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學設計
(三)交流:你所知道的其他民族的文化特征(課件制作成交互式,根據時間調整學生交流量,可能的話,可以增加時間)。
六、習題:(略)
七、小結
今天,我們初步了解了我們祖國大家庭的構成、分布等基本特征,同時,我們還詳細了解了一些兄弟姐妹的具體情況,讓我們團結起來,相親相愛,共同建設好我們的家園——
flash:《愛我中華》大家起立,在歌聲中結束這節課。
未曾上課先進入角色,也可以用學生熟悉的別的民族別的表現形式。
通過設問點明影片要說明的問題并引入教學。
介紹我國民族構成,使學生首先明確概況。
兩個問題,提醒學生要注意審題。
學習通過視頻獲得知識、讀圖得出結論以及快速記憶的方法。
這些問題視頻有介紹,圖上也能夠看出,用在視頻后,根據地圖提問有助于激發學生的信息獲取意識和能力。
這里考查學生獲取并辨別信息形成結論的意識。
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培養了學生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并展示資料的能力(接下來的內容就各具特色了)。
利用學生查找的資料,老師做成課件展示,并組織解說和表演。
從學生熟知的傳媒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展示和解說中激發學生對少數民族文化的興趣和探究意識。
充分展現學生藝術才華,也起到活躍氣氛的目的。
即興講故事,考查也是展現部分學生的課外閱讀水平。
聯系實際,了解班級、身邊的民族構成情況。
前后呼應,用歌聲表達民族團結、熱愛祖國大家庭的情感。
點評:
1.充分利用媒體的強大功能輔助教學;民族知識借用視頻解說,形式新穎,學生接受也較快,同時,也利用視頻畫面引導學生充分讀圖分析得出結論,用口訣的形式記憶人口多的民族,巧妙地解決了記憶難點。民族風情利用圖片和視頻,形象而且直觀。
2.學生活動充分,既有課前的收集資料過程,也有課上的表達、表演內容。學生的舞蹈、樂器表演,既加深了其他學生的印象,也活躍了氣氛,使課堂顯得活潑。學生講故事,鍛煉了學生的口才,也讓其他學生受到感染、增加了知識的同時,對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充滿了好奇和向往。
3.教學語言貼近學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