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覓春天的蹤跡》八下9
尋覓春天的蹤跡
人教社八下第二單元綜合性學習
[課件1—課件2,展示課題、目標]
[活動目標]
1.認識春天的一些物候特征,感受生命成長的奇妙。
2.在觀賞春天、贊美春天的活動中,加深對春天的體驗和感悟,進一步提高觀賞自然和欣賞藝術的能力。
3.學會用適當的方式表達感情,培養將描寫與抒情相結合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提前2周做好準備工作:
(一)、分組分類引導
發布活動信息并指導學生搜集與“春” 有關的資料。根據本次活動的主題,先將學生分成幾個興趣小組:一組尋找現實中的“春天”,要觀察記錄,拍攝照片;一組尋找諺語、成語中的“春天”; 一組尋找詩文中的“春天”; 一組尋找畫中的“春天”(收集與“春”有關的繪畫作品,更要鼓勵組員自己繪制)。讓學生以組為單位,通過各種途徑收集整理相應的資料,然后把資料以小組為單位匯編在一起;同時,要啟發、引導學生對材料做好賞析工作。
(二)、合作引導
給小組布置任務時,要明確每個人的項目角色,讓每個人都承擔一份責任,在活動中要互相支持,互相配合。
(三)、準備好多媒體。教師要通過課件把幾個小組的材料整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時間安排]
課堂展示2課時;寫作2課時。
[課堂交流展示]
教師引入:[課件3—課件4]
朱自清的《春》,杜甫的《春夜喜雨》,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等文學作品,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春之美!
春天是最惹人情思的季節!古往今來,許多畫家、散文家、詩人都用自己的傳神之筆,描寫了春天的景象。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春天吧!
(從現實中的“春天”;諺語、成語中的“春天”;詩文中的“春天”;畫中的“春天”來感受)
(一) 小組之間互相交流欣賞資料。
(這個環節是必要的,它讓同學們都有活動展示的機會,也可以形成知識的交叉吸收。用時10分鐘左右)
(二) 小組公開展示資料:
1.現實中的“春天”(教師先展示課件5——課件9中的圖片,同時給予賞析,激起大家的審美體驗,然后由本小組代表發言)[課件5——課件9]
(1)自然日志:介紹自己觀察的某種植物在春天里每天的微妙變化。
(2)圖片介紹:介紹自己收集的或親自拍攝的“春天”的圖片(重在賞析,重在談情感體驗)
(教師給予評價)
2、諺語、成語中的“春天” (教師先展示課件10——課件14中的圖片,作為例子,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然后由本小組代表發言) [課件10——課件14]
(1)二十四節氣歌:
•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來八、廿三。
(春雨驚春清谷天: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
(2)民間流傳的與春天天氣有關的一些農諺:
①“雨澆上元燈,日曬清明種”
(上元若下雨,清明定放晴)
②“四月芒種雨,五月無干土,六月火燒埔”
(芒種日若下雨,則五月少有晴天,而六月則干旱無雨,酷熱異常)
③“二月二打雷,稻尾較重捶”
(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生日,這一天若打雷,卜早期稻谷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