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上冊導學案答案2
16 大自然的語言
2、竺可楨(1890一1974),浙江人。氣象學、地 理學家。他是我國現代卓越的科學家。他一生在氣 象學、地理學、自然科學史等方面的造詣都很高,而物候學也是他嘔心瀝血做出了重要貢獻的領域之一。3、(1)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古代勞動人民稱之為物候;利用物候來研究農業生產的科學,叫物候學。(2)物候反映氣候條件對生物的影響,比較簡便,容易掌握,可以廣泛應用在農業生產上。(3)緯度、經度、高下的差異和古今的差異。(4)預報農時,安排播種日期;安排農作物區劃,確定造林和采集種子的日期;引種植物到氣候條件相同的地區;避免或減輕害蟲的侵害;便利山區的農業發展。4、 說明文 對象 農業生產 四個 農業生產5、“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秧好半年稻”,“麥要澆芽,菜要澆花” :“燕兒來不過三月,燕兒走不過九月九”。 6、(1)文章首先介紹物候學研究的對象,然后以具體事例說明物候學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接著談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最后說明物候學對于農業生產的重要意義。(2)說明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美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科學性。7、(1)說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現象,在農業生產那里,起著預報農時的作用。(2)語言極其概括、雅致、富有詩意,運用擬人手法,使表達生動形象(3)運用了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的方法,更真實、更準確的說明物候現象來臨的遲早還存在古今差異。8、不能調整。這四個因素是按照影響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緯度影響最大,經度次之,高下差異又次之,古今差異最次。另外,緯度和經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個因素是同一個地點的高下差異,這三者都是空間因素,最后一個則是時間因素,從空間方面到時間方面又是一種排列順序。對四個因素的解說由一個設問句引出,接下來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連接詞,使這一部分層次井然,條理清晰,易于接受。9、這段文字是按時間順序說明一年中春夏秋冬豐富的物候現象的。表示時間的詞語有:"立春過后再過兩個月"不久于是轉人炎熱的夏季到了秋天川準備迎接風雪載途的寒冬"。這段文字用生動的語言描寫了各種自然現象的變化,其目的在于說明物候現象同氣候的關系,物候現象是有其規律的。這樣寫既引人人勝,又使人聯想,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融化、萌發、開放"三個動詞具體描繪出大地蘇醒的生動畫面。"次第"寫出了春花競相怒放的熱鬧景象,用詞典雅。"翩然"寫出燕子輕巧的身體、輕盈的飛舞姿態,十分形象貼切。"簌簌"寫出秋天的肅殺氣象,"年年如是,周而復始"表明四季變化循環往復的自然現象是有其規律性的。10、略11、智力 12、邏輯順序 13、作比較、打比方、列數字14、準確性、嚴密性15、介紹了對智力的多種解釋,并通過人和動物大腦皮層的比較,說明人的智力比動物的智力高很多。16、略
17 奇妙的克隆
1、(2)地瓜藤、葡萄藤、柳樹……蚯蚓、水蛭、壁虎等
2、
說明對象
說明順序
實驗對象
研究成果
時間
說明方法
克
隆
克隆含義——克隆實驗和發展(按生物進化,由低到高)——克隆造福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