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遼闊的疆域
如此眾多的陸上與海上鄰國,一方面有利于對外交往與合作,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利益爭端而導致領土糾紛。
3.關于我國的臨海,教材主要有三層含義。
(1)使學生了解我國臨海的名稱和位置。在教學時要分清臨海與領海的不同含義,渤海、瓊州海峽是我國的“內海”,與世界地理所講的一些“內海”兩者的含義不同。
(2)使學生了解我國管轄的海域面積廣大,約30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海洋大國之一。
(3)使學生了解我國有美麗多樣的海洋環境,有富饒多樣的海洋資源。
【34個省級行政區】
1.“34個省級行政區”這一部分,既要讓學生初步了解我國的三級行政區劃,還要辨認34個省級行政區的相對位置,有大量的概念、地名及其空間分布,在教學上是個難點,其難不在于“深”而在于“多”。必須合理安排教學進度、研究教學設計。把教學重點放在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和位置上。
2.在引入新課時,可以先讓學生說一說各自的戶口所在地。接著教師再舉例介紹我國的三級行政區劃,并說明三級的關系(例如北京市、大興縣、長子營鄉)。
也可從我國遼闊國土的地理事實談起,說明我國疆域遼闊,地區差異顯著,為了便于行政管理和經濟建設,我國設置了各級行政區劃,最高一級是省級行政區。
在介紹我國省級行政區的構成后,還可作適當的補充介紹: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本著有利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利于行政管理,有利于民族團結,有利于鞏固國防,對省級行政區以及各級行政區可進行必要的調整和變更,例如海南省的設置,重慶(直轄)市的設置等。
3.教學省級行政區的相對位置,必須充分運用“中國政區圖”或“中國政區”投影片或教學掛圖,進行反復讀圖、填圖或拼圖練習,使課本插圖與投影片等各種教學手段有機組合、講與練有機結合,以練為主,達到“心中有圖”的效果。
(1)可聯系上一節鄰國的教學內容,辨認陸上邊界省區、沿海省級行政區進行教學;還可以直接利用活動教材組織學生活動,在活動中學習、熟悉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及其分布。
(2)可將我國的省級行政區分片或串線制成復合投影片,讓學生對照著有注記的課本插圖與無注記的投影片,進行分組練習,熟悉它們的相對位置,并增強記憶。
可將全國省級行政單位分成7部分,例如東北部的黑、吉、遼;北部的陜、甘、寧和內蒙古;西部的新、青、藏;西南的云、貴、川;帶有方向的8個省,即河南、河北、山東、山西、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直轄市京、津、滬、渝;最后7省為蘇、浙、閩、臺、瓊、皖和贛。此外,還有香港、澳門2個特別行政區。分片方法很多,目的是便于學生在圖上記憶。
還可以大陸沿海為線索記憶:遼、冀、津、魯、蘇、滬、浙、閩、粵、桂;以北回歸線穿過的臺、粵、桂、滇為線索熟悉位置;以長江、黃河干流為線索查找流經的省級行政區等等,反復鞏固練習,為以后的教學作必要鋪墊。
(3)用“中國政區拼圖”作拼圖游戲是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一種活動。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對各省級行政單位的形狀和位置的觀察能力,拼圖圖板可由學生自己制作。游戲前讓學生在家反復練習,游戲時可以拼全圖,也可以抽出幾個省區,辨認它們的名稱,熟悉它們周圍的省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