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詩四首學案及答案
6.(1)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污濁的現(xiàn)實中失去自我(2)幽微難言(3)思鄉(xiāng)(4)無限憂愁 老大傷悲
【合作研討】
1.《歸園田居》寫園田種植情況 寫早晚耕耘勞作 寫夕露沾濕我衣 寫隨己心愿生活。《使至塞上》寫使者進入邊塞。以“蓬”“雁”自比暗寫內心郁憤。描繪沙漠中典型景物“孤煙”、“落日”。寫詩人到達邊塞所見情景。《渡荊門送別》敘送別緣起。繪山勢、流水、原野。寫水中映月畫與天邊云霞圖。抒深沉思鄉(xiāng)之情。《登岳陽樓(其一)》寫岳陽樓的地理位置。 融情于景,借景抒懷。 道出心中的無限憤懣。 顧影自憐,感慨身世。
2.這不影響作者的形象,反而有助于突出詩人厭惡混濁官場,保持高尚節(jié)操的形象。
3.指隱居躬耕,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志愿。
4.作為堂堂唐朝的使者,負有朝廷使命的大臣卻以隨風而去的蓬草,振翅北飛的歸雁自比,實乃內心充滿激憤與憂郁之情,與他政治上的失意有關。
5.詩人把筆墨重點用在了他最擅長的寫景上,而寫景之中也融入了濃情。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見數(shù)行歸雁北翔,看出蒼涼之意,而“征蓬”更給人枯寂之感。“征蓬”與“歸雁”一出一入,給人一種蕭條落寞的感覺。“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句寫出了邊塞壯美景色,也寫出了作者置身塞外的深切感受。寫景意境的雄渾,把作者壯闊的心情及粗獷的親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6.詩人乘船出荊門,看到眼前空曠遼闊、一馬平川之景,用一個“隨”字寫出船行山漸遠,群山與平原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的狀態(tài)與動感。而看到滾滾長江東逝水后,則用一個“入”字寫出江水流向遠處,遠處水天相接,好像水流進了碧空一般的壯麗之景。
7.詩人不說自己思念故鄉(xiāng),而說故鄉(xiāng)之水戀戀不舍地一路送我遠行。懷著深情厚意,萬里送行舟從對面寫來,越發(fā)顯出自己思鄉(xiāng)深情。詩以濃重的懷念惜別之情結尾,言有盡而情無窮。
8.“萬里”、“三年”分別從時空的跨度來敘其遭遇之悲,讀之讓人感慨萬千。登高望遠不但不能減輕心中的悲苦,反而更添幾許愁緒。這無邊無際的愁緒當“望遠”“憑危”時更如一江秋水滾滾而出。登高望遠懷鄉(xiāng)思家,乃人之常情也,更何況飽嘗無限家國之痛的詩人呢?國破家亡的切膚之痛早已深入骨髓了啊?此句將詩人的悲、傷、哀、痛推向了極致。
9.⑴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⑵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⑶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⑷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當堂檢測】
1. huì wéi jì kòu 蓬 荊 旌 燕
2. (1)只要(2)廣闊無際的原野(3)海市蜃樓,詩中形容江上云霞的美麗景象(4)指登樓。憑,靠著。危,指高處。
3.⑴ 歸隱山林 ⑵ 王維 孟浩然 山水田園 ⑶ 浪漫 李白 詩仙 ⑷宋 陳與義
4.⑴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⑵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⑶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4)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
5.地點 目的
6. 明月倒映入流速緩慢的長江水中,好像從天上飛來一面明鏡,天上的云彩,層層疊疊,構成海市蜃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