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生借書說》《論讀書》教案及練習
第四題
第1、2小題的“為”即“是”的意思。 第3小題的“為”是“做”之意。
第4小題的“為”可譯為“就是”。 第5小題的“為”是“作為”的意思。
第6小題的“為”是“認為”的意思,同“謂”,可譯為“說”;后面的“是”是代詞, 即“這個人”“此人”;全句為:說此人的聰明不如么? 此外,本單元中“為”字還有一些要注意,如: “若業為吾所有”的“為”是“成為”; “可以為師矣”的“為”也是“做”; “有為者”課文注釋為“有所作為的人”, “為”也是“做”“治理”(即做學問、治學、干事業之“做”、之“治理”)之意。
《論讀書》
(一)文章思路
這篇課文用很細的分段,密集的警句,自由暢達地發表對求知(讀書)的種種看法,大致論述了三個方面的問題:求知的目的,求知的方法,以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彌補精神上的種種缺陷鼓舞人們去求知。
(二)重點語句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
解析:“……使人……”是分述,后面的“總之,‘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是在分述的基礎上歸納的結論。這種論證方法,通過叫做歸納論證。同時也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方式。 這樣寫,增強了論述的氣勢,使人強烈地感受到知識對于人的作用,從而有力地論證了“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的論點。
“求知可以改進人性,而實驗又可以改進知識本身。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
解析:這一段以未經人工培育的“野生的花草”比喻“人的天性”,以對于野花草的“修剪移栽”比喻人的“求知學習”,兩個比喻句配合得恰當而巧妙。“野生的花草”經過“修剪移栽”能花繁葉茂,“人的天性”通過“求知學習”能改進完善。運用這兩句比喻是為了論證“求知可以改進人的天性”這個論點。用比喻的寫法,就把比較抽象的道理,形象、生動地表達出來,易于人們感知、理解。
(三)寫作特點
1. 文章運用了比喻論證的方法,即設立比喻論述某種道理。例如第四段用“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一組比喻來論證“求知可以改進人的人性”的論點。這樣寫,使論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語言表達具體生動。
2. 本文還運用了歸納論證的方法:第十一段先列舉六門具體學科的作用:“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最后引用一句名言歸納出論點:“總之,‘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由于前面列舉的內容豐富翔實,最后得出的論斷就令人信服。
3. 本文還多處運用了排比論述的寫法,例如第二段:“孤獨寂寞時,閱讀可以消遣。高談闊論時,知識可供裝飾。處世行事時,正確運用知識意味著才干。”第九段:“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敏,寫作能使人精確。”這樣。
【模擬試題】(答題時間:45分鐘)
一、解釋加點的詞。
(1)然后嘆借者之用心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