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從世界看中國 第三節(jié)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
我國與尼泊爾的邊界條約簽訂于1961年,兩國有國際公路相通,中國口岸在西藏聶拉木縣樟木鎮(zhèn),樟木海拔2 400米,與尼泊爾的科達(dá)里隔一條溪,有友誼橋架在波曲(河)上,橋中心為國界線。
我國與印度的邊界,中段隔著尼泊爾、錫金、不丹,東西兩段與我國的新疆與西藏接壤。界線未正式劃定。西藏亞東是通向印度的傳統(tǒng)口岸,這里距印度的鐵路線最近點(diǎn)僅45千米。在海拔4 500米的乃堆拉山口國境線上的中方一側(cè),建有國際郵亭。
我國與緬甸根據(jù)1960年簽訂的中緬邊界條約,緬甸將片馬、古浪、崗房等地區(qū)歸還我國,我國將猛卯三角地移交緬甸。我國云南省邊界少數(shù)民族多與緬甸邊民有親戚關(guān)系,歷史上就形成了許多邊境集市,例如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瑞麗縣等,畹町市與緬甸棒賽鎮(zhèn)隔河相望,兩國人民共飲一江水。
我國與老撾邊界中,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是祖國陸疆最南突出部分。南端國境線位處北緯21°6′,是我國的“熱帶生物王國”和雷暴最多的地區(qū)。
我國的滇東南和廣西與越南為鄰,云南河口縣城河口鎮(zhèn)位于南溪河與紅河匯合處,與越南隔河相望,滇越鐵路自昆明南下,從河口過橋至河內(nèi)。廣西憑祥市友誼關(guān)寬闊的關(guān)前廣場前的紅棉樹挺立在國境線上,湘桂鐵路與中越鐵路在憑祥相接。廣西防城東興鎮(zhèn)位于北侖河口,與越南芒街鎮(zhèn)隔河相望,是祖國南方陸疆和海疆的交匯處。
我國的新疆西部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接界,新疆有鐵路與哈薩克斯坦的鐵路相接。
我國的四端
我國最東端:黑龍江與烏蘇里江的主航道匯合處(東經(jīng)135°05′),屬黑龍江省撫遠(yuǎn)縣烏蘇鎮(zhèn)。那里是祖國每天最先迎接太陽的地方,每年夏至日的日出約在凌晨2點(diǎn)20分。對岸是俄羅斯的哈巴羅夫斯克(伯力)。
我國最西端:新疆烏恰縣帕米爾高原的烏孜別里山口附近(東經(jīng)73°附近),過國境線不遠(yuǎn)處是塔吉克斯坦的喀拉湖。
我國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附近(北緯3°51′),南距赤道僅400多千米,與加里曼丹島的馬來西亞沙撈越州相距僅100多千米。這里是一個隱沒水下的珊瑚暗礁,暗礁最高點(diǎn)距海面還有17.5米,它長2.4千米,寬1.4千米,面積2.12平方千米,表面崎嶇不平,珊瑚生長良好。我國漁民歷來在這里捕撈作業(yè),海軍與科學(xué)考察船經(jīng)常在這里巡行和調(diào)查。
我國最北端:黑龍江省漠河縣漠河鎮(zhèn)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北緯53°34′)。漠河鎮(zhèn)全年無霜期僅56天,冬季氣溫在-40°c以下,夏至日白晝長達(dá)17小時,冬至日白晝短至7小時,是全國白晝最長與最短的地方,有“北極村”之稱。對岸是俄羅斯的伊古那斯伊諾鎮(zhèn)。
我國的海岸線
海洋表面與陸地表面的交界線,稱為海岸線。通常把多年平均高潮時海水到達(dá)的界線,稱為海岸線。
我國大陸海岸線自鴨綠江口至北侖河口,長達(dá)1.8萬多千米。此外,島嶼海岸線長1.4萬多千米,大陸海岸線總長3.2萬多千米。我國海岸線曲折,較大海灣有150個,多港闊水深的天然港口。
杭州灣以北海岸以沙岸為主,地形表現(xiàn)為上升的山地丘陵海岸與下降的平原海岸交錯分布,但以平原海岸居多,多淤泥質(zhì)海岸,海岸線較平直,退潮時泥灘一片。
杭州灣以南的東南沿海地區(qū),為整體抬升的山地丘陵海岸,其間鑲嵌了小塊的河口平原。這里多基巖海岸,海岸線曲折,港灣深入內(nèi)地,岸外島嶼羅列,多海蝕崖、海蝕階地、海蝕柱、海蝕洞等海岸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