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作文如何創新
“請以‘考題’為話題,自擬題目,自定體裁(詩歌除外),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這是2001年江蘇鹽城市中考語文卷中分值為60分的作文試題,它采用了“話題作文”這種命題形式。
話題作文是近年來高考、中考出現的新題型,尤其是今年,更大有全面鋪開的勢頭。關于話題作文的種種優點,在此不再贅述。文貴出新,寫好話題作文的關鍵還是在于要能寫出“人無我有,人有我特”的創新之作。這里就結合這道作文題,重點談談。
一、要緊扣話題擬妙題。
話題,即談話的中心。(見《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版》話題作文,即圍繞“談話的中心”寫作。話題作文一般都要求學生自擬標題,而且往往所給話題具有很大的寬泛性、抽象性。在這次評卷中發現,許多考生辨不清話題作文與命題作文的差異,自擬的題目有相當多的是照搬“考題”,這樣,可以說從一開始作文就走向平庸。那么,該怎樣擬好話題作文的題目呢?一個重要的原則是擬題角度要小,題目盡量具體。如這道關于“考題”的話題作文可擬題為:《1+1=?》《ABC,愛你又恨你》《從零分起步》《直面人生新考題》《考題,別再與學生為敵》《題海無涯 苦作舟》《一道耐人尋味的考題》《破解一開的考題》,等等。順便說一下,雖然審題障礙較小,但仍有相當比例的考生辨不清“考題”“考試”“問題”這三個要概念的區別,表達的重心有的偏在“考”的形式上,有的只寫“問題”,而忽視了“考”這一 限制。這也提醒我們,要想擬同一個好題目,就必須`緊扣話題,深 入思考,拓寬思路,做好審題工作。
二、要獨辟蹊徑立新意。
文章最忌人云亦云。話題作文只給定寫作中心,考生應根據個人閱歷、平時積累和對生活的感悟,透過現象把握本質,在立意上力求深刻并形成獨到的見解。例如這道作文題,考生寫生活中、成長中遇到的形形色色“考題”,多數從個人思想品德方面遇到和各種“考題”方面來立意,這就出現了主題上的趨同。其實,考生可以從語文試題中的課外閱讀題談學習“大語文”的必要性;可以從班干競選中遇到的有形或無形、明的或暗的“考題”,談新世紀班干素質;可以從“雪化了變成什么”這道曾引起爭議的考題談評價觀念更新;可以從人類生存面臨的環境資源“考題”談環保的迫切性等等。總之,要寫出有新意的作文,想象一定要豐富,思維一定要活躍,立意一定要獨到。
三、要巧取角度選新材。
“喜新厭舊”是作文評卷人的共性。俗說“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杏簍”,作文亦如此。話題作文覆蓋面寬泛,考生在取材上有很大的選擇空間,這時就需冷靜思考一下,該如何選取有新意的材料。例如,面對“考題”這個話題,多考生很快會聯想到并選取生活中遇到的有關私心、金錢、節儉、誠實、團結等方面的“考題”,多限于從個人生活的小圈子里取材,因而題材出現了大同小異。其實,考生可以充分放飛自己的思緒,從記憶倉庫里檢索、搜尋“他人筆下無”的獨特的“考題”來寫。題材要有時代氣息,那些“陳芝麻、爛谷子”要拋棄,老掉牙的“故事”不要寫。
四、要別具匠心表達新。
話題作文一般要求考生自定體裁,多數地區中考只限制考生不許寫詩歌、劇本。圍繞話題采用哪種主要表達方式,寫成什么文體,就要由考生根據自己“強項”來選定。考生可記敘,可說明、議論、可記實 ,寫成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書信、日記等;也可虛構,寫成小說、童話、戲劇等。歸根究底,要根據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
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想吸引人,想出新,還要打破傳統的材料組織套式,在結構安排上也要力求新巧,語言更要力求新活,首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中上海考生宋靜英寫的《苦惱》(見《新概念作文大賽獲獎作品》B卷P262~264,)組材方式和語言表達別出心裁,令人過目不忘。此作主體部分列舉“我一周的部分‘習題’”,采用數學上的“已知”“求”“解”“訂正”“∵”“∴”等格式書寫,還有“批閱者”——爸爸、媽媽的“批語”,“我”的回答。該文開頭巧引辛棄疾的“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結尾以自擬小詩“少年更知愁滋味,少年更盼愁滋味;少年不厭愁滋味,少年不畏愁滋味,人生的苦惱并不苦”來收篇,一唱三嘆,首尾呼應。這就啟發我們,在面對話題作文時,膽子不妨大一些,思路不妨寬一些,巧妙借鑒,靈活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展現自己鮮明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