shù)學生能以“我手寫我口”的角度出發(fā),教師應多選擇一些輻射性較強的題目作文。中考作文題型四種:全命題型,半命題型,看圖作文及給材料型(含擴寫、讀寫、補寫與給話題型)。近年來,話題作文不約而同地在各地中考作文題中頻繁出現(xiàn)。所謂話題式作文,就是針對一種現(xiàn)象或事物,自由命題進行作文。這類作文題面上一般不含有觀點,內(nèi)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體裁不限。這是一種全新的形式,給中學生帶來了很大的自由度,使他們能放開手腳,大展青春年華的瑰麗想象。去年我校初三第一學期終考,以“車”為話題,寫一文章。有的學生把時間比成行進的列車,要求珍惜時間,別錯過窗外動人風景;有的學生把生活比成車,以表哥的犯罪入獄為警車,要求人們駕好自己的車,別讓它翻車;有的想象自己駕駛著神車“飛飛”沿著時間的軌跡上溯到歷史中去,抗美援朝、解放戰(zhàn)爭中救下黃繼光、劉胡蘭等英雄人物,長征中為紅軍送去衣糧,甲午戰(zhàn)爭中出謀劃策打敗日本……;還有的給車命名,抨擊社會貪污腐敗現(xiàn)象。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學生據(jù)題選擇自己熟悉的素材,確定自己喜歡的表達方式和文體,各抒已見,創(chuàng)新文章層出不窮。另外,話題式作文可單向思維,也可發(fā)散思維,能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自由的思維空間。同樣的事物在不同的學生眼中,會展現(xiàn)出“嶺”與“峰”的不同,這樣學生便可以靈活地表述自己的思想,精騖八極,心游萬仞,充分發(fā)揮想象和聯(lián)想的功能,不斷拓展思維的空間,逐漸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品質(zhì)。
作文訓練 系列講座 |
(三)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談巧積素材作文的方法
鹽城市第一中學 劉勇華
作文本應是最能體現(xiàn)創(chuàng)新精神的腦力活動。千人應寫千樣不同的文章。但是遺憾得很,中學生作文多數(shù)是千人一面,千部一腔,或者干巴膚淺,或者不著邊際,瞎編亂造。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其根本原因還是學生缺乏寫作素材。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焙螞r我們中學生中巧婦并不多,更難為“無米之炊”了。要想開創(chuàng)作文教學的嶄新天地,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引導學生正確觀察生活、對已有素材進行變通、創(chuàng)新等不失為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好方法。
首先,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生活是寫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生活越充實,作文內(nèi)容越精彩。過去我們教師受應試教育影響嚴重,壓得學生“一心只讀教科書,兩耳不聞窗外事”,導致寫作時素材貧乏,激情激發(fā)不出來,創(chuàng)作不多,無病呻吟不少!缎抡n標》要求語文教學貫徹素質(zhì)教育的原則,以“人”為本,注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因此,我們應在做好課堂教學的同時,大力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如參觀、游覽、聯(lián)歡、體育競賽、知識搶答賽等,拓寬學生視野,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七彩陽光。當然生活本身并不等于文章,如同礦藏需要勘探、開采和冶煉才能成鋼一樣,豐富的生活必須經(jīng)過深入的觀察和精心的選擇,才能成為寫作的素材。學生往往不善于觀察,寫作時常感到?jīng)]啥好寫的。教師的任務就是教會學生“勘探”和“采掘”的本領,啟發(fā)他們從生活中采掘和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具體做法如下:
