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動手做做看》教案(精選13篇)
二年級《動手做做看》教案 篇1
●〇學習目標
①會認“朗”等10個生字,會寫“另”等9個字。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喚起學生不迷信權(quán)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③能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進行想像,并把想像的內(nèi)容寫下來。
A案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或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談話導入
①同學們,當你們在生活中遇到不懂的問題,你們是怎么做的呢?(鼓勵學生自由發(fā)言,老師隨機評價)
②今天,老師要向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她叫——(出示生字卡片,學生齊說“伊琳娜”)“伊琳娜”在遇到疑問的時候,是怎么做的?(板書課題:動手做做看)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識記生字
①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要多讀幾遍。
②自主識字:學生自己識記生字,對自己認為難記的記,想辦法把它記住,把不好記的字標出來。
③小組內(nèi)交流學習生字的情況。
a.告訴同學,自己是怎樣記字的。
b.討論:不好記的字怎樣把它記住。
④全班討論。
a.全班齊讀去掉音節(jié)的生字。
b.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老師鼓勵、尊重學生各自的識記方法)
⑤書寫生字。
a.討論如何把字寫正確、寫好看。
b.完成課后“我會寫”的內(nèi)容,老師巡視指導。
c.學生展示自己所寫的字,老師隨機評議。
學生自讀課文,用“__”勾出科學家朗志萬提出的問題
第二課時
復習導入
孩子們,誰來告訴大家,科學家朗志萬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
(課件出示朗志萬的問題。生齊讀)
再讀課文,討論交流
①學生自讀課文,想想孩子們聽到科學家的問題是怎么想的?用筆勾畫出來。
把不明白的地方做上符號。
②小組討論解決問題,老師巡視指導。
③交流體會。
老師重點引導體會句子中帶橫線的部分,讓學生感受在生活中要勤于思考,敢于實踐。(課件出示相應課文內(nèi)容)
a.伊琳娜越想越生氣,第二天一早就去問朗志萬:“您怎么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b.朗志萬聽了,哈哈大笑。他說:“我不是哄騙你們。我是想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伊琳娜聽懂了朗志萬的話,高興地笑了。
拓展課文內(nèi)容
①伊琳娜聽懂了朗志萬的話,高興地笑了,你想這時她可能會說些什么?
②學生思考后自由發(fā)言。
③鼓勵學生把自己說的話試著寫下來。
④老師小結(jié)。
鞏固生字
①做組字游戲。
②出示要求會認、會寫的字,學生進行組詞競賽。
課外作業(yè)
動手做做課文中的實驗:把放入水中的物體變一變,仔細觀察,漫出水的多少與放進物體大小有沒有關(guān)系。
二年級《動手做做看》教案 篇2
課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講法國科學家朗志萬向小朋友提出一個奇怪的問題:“一只杯子裝滿了水,如果放進一條金魚,水不會漫出來。這是為什么?”兩個小朋友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第二部分講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說對。回到家在媽媽的啟發(fā)下動手做做看。實驗結(jié)果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
第三部分講第二天伊琳娜去問朗志萬。朗志萬說:我是為了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
1.瀆課文,理解“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這句話的意思。
2.懂得對別人提出的或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要動腦筋、思考、動手做做看的道理。
一個裝滿水的杯子、一條金魚。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
1.同學們,對別人提出的問題或者是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你動腦筋思考嗎?你動手做了嗎?(學生說自己的做法。)
2.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中的幾個小朋友對法國科學家朗志萬提出的問題就有不同的做法。那么,朗志萬向小朋友提出了什么問題?后面發(fā)生了什么事呢?
3.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或結(jié)合上下文理解詞義。
3.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課文,糾正易讀錯的字音。
鱗哄騙
2.理解詞語。
哄騙:用假話或手段騙人。
漫:水過滿,向外流。
3.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法國科學家朗志萬向幾個小朋友提了一個奇怪的問題。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說對。回到家里動手做實驗,實驗結(jié)果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朗志萬知道了,說:我是為了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
四、再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指導閱讀第一至三自然段。
1.自讀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說說法國科學家朗志萬提了一個什么問題?
(一只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別的東西,水就會漫出來。如果放進一條金魚,可不是這樣。這是為什么?)
2.你覺得朗志萬的問題提得怎么樣?表現(xiàn)在哪兒?
(問題提得很“奇怪”。表現(xiàn)在“如果放進一條金魚,可不是這樣。”意思是說如果放進一條金魚,水不會漫出來。)
3.分組思考討論:小朋友的回答是怎樣的?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回答?
(一個小朋友說:“這是因為金魚身上有鱗。”另一個小朋友回答。)
二、指導閱讀第四至五自然段。
1、自讀課文第四至五自然段,思考:伊琳娜為什么要動手做實驗?
(“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說對,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來。”媽媽說:“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
2.伊琳娜為什么覺得他們都沒說對?
(“金魚身上有鱗,水就不會漫出來”和“金魚把水喝下去了”:都不合乎邏輯。)
3.做實驗,體會伊琳娜看到實驗結(jié)果后會怎么想?
(實驗結(jié)果水明明是漫出來了,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科學家為什么這么說?是不是哄騙我們小朋友呢?還是媽媽的話正確,不能光想,要動手做做看……)
三、指導閱讀第六至七自然段。
1.默讀課文第六至七自然段,畫出伊琳娜和朗志萬的對話,體會其中的意思。
2.體會伊琳娜話的意思。
(1)出示句子。
“您怎么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
(您作為一名科學家不應該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您本來就知道放進—‘條金魚后,水也會漫出來,還提出這樣的問題,哄騙我們小朋友。)
(2)指導讀出生氣的語氣。
采取學生自己練讀、評讀的形式完成。
3.體會朗志萬話的意思。
(1)出示句子,理解意思。
“我不是哄你們。我是為了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伊琳娜聽懂了什么?
(不要不加思考地相信別人的話。對待別人說的話或提出的問題,不光要動腦筋想一想,而且還要動手做一做。)
(2)指導讀出語氣。
4.分角色配合讀第六至七自然段。
四、小結(jié)。
1.讀后,你從伊琳娜動手做實驗這件事中,受到什么啟發(fā)?
2.你贊成“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這句話嗎?
(組內(nèi)陳述觀點和理論、集體匯報。)
課內(nèi)練習
一、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的問題地微笑
二、按要求積累詞語。
例:越想越生氣
越越越越越越
三、給下面的句子加上標點。
1.伊琳娜問朗志萬您怎么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2.安娜自言自語地說小壁虎跑到哪里去了呢她正在發(fā)愁忽然聽見莎莎大叫起來媽媽床單上有一只花壁虎快來看呀。
四、按要求摘錄書上的句子。
回到家里,伊琳娜動手做實驗。她——。哎呀,不一樣,水三二。
五、閱讀課文片斷,并按要求作答。
朗志萬聽了,哈哈大笑。他說:“我不是哄你們。我是為了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伊琳娜聽懂了朗志萬的話,高興地笑了。
1.在括號中寫出帶點詞的近義詞。
2.乙伊琳娜聽懂了朗志萬的話。朗志萬的話是什么意思?
3.你贊成“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這句話嗎?
