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從世界看中國 第三節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
7.少數民族政策
民族政策的內容涉及面十分廣泛,是我國繁榮和穩定的重要保證之一,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強的實用性。因此這一部分內容要求學生理解掌握。首先,通過一些事例讓學生認識到加強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其次,政策內容不要涉及太多,只抓住最關鍵、最主要的幾條即可(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民族區域自治、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自由)。第三,要理解應用而不是死記硬背民族政策主要條款。教學過程中民族政策的內容可以先不講,最好先由學生反思前面的相關內容(中國民族各方面的特點),從全國各民族共同發展的角度出發來思考、討論,最后讓學生自己總結出我國民族政策的相關內容。
教學建議
【課時安排】
建議本節安排1~2課時。
【總體教學設計】
本節課的內容涉及到我國民族的各個方面,內容全面廣泛,但是不要求講得太深。同時,這部分內容與我們日常生活聯系密切,因此是進行國情教育和實踐活動課的最佳內容。這樣就將課內教學和課外地理活動緊密結合在一起,既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領域又激發了興趣、培養了情感。教師可以將本節課分成兩個部分:(1)拓展輔助活動部分,(2)課堂教學部分。
【拓展輔助教學設計】
拓展輔助活動部分。教師可以嘗試多種多樣的活動模式。
設計1:有條件的地區可以組織學生參觀:中華民族園、民族風俗展覽、民族文藝演出。
設計2: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他們通過各種媒體(報紙、電視、網絡、書籍)收集一些有關各民族生產和生活的景觀圖片、文字資料、錄像帶、生產生活實物等,搞一次成果展覽交流會。
設計3:設計一張民族基本情況調查表,讓學生在同學、家長、親戚、朋友等范圍內進行相關內容調查,了解我們身邊的民族情況。
設計4:組織學生舉辦一場少數民族文藝演出聯歡會,讓學生親身感受少數民族的燦爛文化。
【課堂教學設計】
課堂教學部分。主要進行理論學習、把握思路、總結提高。
【56個民族】
1.首先讓學生觀察課本第15頁的景觀圖片:圖1.14“多民族的大家庭”。并請學生用語言描述圖片中的情景,引導學生認識在我們偉大祖國遼闊的土地上,共同生活著的人民屬于不同的民族,各民族的服飾是不同的。接著,教師可以總結出我國的民族構成:我國有56個民族。
2.讓學生拿出一張人民幣(紙幣),提出一個問題:你可知道人民幣上有哪些民族的文字?可以提示學生觀察課本第16頁的圖1.15“幾種民族文字”作為參考。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了解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又使學生了解到有些民族有自己的獨特的文字。老師在這里要強調一個問題:并不是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有些民族沒有自己的文字。
3.讓學生完成第17頁活動2和活動3。在學生充分發言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參照教師用書中的參考資料作一些補充,使學生了解到每一個民族都有他們獨特的文化傳統和風俗信仰。同時開拓學生視野和知識面,使學生意識到我們祖國豐富璀璨的文化是由56個民族共同創造的。
4.完成了以上幾項活動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總結:不同民族間的差異體現在哪些方面?這樣自然而然地使學生理解了民族的概念,并且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確區分不同的民族(不同民族的居民具有不同的語言(文字)、文化、生活習慣和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