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公雞何家猜》教案(精選4篇)
《何家公雞何家猜》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嘗試學唱廣東話歌曲,初步對廣東話、廣東歌曲感興趣。
2、能有節奏地邊唱歌曲,邊玩猜拳游戲。
3、體驗和同伴一起歌唱、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樂曲準備《何家公雞何家猜》,幼兒會演唱歌曲《大公雞》。
2、歌曲圖譜6張,公雞圖片2張,母雞、小雞圖片各1張,房子圖片8張,石頭剪刀布圖片4張。
3、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幼共同演唱歌曲《大公雞》進場。
二、范唱歌曲,激發興趣。
1、師:今天老師又帶來了一首和“雞”有關的歌曲,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提問:
這首歌曲跟我們平時聽到的歌曲一樣嗎?
你能聽懂歌曲里唱的是什么嗎?
2、介紹廣東。
師:這是一首廣東歌,是用廣東話唱的。你們知道廣東在哪兒嗎?
小結:廣東在我們祖國的南方,那可是一個發達、富裕的地方。廣東人說話很有趣,廣東歌聽起來也特別有味道,所以大家都喜歡學說廣東話、學唱廣東歌。你們想學嗎?
三、出示歌曲圖片,并范唱、學習歌曲第一部分。
1、師:你們能不能猜出來老師剛才唱的是什么意思?
2、教師把歌詞用普通話念一遍。
3、看課件,學習用廣東話說“真奇怪”,“望望公園里”,“雞”,“誰家”。
4、教師帶領幼兒看著圖譜,用廣東話把歌詞連起來念一遍。
5、教師加上動作范唱第一段。
6、幼兒邊看圖譜邊做動作演唱歌曲。
四、范唱、學習歌曲第二部分。
1、出示圖片,學習用廣東話說請公雞、母雞、小雞三個詞。
師:廣東話“雞”叫“該”,“公該”、“母該”、“小該”。
2、學做公雞、母雞、小雞的動作。
3、出示圖譜,學唱歌曲第二段。
4、完整演唱歌曲。
五、學習音樂游戲《何家公雞何家猜》。
1、看視頻,介紹游戲規則,幼兒體驗探究。
(石頭剪刀布游戲,規則:兩位小朋友面對面玩石頭剪刀布游戲,贏的人做公雞的動作,輸的人做母雞的動作,如果兩個人同時出一樣的話就同時做小雞的動作)
2、討論:在游戲中,你是唱到歌曲的哪里是時應該出拳?
3、體驗游戲,感受游戲的快樂。
《何家公雞何家猜》教案 篇2
一、說教材
歌曲教學一直是被人認為最容易進行的,只要教師自己會唱,幼兒自然會跟著模仿,但在新《綱要》中,明確地強調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尤其這首歌是幼兒從未接觸過的粵語歌曲,教起來必須更加具體,更加生動有趣,因此根據教材內容和分析,我運用了視聽唱和游戲法進行教學。
二、說教學目標
1、初步嘗試學唱廣東話的歌曲并對學廣東話感興趣。
2、能有節奏地邊唱變玩猜拳游戲,并會在間奏處做相應的肢體動作。
3、體驗和同伴一起歌唱,游戲的快樂。
三、說教學重點
教學的重點:掌握粵語的發音,以及邊唱邊玩猜拳游戲,并會在停頓處做相應的肢體動作。
四、說教法
整個活動中,我運用了表演游戲法、提問法、體驗法等幾種方法使幼兒在玩、跳、唱、說等幾重方法中獲得音樂節奏感,從中感受到粵語歌曲帶來的樂趣。
五、說活動流程
1、導入課題
用律動《大公雞》以表演的形式引入,讓幼兒對大公雞的歌曲產生興趣,并將歌曲《何家公雞何家猜》進行比較,發現歌曲的不同之處,引發對粵語歌曲的興趣,在這個環節,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和特點,為以下的學習提供良好的基礎。
