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 血肉筑長城(精選4篇)
第18課 血肉筑長城 篇1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了 解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掌 握平型關大捷、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和中共七大等重要史實能力訓練過程方法識圖列表復述戰役根據圖例符號意思,識別戰役空間分布情況,了解進程;配合列表,捋順知識要素;通過復述,習得論從史出方法重現情景體驗情感通過課本插圖以及收集到的資料,重現當年激戰情景,體驗中國軍人英勇獻身的愛國主義精神,理解“血肉筑長城”課題的涵義討論探索多角度分析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和歷史意義情感態度價 值 觀愛國情感國共兩黨的愛國軍人在國家危難之時,不惜流血犧牲,英勇抗擊日寇,體現了炎黃子孫強烈的愛國傳統,是抗戰勝利的重要因素思想意識抗日戰爭是全民族的反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組成部分;中共七大起了承抗戰勝利之果、啟建立新國家之端的作用教學重點 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教學難點 中共七大的召開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組織學生回顧前課學過的線索,討論回答問題:*七七事變發生時和九一八事變發生時的時局有什么變化?(A.日軍:已由進攻東北發展為準備進攻華北乃至整個中國。B.中國:國共內戰停止,共產黨的軍隊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C.國民黨軍隊:由“不抵抗”轉為“堅決抵抗”。D.結論:九一八事變后的抗戰是局部的,七七事變后的抗戰是全國性的。)承上啟下,教師講授:(一邊板書示意草圖,一邊介紹戰爭態勢)七七事變后,日軍占領了北平、天津,向西進攻山西,共產黨的八路軍配合國民黨軍隊作戰,取得平型關大捷。不久,另一路日軍從山東南下,在臺兒莊被國民黨的軍隊殲滅了。后來八路軍在華北2000多公里戰線上,發動百團大戰,沉重打擊了日軍。這三次戰役的具體情況,請大家進一步學習教材有關內容。(布置學生閱讀79——84頁全課內容,對重要的時間、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閱讀標記,按小組交流個人看法,要求人人過關。)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平型關大捷和臺兒莊戰役1 組織學生通過列表,回答平型關大捷的知識點:戰役名稱時間地點中國軍隊意義平型關大捷1937.9山西太原附近八路軍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 2 組織學生通過列表,回答臺兒莊戰役的知識點: 戰役名稱時間地點中國軍隊意義臺兒莊戰役1938.春山東臺兒莊第五戰區國民黨軍隊抗戰以來最重大的勝利 3 組織學生講故事,再現當年中國軍隊英勇作戰的歷史情景,感受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師小結、過渡:這兩次戰役都是在正面戰場上阻擊日軍的進攻,平型關大捷由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取得,臺兒莊戰役的勝利由第五戰區的國民黨軍隊取得。后來,隨著戰爭形勢的變化,共產黨開辟了敵后抗日根據地,日軍以主要兵力對抗日根據地實行“囚籠政策”。共產黨為了堅持抗戰,組織了百團大戰。百團大戰1 1938年底以后,日軍怎樣進攻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抗日根據地?(提示學生閱讀80頁第二段小字,答出:“囚籠政策”和“三光政策”)2 組織學生通過列表,回答百團大戰的知識點:3 戰役名稱時間地點中國軍隊指揮者意 義百團大戰1940.8華北八路軍彭德懷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 4 學生根據81頁“動腦筋”,回答:你能從目標、規模和戰績方面評價百團大戰嗎?(A.目標:破襲敵人的交通線,摧毀日偽軍的據點。B.規模:兵力共計100多個團,20多萬人;戰線長達2000多公里。C.戰績:戰斗達1800多次,打死打傷日偽軍4萬多人,破壞敵人交通線2000多公里,拔掉敵據點近3000個)中共七大組織學生通過列表,回答七大的知識點:事件名稱時間地點意 義中共七大1945.4延安為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實現中國的光明前途準備了條件抗日戰爭的勝利1 當堂完成83頁“練一練”:選A(8月15日)。2 組織學生討論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教師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引導:A.平型關大捷、敵后游擊戰、百團大戰等是共產黨和人民的抗戰;臺兒莊戰役是國民黨的抗戰;還有愛國華僑對抗戰的貢獻等,說明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是全民族團結抗戰得來的,它改變了百年來中國抗擊外來侵略屢戰屢敗的歷史。B.美國在太平洋打擊日軍、蘇聯紅軍進攻東北的日軍、加拿大白求恩大夫志愿援華等,說明了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組成部分,得到了國際間的有力配合和援助。C.中國的抗日戰爭是反侵略的正義戰爭,這是取勝的最根本原因。) 如時間許可,鞏固小結1 根據84頁“活動與探究”,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概括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 A.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一百多年來,中國反抗外來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勝利;B.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的斗爭支援了其他國家人民的反法西斯斗爭,具有世界性的意義;C.中國人民為反法西斯戰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政治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2 提醒學生預習第17課《內戰烽火》。第18課 血肉筑長城 篇2
