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活動——尋覓春天的蹤跡
(二)活動開展
活動一 記錄——春天的足跡
1、各小組向全班同學展示編輯的成果和介紹本組編輯“自然日志”的過程。
2、各小組選派1—2名同學介紹各自觀察、記錄某種動物或植物的情況,且用3句話概括其所編輯“自然日志”的特點,進行自我評價。
(邀請生物教師參與課外、課內活動,并對各組的觀察、記錄進行指導,對編輯的“自然日志”和各位同學對觀察、記錄的情況介紹進行點評)
3、全班同學投票選出“我最喜歡的‘自然日志’”。
活動二 展示——春天的贊歌
1、 展示并介紹各小組圍繞各自活動內容所制作的手抄報或墻報。
2、各小組派出1—2名同學上臺朗誦其以詩歌、散文等文學樣式創作的“春天的贊歌”,或上臺演唱模仿歌曲《春天的故事》等改編的歌曲。
形式上可以是配樂朗誦、集體朗誦、個人朗誦,獨唱、合唱、歌伴舞等。
3、由學生和教師對各小組展示的成果進行參與式評價。
4、邀請音樂教師參與課外、課內活動,并對學生創作的歌曲進行點評。
5、全班同學投票選出“我最喜歡的‘春天的贊歌’”。
活動三 創造——詩情畫意的春天
1、展示學生利用網絡查找的有關“詩配畫”和“畫配詩”作品等資料,供同學鑒賞。
2、各組同學展示并解說其課外制作的“詩配畫”或“畫配詩”作品。
3、由學生評委從“詩畫配合是否恰當、畫作選擇是否富有意境和情趣,作品是否具有創造性和想象力”等角度進行評價。
4、邀請美術教師參與課外、課內活動,并對學生創作的“詩配畫”“畫配詩”作品給予點評。
5、全班同學投票選出“我最喜歡的‘詩配畫’和‘畫配詩’作品。
(三)活動小結
學生自由發言:(3—5人)談此次活動的收獲與遺憾及以后打算。
教師小結:可從活動中學生的參與度、語文知識和能力綜合運用的情況、活動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效果等角度進行評價。評價的語言應是中肯的,并能較好的起到激勵學生的作用。
說明:
整個活動中教師可參與其間,且教師可以參與到“繪春”“創春”的活動中,以教師下水作文的形式向學生介紹“教師心目中的春”或“在這個不尋常的春天里”教師的感受,從而形成師生互動的學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