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課 偉大的歷史轉折
第10課 偉大的歷史轉折
[課標內容]
認識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史上的偉大轉折。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結合時代背景,理解所學內容,培養從宏觀把握歷史發展趨勢的能力。
(2)通過“兩個凡是”錯在什么地的方的討論,培養學生個性思維和創新思維的品質。
(3)通過訪談前輩的活動,加深對十一屆三中全會意義的認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運用“讀、講、議、行”四步教學法,讓學生理解所涉及的理論問題,認識真理標準討論和鄧小平講話的深遠意義。
(2)從思想路線、工作重心、總方針、領導核心四個方面認識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國由“文革”動亂到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的偉大轉折。
(3)學習用哲學和經濟學的觀點去理解歷史內容的方法,學習比較思維的方法,學習從歷史史實歸納歷史特征的思維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知以鄧小平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勇于糾正錯誤的偉大胸懷和敢于創新的開拓精神。
(2)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把馬克思主義與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相結合,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唯一途徑。
[重點和難點]
重點: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十一屆三中全會。
難點: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
[課時] 1課時
[教學方法]
采用問題導學探究法
[教學過程]
課前引導:提問:上兩節課,我們學習了“文化大革命”的有關內容。“文化大革命”哪一年開始?哪一年結束?在學生回答后指出:“文化大革命”的xx年是動亂和災難的xx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中國歷史出現了重大的轉折,邁入了一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
導入新課
一,真理標準討論
提問:“文革”剛剛結束,人們有怎樣的要求?當時的中央主要領導人采取了怎樣的政策?你對此有何評價?指導學生閱讀本目第一段大字和所附的兩段小字,思考回答問題。教師指出:當時人們要求平反冤假錯案,糾正“文革”錯誤,而當時中央領導人卻繼續堅持“左”的錯誤,經濟上急躁冒進,造成嚴重的浪費和國民經濟比例失調:政治上指出“兩個凡是”的方針,不愿糾正“文革”的錯誤。
提問:什么是“兩個凡是”?“兩個凡是”錯在什么地方?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思考回答,亦可進行討論。教師講評指出:這是在繼續維持毛澤東的個人崇拜,是搞教條主義,不利于撥亂反正和開創新局面。教師可結合重點難點分析進一步拓展。
提問:什么是真理?什么是實踐?這什么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要求學生回顧政治學科知識進行思考討論。
提問:為什么要開展真理標準的討論?在學生討論后講評?
(1)理論上撥亂反正的需要;
(2)堅持實踐標準,能破除迷信和個人崇拜,解放思想;
(3)有利于政治上撥亂反正,開創新局面。
提問:《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指導學生閱讀小字,思考回答,教師歸納:《實驗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重申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馬克思主義原理;強調對“四人幫”設置的禁區,“要敢于去觸及,敢于去弄清是非”。
提問:真理標準討論有何重大意義?幫助學生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