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教案 > 八年級物理教案 > 質量和密度(精選10篇)

質量和密度

發布時間:2022-12-30

質量和密度(精選10篇)

質量和密度 篇1

  密度

  (一)教學目的

  1. 掌握密度的概念。

  2. 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進行計算。

  3. 知道密度單位的寫法、讀法及換算。

  (二)教具

  演示實驗用具:1分米3的木塊1個,小黑板1塊(畫有課本上的實驗表格),體積相同的長方鐵塊、鋁塊、木塊(4厘米×3厘米×1厘米)各1個,體積相同的長方鐵塊、松木塊(4厘米×3厘米×2厘米)各1個,托盤天平(最大秤量值200克)和砝碼1套,刻度尺1只。

  學生實驗用具:每2人1個1厘米3的木塊。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小學學過的體積單位

  提問:小學數學在表示物體體積時常用哪些單位?

  學生答:米3、分米3、厘米3。

  教師出示1分米3的實物并讓每位學生觀察課桌上1厘米3的實物。指出1分米3=1升,1厘米3=1毫升。

  提問:誰能記得體積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

  板書:體積的單位:米3、分米3(升)、厘米3(毫升),1米3=103分米3=106厘米3

  教師出示上節課所用的體積相同的長方鐵塊、鋁塊、木塊,告訴學生它們的體積都是12厘米3。提問:這三個物體哪個質量最大?哪個質量最小?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由此可見,不同的物體體積相同時,質量不相等。這是什么原因?

  教師接著出示體積分別為12厘米3和24厘米3的鐵。提問:由生活經驗知道哪個質量大?

  學生答:體積較大的鐵塊質量大。

  講述并引入課題:同一種物質組成的物體,體積增大,它的質量也增大;它的質量跟體積又有什么關系呢?學了“密度”后我們就能知道這些問題。

  (板書:第三節 密度)

  二、密度的概念

  1. 演示實驗:研究同一種物質的物體,它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

  (1)用天平稱小鐵塊的質量,將右盤所用每個砝碼的質量及游碼的位置告訴學生,請學生算出小鐵塊的質量,填入小黑板的表格內。

  (2)用最小刻度為毫米的尺量出該鐵塊的長、寬、厚分別為4.00厘米、3.00厘米和1.00厘米,請學生算出它的體積,填入表格中。

  (3)用天平稱大鐵塊的質量。重復步驟(1)。

  (4)測大鐵塊的體積,與步驟(2)相同。

  2. 師生分析實驗表格,引出密度的概念

  引導學生看表格,得到下面的結論。

  (1)鐵塊的體積增大2倍,它的質量也增大2倍,可見鐵塊的質量跟它的體積成正比;鐵塊1與鐵塊2的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是一定的。

  (2)同理可得:松木塊的質量跟它的體積也成正比;松木塊質量跟體積的比值也是一定的。

  (3)松木塊質量跟體積的值與鐵塊質量跟體積的比值不同。

  講解:質量跟體積的比值就是單位體積的質量:同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相同,不同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一般不同,由此可知,單位體積的質量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物理學中用密度表示物質的這種特性。

  (板書:1.定義: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教師指出:理解密度的概念時,要注意:(1)單位體積就是有一定大小的體積,如國際單位制中的“1米3、1分米3、1厘米3等。(2)密度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每種物質都有一定的密度,如將鐵塊銼成鐵屑,鐵的密度都不變。

  提問:課本練習2。

  三、密度的公式

  提問:知道物體的質量和總體積,如何求出這種物質的密度?

  學生答:由密度定義知道,算出這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就是它的密度。即密度等于質量跟體積的比值。

  講解: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

  (板書:2. 公式:密度=質量/體積 ρ=mV)

  教師指出:要注意:(1)ρ的寫法、讀法。(2)密度只與物質種類有關,與物體的質量、體積無關。

  提問:課本練習3。

  引導學生看課本[例題],講解:解題思路與格式。

  四、密度的單位

  (1)單位的組成

  提問:由例題看出:密度的單位由哪些單位組成?

  答:由質量單位和體積單位組成。

  講解:如質量單位用千克,體積單位必須用米3,密度單位就是千克/米3,讀做千克每立方米;如質量單位用克,體積單位必須用厘米3,密度單位就是克/厘米3。

  提問:(1)克/厘米3讀作什么?(2)克/厘米3與千克/米3之間有什么關系?

  (板書:3.單位:千克/米3,克/厘米3。1千克/米3=1×103克/ 106厘米3=10-3克/厘米3,1克/厘米3=1×10-3千克/10-6米3=103千克/米3)

  提問:課本例題中鐵的密度是多少克/厘米3?

  指出:同一種物質的密度用不同的單位,數字不一樣,可見,寫物質密度時一定要寫出具體的單位。

  請二位學生上黑板完成課本練習1,其余人在筆記本上完成。

  四、復習小結,鞏固新課

  (四)說明

  設計思想

  本節課剛開始讓學生復習小學學過的體積單位及換算,認識1厘米3和1分米3物體的大小,有利于分化密度的計算及密度的單位教學中的難點。

  本節的教學重點是密度的概念。為了調動學生學習密度的興趣,要做好實驗研究“同一物質的質量跟體積有什么關系?它的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有什么規律?”該實驗在知識順序上承接了前面學過的質量和天平的使用,為后面學習密度的概念、公式和應用打下了基礎。該實驗最好讓學生自己做,條件不具備的學生可由教師演示、學生讀實驗數據的方法完成該實驗。

  教法建議

  一、密度的概念

  1.實驗:研究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的關系

  本節教學內容較多,如讓學生完成該實驗,教師可直接告訴學生鐵塊1與鐵塊2、松木塊1與松木塊2的體積,學生只要用天平測出這些物體的質量,就可以較快地完成實驗。

  如本實驗所用小鐵塊的體積與上節課小鐵塊的體積相同,可以直接將上節課測出的小鐵塊質量的數據填入本實驗的表格中。

  2.密度概念要注意的問題

  給出密度概念后,要讓學生注意下面的二個問題:

  (1)單位體積的意義。

  (2)每種物質的密度是一定的,跟所取的質量大小、體積大小沒有關系,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二、密度的公式

  得到密度的公式后,要引導學生注意下面三點:

  (1)密度符號ρ的寫法和讀法,指出ρ和英詞字母P寫法不同。

  (2)由于同一種物質質量跟體積成正比,體積增大幾倍,質量也增大幾倍,它們的比值不變,所以,密度大小只與物質的種類有關,與質量、體積的大小無關。

  對基礎好的學生可讓其推導得到:①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質量大的密度也大。②質量相等的不同物質,體積大的密度較小。

  三、密度的計算

  密度單位是個組合單位,教學中要講清以計算密度引出單位的過程;突出復合單位的意義;可通過復習速度單位的讀法,讓學生學會密度單位的讀法、寫法;通過板書使學生明確“克/厘米3”與“千克/米3”之間的關系,知道克/厘米3是較大的單位,從而懂得同一種物質的密度用不同的單位時數值不同。

質量和密度 篇2

  密度

  (一)教學目的

  1. 掌握密度的概念。

  2. 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進行計算。

  3. 知道密度單位的寫法、讀法及換算。

  (二)教具

  演示實驗用具:1分米3的木塊1個,小黑板1塊(畫有課本上的實驗表格),體積相同的長方鐵塊、鋁塊、木塊(4厘米×3厘米×1厘米)各1個,體積相同的長方鐵塊、松木塊(4厘米×3厘米×2厘米)各1個,托盤天平(最大秤量值200克)和砝碼1套,刻度尺1只。

  學生實驗用具:每2人1個1厘米3的木塊。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小學學過的體積單位

  提問:小學數學在表示物體體積時常用哪些單位?

  學生答:米3、分米3、厘米3。

  教師出示1分米3的實物并讓每位學生觀察課桌上1厘米3的實物。指出1分米3=1升,1厘米3=1毫升。

  提問:誰能記得體積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

  板書:體積的單位:米3、分米3(升)、厘米3(毫升),1米3=103分米3=106厘米3

  教師出示上節課所用的體積相同的長方鐵塊、鋁塊、木塊,告訴學生它們的體積都是12厘米3。提問:這三個物體哪個質量最大?哪個質量最小?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由此可見,不同的物體體積相同時,質量不相等。這是什么原因?

  教師接著出示體積分別為12厘米3和24厘米3的鐵。提問:由生活經驗知道哪個質量大?

  學生答:體積較大的鐵塊質量大。

  講述并引入課題:同一種物質組成的物體,體積增大,它的質量也增大;它的質量跟體積又有什么關系呢?學了“密度”后我們就能知道這些問題。

  (板書:第三節 密度)

  二、密度的概念

  1. 演示實驗:研究同一種物質的物體,它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

  (1)用天平稱小鐵塊的質量,將右盤所用每個砝碼的質量及游碼的位置告訴學生,請學生算出小鐵塊的質量,填入小黑板的表格內。

  (2)用最小刻度為毫米的尺量出該鐵塊的長、寬、厚分別為4.00厘米、3.00厘米和1.00厘米,請學生算出它的體積,填入表格中。

  (3)用天平稱大鐵塊的質量。重復步驟(1)。

  (4)測大鐵塊的體積,與步驟(2)相同。

  2. 師生分析實驗表格,引出密度的概念

  引導學生看表格,得到下面的結論。

  (1)鐵塊的體積增大2倍,它的質量也增大2倍,可見鐵塊的質量跟它的體積成正比;鐵塊1與鐵塊2的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是一定的。

  (2)同理可得:松木塊的質量跟它的體積也成正比;松木塊質量跟體積的比值也是一定的。

  (3)松木塊質量跟體積的值與鐵塊質量跟體積的比值不同。

  講解:質量跟體積的比值就是單位體積的質量:同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相同,不同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一般不同,由此可知,單位體積的質量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物理學中用密度表示物質的這種特性。

  (板書:1.定義: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教師指出:理解密度的概念時,要注意:(1)單位體積就是有一定大小的體積,如國際單位制中的“1米3、1分米3、1厘米3等。(2)密度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每種物質都有一定的密度,如將鐵塊銼成鐵屑,鐵的密度都不變。

  提問:課本練習2。

  三、密度的公式

  提問:知道物體的質量和總體積,如何求出這種物質的密度?