說說你的理由。
二年級《動手做做看》教案 篇3
《動手做做看》是一篇很有趣的課文,通過小朋友伊琳娜在科學家朗萬志的引導啟發(fā)下,動手做做看,悟出了"科學家講的不一定都是對的,動手做做看。"在孩子讀完課問題目后,我讓孩子帶著兩個問題自由讀課文,“動手做做看是誰說的?課文講了哪些人?你喜歡誰?為什么?”孩子們讀開了,有孩子邊讀邊和同桌談論著。三五分鐘后很多孩子舉手了,第一個問題很好回答,大多數(shù)孩子說出“動手做做看”是朗志萬說的,個別孩子說是媽媽說的。我讓孩子們在書上找答案,劃出有關(guān)句子讀一讀,重要學習朗志萬的話。他為什么這樣說?你讀懂了什么?讓孩子自己再讀全文,在四人小組中議論交流。
孩子開始說了,有人說:“朗志萬是故意提出這個問題的,他很會教孩子。”“我知道了科學家說的話也可能有錯誤,我們要動手做做看,看看他說的是不是正確。”“我想到了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是明說的,這孩子真的是看書看多了,語言的感覺特別敏銳。我把他說的這成語寫在黑板上,讓孩子說說記記。“我想到了我們上學期學的《酸的和甜的》,里面的松鼠和兔子就沒有動手試試看,小猴子才是動手做做看的。”呵,孩子還會聯(lián)系舊文,聯(lián)系得真是到位。我表演了發(fā)言的澤,說他真會讀書,想得真好。小家伙高興得紅了臉蛋。趁熱打鐵,在孩子的議論中,再讓孩子讀書。
了解了朗志萬,我開始引導孩子說說伊琳娜,你認為她是怎么樣的一個人?要讓孩子說出來,也從課文中找出句子來說說。孩子有的說她是個好問的人。有的說伊琳娜是個愛動腦筋的人。有的說伊琳娜不隨便相信科學家,敢和科學家對質(zhì)。有的說她是個愛動手做做看,善于實踐的人。還有的說她是個懂禮貌的孩子。在孩子的議論中還是找課文句子讀,一次一次的讀課文。
最后全班一起再讀讀課文,讀完了,我拿書上合作伙伴的話問孩子:“伊琳娜聽懂了朗志萬的話嗎?她會對朗志萬說什么?”唯說:“她會說,朗志萬先生,我懂得了不要都相信科學家的話,要相信自己親手做的。”黃陽寫說:“她會說,謝謝您,朗志萬先生。”王依葵說:“她會說我誤會了,對不起,朗志萬先生。”……聽學生這么說,我知道他們都能夠理解課文了,可是課文中主要告訴我們了什么?我問孩子說:“讀到這里,你有什么話想說嗎?”教室里沉默了一會兒,終于有只小手舉起來,“我知道了科學家說的話不一定都是對的,我們要動手做做看。”
這是課文中的,能夠延伸到我們實際的生活嗎?終于我們班的卓正說:“他看百科全書時好象看到書上有錯,就和媽媽一起做做看,驗證對嗎。”這是說,書上的東西不一定都是對的,如果我們有問題一定要多請教別人,動手實驗來判斷是不是正確的。施磊說:“她媽媽,她媽媽教她很多知識,可是有時侯媽媽也會有錯誤,我們應該找實際來說明。”終于聽到了,我趕緊接著說是呀,我們的爸爸媽媽都很會教我們,可是爸爸媽媽說的不一定都是正確的,我們可以試著實踐來判斷。我把話鋒一轉(zhuǎn),“老師也一樣,我覺得我雖然教你們,可是也一樣會有錯誤,同學們就經(jīng)常幫助老師,如果有錯誤,我們很多同學都曾經(jīng)幫助過我了。所以,我們小朋友對長輩說的話要學會思考,學會用實踐來證明,不要都全部相信。”后面的道理好象深了點,我有灌輸之嫌,可是也只能夠這樣了。最后留有個問題,朗志萬到底是哪方面的科學家?讓孩子回家查找資料。
我自己找了一下,我才知道伊琳娜原來是居里夫人的大女兒,同樣是諾貝爾獎的獲得者,而朗志萬,是個物理學家,是愛因斯坦很要好的朋友。明天不知道孩子能夠查出來嗎?這個故事對于伊琳娜來說,媽媽和朗志萬對事的態(tài)度給她留下了深深的影響。自己細想,我這堂課上是不是話多了,讓孩子讀的時間不夠。問題是就那四個大問題,分在課堂的不同時間,可是沉浸下來讓孩子讀,品的余地不夠?這么說過去,如果孩子沒有傾聽,真的只是走過場罷了。因此不管是什么時候,傾聽是很重要的,傾聽是學會學習的一個很重要的途徑。
二年級《動手做做看》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fā)。
3.喚起不迷信權(quán)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識字和寫字。
2、讀中感受朗志萬的“哄騙”,伊琳娜的“動手”,媽媽的“指導”的意義。
教學難點:通過朗讀感悟,喚起不迷信權(quán)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生字卡片。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5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fā)。
3.喚起不迷信權(quán)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一、導入:
1、(板書)闌,問,這個字讀什么?
2、我說讀“束”的音,對嗎?
生:不對
為什么不對啊,我覺得對呀,那現(xiàn)在怎么樣才知道對不對呢?
查字典
3、原來讀LAN
4.呵呵,原來我們做事情都要學會“動手做做看”。板書課題,生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
(1)課文主要講了誰和誰之間的事?
課件出示:朗志萬(他是法國的大科學家)伊琳娜(是個了不起的孩子)出讀準字音
(2)課件出示帶拼音生字詞:朗志萬哄騙
魚鱗漫出來
伊琳娜哎呀
a、指名學生當小老師帶大家讀。
b、開火車讀。
(“朗、哄”后鼻音,“琳、鱗、漫、騙”前鼻音)
三、細讀課文,理解伊琳娜生氣的.原因。
(一)輕聲讀課文,找出課文中伊琳娜情緒變化的句子。
1、自由讀課文,找出有關(guān)句子。
2、指名讀句子,說說伊琳娜的情緒有什么變化。
(師板書:生氣高興)
寫伊琳娜生氣的句子:伊琳娜越想越生氣,第二天一大早就去問朗志萬:“您怎么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寫伊琳娜高興的句子:伊琳娜聽懂了朗志萬的話,高興地笑了。
(二)學習課文第1——6段,弄清伊琳娜生氣的原因。
1、課件出示句子:伊琳娜越來越生氣,第二天一早就去問朗志萬:“您怎么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2、指名讀句子。
3、這樣的問題(點擊課件)是指怎樣的問題?(學習第1段)
“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別的東西,水就會滿出來,如果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是這樣的,這是為什么?”
4、對于這樣的一個問題,伊琳娜為什么越想越生氣?(學習課文2-5段)
a、生自由讀課文2-5段,思考以上問題。
b、交流。(隨機點擊課件,在“哄騙”下加小紅點)
c、課件出示:課文插圖和第5段
“伊琳娜找來一條金魚,把它放進一個裝滿水的杯子里,哎呀,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水滿出來了。”
(隨機點擊課件,在“水漫出來了”后加小紅點)指導讀出驚奇的語氣來。
5、再次讀伊琳娜生氣的句子。(指導讀出生氣的語氣,體會伊琳娜認為朗志萬在哄騙她。)
6、師:可是后來伊林娜為什么又高興地笑了,我們下節(jié)課再接著學習。
三、寫字
過渡:我們一起做一個填字游戲。請看大屏幕。
1.“慢漫”辨析及書寫。
①填空:
(1)老爺爺(慢慢)地走;
(2)水滿了,從魚缸里(漫)出來;
(3)發(fā)大水了,河水(漫)過了小橋。
(出示圖標“我的發(fā)現(xiàn)”)你發(fā)現(xiàn)什么了?
②請大家把這個字寫兩遍,一邊寫一邊在心里說:哦,這個字和水有關(guān)。
2.“提”與“題”辨析。
①填空
(1)小明(提)著一桶水;
(2)小紅在做數(shù)學(題);
(3)小華回答老師(提)的問(題)。
②如果要把這兩個字寫好看,應該注意什么?(如“提”和“題”中都有個“是”,但寫法不同,“題”中的“是”捺要長。)師生合作,寫好生字。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會寫4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fā)。
3.喚起不迷信權(quán)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一、復習鞏固生字
二、學習第7段,弄清伊琳娜笑了的原因,理解科學家話里包含的道理。
導:伊琳娜這么生氣,可是為什么又高興地笑了?