2、欣賞歌曲并初步試學粵語,我唱歌曲后提問,廣東話“雞”叫“該”,聽一聽這首廣東歌里面有哪些“該”?這些“該”還是排著隊出來的,看看它們是怎么排隊的?鼓勵幼兒用粵語說,并給予積極的肯定。
3、學唱歌曲第一段并進行表演,鼓勵幼兒嘗試跟我們一起學唱第二段,加入動作,幫助記憶,并表揚會在間奏處停頓的幼兒。
4、觀看圖譜,學習第一段,根據圖譜學習理解歌詞內容,我首先用普通話來念歌詞,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并學習相應的動作,來更好的記憶歌詞,接著嘗試學習用粵語來演唱歌曲第一段,再配上前面的動作以后,幼兒對第一段的掌握會容易許多。
5、我教幼兒玩猜拳游戲,并請教師和我一起示范,然后提問,我們是在哪個字上出拳的?又是在什么時候做了“公雞”、“母雞”、“小雞”的動作。在幼兒做猜拳游戲時,鼓勵幼兒一邊唱歌一邊游戲。
6、完整演唱歌曲
(1)完整演唱歌曲,一邊唱一邊做動作。
(2)兩個幼兒一組,完整演唱歌曲并在第二段時做猜拳游戲。
(3)幼兒要請客人老師互動表演,一起玩猜拳游戲。
六、結束部分
簡單擴展廣東話,和老師們再見,活動順利完成。
《何家公雞何家猜》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初步常試學唱廣東話的歌曲,并對學廣東話感興趣。
2、能有節奏地邊唱邊玩猜拳游戲,并會在間奏處做相應的肢體動作。
3、體驗和同伴一起歌唱、游戲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樂曲準備:《何家公雞何家猜》,幼兒律動《大公雞》。
2、圖譜六張。
3、全班幼兒坐成扇形。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師生一起作律動《大公雞》。
師:小朋友們,你們會唱哪些關于公雞的歌?
1、教師唱《大公雞》,邊做動作邊表演。
2、師生一起表演,第一遍不做動作,第二遍邊做動作邊唱。
3、幼兒兩人一組表演。
小朋友們唱得真幫!今天呀老師還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關于公雞的歌曲,請小朋友認真的聽一聽老師唱的這首歌和我們剛剛唱的《大公雞》有什么不一樣。
教師輕唱歌曲《何家公雞何家猜》,(著重“公雞”)提問:你們發現什么?(幼兒自由回答)
(二)、學習演唱歌曲中的副歌部分。
1、教師完整的范唱歌曲。
你們發現了這么多不一樣的地方。那譚老師告訴你們這是一首廣東話的歌曲。現在我們再來聽一聽,(教師范唱)那公雞用廣東話怎么說?(公“該”),跟老師說一遍
(公“該”),那小雞呢?母雞呢?好,那我們把公雞、母雞、小雞一起加上動作用廣東話教一遍。
“公該”——“母該”——“小該”
2、重點范唱副歌部分,“何家公雞何家猜,何家小雞何家猜,何家公雞何家猜,何家母雞咯咯咯”邊唱邊做動作,幼兒跟著邊唱邊做動作。
現在請幼兒再來聽一聽公雞、母雞、小雞這三個詞在歌詞里面是按什么順序出現的。
公雞——小雞——母雞
(三)、出示圖譜:
1、教師把歌詞用普通話念一遍,然后小朋友和老師一起用普通話念一遍。
那歌曲的前半段(真奇怪呀.......是誰家的不知道(廣東話唱))這段唱的是什么你們知道嗎?
那老師把歌詞用普通話念一遍。(加上動作)你們聽到了什么?(幼兒回答)
我們看圖譜來一起念一遍。再來一遍加上動作。(三遍)
2、看圖譜共同演唱歌曲的前半段。
我們看著圖譜把這段歌曲唱一遍?(三遍)
3、完整唱歌曲。
現在我們一起把這首歌完整的演唱一遍。(加動作)
四、學習音樂游戲《何家公雞何家猜》。
1、交待游戲規則,(玩石頭剪刀布游戲,兩個小朋友面對面玩石頭剪刀布游戲,贏的人做公雞的動作,輸的人做母雞的動作,如果兩個人同時出一樣的話就同時做小雞的動作)
2、討論:在游戲中,你是唱到哪里出的拳?