  學生答:由密度定義知道,算出這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就是它的密度。即密度等于質量跟體積的比值。

  講解: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

  (板書:2. 公式:密度=質量/體積 ρ=mV)

  教師指出:要注意:(1)ρ的寫法、讀法。(2)密度只與物質種類有關,與物體的質量、體積無關。

  提問:課本練習3。

  引導學生看課本[例題],講解:解題思路與格式。

  四、密度的單位

  (1)單位的組成

  提問:由例題看出:密度的單位由哪些單位組成?

  答:由質量單位和體積單位組成。

  講解:如質量單位用千克,體積單位必須用米3,密度單位就是千克/米3,讀做千克每立方米;如質量單位用克,體積單位必須用厘米3,密度單位就是克/厘米3。

  提問:(1)克/厘米3讀作什么?(2)克/厘米3與千克/米3之間有什么關系?

  (板書:3.單位:千克/米3,克/厘米3。1千克/米3=1×103克/ 106厘米3=10-3克/厘米3,1克/厘米3=1×10-3千克/10-6米3=103千克/米3)

  提問:課本例題中鐵的密度是多少克/厘米3?

  指出:同一種物質的密度用不同的單位,數字不一樣,可見,寫物質密度時一定要寫出具體的單位。

  請二位學生上黑板完成課本練習1,其余人在筆記本上完成。

  四、復習小結,鞏固新課

  (四)說明

  設計思想

  本節課剛開始讓學生復習小學學過的體積單位及換算,認識1厘米3和1分米3物體的大小,有利于分化密度的計算及密度的單位教學中的難點。

  本節的教學重點是密度的概念。為了調動學生學習密度的興趣,要做好實驗研究“同一物質的質量跟體積有什么關系?它的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有什么規律?”該實驗在知識順序上承接了前面學過的質量和天平的使用,為后面學習密度的概念、公式和應用打下了基礎。該實驗最好讓學生自己做,條件不具備的學生可由教師演示、學生讀實驗數據的方法完成該實驗。

  教法建議

  一、密度的概念

  1.實驗:研究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的關系

  本節教學內容較多,如讓學生完成該實驗,教師可直接告訴學生鐵塊1與鐵塊2、松木塊1與松木塊2的體積,學生只要用天平測出這些物體的質量,就可以較快地完成實驗。

  如本實驗所用小鐵塊的體積與上節課小鐵塊的體積相同,可以直接將上節課測出的小鐵塊質量的數據填入本實驗的表格中。

  2.密度概念要注意的問題

  給出密度概念后,要讓學生注意下面的二個問題:

  (1)單位體積的意義。

  (2)每種物質的密度是一定的,跟所取的質量大小、體積大小沒有關系,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二、密度的公式

  得到密度的公式后,要引導學生注意下面三點:

  (1)密度符號ρ的寫法和讀法,指出ρ和英詞字母P寫法不同。

  (2)由于同一種物質質量跟體積成正比,體積增大幾倍,質量也增大幾倍,它們的比值不變,所以,密度大小只與物質的種類有關,與質量、體積的大小無關。

  對基礎好的學生可讓其推導得到:①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質量大的密度也大。②質量相等的不同物質,體積大的密度較小。

  三、密度的計算

  密度單位是個組合單位,教學中要講清以計算密度引出單位的過程;突出復合單位的意義;可通過復習速度單位的讀法,讓學生學會密度單位的讀法、寫法;通過板書使學生明確“克/厘米3”與“千克/米3”之間的關系,知道克/厘米3是較大的單位,從而懂得同一種物質的密度用不同的單位時數值不同。

質量和密度 篇3

  課題

  第三節 密度

  執教

  教學

  目標

  1. 掌握密度的概念。

  2. 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進行計算。

  3.知道密度單位的寫法、讀法及換算。

  重點

  難點

  教具

  學生

  主  要教  學過  程

  學生活動

  一引入新課

  二教學過程 設計

  1.  建立密度的概念

  質量(克)

  體積(厘米3)

  質量/體積 (克/厘米3)

  木塊1

  5

  10

  0.5

  木塊2

  10

  20

  0.5

  石塊1

  10

  4

  2.5

  石塊2

  20

  8

  2.5

  A.  木塊的體積增大幾倍,它的質量也增大幾倍,質量和體積比值一定

  B.  石塊的體積增大幾倍,它的質量也增大幾倍,質量和體積比值一定

  C.  木塊的質量跟體積比值不等于石塊的質量跟體積的比值。

  教學過程 設計

  1g/cm3=1000kg/m3=103kg/m3

  已知:m=1.97t=1.97×103kg;V=0.25m3

  求:ρ

  解:

  答:鐵塊的密度是7.9×103kg/m3

  3kg/m3表示1米3水的質量是1.0×103千克。

  三.思考與作業 

  四板書

  第三節 密度

  1.  密度的定義: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這種物質的密度,用符號:“ρ”表示

  2.  密度公式:

  3.  密度單位:千克/米3(kg/m3)

  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3

  4.  密度物理意義:ρ水=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質量是1.0×103千克。

  5.  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它只與物質的種類有關,與它的質量和體積無關,(因為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一定)。

  五說明

質量和密度 篇4

  課題

  第三節 密度

  執教

  教學

  目標

  1. 掌握密度的概念。

  2. 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進行計算。

  3.知道密度單位的寫法、讀法及換算。

  重點

  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進行計算

  難點

  密度單位的寫法、讀法及換算

  教具

  演示

  天平砝碼,木塊2個,石塊2個,量筒,水

  學生

  主  要教  學過  程

  學生活動

  一引入新課

  自然界是由各種各樣的物質組成,不同物質有不同的特性,我們正是根據物質的這些特性來區分、鑒別不同的物質。特性指物質本身具有的,能進行相互區別、辯認的一種性質,例如顏色、氣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質的特性,這節課我們來學生物質的另一種特性——密度

  二教學過程設計

  1.  建立密度的概念

  (1)實驗:用天平測出木塊和石塊的質量;用刻度尺和量筒、水測出木塊和石塊的體積。數據如下:

  質量(克)

  體積(厘米3)

  質量/體積 (克/厘米3)

  木塊1

  5

  10

  0.5

  木塊2

  10

  20

  0.5

  石塊1

  10

  4

  2.5

  石塊2

  20

  8

  2.5

  (2)分析數據

  a.  木塊的體積增大幾倍,它的質量也增大幾倍,質量和體積比值一定

  b.  石塊的體積增大幾倍,它的質量也增大幾倍,質量和體積比值一定

  c.  木塊的質量跟體積比值不等于石塊的質量跟體積的比值。

  從表演中可看出不同種類的物質,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質量跟體積的比值就等于單位體積的質量,可見單位體積的質量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密度就是表示這種特性的物理量。

  (3)建立概念

  a.密度定義: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符號ρ

  b.密度公式:ρ=m/v;m 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

  c.密度單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

  計算質量與體積的比值。

  分析

  練習ρ的寫法

  練習單位的化法

  教學過程設計

  1g/cm3=1000kg/m3=103kg/m3

  (4)例題:一鐵塊質量是1.97噸,體積是0.25米3,鐵塊密度多大?

  已知:m=1.97t=1.97×103kg;v=0.25m3

  求:ρ

  解:

  答:鐵塊的密度是7.9×103kg/m3

  2.密度物理意義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質量是1.0×103千克。

  3.思考與討論

  (1)對同種類物質,密度ρ與質量m和v的關系。

  (2)不同種類物質,密度是否相同?這說明什么?

  (3)公式 的物理意義。

  4.鞏固練習:《課課通》

  5.小結

  計算

  與速度的物理意義對比說出密度的物理意義

  思考,討論

  完成練習

  三.思考與作業

  p107:1

  四板書

  第三節 密度

  1.  密度的定義: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這種物質的密度,用符號:“ρ”表示

  2.  密度公式:

  3.  密度單位:千克/米3(kg/m3)

  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3

  4.  密度物理意義:ρ水=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質量是1.0×103千克。

  5.  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它只與物質的種類有關,與它的質量和體積無關,(因為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一定)。

  五說明

質量和密度 篇5

  質量和密度

  密度

  (一)教學目的

  1. 掌握密度的概念。

  2. 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進行計算。

  3. 知道密度單位的寫法、讀法及換算。

  (二)教具

  演示實驗用具:1分米3的木塊1個,小黑板1塊(畫有課本上的實驗表格),體積相同的長方鐵塊、鋁塊、木塊(4厘米×3厘米×1厘米)各1個,體積相同的長方鐵塊、松木塊(4厘米×3厘米×2厘米)各1個,托盤天平(最大秤量值200克)和砝碼1套,刻度尺1只。

  學生實驗用具:每2人1個1厘米3的木塊。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小學學過的體積單位

  提問:小學數學在表示物體體積時常用哪些單位?

