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第一次月考試卷
注釋:①秉燭:點燭。當時的燭,只是火把,還不是后來的蠟燭。②盲臣:師曠為盲人,故自稱。
18.解釋下面加點的字。(2分)
①問于師曠: ②安敢戲君乎:
③如日出之陽: ④臣聞之:
19.將下列文言文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1分)
秉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譯句:
20.這則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是什么? (1分)
答:
(三)生命的高度 李敏
正是青黃不接的初夏,一只母老鼠掉進了一個盛得半滿的米缸里,這飛來的口福老鼠自然沒有放過,但餓荒了的它仍是十分警惕的。這不,上一回自己的三個兒子因為貪吃涵洞里的玉米棒而斃命了,剛從悲哀里緩過神來的它這回多了一個心眼,先用舌頭舔一舔表層的米粒,幾個小時以后,感覺自己依然口不干舌不燥頭不疼,反倒覺得自己有點多慮了。接下來自然是一通飽吃,吃完倒頭便睡。不知不覺中這樣豐衣足食地過了好長一段時間,有時它也想跳出來算了,但一想到這么多這么白的大米,嘴里便直發癢癢,直到有一天,它發現米缸見了底,才覺得這樣的高度是自己難以企及的了,心里不由得發了慌,更要命的是此刻的它已肥得如一只笨拙的貓,沒有彈跳力了。這樣下去的結果自然只有兩個:不是成為主人的棒下鬼就是餓死缸中。
可以肯定的是,對于這只老鼠而言,那半缸米是上帝在它生命途中放置的一塊試金石。如果老鼠想全部據為己有,其代價是它的性命。因此,有人把這只老鼠米缸外的高度名之為“生命的高度”,而且這個高度就掌握在老鼠自己的手里,它多呆一天,多吃一寸,就越接近死亡一步,到頭來只能困死其中。
從另外一個側面來說,如果這米缸的表層確有“毒鼠強”之類的警示,對這只老鼠
而言,結果顯然會不一樣,我們從中得到一點啟示: 。
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也只能在明顯有危險的地方止步,而一旦眼前有誘人的物欲,許多人就沉湎其中,不能自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