一要培養(yǎng)學生觀察事物的習慣。有些學生并不怎么理解觀察,總以為觀察應以新鮮、奇怪的東西作為對象,日常生活太普通沒什么觀察價值。其實,生活中更多的是平凡的、普通的甚至瑣細的事件。而在這些普普通通的人事景物中卻經(jīng)常折射出時代精神。因此我們應引導學生善于觀察事物,從中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東西,于平淡中見奇瑰,于平凡中顯偉大?朔欠N熟視無睹的壞毛病,消除那種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的不良作風。如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課堂上要求擬兩條環(huán)保標語,學生一籌莫展。我給學生一個中午時間引導他們到生活中去找,他們這才發(fā)現(xiàn)回家途中的路牌上、墻壁上寫滿了類似“把藍天碧水和清新的空氣留給后代”“給世界留下一片潔凈的天空”等環(huán)保標語。
二要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的習慣。對生活中的人、事,不但要做熱心人——多關心,多發(fā)現(xiàn),還要做有心人,對生活中看似尋常的人與事,透過表面看本質(zhì),通過特殊找一般。思考事物時,不但要運用順向思維,更要運用逆向思維,多向思維,這樣才能從司空見慣的事情中發(fā)現(xiàn)特別的東西,于平淡的素材中引申出新意來。力求寫出人人眼中皆見,個個筆下卻無的內(nèi)容。像大街小巷滿天飛的肥皂泡,可告誡人們“當你飄飄然時,大禍就要降臨”,也可逆向立意,“即使生命難保,也要攀越高空”。
三要培養(yǎng)學生寫日記、周記的習慣。“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要勤于動手,善于記下生活中美麗的瞬間、潮思涌動的剎那。人的某些想法常常是特定環(huán)境、特殊心境的產(chǎn)物,時過境遷的話,原先的那種感覺也許再也找不回來了。因此,及時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迅速捕捉自己思想的美麗火花,對初學寫作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
其次,從新聞媒體、報刊雜志上間接取材。學生的時間、空間,畢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和事,所以要教會學生通過新聞媒體積累為我所用的素材。要領是:學會篩選,善于去粗取精,辨?zhèn)稳フ;學會聯(lián)想,同一材料可引出許多不同立意來,如從去年美國的“9·11”事件,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現(xiàn)在世界并不太平,非安全因素在增長,恐怖分子很猖狂,也可逆向思維,美國若不是搞強權政治,推行霸權主義,企圖實行單極世界,經(jīng)常欺負弱小國家,不至于落到如今下場。還可以由國家推想到個人,一個人若想贏行別人尊重,首先要學會尊重別人等等。
最后,調(diào)整角度變通選材。每位同學的生活圈子、接受處理信息的能力及渠道等,都對其作文素材的積累形成一定的制約。變通選材,讓同一材料不斷“變臉”,可相對擴大學生的素材儲備量。如寫作《我的媽媽》不少學生就會寫媽媽燈下縫補,雨中送傘,深夜陪讀,早起做飯等可猜到的內(nèi)容。誠然,這些材料都能表現(xiàn)偉大的母愛,都可寫,但現(xiàn)在已顯得陳舊了。嚼別人嚼過的東西,總不是個好滋味。如果我們及時提醒學生換一個角度,以“嚴是愛,寵是害”的觀點出發(fā)選材,學生就會從寫作的應付式轉入積極投入狀態(tài),腦中竭力搜索媽媽教導自己的點點滴滴。有位住宿的同學就在文中感謝母親教會了他勞動的本領。原來很小的時候,媽媽就讓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并不因他是家里的獨苗而越殂代皰,不管炎炎夏日還是數(shù)九隆冬,都得早起做飯,吃了上學。雖然起初也怨恨過母親,結尾卻寫道:“每到周末,我總是輕裝上陣,在提著大包小包的舍友們羨慕的眼光中早早地離開了校園,這都要歸功于我的母親,因為是她給了我一個勤勞的習慣,教會了我勞動的本領。”還有同學著眼生活小事,小中見大。寫家里每有好東西時,媽媽總要說:“等爸爸回來一起吃!睆牟粶仕毾怼iL此以往,讓她學會了與家人同甘共苦,關愛他人的優(yōu)良品質(zhì)。
只要有米下鍋,還愁餓著肚子嗎?只要學生能聚沙成塔地積累大量鮮活的素材,還愁寫不出情真意切、形神兼?zhèn)涞暮梦恼侣铮?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