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課改革發展中的教育
xx年前,蘇明娟用她那雙閃亮的大眼睛喊出了“我要讀書”的心聲,是“希望工程”資助她從小學、中學讀到大學并開始回報社會,為希望工程做事。這一生動的事例充分說明了黨和政府對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視和關注。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的教育事業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19課改革發展中的教育。
多媒體展示課題:第19課改革發展中的教育
學習小組爭相發言,同組或異組的同學補充、完善。
學生可能搜集到“希望工程”宣傳照“大眼睛”的背景資料或者是“大眼睛”蘇明娟的近況。
使用多媒體課件上的照片,結合課前導入框導入。
一幅“大眼睛”照片,激起學生好奇心,激發學生求知欲。
如有必要教師可補充。
學生介紹詳細,圖文并茂,所加標題有新意,教師予以表揚,其他發言同學予以鼓勵。
學生如果給照片加標題有難度,教師可引導學生閱讀課前導入框一位老作家資助貧困山區孩子上學的故事和教材p98頁的“自由閱讀卡”,從中得到啟發。
教授新課
下面請同學看一段材料,并思考相關問題。
多媒體展示鄧小平“三個面向”的教育題詞圖片。
議一議:“三個面向”的教育題詞是鄧小平在何時為哪一學校題的?請結合實際談談這一題詞對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指導作用。
鄧小平同志為中國教育“三個面向”的題詞,充分說明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教育的關注和重視,在這一方針的指導下,我國的教育事業有了新的發展。黨和政府尤其重視基礎教育的發展,1986年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到xx年,全國基本實現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
教師先解釋“義務教育”這一概念,幫助學生明確“九年義務教育”的內涵。那么,我國為什么要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呢?
課前各學習小組都搜集了我國九年義務教育成就資料,哪一組同學先來展示你們的成果?
調試好實物、投影儀和錄音機供學生展示時使用。
學生根據教材p95頁“文獻資料”和課前搜集的相關資料,各學習小組交流討論,可得出:20年前,正當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面臨何去何從的時刻,1983年國慶前夕,鄧小平同志為北京景山學校題詞:“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這個方針為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對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特別是對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育改革,促進素質教育、發展教育理論等方面,都起到了歷史性和戰略性的指導作用。
各學習小組展開討論,爭相發言,相互補充。
學生分組學習討論得出結論,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合作學習精神和團隊意識。
如不完整,同組或不同組同學進行補充。教師注意及時引導。
教師對各組學生的發言和展示匯報予以表揚和鼓勵。
可能還有一些小組的學生自制多媒體課件來展示我國九年義務教育成就,教師對學生自覺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應給予高度評價和及時指導。
教師最后演示多媒體課件,對學生未提到的我國九年義務教育成就進行補充,著重強調:到xx年,全國基本實現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我國小學、初中發展水平,已居于發展中人口大國的前列。加深學生對我國九年義務教育成就的認識。
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當前我們正處在科技革命迅速發展和以經濟科技競爭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競爭十分激烈的時代,為了在激烈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20世紀90年代以來,黨和政府實施了“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