1、出示朗志萬說的話:“我不是哄騙你們的,我是想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a、自由讀,思考:朗志萬是在“哄騙”孩子們嗎?你是怎么理解朗志萬的話?
b、全班交流。(讓學生充分發(fā)言,進行發(fā)散思維訓練)
c、再次齊讀朗志萬的話。
2、出示課件:
伊琳娜也和同學們一樣,聽懂了朗志萬的話,明白了科學家的一片苦心。此時此刻,伊琳娜可能會說些什么呢?
3、課件出示句子:伊琳娜聽懂了朗志萬的話,高興地笑了。指名讀,齊讀。
4、師小結(jié),課件再次出示單元學習提示。
三、
1、師生合作,寫好“另、志”等5個生字。
師示范寫“哄”(生認真看),并小結(jié):“我發(fā)現(xiàn)要把口字旁的字寫好看,偏旁要
得高,寫得小,還看注意節(jié)左窄右寬。”
2、生臨寫“哄、喝”,然后交流寫心得: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如“志”和“另”都是上下結(jié)構(gòu),“志”是上略比下長,“另”是上短下長。)
4、師生評議。
四、課外延伸,讀寫結(jié)合。
1、讀童話故事《小馬過河》。
2、結(jié)合課文的學習,請把你想到的話寫下來。
五、板書設計
13動手做做看
聽懂
高興——→生氣
二年級《動手做做看》教案 篇5
設計理念:
閱讀的過程是學生置身課文情境的體驗過程,語文教學理應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想象、體驗的學習情境,以促進學生對文中事件的感覺,并催生出學生自己的獨特感悟。在閱讀對話活動中,提供必要的語言依托和補充材料,給學生搭建起自主閱讀的腳手架,從而充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多層解讀文本,完成對學習內(nèi)容的意義建構(gòu),獲得語言的發(fā)展和精神成長的營養(yǎng)。
設計特色與價值:
1、自主、開放、有情趣地解讀課文。
2、在體驗與理解這個故事的過程中獲得精神與語言的共同發(fā)展。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的含義。
3、能動手實踐,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疑問,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大膽質(zhì)疑的精神,樂于實踐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敢于大膽質(zhì)疑,動手實踐的能力。
教學準備:課件 杯子 金魚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chuàng)設,激發(fā)興趣
1、師:孩子們,你們相信老師的話嗎?(相信),謝謝你們對老師的信任,為了感謝你們的信任,我?guī)砹艘粋神奇的杯子,給你們看一看。(出示裝滿水的杯子)瞧,你們一定會說它很普通,沒什么特別的,那可就錯了,它可神奇了。在杯子里放東西,水會流出來。可是放進一條金魚,水卻不會流出來。這是為什么呢?
生1:金魚身上有鱗。
生2:金魚把水喝下去了。
師:誰有什么辦法可以證明自己說對了呢?
2、師:對,我們應該動手做做看,(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后質(zhì)疑:看到這個課題后你有什么疑問呢?
生1:誰動手做做看?
生2:為什么動手做做看?
生3:動手做什么?
生4:這是誰說的呢?
二 理順思路,實驗釋疑
1、師:孩子們提出許多有價值的問題,下面就請你們帶著自己的問題讀課文,邊讀邊想,并在旁邊作好記號。
2、師:哪個小朋友愿意把你的讀書所得與大家分享交流一下?
生1:我知道朗志萬提了一個怎樣的問題。(指生朗讀這一句話)
師:不僅找得正確,而且讀得流利,聲音也響亮,真不錯!這是一個怎樣的問題?(奇怪)為什么說它奇怪呢?
生1:裝滿水的杯子放進東西水會漫出來,放金魚卻不是這樣。
師:你真了不起,這么難的問題能回答出來!“漫出來”是什么意思?
生2:我知道,“漫出來”就是說水裝得很滿,流出來了。
師:還可以說什么漫出來?
生3:牛奶漫出來。
生4:媽媽燒的湯從鍋里漫出來了。
師:孩子們真會聯(lián)想,你們能說說“這樣”指的是怎樣?(大屏幕出示句子:如果放進一條金魚, 。)
師:課文中有兩個小朋友是怎樣回答的呢?(同桌互讀)
師:一個小朋友毫不猶豫地說──
女生:“一定是金魚身上有鱗。”
師:另一個小朋友肯定地說──
男生:“一定是金魚把水喝下去了。”
師:伊琳娜覺得他們說得都不對,于是回去問媽媽,媽媽鼓勵她說──
生:“你不能光想,要動手做做看”(在課題后面加一個感嘆號)
師:你也能說一個這樣的句子嗎?[大屏幕出示句子:( )光( ),要( )。]
師:孩子們真會說,那我們做做實驗來看看結(jié)果,怎么樣?
生:(齊答)好!
師:(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當場裝滿水)讓一名學生把魚缸里的金魚輕輕放入杯中,其他同學觀察實驗結(jié)果。
師: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結(jié)果是——
生:(興奮地齊答)水溢出來了!
師:做了這個實驗,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很高興,因為通過實驗我知道了科學家朗志萬說的話是不對的。
生2:我知道了當一個問題不能確定結(jié)果的時候,就要做實驗。
三、回歸課文,感情朗讀
1、師:伊琳娜和我們做了同樣的實驗,請同學們找到她做完實驗后對朗志萬說的話,想想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呢?
生:(找到伊琳娜對朗志萬說的話)小聲自讀,并陸續(xù)舉手。
2、師:誰來說說自己的體會,并讀給大家聽?
生1:我覺得應該用生氣的語氣來讀這句話,因為大科學家肯定知道水會漫出來,用錯誤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伊琳娜覺得自己受了騙。
師:你說的真好!用上書上的一個詞就是(哄騙)。
生2:我覺得應該用質(zhì)問的語氣來讀。
生3:我覺得應該讀出急匆匆的感覺,因為伊琳娜一定是跑著去找朗志萬的,她想知道朗志萬為什么騙他們。
……(師表揚他們說出了自己的感受。)
3、師: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對郎志萬說呢?
生:您不可以提這樣的問題來哄騙我們小朋友。”(順利過渡反問句與陳述句的轉(zhuǎn)變。生對比讀后,知道反問句語氣更強烈,陳述句語氣更平淡,文中應該用反問句更適合表達伊琳娜的心情。)
4、師引讀:一個大科學家竟然用錯誤的問題來考我們小朋友,伊琳娜生氣地問:(生用生氣的語氣并配上動作讀伊琳娜說的話)
師引讀:難道因為我們小就可以哄騙我們了嗎?伊琳娜大聲地問:(生的聲音又更憤怒)
師引讀:伊琳娜越想越生氣,氣沖沖地問:(生已感同身受)
5、師:朗志萬聽了哈哈大笑,說——
生:“我不是……科學家說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四、質(zhì)疑過渡,深化認識
1、師:現(xiàn)在,你們贊同“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這句話嗎?(師板書)
生1:我同意這句話的說法,因為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
生2:我也同意這句話,科學家也不是萬能的,也有可能出錯!
……
五、拓展實踐,深入探究
1、師:科學家的話不一定都是對的,那其他名人說的話是否都是對的呢?
(向生出示亞里士多德的論斷:“兩個鐵球,一個十磅重,一個一磅重,兩個鐵球同時從空中落下,十磅重的一定先著地。”)
生自由發(fā)表對論斷的看法(氣氛十分熱烈)
師:看來,對這個論斷,大家都有疑問,用什么方法解決現(xiàn)在的疑問呢?
生:做實驗!
師:意大利的數(shù)學家伽俐略曾在比薩斜塔上做過這個實驗,你們想知道實驗結(jié)果嗎?
