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遼闊的疆域
第一章 從世界看中國
第一節 遼闊的疆域
教學要求
1.掌握我國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特點,學會運用地球儀或東、西兩半球地圖說出我國的位置,分析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優越性。
2.知道我國的面積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學會在亞洲地圖上查閱我國陸疆和陸上鄰國、海疆與瀕臨的海洋及海上鄰國;學會在中國地圖上查閱中國的四至,量算我國領土南北端之間、東西端之間的距離;學會運用世界地圖及有關統計資料,比較中國和其他面積居世界前列的國家的面積大小和位置優劣。
3.知道我國現行三級行政區劃,學會在中國政區圖上熟悉省級行政單位的全稱、簡稱、位置及行政中心,并能在我國省級行政區填充圖上準確找出34個省級行政區的位置并填注其名稱。
4.通過認識我國遼闊的領土和優越的位置,激發學生愛國之情、興國之志,增強改革開放的意識;了解香港、澳門和中國臺灣都是我國領土的一部分,使學生樹立祖國統一大業必定實現的信念,培養學生維護祖國統一、保護祖國領土完整的神圣責任感。
【課時安排】2~3課時。
【位置優越】
1.引入新課
(1)由于學生已學過世界地理,因此教材對如何教學我國的地理位置提出了系列的讀圖要求。在引入新課的時候,可以充分聯系學生已學過的知識。例如復習南北半球、東西半球劃分的知識,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插圖,在圖上辨認我國的半球位置;聯系五帶劃分與北溫帶范圍的知識,在圖上辨認我國的五帶位置;聯系大洲與大洋位置的知識,在圖上辨認我國的海陸位置,進而分析我國位置在氣候、農業、國際交往上的優越性。
(2)直接通過活動教材提供的資料,引導學生評價我國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優越性。在學生的討論中得出結論:一些緯度較高的國家(例如俄羅斯和加拿大等)或緯度較低的國家(例如巴西等),由于其所屬的溫度帶,限制了農業的多種經營;一些內陸國(例如蒙古等),由于不臨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這些國家對外貿易的發展;而一些島國(例如日本等),由于四面環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這些國家的領土范圍,但沿海多港灣、海上交通便利,為這些國家對外開放提供了有利的位置條件。通過與世界上一些著名國家的比較,加深學生對“我國地理位置優越”的理解,并為今后教學對外貿易、沿海地區經濟發展等方面的特點作好必要的鋪墊。
(3)評價“位置優越”時,還可以將緯度位置與海陸位置等進行綜合分析或討論:如果我國不具備東臨大洋的海陸位置,而是深居內陸,就會對氣候和農業生產產生和現在十分不同的影響。展示我國地形圖,啟發學生,在相同的海陸位置條件下,我國地勢如果東高西低,會對氣候和農業生產產生怎樣的影響,從而培養學生全面觀察、分析、評價問題的方法。
2.轉折深入
采用分組討論這種常見的教學活動,教會學生分析和評價地理位置的方法:啟發學生從半球圖中分析我國在全球的位置;鞏固用經緯度來確定一個地區經緯度位置的方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分析我國所處的溫度帶,就容易得出來緯度位置的優越性;海陸位置的分布特點,學生從圖上就可以看得很清楚,海陸位置不僅影響一個地區的降水,還對開發海洋資源、海上交通事業等方面有一定影響。這樣不僅講清了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優越性,而且也教給學生分析地理位置和評價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