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課改革發展中的教育
誰能說說我國實施“科教興國”這一發展戰略為什么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各學習小組展開熱烈地討論,自由發言,相互補充,共同認識到:當前,以信息科學、信息技術為主要標志的世界科技革命正在形成新的高潮,“知識經濟”已進入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進程,科技進步成為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科學技術實力成為衡量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重要標志。而人才則是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最重要的資源,國民素質的提高和人才的培養,基礎在教育,所以要優先發展教育,尊師重教。
大多數學生對“科教興國”這一概念可能不太理解,在學生討論之前,教師要作簡明的解釋。(在1995年全國科技大會上闡明:科教興國,是指全面落實科學技力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堅持教育為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及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質,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
自由發言,各抒己見,即興表達自己的見解,目的在于發展學生個性;相互補充,則能達到資源共享,合作學習,共同提高之目的。
通過學生討論,教師指導,學生能深刻認識到:九年義務教育是“科教興國”的奠基工程,教育發展為“科教興國”戰略打下了堅實基礎。更深刻理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指導學生結合教材回答“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有哪些具體要求?
學生回答以后,教師對“素質教育”和“黨的教育方針”這兩個概念作簡要說明。
學生看書回答:a.把九年義務教育作為“科教興國”的奠基工程。b.要求實施素質教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這些知識點只要看書稍作思考即可回答,可照顧中下水平的學生,給他們展示自我的機會,增強他們自信心,以達到促進全體學生發展之目的。
我國九年義務教育碩果累累,成就喜人。但是由于地區差別、歷史原因、家庭境況等因素,有些地區、社區仍然有失學或輟學現象。
課前同學們進行了小調查,調查自己所在的村或社區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實施情況,包括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初中的入學率等等。如有失學或輟學的,請了解一下是什么原因?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同學們一起來出出主意,你準備怎樣幫助他(她)?(要有切實可行的措施)
學生爭相發言,群策群力,為失學或輟學兒童想辦法、出主意。
通過調查、討論,激發起學生對失學或輟學兒童的極大的同情心,聯系導入新課提到的“希望工程”宣傳照“大眼睛”蘇明娟的成長歷程,同學們在為希望工程盡微薄之力的同時,能聯系現實,更深刻地認識到知識和人才的重要性,認識到“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樹立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學習的遠大志向、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信念。
引導學生思考討論p96頁“動腦筋”。
《義務教育法》規定:“凡滿六周歲的兒童,不分性別、民族、種族,都應當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可以推遲到七周歲入學。”你怎樣理解上述法律條文中你所享受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他們誰說得對?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