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游》課堂實錄 2份
評價:
當然,任何一課都有遺憾。本課也有值得討論的地方。是先讓學生收集蘇軾的材料再欣賞課文好呢,還是先上課文,拋磚引玉,再收集資料好,孰優孰劣?值得我們討論;另外,讓音樂介入課堂也值得探討,不過,從視、聽兩方面對學生進行刺激也不為過分,但時機如何把握也需要研究。無論怎樣,形式是次要的,但形式也是必須的。古文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更是人文性的完美體現,采用怎樣的形式更好更快的讓學生從這本厚厚的文化寶藏里挖掘出閃亮的珍珠則是我們廣大的同行共同的追求。
作者簡介:張學新,男,1972年12月生,湖北襄樊人,湖北大學中文本科畢業,中學語文一級教師。1995年宜城龍頭中學任教,2000年襄樊外國語中學任教,2002年深圳華僑城中學任教,倡導“成功教育”,主張“語言與思維同步發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至今發表的論文20余篇。
做人做事的體會是:謙虛謹慎,博采眾長,勤于思考,努力創新。
《記承天寺夜游》課堂教學實錄
師:上課。
班長:起立。
師:請同學們齊背蘇軾的《明月幾時有》。
生:(生齊背)明月幾時有……
師:一首《明月幾時有》道出了對天下所有人的美好祝愿。明月幾時有?何夜無月?只不過很少有人有那一份閑情逸致去欣賞罷了。但宋朝的文學大家蘇軾卻對月情有獨鐘。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回到公元1083年10月12日的夜晚,和蘇軾作一次心靈的交流吧。今天我們共同學習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板書課題 :記承天寺夜游)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生:(齊讀)記承天寺夜游。
師:請同學們自讀課文,將注釋中的字音抄在文中,如有不認識的字請做出記號。
生:(看書、注音、做記號)
師:有不認識的字嗎?
生:沒有。
師:那好,我請一位同學試讀一下。(請一生)
1生:(讀課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
師:他讀得怎樣?有沒有讀錯的。
生:有。柏應讀作băi。
師:(板書 柏băi)再請一位同學讀讀,我想一定會讀得更好了。
2生:(讀課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
師:這回讀得很好。請同學們聽老師朗讀一遍。(師讀課文)請同學們齊讀課文。
生:(齊讀課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
師:下面請同學們對照注釋疏通文義,同時完成課后練習2。如有不理解的請作出記號,等一會大家再討論一下。
生:(看課文約4分種)
師:請同學們就剛才在看書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交流一下。
生:(生討論、交流)
師:同學們在交流之后還有沒有問題,如果有,請提出來,咱們再集體討論。
1生:“欣然”是什么意思?
2生:高興的意思。
師:對,《春》一文中有“欣欣然張開了眼,”其中的“欣欣然”就是高興的意思。
3生:“亦未寢”的“亦”是什么意思?
4生:“亦”解釋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