第18課 血肉筑長城【學習目標】:1、講述中國軍隊血戰臺兒莊和百團大戰等史實,體會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2、 了解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主要內容;3、 探討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學習重難點】:重點: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難點:中共七大的召開;【教法、學法】:【新課導入】:【自學指導】一 、平型關大捷和臺兒莊戰役1、閱讀課文總結歸納平型關大捷和臺兒莊戰役的時間、地點、參戰的中國軍隊、意義分別是什么?二、百團大戰1、為了抗擊日軍的侵略,中共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做了哪些努力?2、當時抗擊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是誰?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是哪里?3、百團大戰目的:時間: 領導者:規模: 戰線:主要目標:評價:三、中共七大1、時間: 2、地點:3、中心任務: 確立的指導思想:4、 制定的政治路線:5、 意義:四、抗日戰爭的勝利1、1944-1945年初, 戰爭節節勝利, 在歐洲敗局已定, 在太平洋戰爭中遭到美國的沉重打擊。2、1945年8月,美國向日本的 、 投擲兩枚原子彈,8月9日毛澤東發表 ,朱德總司令命令 向日寇發動進攻,中國的抗日戰爭進入 。3、日本天皇何時宣布無條件投降的?何時遞交投降書?中國臺灣是何時回到祖國懷抱的?中國臺灣被日本統治了多久?二次備課二次備課【思維拓展】想一想:八年抗日戰爭,中國人民為什么能取得最后的勝利?【當堂訓練】同步訓練【學(教)后心得】
第18課 血肉筑長城 篇3
第16課 血肉筑長城
[學習目標]
1、識記平型關大捷、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及中共七大的主要內容。
2、明確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培養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
3、體會八路軍、新四軍和國民黨軍隊中的愛國軍人在國難時表現出來的愛國精神,激發愛國主義情感。
重點:
1、臺兒莊戰役; 2、百團大戰; 3、中共七大的召開。
難點:
探討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
[學法指導]
1、快速閱讀教材,結合學案自主學習,并將答案寫在導學案上,勾畫在課本上。
2、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合作探究問題。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我學習,我快樂)
(預習課文,自主完成基礎知識,記下發現的問題)
1、1937年9月,八路軍( )師在平型關東側伏擊,殲滅日軍一千多人,繳獲大批軍用物資,史稱( ),這是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
2、1938年春,日軍從山東分兩路南下,進攻( );第五戰區司令長官( )指揮中國軍隊,在( )同日軍展開激戰,殲敵一萬多人,取得抗戰以來的重大勝利。
3、為了粉碎敵人的( )政策,1940年8月,八路軍在( )指揮下,組織一百多個團,向日軍發動大規模攻擊,主要目標是破壞敵人的( ),摧毀(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 )的最大規模戰役。
4、抗戰勝利前夕,( )年4月,中國共產黨在( )召開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主要討論奪取抗戰勝利和( )的重要問題。
5、在中國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擊下,( )年( )月( )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終于取得抗戰的偉大勝利,( )也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6、思考:動腦筋(第81頁)和“活動與探究”。
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二、合作探究(集體的朱慧是無窮的)
(一) 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內交流自學成果→圍繞疑難點討論)
(二) 班內交流展示(師生、生生互動,點撥釋疑,知識深化)
第一子目:平型關大捷和臺兒莊戰役
1、指名說出自己學到的知識,教師適當引導、補充
2、假如你是一名戰地記者,請結合課本79頁、80頁(上)圖,向國內價臺兒莊戰役。
第二子目:百團大戰
1、八路軍為什么要發動百團大戰?
2、討論解決“動腦筋”(第81頁):你能試一試,從目標、規模和戰績三方面來評價百團大戰嗎?
第三子目:中共七大
1、指名說一說中共七大召開的時間和地點,大會討論了什么重要問題。
2、討論解決:為什么說“中共七大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實現中國的光明前途準備了條件”?
第四子目:抗日戰爭的勝利
討論解決:抗日戰爭的性質是什么?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有哪些?
