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全冊1
周團長毅然赴死的舉動不是消極怯懦的回避艱難,而是為他人著想,從大局出發,以結束生命的方式減輕戰友的行軍負擔,把生的希望讓給年輕戰士,為革命留下有生力量,這是一種崇高的獻身精神,其行為充滿了悲壯的人格魅力。“周團長回身看了看再也爬不起來的戰士,又轉過身全力向水塘爬去”表達了他對戰士的關心、對部隊的留戀和決定犧牲自己的崇高品質。
(三)戰馬伸動前腿刨地的細節描寫,烘托了烈士殉難、存者銜哀的悲壯氣氛,也為下文彭殺馬作了情感上的鋪墊。
彭忍痛殺戰馬時是極度痛苦與矛盾的,這表現了其豐富的人性內容(與伴隨自己身經百戰的“無言戰友”的深厚情誼)、高尚的革命情操(為革命大局做出犧牲)和愛兵如子的平等意識。
(四)軍指戰員苦中作樂的情節充分表現了紅軍官兵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和文武雙全的高度素養。
四、表演劇本現英雄(學生要事先揣摩劇本,在大腦中對情節進行形象化的構思。綜合考慮演員的選擇、舞臺的布置、背景音樂的選用等方面的問題)
五、總結歸納
1. 主題:本文充分渲染了長征過草地途中的險惡環境和悲壯場面,表現了紅軍指戰員堅定的革命意志和積極向上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同時也細膩地展現了紅軍領袖特有的以革命人道主義為核心的豐富的內心世界。
2. 本文作為電視文學劇本(節選),充分體現了重視視覺效果的特點:
(1)精心選擇和切換場景。作品中場景為內容服務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為劇情的展開提供相應的空間舞臺,例如,在無邊無際的草地這個大背景下,選擇了水塘這個小背景切換一個個場景:(周團長)看著水塘、爬向水塘、爬進水塘、塘中遺帽、對塘致哀……生動地推進了劇情的展開和表現。再如,場景四是由沉郁到歡樂、由悲壯到喜慶的情感轉折過程。二是以自然環境來表示某種寓意。如,場景三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寫,進一步烘托了艱難慘烈的惡劣環境,也象征性地謳歌了在悲壯的環境中升騰起的革命情操,預示著光明就在前頭。又如,場景四§24的景物描寫,既展現了草地之夜迎來燦爛朝陽這美麗的自然景觀,又預示了紅軍即將擺脫困境,走向光明。
(2)個性化的語言和動作。如劉少奇的表現,充分展現了其急人之難、官兵一致、虛懷若谷的人格魅力和領袖風范。又如彭槍殺戰馬的戰將風度和揮淚訣別愛馬的人性表現,毛令人蕩氣回腸的睿智妙語和風神揮灑的偉人風采,都給觀眾強烈的感染和深刻的教益。譬如,毛澤東從《馬賽曲》中悟出的真理道出了革命理想、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在紅軍長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正是憑著這種精神財富,紅軍指戰員“不僅感到了力量,忘記了饑餓,而且還看到了中國革命最美好的希望。”也啟發我們:崇高的理想、精神的力量往往是一個人戰勝困難的動力源泉,因此,我們不管面臨多大的困難,精神上應該永遠不倒。[書后練習一.2]
(3)特寫鏡頭的恰當運用。如文章一開頭便渲染了過草地的艱難,特寫鏡頭更是突現了過草地的艱險和場景的慘烈,為后文人物活動交代了大背景,可紅軍戰士前仆后繼,表明他們北上抗日的大無畏的堅定信念。
六、書后練習二——“猝然”中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