  學生答:米3、分米3、厘米3。

  教師出示1分米3的實物并讓每位學生觀察課桌上1厘米3的實物。指出1分米3=1升,1厘米3=1毫升。

  提問:誰能記得體積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

  板書:體積的單位:米3、分米3(升)、厘米3(毫升),1米3=103分米3=106厘米3

  教師出示上節課所用的體積相同的長方鐵塊、鋁塊、木塊,告訴學生它們的體積都是12厘米3。提問:這三個物體哪個質量最大?哪個質量最小?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由此可見,不同的物體體積相同時,質量不相等。這是什么原因?

  教師接著出示體積分別為12厘米3和24厘米3的鐵。提問:由生活經驗知道哪個質量大?

  學生答:體積較大的鐵塊質量大。

  講述并引入課題:同一種物質組成的物體,體積增大,它的質量也增大;它的質量跟體積又有什么關系呢?學了“密度”后我們就能知道這些問題。

  (板書:第三節 密度)

  二、密度的概念

  1. 演示實驗:研究同一種物質的物體,它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

  (1)用天平稱小鐵塊的質量,將右盤所用每個砝碼的質量及游碼的位置告訴學生,請學生算出小鐵塊的質量,填入小黑板的表格內。

  (2)用最小刻度為毫米的尺量出該鐵塊的長、寬、厚分別為4.00厘米、3.00厘米和1.00厘米,請學生算出它的體積,填入表格中。

  (3)用天平稱大鐵塊的質量。重復步驟(1)。

  (4)測大鐵塊的體積,與步驟(2)相同。

  2. 師生分析實驗表格,引出密度的概念

  引導學生看表格,得到下面的結論。

  (1)鐵塊的體積增大2倍,它的質量也增大2倍,可見鐵塊的質量跟它的體積成正比;鐵塊1與鐵塊2的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是一定的。

  (2)同理可得:松木塊的質量跟它的體積也成正比;松木塊質量跟體積的比值也是一定的。

  (3)松木塊質量跟體積的值與鐵塊質量跟體積的比值不同。

  講解:質量跟體積的比值就是單位體積的質量:同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相同,不同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一般不同,由此可知,單位體積的質量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物理學中用密度表示物質的這種特性。

  (板書:1.定義: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教師指出:理解密度的概念時,要注意:(1)單位體積就是有一定大小的體積,如國際單位制中的“1米3、1分米3、1厘米3等。(2)密度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每種物質都有一定的密度,如將鐵塊銼成鐵屑,鐵的密度都不變。

  提問:課本練習2。

  三、密度的公式

  提問:知道物體的質量和總體積,如何求出這種物質的密度?

  學生答:由密度定義知道,算出這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就是它的密度。即密度等于質量跟體積的比值。

  講解: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

  (板書:2. 公式:密度=質量/體積 ρ=mV)

  教師指出:要注意:(1)ρ的寫法、讀法。(2)密度只與物質種類有關,與物體的質量、體積無關。

  提問:課本練習3。

  引導學生看課本[例題],講解:解題思路與格式。

  四、密度的單位

  (1)單位的組成

  提問:由例題看出:密度的單位由哪些單位組成?

  答:由質量單位和體積單位組成。

  講解:如質量單位用千克,體積單位必須用米3,密度單位就是千克/米3,讀做千克每立方米;如質量單位用克,體積單位必須用厘米3,密度單位就是克/厘米3。

  提問:(1)克/厘米3讀作什么?(2)克/厘米3與千克/米3之間有什么關系?

  (板書:3.單位:千克/米3,克/厘米3。1千克/米3=1×103克/ 106厘米3=10-3克/厘米3,1克/厘米3=1×10-3千克/10-6米3=103千克/米3)

  提問:課本例題中鐵的密度是多少克/厘米3?

  指出:同一種物質的密度用不同的單位,數字不一樣,可見,寫物質密度時一定要寫出具體的單位。

  請二位學生上黑板完成課本練習1,其余人在筆記本上完成。

  四、復習小結,鞏固新課

  (四)說明

  設計思想

  本節課剛開始讓學生復習小學學過的體積單位及換算,認識1厘米3和1分米3物體的大小,有利于分化密度的計算及密度的單位教學中的難點。

  本節的教學重點是密度的概念。為了調動學生學習密度的興趣,要做好實驗研究“同一物質的質量跟體積有什么關系?它的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有什么規律?”該實驗在知識順序上承接了前面學過的質量和天平的使用,為后面學習密度的概念、公式和應用打下了基礎。該實驗最好讓學生自己做,條件不具備的學生可由教師演示、學生讀實驗數據的方法完成該實驗。

  教法建議

  一、密度的概念

  1.實驗:研究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的關系

  本節教學內容較多,如讓學生完成該實驗,教師可直接告訴學生鐵塊1與鐵塊2、松木塊1與松木塊2的體積,學生只要用天平測出這些物體的質量,就可以較快地完成實驗。

  如本實驗所用小鐵塊的體積與上節課小鐵塊的體積相同,可以直接將上節課測出的小鐵塊質量的數據填入本實驗的表格中。

  2.密度概念要注意的問題

  給出密度概念后,要讓學生注意下面的二個問題:

  (1)單位體積的意義。

  (2)每種物質的密度是一定的,跟所取的質量大小、體積大小沒有關系,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二、密度的公式

  得到密度的公式后,要引導學生注意下面三點:

  (1)密度符號ρ的寫法和讀法,指出ρ和英詞字母P寫法不同。

  (2)由于同一種物質質量跟體積成正比,體積增大幾倍,質量也增大幾倍,它們的比值不變,所以,密度大小只與物質的種類有關,與質量、體積的大小無關。

  對基礎好的學生可讓其推導得到:①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質量大的密度也大。②質量相等的不同物質,體積大的密度較小。

  三、密度的計算

  密度單位是個組合單位,教學中要講清以計算密度引出單位的過程;突出復合單位的意義;可通過復習速度單位的讀法,讓學生學會密度單位的讀法、寫法;通過板書使學生明確“克/厘米3”與“千克/米3”之間的關系,知道克/厘米3是較大的單位,從而懂得同一種物質的密度用不同的單位時數值不同。

質量和密度 篇6

  一、單元復習目的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質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單位。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2)理解密度的物理意義,能用密度公式進行簡單計算,記住水的密度。

  (3)嘗試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能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象。

  (4)學會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測量不規則形狀物體體積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會調節天平,會使用天平測質量。

  (2)會用量筒、天平測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對物理美的欣賞能力。

  二、復習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質量、天平的使用、密度的測定及應用。

  難點:密度的概念。

  三、知識梳理

  a、定義: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        

  b、特點:不隨形狀、狀態、位置而改變

  c、單位:kg、g、mg

  d、測量:天平、案稱、桿稱、臺稱、電子稱

  a、定義: 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      

  b、特點: 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c、 公式:ρ=m/v

  d、單位:kg /m3 、 g /cm3

  e、物理意義:

  a、構造:橫梁、平衡螺母、指針、標尺、游碼、分度盤

  b、使用:

  a、測固體質量

  b、測液體質量

  c、特殊測量

  a、測固體密度

  b、測液體密度

  1、判斷是什么物質,實、空心

  2、質量計算

  3、體積計算

  四、教學課時: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基礎練習

  1.物質存在有三種狀態,這三種狀態中分子間距最大的是    。

  2. 銀河系只是我們人類觀測到的宇宙中數十億個星系中的一個,但也異常巨大,要表示銀河系的大小使用長度單位    最方便.

  3.物質從液態變為固態時,體積變大還是變小?你能舉出兩種現象支持你的說法嗎?

  4.我們知道:“當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時,體積會顯著增大”.請你從構成物質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的不同談談產生此現象的原因.

  二、復習內容

  1、物質:(1)組成:分子、原子

  (2)原子結構:原子核、和外電子

  (3)固、液、氣宏觀及微觀特點

  2、質量:

  (1)、定義: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質量。

  物體和物質是不同的概念。一切物體由物質構成;物體有質量物質有密度。

  (2)、單位:國際單位制:主單位kg ,常用單位:t  g   mg

  對質量的感性認識:一枚大頭針約80mg      一個蘋果約 150g

  一頭大象約 6t          一只雞約2kg 

  (3)、質量的理解:固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形態、狀態、位置、溫度 而改變,所以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

  (4)、測量:在測量物體質量時小質量的物體要用測多知少法。

  ⑴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測量工具:案秤、臺秤、桿秤,實驗室常用的測量工具托盤天平,也可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物重,再通過公式m=g/g計算出物體質量。

  ⑵ 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看”:觀察天平的稱量以及游碼在標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把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

  ③“調”:調節天平橫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這時橫梁平衡。

  ④“稱”:把被測物體放在左盤里,用鑷子向右盤里加減砝碼,并調節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橫梁恢復平衡。

  ⑤“記”:被測物體的質量=盤中砝碼總質量+游碼在標尺上所對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項:a 不能超過天平的稱量  b 保持天平干燥、清潔。

  ⑶ 方法:a、直接測量:固體的質量b、特殊測量:液體的質量、微小質量。

  【質量的測量】

  (1)直接測量質量:對于干燥的、顆粒狀的且沒有腐蝕性的固體,可直接測量。如:鐵、銅、木、蠟塊等。

  (2)間接測量質量:對于潮濕的物體(包括固體、液體等)、粉末狀的固體粉末以及有腐蝕性的物體,應借助容器或有關器皿進行間接稱量。具體步驟:① 先測量m器 。② 再測量m總。③ 求m待。測量次序能倒過來嗎?原因:如果先將液體倒入容器測m總,再將液體倒出測容器質量梳,由于容器中必然會有殘余液滴即液體質量的一小部分留在容器內,所以這樣測量誤差較大。

