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綜合性學習 尋覓春天的蹤跡 教案
第二單元 綜合性學習 尋覓春天的蹤跡
一 教學目的
1學會用心觀察、勤于記錄,了解春天對于生命成長的意義。
2在尋覓、觀賞、贊美春天的過程中,加深對春天的體驗,學會用描寫和抒情相結合的表達方式有靈性地抒寫自己對春天的感悟。
3培養熱愛春天的情感和對自然初步的觀賞能力,對藝術的欣賞能力。
二 教學重點
學會用心觀察、勤于記錄,了解春天對于生命成長的意義。
三 教學難點
在尋覓、觀賞、贊美春天的過程中,加深對春天的體驗,學會用描寫和抒情相結合的表達方式有靈性地抒寫自己對春天的感悟。
四 教法設計 自主探究 創設情境
五 學法指導 觀察 發現 探討
六 教具使用 常規
七 課時安排 兩周觀測 一節課堂活動
八 板書設計
九 教學步驟
活動設計:
活動1:春天的足跡
1、通過網絡、書籍或請教他人等方式了解有關“二十四節氣”的相關內容,比如:“二十四節氣”的起源、時間、特征等。
2、在校園里、社區中或家庭內,選擇一兩種動物或植物進行觀察,以“自然日志”的形式記錄下它們在春天的變化。
活動方式:小組合作
活動準備:選擇好觀察目標,了解“自然日志”的寫法。
成果展示: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展示,在記錄方式上可以是文字與圖片(比如照片)相結合的形式。
例如
觀察時間: 觀察對象: 觀察主題:冬青葉片在春天的生長
參與觀察人員: 記錄員:
觀察記錄:前兩天冬青的枝杈頂端抽出了幾片新葉,今天我們來看時這些新葉的數量增加了很多,好像突然冒出了好幾節。葉片是粉嫩的翠綠色,在陽光下是半透明的,和老的濃綠色的葉片呈現完全不同的感覺。
觀察感受:朱自清在《春》這篇文章里描寫春天的小草是“嫩嫩的,綠綠的”,現在我們看到的冬青新葉也是這番感覺。春天真的有魔力,她讓生命在她的季節里不知不覺就煥發出成長的氣息。
3、請科學老師對學生的“自然日志”進行評價。
相關鏈接:
(1)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
夏滿芒夏暑相連,(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秋處露秋寒霜降,(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2)二十四節氣釋義————說說你所知道的二十四節氣的相關知道
(3)二十四節氣農諺歌
正月 歲朝蒙黑四邊天,大雪紛紛是旱年,但得立春晴一日,農夫不用力耕田
二月 驚蟄聞雷米似泥 ,春分有雨病人稀,月中但得逢三卯,到處棉花豆麥佳
三月 風雨相逢初一頭,到處棉花豆麥佳,清明風若從南起,預報豐年大有收
四月 立夏東風少病遭,時逢初八果生多,到處棉花豆麥佳,定主蝗蟲損稻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