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
教學手段.教學中可先復習學生的原有知識,使學生知道噸、千克、克、毫克間的關系,然后介紹千克這個單位是怎樣規定的,1kg的質量有多大,使學生對千克形成具體觀念.接著介紹噸、克、毫克,這些單位常用在什么情況下,例如汽車、火車的裝載量,糧食、鋼鐵、煤的產量等常用噸,藥房和實驗室常用克或毫克做質量的單位.利用課本中給出的“一些物體的質量”,可進一步使學生對質量的單位形成具體觀念.此處可用幻燈片投影或視頻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各種物體的質量.使學生知道大象的質量是人的近百倍,鯨的質量可達大象的二十多倍,地球的質量是月球質量的八十多倍,太陽的質量是地球的三十多萬倍.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由長度的測量、時間的測量、溫度的測量引出質量的測量
實驗演示“質量是物體的屬性,不隨形狀、狀態、位置而變化”,幻燈片放映輔助實驗教學.
一個鐵釘,它的質量是100g,把它弄彎,它含有100g鐵這種物質.100g的冰化成水,質量仍是100g.將一個200g的大蘋果從地球拿到月球上去,質量仍然是200g.
4.用天平測物體的質量知識點的引入
1964年,在西安出土了一只秦代生鐵秤砣,它說明遠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已有了秤.我國傳統稱量質量的工具是桿秤,今天還常用臺秤、磅秤、電子秤.在實驗室,稱量質量的工具是天平.由此引入天平測物體的質量知識點的學習.
5.天平的構造
認真觀察自己桌上的天平,認識它的構造.認真觀察砝碼盒內的砝碼,觀察盒內每個砝碼的質量數,提示學生注意不能用手接觸砝碼,應當用鑷子夾取.
學生觀察一段時間,教師可用投影儀把天平的實物圖打在幕布上,請學生根據教師的指示說出天平各部分構造、并在教師的指導下,說出自己所觀察天平的最大稱量和最小稱量.
6.天平的調節和使用方法
關于天平的調節和使用方法,教師可采用邊演示、邊講解的方法講述.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分組讓學生邊看教師演示,邊自己動手練習.最后再讓學生閱讀課本中的有關內容搞清楚使用的步驟和方法.
學生看書后,請同學合上書.并請同學口述天平使用方法,學生邊回答教師邊用投影把教材相關內容打在幕布上.
在天平使用方法中,要特別注意橫梁平衡問題的教學.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橫梁平衡,當指針指在橫梁中點時,我們就說這時橫梁平衡(用投影將所示圖形打在幕布上).第二是如何調節橫梁成平衡(投影片是活動片,橫梁可繞中心軸轉動,螺母可以左右移動,用投影片顯示,當橫梁失去平衡,指針向左或者向右偏轉時應如何移動螺母使橫梁平衡.).第三,左盤放入物體后,用鑷子向右盤加減砝碼并調節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使天平平衡,這時不能再移動螺母.
教師可用投影儀將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項打在幕布上,邊演示,邊講解如果不遵守這些注意事項會產生的后果.
7.學生分組實驗
要求學生正確使用天平,稱出課桌上小金屬塊的質量.
不能正確讀出游碼指示的質量是學生常發生的問題,因此在學生分組實驗中要注意教給學生如何正確使用游碼.提醒學生注意標尺上的刻度,弄清每個刻度線表示的質量數.
(三)總結、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