  【天平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1、 不能超出天平的秤量。 (天平能夠稱的最大質量叫天平的最大秤量)

  2 、砝碼要用鑷子夾取,并輕拿輕放。

  3、 天平要保持干燥清潔。

  4 、不要把潮濕的物體或化學藥品直接放在天平盤內

  5 、不要把砝碼弄臟弄濕,以免銹蝕。

  3、體積

  測體積——量筒(量杯)

  ⑴用途:測量液體體積(間接地可測固體體積)。

  ⑵使用方法:

  “看”:單位:毫升(ml)=厘米3 ( cm3 ) 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臺上。

  “讀”: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讀數時,視線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⑶體積的測量方法:a:對于有規則的幾何形狀外形的固體,可按照其幾何模型的體積公式測出有關量求出其體積。b:對于沒有一定幾何形狀的物體,可設法把物體完全浸入某種液體中,得出其體積變化,則該體積變化就是該物體的體積。(排水法求體積,指不溶于液體或不發生化學反應,注意處理氣泡、物體孔隙、化學反應、溶解等現象的問題)ρ物≥ρ液 可完全浸入;ρ物<ρ液 漂浮.(懸錘法、針壓法);

  c:測質量算體積。

  三、復習過程

  例1: 在用天平和量筒測量形狀不規則石塊密度的實驗中,有如下操作或步驟,其中錯誤的是

  a.將天平標尺上的游碼移至右端,在調節天平的橫梁平衡

  b.用天平稱出石塊的質量m

  c.用細線系著石塊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測出石塊的體積v

  d.用公式p=m/v算出石塊的密度

  例2: 用已調節好的托盤天平測量銅塊的質量,當

  天平平衡時,右盤中砝碼有50g、20g、10g各1個,游碼的位置如圖5所示,則該銅塊的質

  量是     g。若把上述實驗移到山頂上進行,測得的該銅塊的質量將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例3 用已經調節好的天平稱某物體的質量。天平指針

  位于分度盤中央位置時,右盤內的砝碼及游碼的位置

  如圖2所示,該物體的質量為(    )

  a. 58.2克 b. 57.3克        

  c 58.8克 d. 58.4克

  分析與解:被測物體的質量等于盤內砝碼質量與游碼所對應刻度值之和。盤內砝碼質量為50g+5g+2g-57g。確定游碼指示的刻度值要弄清兩點:其一游碼標尺上每一刻度的單位以及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其二,觀察游碼所指示的刻度值應當看其從0到游碼左端所對準的數。從圖中可見:此題游碼標尺上的每一小格表示為0.2克,游碼左端與1.4對準,則該物體質量為57g+1.4克=58.4克,選項d正確。

  點評:讀游碼示數時,一要弄清最小刻度值,二要看游碼的左邊線位置,切記不要讀游碼右邊的標尺數,這是初學者常犯的錯誤。

  四、堂上練習

  1、以下物體質量最接近50g的是  (    )

  a 一枚大頭針      b 一個雞蛋     c 一個西瓜     d 一只羊

  2、(廣東省XX年)如圖13所示,在水平桌面上使用天平時發現橫梁有點向右傾斜,要將它調到平衡狀態,請寫出必須進行的步驟是:                                                      

  3、在使用托盤天平測物體質量的實驗中:

  ⑴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碼移至稱量標尺左端的“0”刻度線上后,若發現天平指針在分度標尺中央兩側擺動,擺動幅度如圖11甲所示,則可判定下一步應該進行的操作是:

  。

  ⑵實驗中,當天平右盤內所加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11乙所示時,天平恰好平衡,則被測物體的質量是                 g。

  4、(6分)(1)圖 17中,天平(已處于平衡狀態)測出物體的質量是_    g,

  圖18中量筒中液體的體積   _ml,

  五、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一、基礎練習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質量;質量不隨物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改變而改變,是物體本身的__________。

  2,在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主單位是________,符號是______。常用的質量的單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噸=________千克=_____________克=___________毫克。

  3.下面的幾個數值是對同學的身體質量的估計,你認為哪個比較接近(    )

  a,8.5×103克;    b,3×102千克;   c,1×10-2噸;   d,5×107毫克。

  4.一物體在地球上的質量為20千克,把這個物體搬到月球上,那么它的質量為(   )

  a,大于20千克; b,小于20千克; c,等于20千克;d,無法確定。

  二、復習內容

  1、密度:

  (1)、定義: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2)、公式:             變形

  (3)、單位:國際單位制:主單位kg/m3,常用單位g/cm3。

  這兩個單位比較:g/cm3單位大。

  單位換算關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

  水的密度為1.0×103kg/m3,讀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義是:1立方米的水的質量為1.0×103千克。

  (4)、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種材料,同種物質,ρ不變,m與 v成正比;即

  物體的密度ρ與物體的質量、體積、形狀無關,但與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有關;密度隨溫度、壓強、狀態等改變而改變,不同物質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⑵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密度ρ與體積成反比。即

  ⑶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密度ρ與質量成正比。

  (5)、圖象:                  

  左圖所示:ρ甲>ρ乙

  (6)、密度表揭示了大部分常用物質的密度。

  ① 氣體的密度比固體和液體的密度小1000倍左右。

  ② 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不同,這說明密度是每種物質自身的特征。不隨物體的大小、輕重等因素變化。

  ③ 同種物質的狀態發生變化的時候,它的密度也將發生變化。例如:水凝固成冰。

  ④ 不同物質的密度也有相同的情況。例如:冰和蠟;煤油和酒精。但是這并不影響鑒別物質,因為密度雖然是物質的特性,但不是唯一的特性。

  ⑤ 對密度,并不能認為固體的密度一定比液體的密度大。例如:液體水銀的密度就大于固體銅、鐵、鋁等密度。

  2、關于質量和密度兩個概念的區別

  質量是物體的屬性,而密度是物質的特性。如一瓶汽油用去一半,剩下一半的質量只是原來的二分之一,但密度卻不變。一個物體的質量不隨環境溫度變化,但密度卻隨溫度變化,如一瓶水,溫度從o℃升到4℃,體積變小,質量不變,密度要變大,由4℃升到100℃,體積變大,質量不變,密度變小,故4℃的水密度最大。

  一個物體的狀態發生變化時,質量不變,因為體積要發生變化,所以密度要發生變化,如一塊冰化成水后,密度由o.9×1護kg/m3變成1.o×103kg/m3,但質量不發生變化,所以體積要變小。

  3、密度的計算和應用

  利用密度知識解答計算題一定要認真審題,弄清題中哪些量是已知的,所求的物理量與已知的物理量之間的關系,當題目中出現多個未知量時,最好列方程組求解,并注意單位的統一。

  三、復習過程

  例1(攀枝花市)三個相同的杯子中裝有部分水,把質量相同的實心銅塊、鐵塊、鋁塊依次放入甲、乙、丙三個杯中,水面恰好相平,則原來裝水最多的杯子是(p銅>p鐵>p鋁)(     )

  a.甲杯     b.乙杯     c.丙杯     d.原來裝水一樣多

  例2. (衡陽市)伊利牌盒裝牛奶的體積是2.5 x 10-4m3,若測得該盒牛奶的質量是o.3kg,則該牛奶的密度為          kg/m3。喝掉一半后,牛奶的密度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例3 為了判斷一件實心金屬模型是由哪種材料制成的,小玫用天平和量筒進行了測量,結果如圖4所示,模型的質量是___g,體積是____cm3。它可能是____制成的.

  例4 小可媽買了一箱牛奶,放在水平地板上,箱與地板的接觸面積是0.025m2,箱和牛奶的總質量是5kg,箱中每一小袋牛奶的包裝上標有“凈含量220ml、231g”字樣(g取10n/kg)。

  求①這種牛奶的密度是多少g/cm3.

  例5 (白銀市)一個能裝滿500g水的瓶子,能裝滿多少g的酒精?

  四、堂上練習

  1、為探究物質的某種特性,某同學測得四組數據如下表,

  質量/ g 體積/cm3 質量/體積(g /cm3)

  鋁塊1 54 20 2.7

  鋁塊2 108 40 2.7

  松木1 108 216 0.5

  松木2 10 20 

  (1)將上表填完整

  (2)比較1、2兩次數據,可得到的結論是:同種物質,它的質量與它的體積成_______

  (3)比較2、3兩次數據,可得到的結論是: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它們的體積是_______

  (4)比較1、4兩次數據,可得到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現代宇宙學告訴我們,恒星在演變過程中,會形成密度很大的天體,如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據推測,1cm3中子星物質的質量是1.5×109t,則中子星的密度約(   )

  a.1.5×1012kg/m3        b.1.5×1015 kg/m3        c.1.5×1018 kg/m3          d.1.5×1021 kg/m3

  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液體密度一定比固體密度小    b.一種物質的密度不會隨物態變化而改變

  c.物質的密度與體積的大小無關   d.純水的密度與鹽水的密度相同

  4.把質量為lkg的冰塊放在燒杯里,熔化成水后,沒有改變的是它的

  a體積    b質量    c密度    d內能

  五、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

  一、復習重點

  測量密度的基本原理及用特殊方法測量密度

  二、復習內容

  1、密度有四個方面的應用:

