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八得》《竊讀記》教案及練習
值得惋惜 c. 使人嘆息 d. 讓人可憐(2)知幸與不幸,則其讀書也必專,而其歸書也必速。①“知幸與不幸”說明的是: ( ) a. 說明兩人的遭遇不同 b. 希望黃生懂得借書的艱難c. 強調自己的“公書”和張氏的“吝書”截然不同d. 說明幸福與不幸福的辯證關系②“歸書也必速”的意思是: ( ) a. 希望黃生盡快地還書 b. 暗示黃生不要把書轉借別人 c. 勸勉黃生勤奮地讀書 d. 提示黃生讀書的速度必須要快 12. 解釋下面句中加點詞的用法:(3分) 七略四庫,天子之書,然天子讀書者有幾 ? 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生固幸而遇予乎 ! 13. 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 (3分) a. 本文就黃生允修借書一事發表議論,先曉之以理,后動之以情。 b. 與結尾一句“為一說,使與書俱”相照應的一句是開頭說的“授以書而告之”。 c. “說”這種文體內容是記敘性的,篇幅一般都很長。 d. 本文運用了例證法,正反對比論證法。 (二)讀“死”書與讀“活”書讀“死”書好?還是讀“活”書好?看起來,自然是讀“活”書好。讀“活”書,可以聯系實際,可以活學活用,可以打開思路,可以進行創造……一些舉一反三的例子,一些科學上的創造發明,莫不是來自讀“活”書,以及善于“活”讀書。但是,天下任何事情,都要看時間、地點和條件而定。我們現在談的是中學生的讀書。中學生剛剛開始人生的路,他們剛剛學會自己讀書,需要的是牢固可靠的基礎知識,首先要把書讀懂,這樣掌握的知識是可靠的,準確無誤的,就可以終生受用。因此,對于中學生來說,我看與其鼓勵他們現在讀“活”書,不如老老實實地勸他們讀“死”書,或者是先讀“死”書,后讀“活”書。所謂讀“死”書,是說要認真地照著書本去讀,先求準,后求懂,然后再求用。書上怎樣講的,一個字一個字地認清楚,然后照著去理解。由于書是文字構成的,中國的文字包括形、音、義三個方面。讀“死”書,就是要抓住書中的形、音、義,把形認準,把音讀準,把義理解準,然后準確無誤地把書中的話記準、背準、用準。我主張中學生讀“死”書,就是鼓勵他們要在書內用工夫。要把書讀進去,真正讀懂,而不是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裝懂。我這樣講,是從我個人的切身感受出發的。首先,我有感于“四人幫”時的“假、大、空”,給我們的學風和文風所造成的危害。其次,我總結了過去的失誤,年輕時,我讀書,喜歡從興趣出發,強調讀“活”書。結果許多基本知識都還沒有搞通,就自以為是,夸夸其談,以至什么都沒有真正學到。年紀大了,回首往事,不勝懊惱。所以,讀書先要讀“死”書,有了讀“死”書的基礎,然后再讀“活”書為佳。古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讀書的終極目的,是要把“死”書讀活,讓書發揮作用。“死”“活”之間,相互為用,相互補充。我們強調讀“死”書,但又不拘泥于讀“死”書。“死”與“活”,都是對人而言的。人要書“死”,書就“死”;人要書“活”,書就“活”。這就叫“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善讀書者,手中都有一把打開書籍奧秘的金鑰匙。書籍是死的,金鑰匙卻是活的。“死”與“活”的關系,大概有如書籍與金鑰匙的關系,我們先要有書籍,然后金鑰匙才能發揮作用。只有漂亮的金鑰匙,又有什么用處?因此,談讀書,就得先讀書。14. 什么叫讀“死”書?什么叫讀“活”書?(3分) 15.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 。(3分) 16. 作者是如何論證中心論點的?(4分) 17. 如何理解文中“‘死’與‘活’之間相互為用,相互補充”?(4分) 18. 你是否贊同作者的觀點,簡要談談你的理由。(50字左右)(4分) 三、作文。(40分)19. 閱讀是人生難以忘懷的體驗和過程。閱讀,讓我們走進了繽紛多彩的世界;閱讀,使我們的精神家園豐富而高尚。請以“課外閱讀”為話題,寫一篇文章。選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題目自擬,但不得直接以話題為題目。 要求:①請先寫出完整的題目。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5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