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艱難曲折的探索歷程
導入新課
教師引導:1956年召開的八大會議確定了新的經濟建設方針。為什么說八大對經濟建設具有正確的指導意義?
講授新課
一、八大
通過表演“情景回放”,介紹八大的內容、意義及“大躍進”的背景。
旁白課件展示八大會場圖片:1956年9月15日,毛主席在八大會議上致開幕詞,周總理作了經濟報告!
新的經濟建設方針,就是要為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后的狀態,完成變落后的農業國為先進的工業國的歷史使命而努力。八大制定的路線是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墒堑诙辏捎谑車H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改變了八大的既定方針,開始了“大躍進”。……
二、八大二次會議及總路線
利用課件介紹八大二次會議及社會主義總路線的內容: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
師引導質疑:社會主義總路線具有什么特點?
(生答)
師展示漫畫圖片“騎火車”、實物圖片“三面紅旗”,引導學生敘述畫面內容和感想。
生1: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后狀況的普遍愿望。
生2:大躍進開展的主要標志是片面追求工農業生產和建設的高速度,大幅度提高和修改計劃指標。
生3:缺點是忽視了客觀經濟規律。
三、大煉鋼鐵
憑借大躍進時期音樂、錄像的情境設置,如《今年產鋼千萬噸》,讓學生感受熱情似火的特殊年代,并質疑。
“煉鋼工人”小組的同學利用課件《1957年中英鋼鐵產量比較表》講解:工業提出“以鋼為綱”的口號,要求7年、5年以至3年內提前實現原定的15年鋼產量趕上或超過英國的目標。
各個小組同學合作表演,以展現各界群眾激情昂揚、“全民大煉鋼鐵”的熱烈場景。
旁白:1958年鋼產指標為1070萬噸。
工人:只要我們使大力、出大汗,就是砸鍋獻鐵,我們也要取得最后的勝利,實現趕超目標。
農民:棉花不用摘,先進山砍樹煉鋼去!
學生:老師,我家門上的插銷我全拿來了。
社員:反正要入社了,這鍋、鏟都交公煉鋼吧。
工人:聽說安徽的土法煉鋼形勢很好。
“煉鋼工人”小組展示“土法煉鋼”的幾幅課件圖片,概括總結煉鋼場景:“土洋結合”,鋼鐵廠開足馬力,小高爐遍地開花,10月底就高達幾百萬座。從找礦、運輸、煉鋼、煉鐵、煉焦……都靠大批群眾投入,從中小學生到七八十歲老人,全國高達9000多萬人。
教師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情境,交流介紹社會調查結果,并以小組為單位,初步進行“大煉鋼鐵”的調查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評價:這樣的“大煉鋼鐵”會出現什么后果?
生1:項目多、戰線長、資金使用分散,使原料和材料不能集中用在重點工程上,影響了建設速度。
生2:盲目追求數量,不顧質量,許多產品粗制濫造,不能發揮應有的經濟效果。當年鋼產量提前12天完成了任務,但1108萬噸鋼里合格的只有800萬噸。煉出來的土鋼、土鐵根本不能用,估計造成損失200億元。
生3:造成了人力、物力、財力上的浪費。
生4:影響學生的學業,影響了農業等其他部門的發展,影響了市民的正常生活。
生5:可能會造成嚴重的經濟困難。
教師引導學生形成認識:歷史已經無情地證明中國人付出的巨大艱辛,最終是破壞了生態環境,破壞了經濟平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搬起的大石頭,卻砸了自己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