  (1)根據密度鑒別物質。          (2)根據密度要求選擇材料。

  (3)計算不便直接測量的物體的質量。(4)計算不便直接測量的物體的體積。

  2、物質的密度可以用實驗測定。

  原理:ρ=m/v

  用天平稱出物體的質量,對于形狀不規則的物體,可利用量筒和水測出它的體積,對于液體,可用量筒直接測它的體積,利用密度公式即可算出組成該物體的物質密度。

  說明:在測不規則固體體積時,采用排液法測量,這里采用了一種科學方法等效代替法。

  (1)測固體的密度

  ㈠、測密度大于水的固體的密度。

  其實驗步驟是:①調節天平,用天平測出被測物體的質量m。②先在量筒中倒入體積為 的水,再將用細線拴牢的固體浸沒水中,讀出這時的總體積 ,那么固體的體積 (該方法稱之為排液法)。③用公式 計算出物質密度。④若要知道該物質是由什么材料構成的,可查密度表與標準值對照即可。

  ㈡、測密度小于水的固體的密度(如木塊,蠟塊等)。

  實驗步驟如下:①調節天平測物體的質量。②用沉錘法測出它的體積。具體做法是:在量筒內盛有一定量的水,放入鐵塊如圖1a所示,記下水面達到的刻度線 ,再將物體和鐵塊一起沉入水中,記下此時水面達到的刻度位置 ,如圖1b所示,則 ,③用公式 計算出被測物質的密度。

  (2)測液體的密度

  ㈠ 原理:ρ=m/v

  ㈡實驗步驟如下:①用天平測液體和燒杯的總質量m1 ;②把燒杯中的液體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讀出量筒內液體的體積v;③稱出燒杯和杯中剩余液體的質量m2 ;④锝出液體的密度ρ=(m1-m2)/ v

  3、密度的應用:

  ⑴鑒別物質:密度是物質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質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鑒別物質。(ρ=m/v)

  ⑵求質量:由于條件限制,有些物體體積容易測量但不便測量質量用公式

  m=ρv算出它的質量。

  ⑶求體積:由于條件限制,有些物體質量容易測量但不便測量體積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體積。

  ⑷判斷空心、實心問題(三種比較法)。

  ⑸測量物體中所含各種物質的成分(列方程求解)。

  ⑹要學會查密度表及其意義,并要記住常見物質的密度。

  ⑺根據需要,可對不同密度的材料進行選擇,同時也可以人為地制造出所需的密度。

  三、復習過程

  提問:測量密度根據什么原理?—— 

  提問:會選用以下那些器材測量密度?

  天平——質量,彈簧稱——重力,量筒和水——體積,密度計——密度

  密度的幾種特殊測量:

  例1  張磊同學在河邊揀到一精美的小石塊,想粗略知道小石塊的密度,于是他從學校借來一架天平,用紙杯改裝了一只溢水杯,再借助于水,就巧妙地估測出了小石塊的密度。請你也用這些器材設計估測小石塊密度的實驗方案,并得出和實驗方案相一致的密度表達式。

  例2  (陜西理化) (每空1分,共6分)老師鼓勵小明在缺少砝碼的條件下測出大理石密度。現有器材:天平、量筒、兩個完全相同的燒杯、水、一小塊大理

  石、細線和滴管等。小明稍加思考,決定用以下方法進行實驗:

  (1)實驗過程:

  ①將天平放在水平臺上,游碼撥至          ,調節        使天平平衡。

  ②在天平左右兩盤各放一只燒杯,將大理石放在左盤的燒杯里,在右盤的燒杯中加水,快平衡時用滴管調節水的多少,直至天平平衡(如圖一1).

  ③將燒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圖一2,讀出體積并記錄,

  ④用量筒和水測得大理石的體積為20cm3

  (2)收集與處理實驗數據:請你將實驗數據填入下表并計算.

  例3 

  下表是兩位同學測量水的密度時不同的實驗操作過程,哪位同學的實驗誤差會相對

  較小?簡要說明理由.

  小芳的實驗過程 小明的實驗過程

  ①用天平測出裝了適量水的燒杯的總質量m 1

  ②把燒杯中的水倒入量筒

  ②用天平測出倒水后燒杯的質量m 2

  ④求出倒入量筒中水的質量m=m 1-m 2

  ⑤記下量筒中水的體積v

  ⑥根據公式求出水的密度 ①用天平測出干燥的空燒杯的質量m 1

  ②把適量的水倒入燒杯

  ③用天平測出裝了水的燒杯總質量m 2

  ④求出燒杯中水的質量m =m 2-m 1

  ⑤把燒杯中的水倒入量簡

  ⑥記下量筒中水的體積v

  ⑦根據公式求出水的密度

  四、堂上練習 

  1、小東同學在測定鹽水密度的實驗中,其方法和步驟完全正確,如圖14甲顯示的是

  他將燒杯中的部分鹽水倒入量筒后,天平重新平衡時的情景,乙顯示的是倒入鹽水后量筒的讀數。

  (1)根據圖中相關數據幫小東將下表填寫完整。

  (1) 另一位同學的實驗方法是:先測出空燒杯質量,并

  在量筒中倒入鹽水,測出鹽水的體積,再把量筒內鹽水全

  部倒入燒杯,測出燒杯和鹽水的總質量,然后計算鹽水的

  密度,用這種方法測出鹽水的密度ρ'與小東測出鹽水的

  密度ρ相比較,則ρ'___ρ(選填“<”、“>”或“=”)

  2、(泰安市)在一次地理實踐活動中,小明在河邊

  發現了一小塊不知名的固體礦石,他身邊有下列器材:量筒,

  小厚底玻璃杯(直徑小于量筒)。小明把空玻璃杯放在水面上時

  發現玻璃杯能直立漂浮在水面上,當他把小礦石放在玻璃杯中時玻璃杯仍能直立漂浮在水面上。小明利用以上器材測量出了小礦石的密度。

  (1)請你寫出小明實驗測量的步驟并用字母表示測得的物理量:

  (2) 礦石密度表達式(用測得的物理量和已知量表示):ρ礦石=                 。

  3、有兩個大小相同、外表涂有相同防護漆的實心立方體,已知其中一個是鐵塊,另一個是木塊,你能在不損壞防護漆的前提下鑒別出它們嗎?請你寫出兩種鑒別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

  五、教學反思

質量和密度 篇7

  質量和密度

  密度

  (一)教學目的

  1. 掌握密度的概念。

  2. 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進行計算。

  3. 知道密度單位的寫法、讀法及換算。

  (二)教具

  演示實驗用具:1分米3的木塊1個,小黑板1塊(畫有課本上的實驗表格),體積相同的長方鐵塊、鋁塊、木塊(4厘米×3厘米×1厘米)各1個,體積相同的長方鐵塊、松木塊(4厘米×3厘米×2厘米)各1個,托盤天平(最大秤量值200克)和砝碼1套,刻度尺1只。

  學生實驗用具:每2人1個1厘米3的木塊。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小學學過的體積單位

  提問:小學數學在表示物體體積時常用哪些單位?

  學生答:米3、分米3、厘米3。

  教師出示1分米3的實物并讓每位學生觀察課桌上1厘米3的實物。指出1分米3=1升,1厘米3=1毫升。

  提問:誰能記得體積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

  板書:體積的單位:米3、分米3(升)、厘米3(毫升),1米3=103分米3=106厘米3

  教師出示上節課所用的體積相同的長方鐵塊、鋁塊、木塊,告訴學生它們的體積都是12厘米3。提問:這三個物體哪個質量最大?哪個質量最小?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由此可見,不同的物體體積相同時,質量不相等。這是什么原因?

  教師接著出示體積分別為12厘米3和24厘米3的鐵。提問:由生活經驗知道哪個質量大?

  學生答:體積較大的鐵塊質量大。

  講述并引入課題:同一種物質組成的物體,體積增大,它的質量也增大;它的質量跟體積又有什么關系呢?學了“密度”后我們就能知道這些問題。

  (板書:第三節 密度)

  二、密度的概念

  1. 演示實驗:研究同一種物質的物體,它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

  (1)用天平稱小鐵塊的質量,將右盤所用每個砝碼的質量及游碼的位置告訴學生,請學生算出小鐵塊的質量,填入小黑板的表格內。

  (2)用最小刻度為毫米的尺量出該鐵塊的長、寬、厚分別為4.00厘米、3.00厘米和1.00厘米,請學生算出它的體積,填入表格中。

  (3)用天平稱大鐵塊的質量。重復步驟(1)。

  (4)測大鐵塊的體積,與步驟(2)相同。

  2. 師生分析實驗表格,引出密度的概念

  引導學生看表格,得到下面的結論。

  (1)鐵塊的體積增大2倍,它的質量也增大2倍,可見鐵塊的質量跟它的體積成正比;鐵塊1與鐵塊2的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是一定的。

  (2)同理可得:松木塊的質量跟它的體積也成正比;松木塊質量跟體積的比值也是一定的。

  (3)松木塊質量跟體積的值與鐵塊質量跟體積的比值不同。

  講解:質量跟體積的比值就是單位體積的質量:同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相同,不同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一般不同,由此可知,單位體積的質量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物理學中用密度表示物質的這種特性。

  (板書:1.定義: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教師指出:理解密度的概念時,要注意:(1)單位體積就是有一定大小的體積,如國際單位制中的“1米3、1分米3、1厘米3等。(2)密度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每種物質都有一定的密度,如將鐵塊銼成鐵屑,鐵的密度都不變。

  提問:課本練習2。

  三、密度的公式

  提問:知道物體的質量和總體積,如何求出這種物質的密度?