生:(迫不及待地)想!(師出示題目為《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短文,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快速讀)
2、師:用波浪線勾出實驗結(jié)果,橫線勾出人們從伽俐略做實驗這件事中明白的道理。
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短文,并勾畫答案。
(生完成后,師讓生匯報)
六、聯(lián)系生活,以知導行
1、師:在生活中,有許多人都會對我們表達自己的觀點或看法,這時候,你是怎樣想,怎樣做的呢?
生組內(nèi)交流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
2、師:學到這里,你有什么收獲呢?
生:談自己的收獲……
3、師:(總結(jié))我們在生活和學習中聽到別人表達自己意見時,要通過自己的思考去判斷,敢于大膽質(zhì)疑,遇到有疑問的地方,要動手做做看。把心中的問號變成經(jīng)過實踐解決后的大大的感嘆號!(完成板書)
師:讓我們一起再讀讀課文中朗志萬對伊琳娜說的話,相信你一定有了新的感受!
生:齊讀
作業(yè)布置
1、你能發(fā)現(xiàn)爸爸、媽媽或老師說的、做的有不對的地方嗎?留心觀察,有禮貌地指出來。
2、請你動手做一做:
準備一個小瓶子,里面裝滿水,用一張扎了許多小孔的薄薄的紙片將瓶口蓋住,再倒過來,放開手,小紙片會掉下來嗎?瓶子里的水會倒出來嗎?
板書設計:
朗志萬 伊琳娜
提問 ? ? ?
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 動手做做看! ! !
二年級《動手做做看》教案 篇6
一、教學目的、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fā)。
2、學習本課生字,認識生字。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fā)。
2、使學生懂得科學家說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
三.教具準備
生子卡片、課件、調(diào)色盤、畫筆、金魚等。
四.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同學們,請看,老師手中拿著兩種什么顏色的水粉顏料呢?
2、把這兩種水粉顏料混合在一起會變成什么顏色呢?
3、那究竟會變成什么顏色呢?老師就動手做做看。(當場演示)
4、哎呀,真的變成綠色了,同學們凡是對任何不明白的事情想弄個清楚就必需要齊讀課題。
過渡:那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故事呢?我們來學習好嗎?
二、初讀課文,認字詞。
1、下面請同學把書打開,借助課文下面的拼音讀準字音,自己開始讀吧。
2、同學們讀得很認真,課文中的生字朋友你們都認識了嗎?誰愿意當小老師,帶領(lǐng)大家讀讀這些生詞。
3、小老師當?shù)谜姘簦矗F(xiàn)在拼音沒了,你還會讀嗎?愿意開火車讀嗎?開始吧。
4、同學們讀得真不錯,現(xiàn)在只剩下生字了,請同學們拿出生字卡片,把自己認識的擺在桌子上,不認識的可以問問同桌或請教拼音朋友。
5、同學們看,老師把生字朋友集中在卡片上,會讀的同學老師抽到哪里你就讀哪里,只要認識就大聲讀,不需要舉手了。
6、對這些生字你們都是怎么認識的,說說吧。
過渡:剛才老師見識了同學們識字的本領(lǐng),下面請同學們看故事中以主人公伊琳娜這時的表情怎樣?
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后來的表情又怎樣了呢?那1、伊琳娜為什么生氣了?后來她又為什么高興了?
三、朗讀感情
1、請你們帶著這兩個問題試著默讀看看有哪個同學能做到不出聲。
2、同學們讀得不錯,請你們分小組去討論一下伊琳娜為什么生氣了,你是從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中知道的?后來她又為什么高興了,你又從課文的哪個自然段中知道的?討論完后再分角色讀一讀,開始吧。
3、好,下面我們來交流一下
(1)伊琳娜為什么生氣了?
是從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中知道的?我們來看這位同學說對了沒有,請一位同學讀第1自段,第1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向小朋友們提出了一個奇怪的問題,師:奇怪是什么意思?生:出乎意料難以理解)我想請同學來讀讀這個奇怪的問題形式:個別讀(2-3人),全班同學提出奇怪的問題后課文中的兩個小朋友說得是不是一樣呢?(生:不,那么他們又是怎么說的呢?我請同學來讀一讀(2-3人讀→師引導用的語氣去讀→再請2-3人讀→師表揚)伊琳娜覺得他們有沒有說對? (生:沒有)她回到家里問媽媽,媽媽是怎么說的呢?請女生(2-3人)讀媽媽說的話→師引導用鼓勵的語氣去讀→并讓學生我想的意思,(只想不做)→全班女生讀)伊琳娜聽了媽媽的話后,她是怎么做的呢?我請同學來讀第5自然段,再請1位女學生扮演伊琳娜來做這個實驗。讓全班學生觀察伊琳娜這時的表情怎樣? (生氣)伊琳娜為什么會生氣呢?(生:因為伊琳娜做了一個簡單的實驗,就證明了朗志萬的問題是錯誤的,所以很生氣)接著第二天一早就對朗志萬說了些什么?誰會讀(請2-3人→教師引導讀出生氣的語氣)提問:這個語氣該怎么讀呢?她又為什么生氣了?(生:因為伊琳娜認為科學家朗志萬在哄騙小朋友,所以她越想越生氣),“哄騙”換個詞還可以怎樣說意思相同“欺騙”,欺騙是不是個好詞(生:不是)同學以朗志萬不是在真的欺騙他們,他也是善意的欺騙,他就是想看看有沒有孩子遇到問題時不去動腦筋想了,還必須動手做做。
(2)后來,伊琳娜為什么又高興了,是從課文的哪個自然段中知道的?(生:是從課文的第7自然段,那朗志萬是怎么回答的呢?用ww畫出朗志萬說的話,再讀一讀。
(3)讀后你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
(出示板書)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所以伊琳高興地笑了。
4、假如你是伊琳娜,聽了郎志萬的話,你可能會說什么?(生說→把你說的寫下來)
5、反饋:課文讀到現(xiàn)在你們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四、拓展:
請同學們看,老師這兒有裝滿石子的瓶子,里面還可以放東西嗎?(生說師做試驗后并點題對任何不明白的事情想弄個明白,必需要動手做做看。
五、板書設計:
生氣(圖) 高興(圖)
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二年級《動手做做看》教案 篇7
這篇課文是一個非常有趣且發(fā)人深省的故事,科學家朗志萬在培養(yǎng)孩子們的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上,可謂煞費苦心。他把一個錯誤的結(jié)論告訴孩子們:“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別的東西,水就會漫出來。如果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是這樣。”再問孩子們:“這是為什么?”目的是想讓孩子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
教完這篇課文,我布置一項作業(yè):讓學生回去也做這個實驗,看看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放進什么東西,水不會漫出來。學生對于這項作業(yè)非常興趣,他們寫出來的日記特別有意思。
二年級《動手做做看》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會認“朗、志”等10個生字,區(qū)別并會寫“提、題”兩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課文1~3自然節(jié)。
