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復習
4、 細心揣摩有特殊意味的語詞,如“不料”等。
范例3 賞析“我們在所有江淮河漢區域,不僅是樹木,而且是森林了。不僅生了根,而且枝葉茂盛了”。
分析:
這一片段生動形象,森林的形象,枝葉茂盛的形象,讓人形象地感知根據地日益壯大,生氣勃勃。如果換成“我們在所有江淮河漢區域,不僅建立了穩固的根據地,而且擴大了根據地。我們的根據地不僅鞏固了,而且贏得了人民群眾衷心的擁護”,意思雖然一樣,但感染力顯然不如。
解答:
“樹木”、“森林”,形象地表明根據地的發展,黨領導下的人民武裝力量的日益壯大,富有氣勢。
解題方法鏈接
1、 對于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語句,可以通過把修辭部分還原成普通語句的方法進行鑒賞;
2、 深入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范例4 解讀《蘆花蕩》開頭的環境描寫
分析:
任何環境描寫都是為塑造人物,表現主題服務的,有時,它也能在情節的發展過程中起一定的作用,如課文中“老頭子”痛打日本鬼子前的對氣候和枯木樁子的描寫。
那么,課文開頭的這段環境描寫究竟有什么作用呢?首先,我們從作者的描寫中感受到了戰爭年代環境的險惡:“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到深夜才能有,“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里躲避炮火去了”。而即使在夜晚,敵人也“從炮樓的小窗子里,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于是,“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同時,我們也感受到了《蘆花蕩》自然環境的優美:“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渲染了淀水的晶瑩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隨著微風的輕拂激起層層漣漪,使得星星也閃爍不定起來,因而給人以“要滴落下來”的幻覺,這是多么令人賞心悅目啊。可是,這樣美麗的國土,竟是被敵人踐踏著,我們怎能不憤怒與抗爭?于是,更重要的是,我們還感受到了白洋淀人民那種在殘酷的環境里頑強生存的英姿:“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充滿了意志和力量。也正是這樣的水土,這樣的人民,才能產生“老頭子”那樣傳奇式的英雄。
解答:
課文開頭的環境描寫,緊扣戰爭背景和人物的心境,不僅渲染了故事的氣氛,也給作品增添了一種戰斗的詩情畫意,構成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解題方法鏈接
對于環境描寫的賞析,首先要扣住它在塑造人物、表現主題或推動情節發展方面的作用來考慮;然后再來研究描寫本身是否真切、生動、簡明。當然,如果我們能對寫作者的風格有所了解,就更有利于我們迅速、準確地把握。比如,如果你知道孫犁的作品總是洋溢著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的話,你就能明白,為什么即使在殘酷的戰爭背景下,作者仍然以沉靜從容的姿態抒寫白洋淀的美麗風光,細心地鐫刻白洋淀人民心靈的塑像。
范例5 賞析課文中描寫“老頭子”心理活動的那一段話。
分析:
心理描寫同樣是為塑造人物、表現主題服務的。任何心理描寫都是特定人物在特定情況下的心理反映。課文中的老頭子是非常自信和自尊的,他對葦塘里的負責同志說:“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可是,這一次卻要帶著掛花的人進去。他是那么喜愛這兩個孩子,孩子受傷了,流血了,他的心也受傷了,也在流血。聽著受傷的大女孩痛苦地哼哼,聽著小女孩的話語,他傷心到極點,內疚到極點。他強烈地自責,他感到自己向部隊作的保證落了空,他感到自己的過失給自己帶來奇恥大辱,使自己丟人現眼,沒有臉去見部隊。強烈的自尊心使他感到無地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