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地理(湘教版)——“我國的人口”教學設計
6.在講授我國“農村人口比重大,城鎮(zhèn)人口比重小”這一內容時,教師可對照“圖1-10我國城鎮(zhèn)人口與農村人口百分百”采用列表講述的方法。
1990年
xx年
農村人口比例
73.6 %
57 %
城市人口比例
26.4%
43 %
向學生說明,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城鎮(zhèn)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例不斷增加。我國目前仍有7.5億人居住在農村。今后,隨著國家經濟建設和城鎮(zhèn)建設的發(fā)展,城鎮(zhèn)人口的比重還將繼續(xù)增加。
教學過程:
1. 引入新課:用我國人口擁擠熱鬧情景的課件引入
2. 數量世界第一
(1)學生觀察教材圖1-7,了解我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21%)。
(2)學生閱讀教材了解我國xx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國人口總數為12.95億,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3)學生觀察教材圖1-8并完成教材活動。
(4) 教師引導:在世界上人口在5000萬以上的國家就被稱為人口大國,而我國河南、山東、河北等九省的人口就超過5000萬,如果全中國人手拉手站成一列,就能環(huán)繞地球40多圈,在世界上,平均5個人中就有一個中國人。讓學生了解我國人口現(xiàn)狀。
3.增長速度較快
(1)根據下表提供的我國人口增長數據,要求學生繪出1949年以來我國的人口增長曲線圖,并觀察我國的人口增長有什么特點?
年份
人口(億)
1949
5.4
1953
5.9
1956
6.3
1964
7.1
1974
9.1
1982
10.3
1985
10.61990
11.4
1995
12.1
12.7
13.1
13.3
引導:由學生總結后,教師概括:
(a) 我國人口基數過大。1949年為5.4億,1995年時就達到12.1億。
(b) 增長速度過快。由繪圖可知,我國人口呈直線上升的趨勢,僅用了59年時間,人口就增長了2.5倍,達到13.3億。
〔提問〕:如果人口自然增長率均為1.0%,10億人口與1000萬人口的兩個國家每年各增加多少人口?(前者每年增加1000萬人口,后者每年增加10萬人口)
〔總結〕:由于我國人口基數過大,形成了較高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和龐大的人口總量。
〔提問〕:(a)新中國成立以前為什么人口增長緩慢?
(b)新中國成立以后為什么人口呈直線上升的趨勢?
學生分組討論人口增長與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關系,得出由于舊中國經濟落后,戰(zhàn)爭、災荒頻繁,疫病多,死亡率高,人口增長緩慢。而新中國成立以來,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有所改善。經濟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口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
(2)學生完成教學活動:計算從1949年到1964年和從1964年到1974年,每增加1億人大約各需要多少時間?1982年到xx年,每增加1億人大約有需要多少時間?
4.分布疏密不均
(1)學生活動:觀察“中國人口密度分布”圖,思考以下問題:
(a)找到黑河——騰沖一線,對照圖例觀察線兩側東南部和西北部人口密度的差異。觀察哪些省區(qū)人口大于400人/平方千米,哪些省區(qū)人口密度小于100人/平方千米。
(b)閱讀課本相關內容,了解該線兩側的面積、人口所占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