【教學重點】
1、會認“朗、志”等10個生字,區(qū)別并會寫“提、題”兩個字。
2、朗讀課文1~3自然節(jié)的對話部分。
【教具準備】
1、本課生字卡片,詞卡。
2、伊琳娜頭像。
【教學過程】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不掌握一定數(shù)量的漢字,學生就無法進行閱讀和寫作。因此有關(guān)識字教學的研究歷來都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低年級兒童識字是為其初步的閱讀和寫作打基礎的。
一、聯(lián)系生活,直接點題
我們在學習與生活中都離不開動腦和動手,有些事情只有動手做做,才能知道結(jié)果是什么樣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13課《動手做做看》。
請同學們齊讀課題。(直截了當,一語雙關(guān),不但節(jié)省了時間,而且呼應課題。)
二、明確要求,初讀課文
請你自己輕聲讀一讀課文,要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就請課文下面的拼音朋友幫忙,要盡量把句子讀通順。
學生自由讀文。
(學生在初讀課文時要求不易過多,只要能夠達到閱讀的初步要求就可。)
三、識字讀詞,突出重點
要求認的字,要明確要求,努力做到當堂認記,及時鞏固。教科書中要求認識的字,只要求認識──在教材中認識,挪個地方還認識,沒有其他要求。在教學中不要拔高要求。有的老師認為,對要求認識的字,引導學生逐字進行字形分析,達到每個部件、筆畫的精確記憶,能提高認字質(zhì)量。這樣,花費的時間很多,又增加學生的記憶負擔,效果不一定好。其實,認字和認人是一個道理。認人,不必記住五官特征、穿著打扮,記個大體輪廓即可,見面次數(shù)多了,便認識了。
你們讀得很認真,老師有個問題,課文講的是誰和誰之間發(fā)生的一件事?(科學家朗志萬和伊琳娜小朋友。)
出示人名:伊琳娜 朗志萬(齊讀)
這5個加點的字是本課要求會認的,來我們就讀這5個字。“伊 琳娜”這3個字生活中并不常用,“琳和娜”有時會出現(xiàn)在女孩子的名字中。“朗”這個字你們以前認識嗎?在哪見過?(朗讀課文)“志”這個字我們應該注意的是上面是士兵的“士”誰能給他找個好朋友?(志向、志愿、同志)這5個字都會讀了么?那么我們再讀一下這兩個人名。
除了這兩個名字,課文中還有幾個帶生字的詞也提了出來。(齊讀一個貼一個)
漫出 魚鱗 哎呀 哄騙
(注:哎是表示語氣的嘆詞。讀ai不要讀成ei。哄是多音字,它有三個讀音。誰能領(lǐng)大家讀一讀?這個字在本課只讀三聲。我們再讀一遍。)
詞語會讀了,如果把加點字拿出來,你能讀準嗎?有信心的同學挺起胸膛。(齊讀)
誰有信心領(lǐng)讀。
出示字卡:朗 志 伊 琳 娜 漫 哎 哄 騙 另 題 提 喝 鱗(強調(diào)哎的讀音,出示多音字喝的卡片)。
同學們讀得不錯,我們再開火車讀一讀好嗎?比一比看哪個小組表現(xiàn)最棒。要讀得清楚干脆。
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包括閱讀教學,要落實課程標準提出的識字、寫字“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的思想。一方面要在教學中突出這個重點,在教學時間、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指導、學生認記寫等方面予以保證,特別是在閱讀課上要防止只抓課文的閱讀、理解,蜻蜓點水式地處理識字、寫字的情況出現(xiàn)。每節(jié)課都應拿出足夠的時間落實識字、寫字的要求。甚至可以這樣說:不能落實識字、寫字要求的可不是一節(jié)合格的課。
四、指導寫字,辨別形義
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這些字里有一對同音字是誰?(提、題)
找對了,現(xiàn)在請你認真觀察,這兩個字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結(jié)構(gòu)不同、部首不同、意思不同)誰能分別給它們找個好朋友?(提問、問題)
真不錯,老師這兒正好有個小問題,需要大家?guī)臀医鉀Q。看誰最聰明?出示:伊琳娜聰明可愛,愛問 (題、提)
一生來貼,大家一起辨別。
字是一種表意文字,無論是象形、指事,還是會意、形聲,都有其自身的構(gòu)字規(guī)律。盡管我們鼓勵學生個性化地識字、創(chuàng)造性地識字,但如果忽視了識字教學的靈魂, 任由學生怎么識記都行,那么要想學生的識字能力有良好的發(fā)展前景就難了。因此,應重視在課堂上深入淺出地滲透一些漢字學知識,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準確地理解掌握漢字的形、義,還能讓學生充分領(lǐng)略我國漢字文化所蘊含的無限風光。
你們和伊琳娜一樣聰明,我們現(xiàn)在知道了這兩個字的結(jié)構(gòu)不同、部首不同、意思也不一樣,那在書寫時我們應該注意什么呢?
同學們觀察得這樣仔細,聽了他的提醒我們一起來寫這個題吧。日不要寫太大,一在橫中線上,它的腳丫真長呀,別忘了最后一筆是點。
好,下面請你對照老師的范字,認真地寫兩個,別忘了同學的提醒!(巡視,糾正)
提手旁的字我們經(jīng)常寫,相信通過你們自己的觀察一定能寫好。這樣老師在黑板上寫,你們在書上寫,我們比一比看誰寫的好。
寫字教學要重視寫字的質(zhì)量。不僅要求把字寫正確,還要指導學生把字寫端正,寫美觀。教師要加強范寫和指導,要注意提示容易些錯的筆畫、筆順,特別是那些不容易寫好的字。
五、回歸課文,練讀感悟
通過檢測我發(fā)現(xiàn)你們讀字、讀詞都很好,課文讀得怎么樣呢?動口讀讀看吧!我找?guī)酌瑢W讀,其它同學認真聽,聽他讀得準確通順嗎?誰來讀1、2、3自然節(jié),4、5、6、7各一人(簡單評一評)。
再讀課文一是檢察讀文情況,二是深入感悟的熱身。
同學們讀得都不錯,聽得也很認真,我給大家請來一位小客人,你們看是誰?(出示伊琳娜頭像)。
激發(fā)興趣,調(diào)節(jié)氣氛。
哎呀,她看起來不太高興,究竟是什么問題使她愁眉苦臉的呢?(指一二生回答)你們是在第幾自然節(jié)找到的?好,大家一起看第一自然節(jié),把這個問題畫下來。
畫完的同學想一想,這句話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呢?(奇怪的語氣)一、二人讀,評價(有點奇怪、更奇怪了)。
朗志萬提了這么奇怪的問題,那小朋友們是怎么樣回答的呢?誰找到了?我們再讀這兩句話時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呢?
引導:朗志萬剛提出問題,他就馬上回答了,他仔細想了嗎?那么我們就應該想也不想地讀出來(稍快)。
另一個小朋友回答時很自信,他用了一個詞(一定),所以我們在讀的時候就要讀得重一些,認為自己的回答一定是對的。老師來當一回科學家,我提出這個問題,你們當小朋友,我們只讀對話,不讀旁白,就像上課提問一樣,回答時要舉手。
我以“偷梁換柱”之法,將文中科學家向小朋友提出的問題拿來考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師生問答的教學情境。學生在情境中的表現(xiàn)和心理活動與文中有著極強的雷同性。
這樣,同桌之間一人一句互相練一練(巡視,選三名同學表演一下,大家當小評委評價一下。)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做到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他們讀得不錯,你們評得也很認真,我們再來合作一次好么?
我來讀旁白,你們一起讀引號里面的句子,我也許會加上點提示性的語言,要注意聽!
師:法國科學家朗志萬提了一個(奇怪)的問題。“一個杯子……為什么?”
一個小朋友(毫不猶豫地)說:“因為金魚身上有鱗。”
另一個小朋友(十分肯定地)說:“一定是金魚把水喝下去了!”