三、鞏固訓練:
1.、945年10月,被日本殖民統治50年之久,終于回到祖國懷抱的是( )
a.東北三省 b.遼東半島 c.香港 d.中國臺灣
2、為爭取抗日戰爭勝利和實現中國光明前途準備了條件的會議是( )
a.中共一大 b.遵義會議 c.中共七大 d.十一屆三中全會
3、抗戰期間對華北日偽軍據點和交通線實施大規模破襲戰的戰役是( )
a.淞滬會戰 b.盧溝橋抗戰 c.臺兒莊戰役 d.百團大戰
4、下列史實,從時間上看,距今最近的一項是( )
a.黃埔軍校創辦 b.中共七大召開
c.抗日戰爭開始 d.北伐戰爭結束
5、1945年《新華日報》的一篇社論中寫道:“八年間的死亡留徙,苦難艱辛,在今天獲得了報酬了……接受了他們無條件投降。”材料中的“這一天”是指¬¬( )
a.8月15日 b.9月2日 c.9月9日 d.10月25日
6、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的戰役分別是什么?
7、中共七大制定了怎樣的政治路線?
第18課 血肉筑長城 篇4
點擊下載:本課課件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抗日戰爭時期的第一次勝利──平型關大捷,最重大的勝利──臺兒莊戰役,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百團大戰及抗戰時期中共召開的重要會議“七大”,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抗戰勝利、分析抗戰勝利原因奠定基礎。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分組導學的學習模式,培養學生搜集歷史資料的能力,以及對所掌握資料進行有效整合的能力。通過設置相關活動內容,培養學生合作、溝通能力。
2、通過教師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理性思考,得出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以及偉大的歷史意義,從而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本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認識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浴血奮戰,獲得抗日戰爭的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侵略、反壓迫的巨大力量,以及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所做出的貢獻。
教學重點
本課的重點有二:一是臺兒莊戰役。首先,因為臺兒莊戰役是抗戰開始后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的一次重大勝利。其次,這次勝利是用生命代價換取的。這一戰役集中體現了“血肉筑長城”的主題及民族危亡時激發出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二是百團大戰。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后,日本改變侵華政策,以主要兵力進攻抗日根據地,對抗日根據地實行“囚籠政策”和瘋狂的“掃蕩”;這一時期,國內投降的傾向日益嚴重。為了打破日軍對根據地的封鎖、克服投降危險,中共領導的抗日力量主動出擊日軍,進行了百團大戰。百團大戰取得重大戰績,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戰信心。中共領導的抗日力量成為抗擊日軍侵略的中流砥柱。
教學難點
中共七大的召開是本課的難點。在教材沒有介紹抗日戰爭局部反攻和國民黨六大內容的情況下,讓學習學習七大的內容,理解七大的意義是比較困難的。
教法
分組導學法、談話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學法
1、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將本課內容分成3大板塊,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板塊,并自由組成學習小組。使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學習與合作能力。
2、學生上網搜集資料;編排歷史課本短劇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播放《松花江上》背景音樂,展示抗日圖片)
一曲《松花江上》,唱盡了東北人民的血和淚,九一八、九一八,日軍開始侵華,侵略者鐵蹄踏過之處,山河破碎,被燒毀的村莊,被炸毀的城市,被搶走的資源,被殺害的無辜百姓、被俘軍人,南京大屠殺中的血腥一頁……構成了當年中國大地上一幕幕慘烈的畫面,但中華民族是不肯屈服的,也是不可戰勝的。你看,東北抗聯站起來了,二十九軍站起來了,佟麟閣、趙登禹雖然倒下去了,但千千萬萬個中華兒女卻站起來了,用他們的血和肉筑成新的長城,奏響了民族抗爭、奪取勝利的新篇章。
講授新課:
進入課題:第十六課 血肉筑長城(背景音樂:《國歌》進入)
展示學習板塊:
第一樂章 《怒吼吧,黃河》
第二樂章 歷史道路的抉擇──中共七大
第三樂章 勝利之歌
師:第一個樂章,《怒吼吧,黃河》,這一樂章集中反映了中國人民的覺醒,發出抗戰的吼聲。(播放音樂:《怒吼吧,黃河》),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并從中找出一共有幾次重要戰役?分別是哪幾次?