  學生答:由密度定義知道,算出這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就是它的密度。即密度等于質量跟體積的比值。

  講解: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

  (板書:2. 公式:密度=質量/體積 ρ=mV)

  教師指出:要注意:(1)ρ的寫法、讀法。(2)密度只與物質種類有關,與物體的質量、體積無關。

  提問:課本練習3。

  引導學生看課本[例題],講解:解題思路與格式。

  四、密度的單位

  (1)單位的組成

  提問:由例題看出:密度的單位由哪些單位組成?

  答:由質量單位和體積單位組成。

  講解:如質量單位用千克,體積單位必須用米3,密度單位就是千克/米3,讀做千克每立方米;如質量單位用克,體積單位必須用厘米3,密度單位就是克/厘米3。

  提問:(1)克/厘米3讀作什么?(2)克/厘米3與千克/米3之間有什么關系?

  (板書:3.單位:千克/米3,克/厘米3。1千克/米3=1×103克/ 106厘米3=10-3克/厘米3,1克/厘米3=1×10-3千克/10-6米3=103千克/米3)

  提問:課本例題中鐵的密度是多少克/厘米3?

  指出:同一種物質的密度用不同的單位,數字不一樣,可見,寫物質密度時一定要寫出具體的單位。

  請二位學生上黑板完成課本練習1,其余人在筆記本上完成。

  四、復習小結,鞏固新課

  (四)說明

  設計思想

  本節課剛開始讓學生復習小學學過的體積單位及換算,認識1厘米3和1分米3物體的大小,有利于分化密度的計算及密度的單位教學中的難點。

  本節的教學重點是密度的概念。為了調動學生學習密度的興趣,要做好實驗研究“同一物質的質量跟體積有什么關系?它的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有什么規律?”該實驗在知識順序上承接了前面學過的質量和天平的使用,為后面學習密度的概念、公式和應用打下了基礎。該實驗最好讓學生自己做,條件不具備的學生可由教師演示、學生讀實驗數據的方法完成該實驗。

  教法建議

  一、密度的概念

  1.實驗:研究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的關系

  本節教學內容較多,如讓學生完成該實驗,教師可直接告訴學生鐵塊1與鐵塊2、松木塊1與松木塊2的體積,學生只要用天平測出這些物體的質量,就可以較快地完成實驗。

  如本實驗所用小鐵塊的體積與上節課小鐵塊的體積相同,可以直接將上節課測出的小鐵塊質量的數據填入本實驗的表格中。

  2.密度概念要注意的問題

  給出密度概念后,要讓學生注意下面的二個問題:

  (1)單位體積的意義。

  (2)每種物質的密度是一定的,跟所取的質量大小、體積大小沒有關系,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二、密度的公式

  得到密度的公式后,要引導學生注意下面三點:

  (1)密度符號ρ的寫法和讀法,指出ρ和英詞字母P寫法不同。

  (2)由于同一種物質質量跟體積成正比,體積增大幾倍,質量也增大幾倍,它們的比值不變,所以,密度大小只與物質的種類有關,與質量、體積的大小無關。

  對基礎好的學生可讓其推導得到:①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質量大的密度也大。②質量相等的不同物質,體積大的密度較小。

  三、密度的計算

  密度單位是個組合單位,教學中要講清以計算密度引出單位的過程;突出復合單位的意義;可通過復習速度單位的讀法,讓學生學會密度單位的讀法、寫法;通過板書使學生明確“克/厘米3”與“千克/米3”之間的關系,知道克/厘米3是較大的單位,從而懂得同一種物質的密度用不同的單位時數值不同。

質量和密度 篇8

  (一)教學目的

  1. 掌握密度的概念。

  2. 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進行計算。

  3. 知道密度單位的寫法、讀法及換算。

  (二)教具

  演示實驗用具:1分米3的木塊1個,小黑板1塊(畫有課本上的實驗表格),體積相同的長方鐵塊、鋁塊、木塊(4厘米×3厘米×1厘米)各1個,體積相同的長方鐵塊、松木塊(4厘米×3厘米×2厘米)各1個,托盤天平(最大秤量值200克)和砝碼1套,刻度尺1只。

  學生實驗用具:每2人1個1厘米3的木塊。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小學學過的體積單位

  提問:小學數學在表示物體體積時常用哪些單位?

  學生答:米3、分米3、厘米3。

  教師出示1分米3的實物并讓每位學生觀察課桌上1厘米3的實物。指出1分米3=1升,1厘米3=1毫升。

  提問:誰能記得體積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

  板書:體積的單位:米3、分米3(升)、厘米3(毫升),1米3=103分米3=106厘米3

  教師出示上節課所用的體積相同的長方鐵塊、鋁塊、木塊,告訴學生它們的體積都是12厘米3。提問:這三個物體哪個質量最大?哪個質量最小?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由此可見,不同的物體體積相同時,質量不相等。這是什么原因?

  教師接著出示體積分別為12厘米3和24厘米3的鐵。提問:由生活經驗知道哪個質量大?

  學生答:體積較大的鐵塊質量大。

  講述并引入課題:同一種物質組成的物體,體積增大,它的質量也增大;它的質量跟體積又有什么關系呢?學了“密度”后我們就能知道這些問題。

  (板書:第三節 密度)

  二、密度的概念

  1. 演示實驗:研究同一種物質的物體,它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

  (1)用天平稱小鐵塊的質量,將右盤所用每個砝碼的質量及游碼的位置告訴學生,請學生算出小鐵塊的質量,填入小黑板的表格內。

  (2)用最小刻度為毫米的尺量出該鐵塊的長、寬、厚分別為4.00厘米、3.00厘米和1.00厘米,請學生算出它的體積,填入表格中。

  (3)用天平稱大鐵塊的質量。重復步驟(1)。

  (4)測大鐵塊的體積,與步驟(2)相同。

  2. 師生分析實驗表格,引出密度的概念

  引導學生看表格,得到下面的結論。

  (1)鐵塊的體積增大2倍,它的質量也增大2倍,可見鐵塊的質量跟它的體積成正比;鐵塊1與鐵塊2的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是一定的。

  (2)同理可得:松木塊的質量跟它的體積也成正比;松木塊質量跟體積的比值也是一定的。

  (3)松木塊質量跟體積的值與鐵塊質量跟體積的比值不同。

  講解:質量跟體積的比值就是單位體積的質量:同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相同,不同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一般不同,由此可知,單位體積的質量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物理學中用密度表示物質的這種特性。

  (板書:1.定義: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教師指出:理解密度的概念時,要注意:(1)單位體積就是有一定大小的體積,如國際單位制中的“1米3、1分米3、1厘米3等。(2)密度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每種物質都有一定的密度,如將鐵塊銼成鐵屑,鐵的密度都不變。

  提問:課本練習2。

  三、密度的公式

  提問:知道物體的質量和總體積,如何求出這種物質的密度?

  學生答:由密度定義知道,算出這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就是它的密度。即密度等于質量跟體積的比值。

  講解: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

  (板書:2. 公式:密度=質量/體積 ρ=mV)

  教師指出:要注意:(1)ρ的寫法、讀法。(2)密度只與物質種類有關,與物體的質量、體積無關。

  提問:課本練習3。

  引導學生看課本[例題],講解:解題思路與格式。

  四、密度的單位

  (1)單位的組成

  提問:由例題看出:密度的單位由哪些單位組成?

  答:由質量單位和體積單位組成。

  講解:如質量單位用千克,體積單位必須用米3,密度單位就是千克/米3,讀做千克每立方米;如質量單位用克,體積單位必須用厘米3,密度單位就是克/厘米3。

  提問:(1)克/厘米3讀作什么?(2)克/厘米3與千克/米3之間有什么關系?

  (板書:3.單位:千克/米3,克/厘米3。1千克/米3=1×103克/ 106厘米3=10-3克/厘米3,1克/厘米3=1×10-3千克/10-6米3=103千克/米3)

  提問:課本例題中鐵的密度是多少克/厘米3?

  指出:同一種物質的密度用不同的單位,數字不一樣,可見,寫物質密度時一定要寫出具體的單位。

  請二位學生上黑板完成課本練習1,其余人在筆記本上完成。

  四、復習小結,鞏固新課

  (四)說明

  設計思想

  本節課剛開始讓學生復習小學學過的體積單位及換算,認識1厘米3和1分米3物體的大小,有利于分化密度的計算及密度的單位教學中的難點。

  本節的教學重點是密度的概念。為了調動學生學習密度的興趣,要做好實驗研究“同一物質的質量跟體積有什么關系?它的質量跟體積的比值有什么規律?”該實驗在知識順序上承接了前面學過的質量和天平的使用,為后面學習密度的概念、公式和應用打下了基礎。該實驗最好讓學生自己做,條件不具備的學生可由教師演示、學生讀實驗數據的方法完成該實驗。

  教法建議

  一、密度的概念

  1.實驗:研究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的關系

  本節教學內容較多,如讓學生完成該實驗,教師可直接告訴學生鐵塊1與鐵塊2、松木塊1與松木塊2的體積,學生只要用天平測出這些物體的質量,就可以較快地完成實驗。

  如本實驗所用小鐵塊的體積與上節課小鐵塊的體積相同,可以直接將上節課測出的小鐵塊質量的數據填入本實驗的表格中。

  2.密度概念要注意的問題

  給出密度概念后,要讓學生注意下面的二個問題:

  (1)單位體積的意義。

  (2)每種物質的密度是一定的,跟所取的質量大小、體積大小沒有關系,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二、密度的公式

  得到密度的公式后,要引導學生注意下面三點:

  (1)密度符號ρ的寫法和讀法,指出ρ和英詞字母P寫法不同。

  (2)由于同一種物質質量跟體積成正比,體積增大幾倍,質量也增大幾倍,它們的比值不變,所以,密度大小只與物質的種類有關,與質量、體積的大小無關。

  對基礎好的學生可讓其推導得到:①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質量大的密度也大。②質量相等的不同物質,體積大的密度較小。

  三、密度的計算

  密度單位是個組合單位,教學中要講清以計算密度引出單位的過程;突出復合單位的意義;可通過復習速度單位的讀法,讓學生學會密度單位的讀法、寫法;通過板書使學生明確“克/厘米3”與“千克/米3”之間的關系,知道克/厘米3是較大的單位,從而懂得同一種物質的密度用不同的單位時數值不同。

質量和密度 篇9

  (一)質量

  1.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做質量。含有物質多的,我們說這個物體的質量大,含有物質少的,我們說它的質量小。質量用字母m表示。

  2.在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單位是千克,符號為kg,常用單位還有噸、克、毫克。噸比千克大,符號為t,克和毫克比千克小,符號分別是g、mg。這些單位間的換算關系為:

  1 t=103 kg=106 g=109 mg。

  3.質量是物質的一種屬性

  辨析 物體的質量不隨它的形狀、狀態、位置改變而改變。你玩過橡皮泥吧,一塊橡皮泥不論被捏成什么形狀,它的質量是不會改變的。冰化成水,雖然由固態變成了液態,狀態改變了,其質量也是不變的。把一本書由北京帶到上海,雖然書的位置發生了改變,但其質量是不改變的。因此,質量是物質本身的一種屬性。

  4.質量的測量工具

  質量是一個可以直接測量的物理量。在實驗室中,是用天平來測物體的質量的。生活中測量質量的工具有案秤、臺秤、電子秤、桿秤等。

  圖2—7—1

  5.天平的使用

  (1)天平的調節。

  首先,把天平放到水平臺上,其次,要調節天平的橫梁平衡。每臺天平都有平衡螺母,調節前指針在分度盤的位置偏左,或者你觀察到的是左盤低右盤高,平衡螺母向右調;如果指針在分度盤的位置偏右,或者你觀察到的是是右盤低左盤高,這時應該將平衡螺母向左調;當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上或是指針左右擺動的幅度相同時,天平就平衡了。你就可以放物體進行測量了。

  (2)稱量過程。

  在左盤中放上物體后,估測物體質量,按先大后小的順序,用鑷子向右盤中加減砝碼,如果砝碼添加后不能恰好使橫梁平衡,再用鑷子調節標尺上的游碼,直到橫梁平衡。這時你就可以知道物體的質量了。物體的質量等于右盤中砝碼的質量和游碼在標尺上所處位置的刻度值之和。砝碼上都標有質量數,讀出相加即可。讀游碼在標尺上的刻度值時,需要你首先弄清標尺的分度值,讀數時,應讀游碼最左邊所對的刻度。游碼的示數也要加入物體的總質量中。

  易混點 平衡螺母和游碼都可用來調節橫梁平衡,但它們使用的時機不同,平衡螺母在天平調節時使用,游碼在稱量時使用,切不可混淆使用。

  (二)密度

  1.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其計算式是p=m/v。

  2.國際單位制中密度的基本單位是千克/米3 (kg/m3),常用單位有克/厘米3(g/cm3)。這兩個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為lg/cm3=103 kg/m3。

  3.密度是物質的特性

  在講質量時,我們說質量是物質的屬性,而密度我們稱之為物質的特性,為什么這樣說呢?

  比較 特性是指某種物質所特有的,能夠與其他物質相互區別的性質、形態、顏色、軟硬等。物質的屬性可以相同,但是特性一般不相同。

  質量是物質的屬性,密度是物質的特性。同種物質的質量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但密度一定相同;例如,桃木桌子和桃木椅子的質量不同,但密度都是桃木的密度,是相同的。不同物質組成的物體,質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密度一般不同,我們可以用密度來辨別各是什么物質。

  辨析 對同一種物質來說,比值m/v是確定不變的。當物體的體積增大到幾倍時,它的質量也就增大到幾倍,而質量跟體積的比值m/v-保持不變,物質的密度跟物質的質量、體積無關,不隨物質的質量,體積的改變而變化。由此可見,密度公式ρ=m/v,只是密度的定義式,測量式,而不是密度的決定式,物質的密度是它自身的性質,跟它的質量和體積沒有比例關系。因而單從數學知識看密度公式,得出物質的密度ρ與質量m成正比,與體積v成反比的結論,顯然是錯誤的。明確物理公式的意義并正確地運用它們是十分重要的。

  4.正確理解密度知識中的比例關系。

  在密度知識中有三個比例關系。

  (1)當同一種物質,密度ρ一定時,m1/m2=v1/v2,這就是說,同一種物質體積大的質量也大,物體的質量跟它的體積成正比。

  (2)不同的物質、密度ρ不同。當體積v相同時,,m1/m2=ρ1/ρ2

  ,這就是說不同的物質,在體積相同時,密度大的質量也

  大,物體的質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

  (3)不同的物質,密度p不同,當質量m相同時,v1/v2=ρ2/ρ1。這就是說,不同的物體在質量相同時,密度大的體積反而小,物體的體積跟它的密度成反比。

  可能有人會提出這樣的問題:物質的密度跟它的體積、質量無關,那么,在后兩個式子中,物體的質量,體積怎么又跟密度有比例關系呢,這實際上并不矛盾,在后兩個式子中研究的對象是兩種不同的物質,而且因果關系也不同,它們研究的是因為不同的物質密度不同,而造成的質量或體積的不同。

  .5.密度知識的應用

  (1)利用m=pv求質量。

  (2)利用v=m/ρ求體積。

  (3)利用p=m/v,求出物質密度,鑒別物質。

  例1 在“用天平稱物體質

  量”的實驗中,張強同學用已調節好的天平在稱物體質量時,通過增、減砝碼后指針偏在分度盤中線左邊一點,這時應該    (    )

  a.把橫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橫梁右端螺母向左旋進一些

  c.把天平右盤的砝碼減少一些

  d.向右移動游碼

  變式題 托盤天平調好之后,在稱量物體質量時,發現指針指在分度盤中線的右邊,這時應當    (    )

  a.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移

  b.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

  c.把游碼向右移

  d.把砝碼換小些

  例2 醫護人員用體溫計給病人測量體溫時,體溫計中的水銀在測量過程中始終不變的是(    )

  a.質量    b.體積    c.密度    d.溫度

  變式題 一瓶純凈水喝掉一半后,剩下的半瓶水與原來的一瓶水比較 (    )

  a.質量減小,密度不變

  b.質量不變,密度不變

  c.體積減小,密度減小

  d.體積不變,密度減小

  例3 在各種宴會上、酒吧中,人們常常喝雞尾酒以增加喜慶氣氛。雞尾酒的調制方法是:先將顏色不同、密度也不同的幾種酒分別調好,然后先把一種顏色的酒倒入杯中,再將長頸漏斗伸入杯底,依次倒入其他顏色的酒,這樣就調制出一杯顏色漂亮、層次分明的雞尾酒。為保證不同顏色的酒不會相混,在調制時應該按密度__________的次序倒入杯中,這里應用了_____________ 知識。調好的雞尾酒如果沒有及時飲用。過一段時間后,各層的顏色就會逐漸暗淡了,這說明_________________。

  變式題 太陽能是人類能源的寶庫,太陽能集熱器是直接利用太陽能的一種裝置,它可以利用太陽能把水加熱。太陽能集熱器主要由集熱板和貯水器兩部分組成,如圖2—7—2所示。

  圖2—7—2

  (1)貯水器總比集熱板的位置高,請你猜想這樣做的原因。

  (2)利用相關知識說明并用實驗驗證你的猜想。

  例4 小明同學為測定醬油的密度,設計了下面的實驗數據記錄表格,表格中已經記錄了最初燒杯和醬油的總質量,如圖2—7—3所示的是他將燒杯中一部分醬油倒人量筒后,燒杯剩余醬油的總質量,以及從燒杯中倒入量筒內醬油的體積。請根據圖中顯示的情況,幫助小明完成實驗數據表格的填寫。

  燒杯和醬油

  的總質量

  m總/g 燒杯和剩余醬油的

  總質量m1/g 例出醬油的質量

  m2/g

  倒出醬油的體積

  v/cm3

  醬油的密度

  ρ/g•cm一3

  150    

  圖2—7—3

  拓展遷移 北京是一個水資源嚴重匱乏的城市。緩解北京城市用水的緊張狀況,應當從我做起。曉曉家采取了多種節水措施,進一步減少了用水量。4月底查水表時,水表顯示的數字為325m3,4 月份她家的用水量為8噸。5 月底查水表時,水表顯示的數字如圖2—7—4所示,則5月份她家的用水量比4月份少了__________t。

  圖2—7—4

  例5 小明在實驗室里測量一塊形狀不規則、體積較大的礦石的密度。(1)用調節好的天平測量礦石的質量。當天平平衡時,右盤中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2—7—5所示,礦石的質量是175.6g。

  圖2—7—5

  (2)因礦石體積較大,放不進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燒杯,按圖2—7-6所示方法進行測量,礦石的體積是 70 cm3.

  a.加水到標記 b.取出礦石c將量筒中水倒入

  (礦石浸沒水中)    (準備補充水)    杯中至標記

  圖2—7—6

  (3)礦石的密度是2.51×103 kg/m3,從圖a到圖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測量值比真實值  偏小  (選填“偏大”、“偏小”、“不變”)。

