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全冊1
2、多音字組詞:
嚼:jiáo ( ) jué( )
咽:yān( ) yàn ( ) yè( )
落:là( ) luò( ) lào ( )
二、整體感知課文:
(一)速讀課文,請用一句話概括本文內容。(老山界是長征中走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
(二)紅軍翻越老山界遇到了哪些難事?
走路難(山路險峻,懸崖峭壁)
難 睡覺難(路窄不平,寒氣逼人)
事 吃飯難(糧食奇缺,肚子饑餓)
處境難(敵人追擊,設備笨重)
(三)本文以什么為順序安排內容的?(提示:在文章里找出表明時間、地點的詞語)
(四)了解事情經過填表說明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
段落 時間變化 地點轉移 記敘內容 文章主旨
2-11節 當天下午至天黑 山溝—山腳 同瑤民的攀談 表現紅軍不怕困
難、艱苦奮斗的
堅強意志和革命
樂觀主義精神。
12-23節 天黑后至黎明前 山腳—山腰 爬山的艱苦以及在
雷公巖前露宿
24-31節 次日黎明至下午兩點多 雷公巖—山頂 攀越雷公巖
32-33節 登上山頂以后 山頂—山下 下山的情景
(五)理清文章層次結構
文章按時間順序,分為三個部分來記敘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
第一部分(1自然段):概括介紹老山界,點明它的地理位置和山高,擺出困難。
第二部分(2自然段到33段):翻越老山界的經過。
第一層:(2—11)山腳訪瑤家。
1.在“之”字拐的路上;
2.山腰露宿;
第二層:(12—33)紅軍翻越老山界 3.攀登雷公巖
4.繼續登山,到達山頂;
5.山頂所思。
第三部分(34):寫作者的感受。
三、問題討論:
(一)課文寫紅軍翻越老山界,卻用了不少筆墨寫與瑤民大嫂的攀談,作用是什么?
答:顯示了紅軍是為人民謀福利的軍隊。說明紅軍不但是戰斗隊,也是宣傳隊和播種機。從一個側面豐富了課文的中心意思.
(二)文章中兩處集中的景物描寫的作用是什么?
1、局部揣摩景物描寫:
(1)分析第13段描寫:
①“奇觀”是指什么?
②你認為哪些字詞用得好,請加以揣摩:
“奇觀”本來是指自然界奇特罕見的景觀或景象。 “之”字形說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與星光連接,寫山勢之高;表現了老山界的險峻,“許多”一詞,既說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說明有成千上萬的紅軍戰士在攀登。人、夜色、高山交織在一起,組成了瑰麗、壯觀的景象。“奇觀”一詞表現出這一景象的奇特罕見,表現紅軍隊伍的宏偉氣勢并頌揚了紅軍堅強的革命意志和樂觀主義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