營造一種氛圍,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
六、簡單小結(jié),聯(lián)系下文
讀得真棒,老師發(fā)現(xiàn)你們這節(jié)課的收獲真大呀!不但學習了生字和生詞,把課文讀得通順流利,而且還學習了課文的1、2、3自然節(jié)。這節(jié)課我們就學到這兒,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的4~7自然節(jié)。
下課。
二年級《動手做做看》教案 篇9
教材分析:這是一篇閱讀課文,講的是伊琳娜對法國科學家朗志萬提出的問題感到奇怪。她動手做實驗,發(fā)現(xiàn)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朗志萬知道了,說:“我不是哄你們。我是為了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啟發(fā)學生懂得對別人提出的或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要動腦筋思考、動手做做看。
課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講法國科學家朗志萬向小朋友提出一個奇怪的問題:“一只杯子裝滿了水,如果放進一條金魚,水不會漫出來。這是為什么?”兩個小朋友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第二部分講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說對。回到家在媽媽的啟發(fā)下動手做做看。實驗結(jié)果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
第三部分講第二天伊琳娜去問朗志萬。朗志萬說:我是為了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
1.瀆課文,理解“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這句話的意思。
2.懂得對別人提出的或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要動腦筋、思考、動手做做看的道理。
一個裝滿水的杯子、一條金魚。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fā)。
3、喚起不迷信權(quán)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教學重點:
1、識字寫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fā)。
教學難點:
喚起不迷信權(quán)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教學掛圖,杯子,金魚。
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通讀導語,了解單元主題
二、導入新課
1、談話:小朋友們,當你們在生活中遇到不懂的問題,你們是怎么做的?(鼓勵學生自由發(fā)言,老師隨機評價。)
2、今天,老師要向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她叫——(出示生字卡片“伊琳娜”,生讀)。伊琳娜遇到疑問的時候是怎么做的呢?(板書課題:動手做做看)
生齊讀課題。
三、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輕聲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了解大意。
2、自主識字。借助拼音識字,選擇恰當?shù)姆椒ㄓ涀郑延洸蛔〉淖謽顺鰜怼?/p>
3、合作識字。
²在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已經(jīng)記住的生字。
²討論:不好記的生字怎樣記?
4、全班交流。
²小黑板出示生詞,指名教讀,齊讀。
²開火車讀生字,糾正字音。
²還有哪些字記不住?
引導:
做游戲“原來是這樣”,激發(fā)識字興趣。如:原來把“慢”的“忄”換成“氵”就是“漫”;原來“琳”、“娜”都是形聲字呀……
學生再次觀察難記的字,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²抽讀生詞,檢查識記生字的情況。
小結(jié):只要仔細觀察,再難的字都能找出記的好方法來。以后小朋友就可以通過這樣的游戲來記生字。
5、指名分段讀課文。認真聽,注意別人有什么優(yōu)點值得學習,有什么不足需要提醒。
四、默讀課文,了解大意
1、默讀課文,用勾出科學家朗志萬提出的問題。
2、指名讀朗志萬提出的問題。小黑板或課件出示這段話,指導讀出問話的語氣。
3、討論:你是怎么看這個問題的?
和身邊的伙伴交流。在全班發(fā)表意見。
小結(jié):大家對這個問題都有自己的看法,文中的幾個小朋友是怎么想的,誰的答案對呢?我們下節(jié)課接著討論。
五、鞏固識字,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卡片,認讀。
2、出示“我會寫”中的生字,口頭擴詞。
3、指導生字書寫。“我教你寫”
²你認為哪些生字難寫?
²對于同學提出的難寫的字,你怎樣教大家寫好?(發(fā)揮學生主動性,在互教生字書寫的過程中逐漸掌握規(guī)律)
4、書寫生字,互評互改。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出示生詞,指名認讀。
2、回憶課文內(nèi)容:科學家朗志萬提出了什么問題?
指名答后,出示這段文字,齊讀。
過渡:上節(jié)課同學們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今天我們就去看看這幾位小朋友是怎么想的。
二、合作學習,理解內(nèi)容
1、分組學習,提示步驟:
²組內(nèi)成員分段讀課文,了解文中小朋友的看法。
²說說他們的意見,分角色朗讀。
²你同意誰的意見,說說你的理由。
2、交流意見,朗讀體會。
重點引導:
²做實驗驗證伊琳娜的話。
²朗讀第六自然段伊琳娜的話,想想她為什么生氣。
²朗讀第七自然段朗志萬的話,想想伊琳娜為什么又笑了。(理解朗志萬的用意,知道科學家說的話不一定都是對的。我們不要迷信權(quán)威,遇事應動手實踐。)
3、分角色朗讀課文,想:課文里的小朋友你喜歡誰?為什么?
三、啟發(fā)想象,練習寫話]
1、引讀重點句段,再次強化理解。
“法國科學家朗志萬提出一個奇怪的問題——(生讀問題),伊琳娜在媽媽的引導下親自做了實驗,發(fā)現(xiàn)結(jié)果和朗志萬說的完全不同,于是她生氣地問朗志萬——(生讀問話),朗志萬聽了反而哈哈大笑,說——(生讀朗志萬的話)。”
2、啟發(fā)想象:伊琳娜聽懂了,也高興地笑了。想一想,她會說什么?思考后自由發(fā)言。
3、練習寫話:把你想到的話寫下來,再讀給你的好朋友聽一聽。
四、實踐活動
1、讀童話故事《小馬過河》,把讀后的感受講給父母或伙伴聽。
2、與伙伴合作編演課本劇。
(至少選做一項)
作業(yè)布置:1、課堂作業(yè)本第一課。
2、動手做做課文中的實驗,還可將放入水中的物體變一變,仔細觀察,漫出水的多少和物體的什么有關(guān)。
板書設計:13動手做做看
朗志萬和伊琳娜
朗志萬認為:杯子裝滿水+別的東西——水漫出
杯子裝滿水+金魚——水不會漫出
二年級《動手做做看》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的含義。
3、能動手實踐,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疑問。
【過程方法】 創(chuàng)設情境法、合作探究法。
【情感態(tài)度】 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大膽質(zhì)疑的精神,樂于實踐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敢于大膽質(zhì)疑,動手實踐的能力。
【教具學具】 魚缸、金魚。
【課時分配】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初讀設疑,激發(fā)興趣
師:今天我們學習第13課,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動手做做看
師:法國科學家朗志萬喜歡給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問題,今天他的問題又會是什么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線勾出他提的問題,并讀一讀。
評析:上課伊始,教師提出的懸念就吸引住了學生,并相機提出了讀書要求。學生興致盎然,教室里一片朗朗的讀書聲。
生: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并勾畫朗志萬提出的問題。
師:(學生學完以后)誰來讀讀朗志萬提出的問題?
師:不僅找得正確,而且讀得流利,聲音也響亮,真不錯!還有沒有同學能回答這個問題呢?
生1:是因為魚的重量很輕,它浮起來,水就溢出來了。
生2:是因為杯子很小,所以水會溢出來。
生3:是因為魚占據(jù)了杯子的空間,所以水溢出來了。
生4:要知道答案,就應該做做實驗!
……
評析:給學生充分說話的空間, 尊重學生的獨特見解。
二、動手實驗,解決疑問
師:看來同學們的看法不一,同學們說得好,百說不如一做,我們做做實驗來看看結(jié)果,怎么樣?
師:(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當場裝滿水)讓一名學生把魚缸里的金魚輕輕放入杯中,其他同學觀察實驗結(jié)果。
師: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結(jié)果是──
師:做了這個實驗,你有什么感受?
評析:尊重學生的心理需求,把學習的權(quán)利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形式,給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自己在動手實驗、觀察中得出結(jié)論。體現(xiàn)了語文學科與自然學科相結(jié)合,語文教學活動化的現(xiàn)代教學理念。
三、回歸課文,感情朗讀
師:伊琳娜和我們做了同樣的實驗,請同學們找到她做完實驗后對朗志萬說的話,想想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呢?
師:誰來說說自己的體會,并讀給大家聽?
(師表揚他們讀出了自己的感受。)
師:他們的體會各不相同,也讀出了自己心中的獨特感受,讓我們像他們一樣,讀讀這句話,讀出自己的體會。
師:課文中還有兩個小朋友,他們是怎樣說的呢?請同學們找到兩個小朋友說的話,同桌分角色練習讀一讀。
生:同桌分角色自由練習朗讀。
師:請一組同桌分角色朗讀兩個小朋友的話。
生:一組同桌起來朗讀。
評析:師讓其他同學評讀,把評價的權(quán)利交給學生,生生互動,共同提高。
師引導:想也不想可以用我們學過的哪個詞來代替?
