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國說》教案
以上語句感情充沛,氣勢磅礴,而且句式整齊,讀起來瑯瑯上口。朗讀時可充分調動自己的感官,貼近作者心靈,大膽想象,將這詩一般的語言內化為波瀾壯闊的畫卷。將身心融入其中。
想象略。
二、中國少年應常思將來,生希望心,求進取,敢破格,好行樂,盛氣豪壯,敢冒險,能造世界,常喜事,一切事無不可為,如朝陽,如乳虎。關系: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三、文中的老年與少年并不是指人的生理年齡,而是指代消極保守和開拓進取兩種思想作風。梁啟超對少年的贊頌、對守舊思想的批判在今天仍具有現實意義。當然,梁啟超僅僅從性格角度來區別“老年”和“少年”亦有其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
四、主要作用是加強論證的語氣,用大量的論據論證觀點,使觀點無可辯駁,同時也抒發了作者強烈的感情。
例句:
①“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上句中運用了一系列的排比,把少年和國家的關系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使每個少年理所當然地感到重任在肩。由于這種句子結構大體相似,排列緊湊,讓人不由得一口氣讀下來,富于節奏感和旋律莢,表現出很強的文章氣勢。
②“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陽。”
上句運用比喻,對比的修辭,使老年人與少年人性格間的不同生動形象地表示了出來,通俗易懂。
本題答案不求統一,尊重個人感受和想法,言之有理即可。
五、略。
【類文品讀】
三字經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
蘇老泉(北宋文學家蘇洵的號),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
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審思。
……
瑩(北朝魏文學家祖瑩)八歲,能詠詩;泌(唐朝大臣李泌)七歲,能弈棋。
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
……
犬守夜,雞司晨。茍不學,曷為人?
吞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知物。
1、解釋下列詞語:
宜: 何為:
義: 既:
2、說出此段文字的中心。
3、文中列舉的名人是 、 、 。
4、將“養不教……老何為”譯成現代漢語。
5、為什么要描述犬、雞、蠶、蜂等動物的一技之長?
(答案:1、應當;做什么;道理;已經 2、人在幼年時期學習的理要性。 3、蘇洵、祖瑩、李泌 4、(父母)生養子女而不(對他進行)教育,(這是)做父親的過錯。(對學生)教育不嚴格,這是做老師的懶惰。做子女的不學習是不應當的。幼年時不學習,到年老時還能做什么? 5、說明做人必須學習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