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復習重點資料梳理
我小時候媽媽對我說:你看大街上那兩個吵嘴的人,聲嘶力竭的人往往理屈詞窮,因為真理不在他那一邊,他想先聲奪人來掩飾自己的心虛。而那個沉默者往往一身正氣,于是不動聲色,因為沉默是強有力的蔑視。一個淺顯的道理是:烏鴉和知了無疑是最善叫的,但它們都不是人類的寵物。火山爆發那一聲震天的巨響,那力拔山兮的氣概,令人嘆為觀止。但這一奇觀不會隨時可見,為那一瞬間的壯觀,它在地層深處沉寂了千年萬年!有兩種方法可以使世界變大:登上山峰遠眺,閉上眼睛沉思。它們與語言無關。由此看來,世界不是語言描繪得大的,想必人也蓋同此理。智者無言。1.細讀全文,說說作者的觀點是什么。2.文章開頭寫了大海、花朵和山巒,它們的共同特點是______________,這樣寫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3.第五段講述了兩個廚師應考的故事,其中運用的論證方法_________、________4.“世界不是語言描繪得大的,想必人也蓋同此理。”句中的“此理”說的是什么道理?5.你是否同意本文作者的觀點,請談談你的看法。【參考答案】1.智者無言 (3分)2.以沉默示人;引出下文對人生的思考 (2分)3.舉例論證,對比論證 (2分)4.人不能靠語言來顯示高大 (2分)5.有創見或見解精辟,表述清晰流暢(4分)有見解,表達清楚(3分)有見解,表述尚清楚(2分)有見解,表述不清楚(1分)【解析】(1)題考查對文章中心論點的把握。解題時應在整體感知全文內容的基礎上,品味作者主要講一個什么道理、什么思想,其次可從位置上尋找、從論據上分析自己對全文主要意旨的“感知”是否正確。本文標題和文章結尾都有“智者無言”,列舉的事例都基于“無言”與“智”的內在聯系,故中心論點是“智者無言”。(2)品析論據及其作用。三種事物外在表現是不同的,而共同點卻是“無言”成就其博大、美麗、高峻,蘊含著“智”的意思,所以它們的作用是用自然界具體事物形象地證明文章的觀點。(3)題考查對論證方法的理解。應考的事例,當然是擺事實,或說例證法;“兩人”是兩種做法,兩種結果,是正反對比論證(講道理中的一種)。(4)題考查結合具體語言環境,理解指示代詞指代的意義。解題時要聯系上下文,題中“此理”承上文而來,應是指“人不能靠語言來顯示高大。”這一道理。(5)題為開放題。可答同意,也可答不同意,關鍵要言之成理,令人信服,實際上在考查我們對說理知識的運用。14.《我有一個夢想》“夢想”是人的一種充滿美好愿望的想法。很多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的事情,在夢中卻常常變為現實,并圓滿地解決了人們的愿望。本文的“夢想”應是對平等、自由、人權的一種追求。一、知識梳理1.給加點的字注音。簽署()束縛()壓榨()枷鎖()颶風()鐐銬()一隅()駭人()締造()蛻變()履行()戳子()侈談()崛起()磐石()填膺()贖罪()蜿蜒()()2.形近字┏簽:簽署 ┏署:行署 ┏駭:駭人聽聞┗鑒:鑒別 ┗曙:曙光 ┗賅:言簡意賅┏締:締造 ┏崛:崛起 ┏戳:戳穿┗諦:真諦 ┗倔:倔犟 ┗戮:殺戮┏縛:束縛 ┏隅:一隅 ┏贖:贖罪┗搏:拼搏 ┗偶:偶然 ┗瀆:瀆職┏榨:壓榨 ┏枷:枷鎖 ┏磐:堅如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