  (4)實驗中測礦石體積的方法在初中物理中經常用到,請舉一例:  曹沖稱象等。

  點評  等效替代是物理學中常用的一種化復雜為簡單的研究方法,據說,愛迪生發明燈泡后,有人想計算燈泡的容積,不知用了多少個公式,多少張草稿紙,最后還沒有愛迪生測量出來準確,很簡單,在燈泡內灌滿水,量出水的體積,就是燈泡的容積。愛迪生用的就是等效替代法。力

  的合成、求等效電阻都運用了等效替代法。

質量和密度 篇10

  一、質量:

  1、定義: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質量。

  2、單位:國際單位制:主單位kg ,常用單位:g  mg t

  對質量的感性認識:一枚大頭針約80mg 一個蘋果約 150g

  一頭大象約 6t  一只雞約2kg 

  3、質量的理解:固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形態、狀態、位置、溫度 而改變,所以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

  4、測量:

  ⑴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測量工具:案秤、臺秤、桿秤,實驗室常用的測量工具托盤天平,也可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物重,再通過公式m=g/g計算出物體質量。

  ⑵ 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看”:觀察天平的稱量以及游碼在標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把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

  ③“調”:調節天平橫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這時橫梁平衡。

  ④“稱”:把被測物體放在左盤里,用鑷子向右盤里加減砝碼,并調節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橫梁恢復平衡。

  ⑤“記”:被測物體的質量=盤中砝碼總質量+ 游碼在標尺上所對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項:a 不能超過天平的稱量

  b 保持天平干燥、清潔。

  ⑶ 方法:a、直接測量:固體的質量

  b、特殊測量:液體的質量、微小質量。

  二、密度:

  1、定義: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2、公式:        變形

  3、單位:國際單位制:主單位kg/m3,常用單位g/cm3。這兩個單位比較:g/cm3單位大。

  單位換算關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

  水的密度為1.0×103kg/m3,讀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義是:1立方米的水的質量為1.0×103千克。

  4、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種材料,同種物質,ρ不變,m與 v成正比;

  物體的密度ρ與物體的質量、體積、形狀無關,但與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有關;密度隨溫度、壓強、狀態等改變而改變,不同物質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⑵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密度ρ與體積成反比;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密度ρ與質量成正比。

  5、圖象:        右圖所示:ρ甲>ρ乙

  6、測體積——量筒(量杯)

  ⑴用途:測量液體體積(間接地可測固體體積)。

  ⑵使用方法:

  “看”:單位:毫升(ml)=厘米3 ( cm3 ) 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臺上。

  “讀”: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讀數時,視線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7、測固體的密度:

  :

  說明:在測不規則固體體積時,采用排液法測量,這里采用了一種科學方法等效代替法。

  8、測液體密度:

  ⑴ 原理:ρ=m/v

  ⑵ 方法:①用天平測液體和燒杯的總質量m1 ;

  ②把燒杯中的液體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讀出量筒內液體的體積v;③稱出燒杯和杯中剩余液體的質量m2 ;④锝出液體的密度

  ρ=(m1-m2)/ v

  9、密度的應用:

  ⑴鑒別物質:密度是物質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質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鑒別物質。

  ⑵求質量:由于條件限制,有些物體體積容易測量但不便測量質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質量。

  ⑶求體積:由于條件限制,有些物體質量容易測量但不便測量體積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體積。

  ⑷判斷空心實心:

  練習:密度的幾種特殊測量:

  1、 有天平、燒杯、水,請測出一杯牛奶的密度(缺量筒)

  步驟:①用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量為m0 ;②向燒杯內倒滿水,用天平測出杯和水的總質量為m1 ;③把燒杯內的水全部倒掉,在裝滿牛奶,用天平測出杯和牛奶的總質量為m2 ;④牛奶的密度為:

  ρ=(m2- m0)•ρ水/(m1- m0)

  2、 有彈簧測力計、燒杯、水、細線,你能測出小石塊的密度嗎?寫出簡要步驟。(阿基米德原理)

  步驟:①用細線栓牢小石塊,用彈簧測力計稱出小石塊的重力g1;②燒杯中盛適量的水,使石塊全部浸沒于水中,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小石塊在水中的重力g2;③石塊的密度ρ=g1•ρ水/(g1- g2)

  3、 有一密度小于水的長方體小木塊、燒杯和水,給你一把刻度尺能測出木塊的密度嗎?(阿基米德原理,漂浮條件)

  步驟:①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水,把木塊放入水面上,用刻度尺量出木塊露出來得高度h1;②從水中拿出木塊,量出平放時木塊的高h2;③木塊的密度

  ρ=ρ水•(h2- h1)/h2

質量和密度(精選10篇) 相關內容:
  • 第一冊質量守衡定律(精選3篇)

    課題: 質量守衡定律教學目的:1、知識;通過實驗測定,使學生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原因。2、能力:初步培養學生應用實驗方法來定量研究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3、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由個別到一般的認識方法。...

  • 《溶質的質量分數》(通用11篇)

    教學目標掌握一種溶液組成的表示方法──溶質的質量分數,能進行溶質質量分數的簡單計算。初步學會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重點和難點重點:有關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計算。...

  • 第一冊質量守衡(精選4篇)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 識記:質量守衡定律2、 理解:從微觀角度認識質量守衡定律能力目標:1、 鍛煉動手能力、形成觀察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2、 了解研究化學問題的方法。情感目標:1、 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 第一冊質量(精選11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的地位及作用 教材從本章到第十四章講述力學知識。跟前面幾章簡單的物理現象相比,知識的講述深入了一步。在能力培養方面,除了繼續注意提高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外,在講述概念和規律的過程中,更應注意培養學...

  • 質量單位、時間單位(精選5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常用的質量、時間單位及單位間的進率,加深對質量單位實際大小的認識,和對非十進單位的時間單位進率的印象,使所學知識系統化.2.培養學生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進一步...

  • 質量守衡定律(精選11篇)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 識記:2、 理解:從微觀角度認識能力目標:1、 鍛煉動手能力、形成觀察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2、 了解研究化學問題的方法。情感目標:1、 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 質量教案示例(通用4篇)

    (作者:南京六十七中學 高康宋)(一)教學目的1.知道質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單位。2.知道物體的質量不隨形狀、狀態和位置而改變。3.知道托盤天平和物理天平的構造及其使用方法。...

  • 2019年教育質量提升工作方案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都江堰市教育局《關于進一步提升教育質量的實施意見》有關精神和決定,進一步提高幼兒園保教質量,牢固樹立以提高保教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不斷提升我園的辦學水平和辦園特色,強化我園的教學管理,根據我園實際,特...

  • 質量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知道什么是物體的質量、質量的國際單位,質量的單位換算.2.知道實驗室測量質量的工具是天平以及天平的使用.能力目標1.培養觀察能力觀察天平的構造,調節天平的平衡螺母并了解其作用,觀察游碼的初始位置,觀察游碼在標...

  • 整理所學質量單位(教材94-95頁)

    教學目標:1、結合生活經驗,經歷選擇合適的質量單位和對所學質量單位進行整理的過程。2、能選擇恰當的質量單位計量常見的物體的質量。掌握質量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質量單位換算。...

  • , 質量守衡定律

    課題: 質量守衡定律教學目的:1、知識;通過實驗測定,使學生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原因。2、能力:初步培養學生應用實驗方法來定量研究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3、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由個別到一般的認識方法。...

  • 第一冊質量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的地位及作用 教材從本章到第十四章講述力學知識。跟前面幾章簡單的物理現象相比,知識的講述深入了一步。在能力培養方面,除了繼續注意提高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外,在講述概念和規律的過程中,更應注意培養學...

  • 第二節  質量(1)

    第二節 質量(1)一、學習目標1、知道質量的初步概念2、知道質量的單位及其換算關系。3、學會正確使用天平4、學習天平的調節和使用。5、學會用天平稱固體和液體的質量。6、學會利用天平進行一些特殊測量。...

  • 質量和密度教案

    (一)質量1.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做質量。含有物質多的,我們說這個物體的質量大,含有物質少的,我們說它的質量小。質量用字母m表示。2.在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單位是千克,符號為kg,常用單位還有噸、克、毫克。...

  • 狠抓園本教研,提高教育質量

    一 園本教研的意義是什么? 園本教研作為幼兒園管理的一部分,對整個園的管理水平起著決定性作用。一個園本教研搞得好的園,是一個有活力,有生機的園。反之則有可能使園環境、園文化變得被動、消極。...

  • 八年級物理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精品在线一区二区 | 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 久久性生活免费视频 | 国产情侣真实露脸在线 | 欧美激情久久精品 | 国产成人久久婷婷精品流白浆 | 蜜桃视频www. | 东北妓女口爆吞精毛片 | 成人免费A级毛片无码片2023 | 9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av卜 | 国产一区2区| 国产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视频久 | 污污视频免费网站 | 日p视频免费看 | 国产a国产片 | 亚洲图色av| 欧美成人精品三级一二三在线观看 | 污黄啪啪网18以下勿进免费的 | 亚洲av乱码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 韩国精品一区二区无码视频 | av亚洲产国偷v产偷v自拍 | 处女一级片 | 中文字幕第二页精品一区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永久免费 | 成人免费视频网站在线看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网站 | 国产综合av在线 | 亚洲成人一区在线 | 99久久精品免费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区50 | 国产精品日韩在线播放 | 欧美综合视频 |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区日韩久久 | 亚洲精品久久7777777 | 欧美日韩在线影院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久久av篠田 | 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模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视频在线免费 | 夜秀91九色成人蝌蚪porn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