生:一共有3次,分別是平型關大捷、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
師:請同學們分別介紹一下這3次戰役,介紹的同時需要注意歷史事件的幾個要素:時間、地點、人物、經過、結果、意義等。首先,讓我們一起進入第一樂章第一重音符──平型關大捷
生:出示《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形勢圖》、《平型關戰斗示意圖》,以八路軍一一五師指戰員的身份,介紹了發生在1937年9月的平型關大捷,殲滅日軍一千多人,繳獲了大量軍用物資,是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
師:補充指出這同時也是正面戰場的勝利。接下來,讓我們進入第一樂章第二個重音符──取得抗戰以來重大勝利的“臺兒莊戰役”。
生:結合《臺兒莊戰役形勢示意圖》簡單介紹了臺兒莊戰役概況。
生:小組表演課本劇《臺兒莊敢死隊》
旁白:臺兒莊地區的戰斗越來越激烈,對陣地的爭奪戰也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日軍為了攻下這一地區,向中國軍隊的陣地發射了密集的炮彈,每日達六七千發之多,炮轟之后,日軍又以坦克為先導,向莊內猛沖。而我軍既無坦克,又無對付坦克的平射炮,我們憑什么和他們戰斗,守衛臺兒莊城的三十一師給我們做出了回答:
(是日午后,日軍憑借炮火優勢,已攻入臺兒莊城內,臺兒莊形勢危急。)
三十一師師長池峰城面對著他的士兵:兄弟們!考驗我們的時候到了。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小鬼子已經攻進來了,我們怎么辦?作為一名軍人,面對入室豺狼,此刻我們就應該用手中武器來回答!
士兵一起高呼:保家衛國,拼死也要奪回陣地。把小日本打回老家去。
池師長:不怕死的,有骨氣的跟我沖。(戰士們知道此去九死一生,仍踴躍報名)
池峰城:好樣的,不愧是我池峰城的兵,每名敢死隊員賞大洋30塊。
戰士1:要錢干什么?我們打仗是為了不讓子孫后代做日本人的奴隸!
戰士2:要錢干什么?去了就沒想著回來,寧可同歸于盡,也不能讓小日本在我們國家猖狂!
旁白:(配《大刀進行曲》):乘著夜色,敢死隊沖入敵陣,白刃戰中,有的受了傷,又從血泊中爬起來,用大刀砍殺敵人;有的拉響身上的手榴彈,與敵人同歸于盡。陣地奪回來了,57名敢死隊員卻只有11人活著回來……
而這只不過是臺兒莊戰役這幕大劇中的普通一幕。
師:感謝同學們的精彩表演,使我們真切感受到了臺兒莊戰役的慘烈,中國軍人的英勇殺敵,臺兒莊戰役勝利的來之不易。(簡要歸納臺兒莊戰役)
師:下面,讓我們進入第一樂章最后一個重音符──鼓舞中國人民抗戰信心的“百團大戰”。
(學生以一個親歷"百團大戰"的八路軍老戰士李彥謨的身份講故事)
旁白:(背景音樂:班得瑞《初雪》)美國將領麥克阿瑟說過一句話:“老兵不會死去,他們只是漸漸淡出記憶。”今天,我們用這句話來形容一個親歷“百團大戰”的82歲老兵來說,再也恰當不過了。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臉堂黝黑、皺紋密布的老兵李彥謨,獨自一人踏上火車,從河南起程,重返山西武鄉磚壁村,尋找當年抗戰的痕跡。這么多年過去了,已轉業到地方的他對發生在這里的細節依舊清晰,
生:那是60多年以前,八路軍總部機關就設在我們磚壁村, 我當時還是個兒童團團長,主要任務是喂軍馬、放哨什么的,還不是真正的八路軍戰士。后來,我爺爺在一次小日本的掃蕩中,被他們用槍托給活活打死了。為了給慘死的爺爺報仇,我16歲就參了軍,這樣才有機會參加了“百團大戰”。像我一樣,在當時全國抗日最激烈的太行山區,有無數青年就這樣走上了抗日的道路。我們的隊伍也越來越壯大,而"百團大戰"的帷幕就這樣也拉開了。從1939年的夏天開始,小日本仗著交通線,對咱們華北地區連續發動大規模掃蕩,大肆挖溝筑堡,建立了"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據點為鎖"的"囚籠政策",妄圖困死咱們華北的抗日軍民。 為了打破小日本的"囚籠政策",改善華北態勢,咱們八路軍決定抓住1940年夏季掃蕩后華北日軍兵力分散、呼應困難的時機,組織一次大規模進攻戰役,也就是著名的“百團大戰”。在1940年7月22日,戰斗打響了,我們在彭德懷指揮下,主要以正太鐵路為重點對敵人的交通實施總破壞。一般都是在凌晨的時候,趁敵人疏于防范之機,潛伏在路邊的我們就用鐵鍬、洋鎬等工具將敵人的鐵軌擰成麻花狀,連日軍主要的運輸公路,我們也不放過,被我們挖得像蜂窩一樣。記得當時最慘烈的一次戰役就是關家瑙戰役,這也是"百團大戰"最后一戰。當時,我們隱藏在關家瑙周圍,日本剛崎大隊長帶著700多鬼子向八路軍總部趕來時被我們迅速包圍,小日本很快從長治調來兩架飛機企圖對地轟炸,好制造逃跑的機會, 戰斗從中午開始。小日本連著三次反撲,子彈像下雨一樣,在我們頭上飛,但每次小日本都沒挪動幾步,就被我們給打回去,像縮頭烏龜一樣。為了防止日軍援軍趕來,我們受令開始殲滅負隅頑的抗小日本。 沖鋒號一吹,我們尖兵排的戰士端著刺刀,踩著遍地日軍的尸體沖殺過去。……
