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三聲夸克》教學設計4
叫 三 聲 夸 克執教人:翟霄楊 單 位:安陽市第八中學 【教學目標】1.了解多層次的物質結構的分類。2.通俗,形象的語言。3.科學家的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通俗,形象的語言;科學家的探索精神。 【教學難點】多層次的物質結構的分類。 【教學步驟】一.導語: 實物——盒子導入,由學生上臺打開盒子(層層剝“筍”)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課文與這位同學打開一個又一個盒子有什么聯系呢?——答案就在課文內容中。 二.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并思考:1.用一句話概括文章主要內容。2題目的含義。 三.初步了解物質結構。 很久以前人們認為物質結構的最小單位是什么——原子,人的肉眼能看見原子嗎?給大家打個比方。 舉例子,讓學生形象地了解原子,乃至夸克。 四.讀課文,找出文中的比喻句,體會比喻的表達效果。1.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畫出來。2.體會比喻的表達效果:形象、生動。 五.思考問題: 通過比喻,使我們對夸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夸克可以說是目前人們發現的最小的物質結構單位。那么夸克的發現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呢? 科學家實驗往往經歷這樣一個過程:科學實驗,發現問題→提出假說,實驗檢驗→建立理論,不斷完善→發現問題。又產生新的疑問…… 試以夸克的發現為例說明這樣一個過程。 六.你認為物理學家最終發現夸克,*的是什么?(通過文中哪詞語可以看出來) 七.開拓思維訓練: 物理學家不斷探索,發現新知,推動物理研究不斷深入,那么其他行業的人呢?你能再舉一些例子嗎? 形式:先小組交流,再發言。 八.總結: 讓我們環視一下我們美麗的家園——探索之花催開了現代化高科技文明的果實。同學們,讓我們用自己的青春與熱情去探索世界中一個又一個盒子吧! 最后,把屈原的一句話送給大家: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附板書設計】叫三聲夸克 原子----原子核----強子-----夸克 ↖ ↙ 探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