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上冊期末總復習提綱
(1)性質:洋務運動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
(2)目的:維護清王朝的封建統治,而不是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
(3)作用:①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②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③客觀地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第7課 戊戌變法
1、公車上書
(1)背景:《馬關條約》的簽訂。
(2)主要人物:康有為、梁啟超。
(3)時間:1895年春
(4)意義:為維新變法運動拉開了序幕。
(5)公車上書失敗后,康有為、梁啟超創辦《萬國公報》,通過介紹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經濟情況,繼續宣傳維新變法。不久,他們聯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組織強學會,定期集會講演。隨后,他們又把《萬國公報》改名為《中外紀聞》,作為強學會的機關報發行。維新派的政治團體形成了。
2、百日維新
(1)時間:1898年6月至9月,前后103天,“百日維新”。
(2)內容:①政治: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②經濟: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③軍事:訓練新式陸海軍;④思想文化: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
(3)影響: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但不可能實現救亡圖存的愿望,不可能是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道路。
(4)1898年是舊歷戊戌年,因此稱這次變法為“戊戌變法”。
(5)9月,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逮捕維新人士,殺了譚嗣同等人,戊戌變法失敗。
第8課 辛亥革命
1、孫中山創建革命黨
(1)1894年11月,孫中山在檀香山建立興中會,喊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
(2)成立中國同盟會。
①時間:19xx年8月。②地點:日本東京。③領導人:孫中山為總理。
④性質:這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⑤綱領:“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⑥目標:推翻清朝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⑦革命旗幟(指導思想):三民主義(即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機關刊物:《民報》
⑧影響:它的成立,大大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
2、武昌起義
(1)時間:19xx年10月10日晚
(2)過程:革命黨人在湖北武昌發動起義,起義軍迅速占領楚望臺軍械庫。第二天清晨起義軍完全占領武昌。湖北獨立。
3、中華民國成立:
(1)時間:19xx年1月1日
(2)地點:南京。
(3)人物: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4、辛亥革命的意義:①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起中華民國;②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袁世凱竊取,沒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性質沒有改變。
第9課 新文化運動
(1)前期背景:西方傳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觀念受到歡迎,而竊取辛亥革命果實的袁世凱,為實現獨裁和專制,倒行逆施,頒布《中華民國約法》,規定“國民教育,以孔子之道為修身大本。”新舊思潮發生了激烈沖突。后期背景: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使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新世紀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