師:好,由于時間關系,同學以一個親歷"百團大戰"的八路軍老戰士--李彥謨的身份,給我們講了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他流利、生動的講述,讓我們再一次重溫了百團大戰那段鼓舞全國人民抗戰士氣的令人難以忘懷的歷史。
通過該同學的講述,結合書中相關部分,誰能概述一下百團大戰的主要內容。
生:簡單明確的回答。(時間、地點、人物、主要目標、意義)
師:出示百團大戰主要戰績表
師生共同總結三次戰役(平型關大捷、臺兒莊戰役是抗戰初期國民黨正面戰場的勝利;百團大戰是抗戰相持階段共產黨領導的抗日力量在敵后戰場進行的。中國軍人、中華民族用血肉之軀筑抗日長城),并完成“三次重要戰役比較表”
師:課前同學們查閱了很多有關抗日戰爭的資料,各小組可以互相交流。
生:展示交流
師:今天我們了解了很多抗日故事,請談一談你的感受。
生:感受(略)
1945年,是關鍵的一年,中國共產黨將何去何從,讓我們一起到中共七大的會場去看一看。進入第二樂章:中共七大,歷史道路的抉擇。
師:展示《日本帝國主義的投降》示意圖,請同學們觀察一下,到1945年,抗戰形勢發生了哪些變化,請用最簡潔的語言總結一下。
生:抗戰形勢向著有利于中國的形勢發展,中國即將迎來抗日戰爭的勝利。
師:抗戰時,代表中國的是哪一個政府?它的統治是否讓人民大眾滿意?中國共產黨此時做出了什么樣的抉擇?它的相關內容是什么?
生:抗戰時,代表中國的是國民黨政府,它領導中國軍民進行正面戰場的抵抗,做出了很大貢獻,涌現出很多可歌可泣的愛國將領,比如:張學良、楊虎城、佟麟閣、趙登禹,還有一批為國家獨立而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普通士兵。
生:通過查閱資料,我們同時發現國民黨在四大家族的統治下,越來越腐敗。四大家族聚斂財富,民怨沸騰,已經逐漸失去了民心。與此相反,共產黨在抗戰中積極開辟敵后戰場,發動老百姓,打日本鬼子,開始得到了人民群眾的認可。
生:國民黨在抗戰即將勝利的時候召開了國民黨六大,共產黨此時也迅速做出了反映,1945年4月在延安召開中共七大,主要討論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后中國將走什么道路的重要問題。
生:毛澤東在會上做了《論聯合政府》的重要報告,指出:目前擺在中國人民面前有兩個前途,我們在努力爭取實現光明的前途,即把中國建設成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富強的新國家。
生:這次大會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實現中國的光明前途準備了條件。
師:同學們對中共七大的介紹非常全面,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將國民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作為和它的對內統治政策一分為二的看,并且指出了民心向背的轉化問題。說明同學們在搜集資料過程中用心去思考問題,并嘗試去解決問題,初步具有了辯證唯物主義意識,希望大家以后繼續發揚這種學習方法和精神。
師: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華民族終于迎來了渴盼已久的勝利。進入第三樂章:勝利之歌。
師:討論: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有哪些?請同學們結合教材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用自己的語言組織闡述更好)
(學生討論的積極而熱烈)
生:1945年8月,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擲兩枚原子彈。
生:蘇聯發表對日宣戰的聲明,派遣蘇聯紅軍進攻駐中國東北的日軍。
生:1945年8月9日,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后一戰》的聲明,號召中國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舉行全國規模的反攻。10日,朱德總司令發布戰略大反攻的命令,中國的抗日戰爭進入全面大反攻階段。
生:……
師:同學們從人心向背、共產黨領導抗日力量的斗爭、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抗戰、國際友人的支援、美蘇的對日作戰等方面闡述了抗戰勝利的原因。與此同時,中國臺灣也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小結:長達八年的抗日戰爭,中華民族經空前災難考驗和戰火的洗禮,浴后重生,實現了獨立與解放。中華民族開始站在偉大復興的新起點。
課后延伸:寫一份歷史小論文,論證中國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