(師相機指導,讓學生讀出自己的這種感覺)
生:分男女生讀這兩句話。
生:齊讀這兩句話。
師:聽了同學們的朗讀,我也想加入你們的行列,和你們合作讀好這篇課文,你們愿意嗎?
(師導讀,生接讀)
師:法國科學家朗志萬有一天給小朋友們提了一個奇怪的問題──
生:“一個杯子裝滿了水……這是為什么呢?”
師:一個小朋友毫不猶豫地說──
生:“一定是金魚身上有鱗。”
師:另一個小朋友肯定的說──
生:“一定是金魚把水喝下去了。”
師:伊琳娜覺得他們說得都不對,于是回去問媽媽,媽媽鼓勵她說──
生:“動手做做看。”
師:伊琳娜做了實驗,覺得朗志萬說的不對,她找到朗志萬,大聲質(zhì)問他說──
生:“你為什么要哄騙我們小朋友呢?”
師:朗志萬聽了哈哈大笑,說──
生:“我不是……科學家說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
評析:教師毫不吝惜地給了學生充分讀書的時間,同樣是讀課文,一次次形式都不一樣,而每一次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同時,教師的激勵語言無疑為學生注入了催化劑,學生讀得那么投入,那樣認真,真正從學習中體驗到了成就感,自我價值和成功自豪感。教師領(lǐng)著學生一起讀書,既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和概括能力,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特點,又凸現(xiàn)了教師帶領(lǐng)學生一起走向教材的新教學理念。
四、質(zhì)疑過渡,深化認識
師:現(xiàn)在,你們贊同“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這句話嗎?(師板書)
評析:學生通過自主合作,從讀書、質(zhì)疑、實驗、探究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得出正確的認識。
五、靜思名言,深化認識
師:在本節(jié)課將結(jié)束的時候,老師送給大家一句我國偉大領(lǐng)袖毛澤東的名言:“實踐出真知。”(師出示名言)希望你們永遠記住它,讓它指引你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
生:齊讀名言,背誦名言。
評析:既注重了語言的積累,又體現(xiàn)了價值觀的導向。
二年級《動手做做看》教案 篇11
《動手做做看》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旨在培養(yǎng)孩子們不迷信權(quán)威,勇于實踐的品質(zhì)。這是我作為實習教師講的第一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雖然能夠較為流暢的將整個教學活動進行下來,也能夠較好的處理課堂上出現(xiàn)的一些“小意外”,能夠利用這些“小意外”適時的教育引導學生,這一點做得相對較好,也是值得我繼續(xù)發(fā)揚的。但還是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去注意和改正。
首先,從整堂課來看,對每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間把握不夠準確,第一課時出現(xiàn)前松后緊的現(xiàn)象,第二課時又提前完成了學習任務。第二,指導朗讀不到位,二年級正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朗讀習慣的時候,要采用多種方法指導朗讀,既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第三,教案中設計的一些環(huán)節(jié)在課堂教學中未能實現(xiàn),導致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這主要還是由于對教案把握不夠透徹所致。第四,課件中出現(xiàn)多處小錯誤,且未能及時板書。這些問題都是我需要不斷改進和提高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要要深入理解課標要求,結(jié)合孩子的年齡特征采取適當?shù)姆椒ㄟM行教學。
二年級《動手做做看》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多數(shù)學生能夠認識15個生字,會寫6個字,并能組兩到三個詞。
2、三分之二的同學能夠做到正確、流利、比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fā)。
3、能夠一邊默讀一邊提出問題。
教學準備:自制課件,在小黑板上寫需要認識的字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1、同學們你們最敬仰的人最誰?學生交流
老師談出自己小時候最敬佩的人是科學家,因為覺得他們有學問,有知識,什么都知識,所以也覺得他們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對的。例如:在我心目中的女科學家居里夫人她說的許多話我至今還記憶猶深,例如:“人無毅力將一事無成。”“榮譽獎章只能做為孩子們的玩具。”等等,大家有沒有自己了解的科學家?誰能為同學們介紹一番?
請小組交流,老師下去巡回。指兩名同學當眾交流。(8分)
2、法國也有一位科學家,他的名字叫朗志萬(板書),誰了解他的故事?(如果沉默,可布置同學課后繼續(xù)去查找他的資料。)
3、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走進一個朗志萬與孩子們之間發(fā)生的有趣的故事,請同學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動手做做看》是誰給我們的建議?為什么要強調(diào)動手做?自由朗讀課文兩遍,思考這兩個問題,并找到與老師的問題有關(guān)系的兩個段落進行詳細認真地閱讀。
4、結(jié)合問題,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四七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指名讀。反復讀第一句,思考伊琳娜是個什么樣的孩子?
(伊琳娜是個肯動腦筋的孩子,她不盲從,不懂就問。)
指名讀媽媽的話,集體媽媽的話,說說你認為媽媽是個什么樣的媽媽?
指導朗讀媽媽的話:“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反復朗讀這句話,體會“光”的含義。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引導孩子們以后遇到問題也要自己親自實踐一下,例如《小馬過河》一文。
(媽媽很會教育孩子,她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訴孩子,而是讓孩子親自實踐,從實踐中獲得正確答案,這說明媽媽非常重視培養(yǎng)孩子們的科學精神、科學思維方法和實踐能力。只有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中,才能培養(yǎng)孩子們的科學素養(yǎng)。)
第六七自然段:
小組一人一句,合作讀二遍,思考朗志萬是一個什么樣的科學家?
朗志萬是個非常幽默的人,他故意設下陷井,其實不是在哄騙孩子,而是在引導孩子們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動手實踐的方法,來獲得真理,這是對孩子們科學精神的一種有意識的引領(lǐng)。
這種引領(lǐng)對孩子們來說是終生難忘的。
體會伊琳娜在與朗志萬交流前后態(tài)度的變化,由越想越生氣到高興地笑了,體會伊琳娜內(nèi)心思想感情的變化。
整朗讀四到七自然段,思考,引導學生進行課堂練筆,然后進行小組交流,指名全班交流。
5、檢查認字的情況
給課后要認的字加上拼音,同位互相批改,注意認真批,如果被老師發(fā)現(xiàn)有批錯的現(xiàn)象,要扣批的同學的分。
小組長記下各位同學的扣分和得分的情況。
6、學習書寫生字:
考:注意引導學生寫準橫的位置。組詞:考試 考驗 考查
獲:引導觀察上下結(jié)構(gòu),注意草字頭寫大一點,下邊左邊和右邊的都與狗有關(guān),思考這個字的內(nèi)涵。 組詞:獲得 獲取
志:注意引導學生寫準上面的士,可以出字謎:士兵的心。志氣,志向 志愿 同志
智慧:注意指導學生在寫時注意智字上寬下窄,慧字上中下各占三分之一
題字注意提醒學生把是字的捺寫得長一點,包住里面的頁字。與提字進行一下區(qū)別。
課堂板書:
15 動手做做看
伊琳娜:肯動腦筋,不盲從,不懂就問。
媽媽 :善于教育孩子,不直接告訴答案,讓孩子親自實踐。
朗志萬:風趣幽默,善于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和培養(yǎng)孩子們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維方法以及實踐能力。
布置作業(yè):
回家做實驗,看一看裝滿了水的杯子里究竟能否裝進不其他物體?
