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艱難曲折的探索歷程
四、農業大躍進
“種稻農民”小組邊展示課件,邊進行打擂臺、喊口號、移秧并田勞動的場景模擬,使學生對大躍進中高指標、瞎指揮、虛報風、浮夸風盛行的局面形成感性認識。
旁白:(課件:1958年糧食、棉花產量指標)在農業上,提出“以糧為綱”,要求5年、3年以至一二年達到12年農業發展綱要規定的糧食產量指標。
生1:我們要苦戰3年,改變面貌!
旁白:(課件:農村“爭放高產衛星”表、《人民日報》刊載各地的高產衛星、豐收擂臺誓師大會)在求成過急的思想支配下,主觀主義大膨脹,不顧客觀實際,任意拔高,結果適得其反,鬧出很多笑話。最突出的表現是浮夸風的泛濫,提出了一系列不切實際的任務和指標。
生2:河南小麥畝產7320斤。
生3:湖北早稻畝產36900多斤。
生4:廣西中稻畝產13萬斤。
生5:福建花生畝產1萬多斤。
生6:地的產是人的膽決定了的。
生7:沒有萬斤的思想,就沒有萬斤的收獲!
旁白:(課件:圖片“全村上陣移秧并田”、“三位姑娘穩坐在稻穗上”,漫畫“玉米長到月亮上”)不斷宣傳“高產衛星”、“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糧食畝產量層層拔高,造成了經濟工作中的急于求成和急躁冒進。為達到高指標,大力推廣深翻土地、高度密植、工具改革、養豬積肥等措施。
生8:只要發揮了主觀能動性,就可以有呼風喚雨的力量!
生9:我們徐水人民公社小麥畝產12萬斤,山藥畝產120萬斤,白菜重達500斤。
生10:一只蘿卜千斤重,兩頭毛驢拉不動。
旁白配合勞動模擬,介紹將12畝合并成1畝水稻的移秧并田的實例。
模擬動作:犁耙、拔秧、運肥、灌水、鼓風、撒肥、搭架、“慶豐收”、照相、接待參觀等。
師讓學生表述真實的想法:同學們還有哪些補充?你對這些史實有何看法?
生1:農民表現出了不甘落后和爭創奇跡的決心,人們的干勁確實鼓得十足。
生2:他們的競賽內容不是實際產量的高低,而成了膽量的較量,看誰更敢說謊和浮夸。
生3:看到這些,我只感到不可思議。
生4:《人民畫報》封面上坐在稻叢上的那個小姑娘,其實是坐在一只凳子上,被稻穗遮住了。
生5:農民們投入了極大的激情,付出了超乎想像的勞動,農業產量肯定能提高。為什么后來還能餓死人?
生6:大煉鋼鐵抽走了大部分的壯勞力,就是糧食豐收了,也只能扔在地里爛掉,或草草收割。
生7:深翻土地甚至到了1丈3尺,結果嚴重破壞了土壤結構,影響了來年的農作物生長。
生8:由于硬要完成那些不切實際的高指標,必然導致瞎指揮盛行,浮夸風泛濫,廣大群眾生活遇到了嚴重的困難。
五、人民公社化運動
師:生產發展上的高指標和浮夸風,推動生產關系方面向更高形式過渡。農業合作化運動走向“左”的極端,即人民公社化運動的興起。
師帶領其他小組同學以“報社記者”的身份對“公社社員”進行調查訪問,了解人民公社的組織結構及公社社員的生產、生活、思想狀況。
農1:吃喝穿用不要錢,雞鴨魚肉味道鮮,頓頓可吃四個盤,天堂不如新樂園。
農2:敞開肚皮吃公共食堂當然大家高興,許多人都說,一生也沒有像這兩個月吃這樣飽的飯。
農3:公社實行全民所有制。男女老少都實行“十六包”供給制: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學、育、婚、樂都由公社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