師:小朋友們會玩石頭剪刀布的游戲嗎?(會)小朋友們都會玩石頭剪刀布的游戲了,現在看老師是怎么跟著《何家公雞和家猜》的這首歌玩石頭剪刀布的游戲的。(教師示范)
3、再次體驗游戲,感受游戲的快樂。(交換朋友) 我們再換個好朋友玩。
五、互動
和客人老師一起玩石頭剪刀布的游戲,進一步體驗師生游戲的快樂及和他人分享、傳遞游戲時的愉快情感。
你們玩的開心嗎?那你愿意把你的快樂分享給客人老師嗎?現在每個小朋友找一位客人老師和你們一起玩石頭剪刀布的游戲。
六、結束語
教師用廣東話教幼兒說“老師再見”,幼兒和老師們一邊打招呼一邊走出教室,活動結束。
《何家公雞何家猜》教案 篇4
大班音樂活動:游戲《何家公雞何家猜》
一、教材分析:
在《祖國真大》主題中,孩子對模仿各地方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由此我們選擇了《何家公雞何家猜》這首歌詞簡單、旋律歡快、充滿童趣的廣東童謠,并對它進行了些微的改編,使它既能讓幼兒感知廣東話與普通話的發音區別,又易于體驗、表現其音樂性。
分析了樂曲結構后,我們又進一步嘗試把《石頭、剪子、布》這個幼兒常玩且十分喜愛的猜拳游戲引入活動,以歌曲為載體,增強活動的趣味性,同時也讓幼兒在活動中獲得音樂節奏感、合作能力的提升。
本活動的重點是民間游戲和音樂的自然結合,通過對句末和間奏的感應,知道該在什么時候出拳、什么時候表現輸贏。活動的難點則是幼兒的應變反應速度,猜拳游戲需要幼兒在較短時間內對輸贏作出判斷,并合上音樂給予形象的表現。因此在活動中,我們最關注的是為幼兒搭建學習的平臺,使他們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一是了解、拓展、梳理已有經驗,提供多種可供選擇的表現方式;二是教師示范,讓幼兒感知新經驗,為自主表現打下基礎;三是提供簡單的圖形符號,為幼兒記憶與表現提供隱性幫助;四是自主選擇合作伙伴,選擇各種表現方式拓展游戲,在重復中體現變化。
二、活動目標:
1、結合廣東童謠玩猜拳游戲,感應音樂的句末和間奏。
2、能較快地對游戲結果做出反應,并用動作予以表現。
3、進一步感受童謠的趣味,體驗與同伴共同游戲的快樂。
三、活動準備:
游戲圖卡若干張
四、活動過程:
一(一)回憶廣東童謠,進一步感知歌曲的活潑與韻味。
1.回憶歌曲,感應歌曲中個別字、詞的發音變化。
提問:“公雞、母雞、小雞”是什么意思?“何家公雞何家猜”呢?
小結:這是一首廣東話歌曲。廣東人說話和我們不太一樣,比如歌里的雞要唱成“gi”,你要唱成“lei”。
2.師生共同歌表演一遍。
((二)梳理民間猜拳游戲經驗,學習音樂游戲。
1.幼兒自由結伴玩猜拳游戲,教師運用圖卡梳理游戲方法。
(1)引出游戲,幼兒自由玩猜拳游戲。
師:老師要把這首廣東歌變成一個好玩的猜拳游戲。你們玩過什么猜拳游戲?讓我看看你們是怎么表示輸贏的。
(2)梳理玩法。
請幾對幼兒到前面演示各自的玩法,教師出示相應的圖標。并補充出示一些幼兒沒有說到的玩法。
2.引用其中一種猜拳游戲的玩法,教師示范音樂游戲,引入新經驗。
師:現在老師要選一種玩法,把它玩到歌里去。請看仔細,我們是怎么玩的。(兩名教師示范打槍玩法)
3.分析游戲規則,學習新游戲。
(1)猜拳起始部分感應。
師:我們是在音樂的什么地方開始猜拳的?(練習開始猜拳部分)
(2)(規則感應。
①句末的感應——出拳。
師:我們是在什么時候出拳的?(練習句末猜字時出拳)
②間奏的感應——輸贏。
師:打槍的動作在什么地方做?(練習間奏時表示輸贏的動作)
(3)解決平局問題。
幼兒講述自己的想法,師幼討論并確定一種比較友好的表現方式。
(4)完整練習猜拳游戲(打槍)。
①練習猜拳部分。
②完整練習游戲。
4.遷移經驗,拓展游戲玩法,在自主選擇玩伴和玩法中感受快樂。
(1)重新確定一種玩法進行游戲。
師:剛才我們有那么多好玩的方法,想換一種嗎?玩什么呢?(討論確定一種)
(2)自主商量一種玩法進行游戲。
師:請你和好朋友自己商量一種玩法來玩一玩。
(3)交換朋友連續玩。
師:現在我們需要交換朋友玩游戲了,而且需要你們在前奏部分完成找新朋友和商量好玩法兩個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