課前反思:
在單元導讀中,我讓同學們通讀了整個單元的課文,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很多同學都能夠找到課文中最關(guān)鍵的一句話“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但是學生體會不深,因此,我在教學第一課時時,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媽媽和朗志萬為什么要讓伊琳娜動手做做看,由此將課文內(nèi)容進行升化,使學生知道媽媽和科學家的良苦用心,他們一個善于引導,一個善于誘導,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中,才讓伊琳娜由奇怪到生氣再到高興地笑了,而且在此過程中,她的科學精神和科學素養(yǎng)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所以第一課時我重視讓學生分析課文中的三個主要人物,在分析人物的過程中,明白課文深刻的內(nèi)涵,但是能否做到,我心中還是沒有底。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力求讓全班每一個同學都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的動手意識,讓他們在課堂內(nèi)外親自動手試一試,看看一杯裝滿水的杯子中究竟還能不能裝進別的東西?
3、喚起學生不迷信權(quán)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教學準備:一杯水和一杯大米還有兩個接水盒
教學過程:
1、同位一人一個自然段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且能夠在朗讀的過程中,提出有價值的科學問題。
例如:為什么魚的身上長著鱗,為什么魚能夠在水里生活人不能?
為什么伊琳娜能夠經(jīng)常看到科學家朗志萬?
為什么其實同學不能像伊琳娜一樣回家做做實驗?
2、分自然段,檢查學生朗讀課文的情況。并適當進行指導點評。
3、交流同學們提出的問題,比較誰的問題更有科學價值。
4、重點學習一到三自然段
分角色朗讀一到三自然段。
指導讀好“奇怪的問題”“漫出來”——溢出來,猜想這兩個搶著回答問題的小朋友我們班上有沒有,可能是哪些同學?他們身上缺少一種什么精神?
交流自己回家實驗的結(jié)果:
在一杯滿滿的杯子里加入鹽,木頭、塑料、鐵塊等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在滿滿的一杯米杯里加入水,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5、重新指名讀一至三自然段,體會朗志萬對這兩個小朋友的態(tài)度會是什么?課文中為什么沒有寫朗志萬對他們的評價,這是否是作者在寫作的疏忽呢?
6、指導學習生字:
提:注意左邊小右邊大,注意是的捺不能太長。
漫:注意與慢進行組詞區(qū)別 漫長 漫出來 慢慢 慢性 快慢
朗:字的右邊不是良,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看準確。
鋸:注意左窄右寬,注意與劇區(qū)別一下。
哄騙:注意將哄與洪烘供進行區(qū)別,騙注意與篇,遍進行區(qū)別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本節(jié)課學習的六個字的共同點:都是左右結(jié)構(gòu)的。
7、如果有時間的話,再對朗志萬的話進行發(fā)散思維。
(1)科學家講的話,我們都應該盡可能地去試一試。
(2)我們要懷疑科學家講的話。
(3)當我們對科學家的話有懷疑時,一定要想辦法證實一下。
(4)我們應該好好學習科學家的科學態(tài)度和思維方式
8、布置作業(yè):
1、搜集科學家的故事,互相交流一下。
2、搜集科學講的名言,想想對我們有什么指導意義。
課前反思:
本節(jié)課由于我提前布置了實驗作業(yè),所以我相信同學們在學習本課時一定會有自己獨特的體會,我們要勇于給學生創(chuàng)造發(fā)現(xiàn)的空間,實踐的空間,要讓孩子們敢說,敢想,敢做,當然不能引導學生做危險的事情。在作業(yè)的布置上,我們也進行了創(chuàng)新,不再只是讓學生一味地去讀故事,而是讓學生去有選擇地讀故事,有選擇地讀名言,把課內(nèi)學習與課外閱讀聯(lián)系在了一起。
二年級《動手做做看》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 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fā)。
3、 喚起不迷信權(quán)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教學重點:
1、 識字寫字。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fā)。
教學難點:
喚起不迷信權(quán)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杯子,金魚。
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 通讀導語,了解單元主題
二、 導入新課
1、談話:小朋友們,當你們在生活中遇到不懂的問題,你們是怎么做的?(鼓勵學生自由發(fā)言,老師隨機評價。)
2、今天,老師要向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她叫——(出示生字卡片“伊琳娜”,生讀)。伊琳娜遇到疑問的時候是怎么做的呢?(板書課題:動手做做看)生齊讀課題。
三、 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輕聲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了解大意。
2、自主識字。借助拼音識字,選擇恰當?shù)姆椒ㄓ涀郑延洸蛔〉淖謽顺鰜怼?/p>
3、合作識字。
在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已經(jīng)記住的生字。
討論:不好記的生字怎樣記?
4、全班交流。
小黑板出示生詞,指名教讀,齊讀。
開火車讀生字,糾正字音。
還有哪些字記不住?
引導:
做游戲“原來是這樣”,激發(fā)識字興趣。如:原來把“慢”的“忄”換成“氵”就是“漫”;原來“琳”、“娜”都是形聲字呀……
學生再次觀察難記的字,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抽讀生詞,檢查識記生字的情況。
小結(jié):只要仔細觀察,再難的字都能找出記的好方法來。以后小朋友就可以通過這樣的游戲來記生字。
5、指名分段讀課文。認真聽,注意別人有什么優(yōu)點值得學習,有什么不足需要提醒。
四、默讀課文,了解大意
1、默讀課文,用“ ”勾出科學家朗志萬提出的問題。
2、指名讀朗志萬提出的問題。小黑板或課件出示這段話,指導讀出問話的語氣。
3、討論:你是怎么看這個問題的?
和身邊的伙伴交流。在全班發(fā)表意見。
五、鞏固識字,指導書寫
1、 出示生字卡片,認讀。
2、 出示“我會寫”中的.生字,口頭擴詞。
3、 指導生字書寫。“我教你寫”
你認為哪些生字難寫?
對于同學提出的難寫的字,你怎樣教大家寫好?(發(fā)揮學生主動性,在互教生字書寫的過程中逐漸掌握規(guī)律)
4、書寫生字,互評互改。
小結(jié):
大家對這個問題都有自己的看法,文中的幾個小朋友是怎么想的,誰的答案對呢?我們下節(jié)課接著討論。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 出示生詞,指名認讀。
2、 回憶課文內(nèi)容:科學家朗志萬提出了什么問題?
指名答后,出示這段文字,齊讀。
過渡:上節(jié)課同學們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今天我們就去看看這幾位小朋友是怎么想的。
二、合作學習,理解內(nèi)容
1、 分組學習,提示步驟:
組內(nèi)成員分段讀課文,了解文中小朋友的看法。
說說他們的意見,分角色朗讀。
你同意誰的意見,說說你的理由。
2、 交流意見,朗讀體會。
重點引導:
做實驗驗證伊琳娜的話。
朗讀第六自然段伊琳娜的話,想想她為什么生氣。
朗讀第七自然段朗志萬的話,想想伊琳娜為什么又笑了。(理解朗志萬的用意,知道科學家說的話不一定都是對的。我們不要迷信權(quán)威,遇事應動手實踐。)
3、 分角色朗讀課文,想:課文里的小朋友你喜歡誰?為什么?
三、啟發(fā)想象,練習寫話
1、 引讀重點句段,再次強化理解。
“法國科學家朗志萬提出一個奇怪的問題——(生讀問題),伊琳娜在媽媽的引導下親自做了實驗,發(fā)現(xiàn)結(jié)果和朗志萬說的完全不同,于是她生氣地問朗志萬——(生讀問話),朗志萬聽了反而哈哈大笑,說——(生讀朗志萬的話)。”
2、 啟發(fā)想象:伊琳娜聽懂了,也高興地笑了。想一想,她會說什么?思考后自由發(fā)言。
3、 練習寫話:把你想到的話寫下來,再讀給你的好朋友聽一聽。
四、實踐活動
1、 讀童話故事《小馬過河》,把讀后的感受講給父母或伙伴聽。
2、 動手做做課文中的實驗,還可將放入水中的物體變一變,仔細觀察,漫出水的多少和物體的什么有關(guān)。
3、 與伙伴合作編演課本劇。
(至少選做一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