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教材分析
八年級語文教材分析
本冊特點:新課文多,以名家名篇為主,文化內涵豐富,貼近學生生活,富有當代意識。
本冊目標:培養(yǎng)閱讀記敘文、抒情文、科學文藝作品和淺易文言文能力;加強表達能力和語文實踐能力;提高人文素養(yǎng),養(yǎng)成良好習慣。
一、教材簡析
八年級是初中學生步入成熟的階段,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階段,課文的選取重在培養(yǎng)學生對人生的感悟與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學習“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人教版教材”內容并加上教師豐富的思想,能讓處在青春期少年的學生融入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課文的思想內容和深邃幽遠的意境,感悟作者博大精深的內心思想、精神,感悟作者對人生的希望和信念;能培養(yǎng)語文綜合素質,培養(yǎng)學生豐富濃厚的情感、理性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樹立遠大理想,并結合社會生活現實,進而了解社會,了解人生,了解生活
八年級下冊四個現代文單元主題分別是以人生、散文詩、人與自然和民俗風情為專題內容,多數以記敘類文章為主,第三單元與傳統(tǒng)說明文單元相比,拓寬了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既注重了語文性又注重了科學性,拓寬了學科學習和科學技術的運用。
下面按單元分析:
第一單元是以人生為主題的單元,注重學生對人生的感悟。
1、《藤野先生》記錄了魯迅在日本留學的一段經歷,本文集中地體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展現作者對人生的追求。文章有兩條敘事線索:明線,以作者與藤交往的過程來組材;暗線,以作者思想感情變化來貫穿。
2、《我的母親》是胡適自傳的一個章節(jié),敘述了母親對自己人生的深遠影響,再現了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母親”形象。
3、《我的第一本書》(隨筆)里詩人牛漢通過對一本書的追述,表明了讀書對人生的意義,折射出20世紀初中國農村的苦難生活和苦難生活中的人間溫情以及生命樂趣。
4、《列夫托爾斯泰》(傳記)作者為我們描繪出一幅世界級大文豪托爾斯泰的“肖像畫”,揭示出其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5、《再塑生命》文章既表現了一位富有愛心的老師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藝術,同時也展示了一個盲啞女孩和她的老師的不懈追求的人生的一小部分。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也圍繞著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人——母親為主題設計。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本單元以“、獻給母親的歌”為主題開展綜合性學習,可通過“道不盡的母愛”“剪不斷的‘臍帶’”“多角度看母愛”“報得三春暉”等項內容,開展學習活動。
第二單元主要由散文詩構成,這是學生接觸的第一個散文詩單元。所選的課文都反映了作者的心靈之聲,而且語言優(yōu)美,含有哲理,內涵豐富,很適合誦讀。
1、《雪》作者細致生動地描寫江南的雪景與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較中表現了自己的傾向。
2、《雷電頌》本詩將屈原和風雷電融為一體,達到物我同化的境地,顯示了追求光明、毀滅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成為光明與正義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愛國者形象。
3、《短文兩篇》這兩篇短文都表現了作者對人生、對生活的一種希望和信念。“日”多有熱情洋溢;“月”則細膩幽靜見長。
4、《海燕》作者創(chuàng)造了“海燕”的藝術形象,歡呼即將來臨的革命風暴,為無產階級唱出一曲充滿戰(zhàn)斗激情的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