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復習學案
復習目標
1.了解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實。
2.簡述香港、澳門回歸的史實,說明“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是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
3.了解祖國大陸與中國臺灣經濟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實,認識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重點難點
重點:民族區域自治的內容和意義,人民政府實行各民族共同發展的政策,香港和澳門回歸的歷史意義,黨和政府確立的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
難點: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原因,“一國兩制”構想的基本含義,“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
復習過程
一、基礎梳理與鞏固
民族團結
港澳回歸
海峽兩岸
的交往
二、典型例題剖析
(•湖南常德)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開辟荊棒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田橫尚有三千客,茹苦間關不忍離。
——鄭成功
材料二:是社會主義吞掉中國臺灣,是中國臺灣宣揚的“三民主義”吞掉大陸?誰也不好吞掉誰,如果不能和平解決,只有用武力解決,這對雙方都是不利的,實現國家統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統一,一千年也要統一的,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我看只有實行“一個國家,兩種制度”。
——鄧小平
材料三:XX年4月至5月,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先后訪問大陸引起國內外媒體的高度關注,兩岸大部分人民對連、宋大陸之行表示贊同、支持和理解。但以為首的一部分人卻大肆詆毀連、宋,不斷在島內掀起逆流。
——《新聞網》
請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作者在完成哪一重大歷史活動后的心情?
(2)在近代,中國臺灣是這樣割讓給日本的?又是如何回到祖國懷抱的?
(3)材料二中“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提出后已經取得了什么成果?你認為將來解決中國臺灣問題的方式可能有哪幾種?
(4)結合材料三,你認為中國臺灣回歸的主要動力是什么?阻礙中國臺灣與大陸統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你認為祖國統一的前景怎樣?
解析:(1)通過閱讀材料中“逐荷夷”“復先基”等有效信息及材料出處可知答案。
(2)通過教材和所學知識,近代中國臺灣與大陸曾有兩次分離,一次收回。“兩次分離”分別指《馬關條約》割中國臺灣給日本和1949年國民黨敗逃中國臺灣造成中國臺灣至今未能回歸。“一次收回”指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中國臺灣回到祖國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