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游》課堂實錄 2份
5生:“步于中庭”的“步”是什么意思?
6生:作“散步”講。
師:還有不清楚的嗎?(見沒有)那好,請幾個同學口頭翻譯一下,看是否真的掌握了。
1生:(翻譯第一句)
師:他的翻譯有沒有問題?(有學生說有)問題在哪?
生:“遂”字沒有翻譯,它的意思是“于是”。
師:你說得很正確。(繼續請學生翻譯)
2生:(翻譯第二句)
3生:(翻譯第三句)
4生:(翻譯第四句)
師:剛才幾位同學翻譯得很好,說明同學們真的掌握了。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這篇課文。同學們,文章的題目是“記承天寺夜游”,那么作者為什么要到承天寺夜游呢?
1生:“月色入戶,欣然起行”。月色非常的美好,所以他想欣賞一番。
師:這是講“夜游”的原因,他為什么要到承天寺去呢?
2生:“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尋張懷民。”
師:請同學們看注釋,能不能找到有關本文背景的材料。
1生:(找材料)注釋7有。
2生:注釋2也有。
師:同學們能不能結合這個背景談談蘇軾為什么要到承天寺夜游。
生:因為他被貶到黃洲,做一個有名無實的官,所以他感到很寂寞,于是想找個好朋友一起聊天。
師:說得很好。在蘇軾的眼里,那是怎樣的一個夜晚呢?
1生:“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師:非常好,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品味寫景的句子。(板書品味寫景)請同學們齊讀一遍。
生:(齊讀)
師:這一句寫的是什么景?
生:夜色。
師:準確地說是什么?
生:是月色。
師:很好。(板書月色)作者筆下描寫的月色是怎么樣的呢?(板書怎么樣)請同學們再齊讀。
生:(齊讀)
師:月色是怎么樣的呢?
1生:澄清
2生:透明
3生:清亮、空靈
師:(贊許的)同學們說得很好,今晚的月色多么的澄澈透明呀!(板書澄澈透明)作者是怎樣描寫月色的?再請同學們齊讀。
生:(齊讀)
師:請同學們把“如”和“蓋竹柏影也”去掉讀一遍。
生:(齊讀)庭下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
師:如果這樣寫,會給人怎樣的感覺呢?
生:這樣寫,讓人感覺是寫水的。
師:但實際上課文是月色的。可見作者上采用什么樣的方法來寫的?
1生:是比喻。
師:非常正確。(板書比喻)既然是比喻,那么就讓我們這樣來寫:“庭下如積水空明,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橫。”比較這兩者,課文的“蓋竹柏影也”的“蓋”給人怎樣的感覺?
生:給人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師:是的,原來先前所看到的“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是一種幻覺,文章先虛寫,再實寫,虛實相生,為讀者描繪了一幅亦真亦幻的美妙月景。(板書虛實)這樣美妙的夜晚,這樣澄清透明的月光,為我們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呢?(板書意境)請一位同學用充滿詩意的語言描繪一下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