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是金
教師點撥:承諾是一件嚴肅的事情。輕易承諾而不兌現,是一種不良品質。我們在沒有把握答應別人的要求時,不要輕易許下諾言;一旦有所承諾,我們應該努力兌現。踐約守信是我們誠實做人的核心。用一句話或一個詞語說說案例一的教訓。
二、 走進生活,感悟誠信是金
探究設計:
1.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經歷過他人對你不誠信的時候或事情?
2.他給你留下的印象是怎樣的?
3.對你們的交往有什么影響?
4.你有沒有不誠信的時候或事情呢?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這一古訓是說,人在理智狀態下一旦許下諾言,就要忠實地履行承諾。無數事實告訴我們,交往中不兌現自己的承諾,失信于人,就會產生信任危機。“人而無言,不知其可也。”《論語》中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做人不講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立身處世。生活經驗告訴我們,不講誠信的人可以欺人一時,但不可欺人一世,一旦被識破,他就難以在社會上立足,其結果既傷害別人,也傷害自己。為人誠實,言而有信,能得到別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華。
1.對于“責任重于泰山”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
2.有人認為中“對事負責與對人守信是兩回事”,這種看法錯在哪里?
3.有的同學抄襲作業、考試作弊,還認為這是無關緊要的個人小事。你怎樣看待這些事?
學生探討:
探究題目:賣火柴男孩兒實現其承諾了嗎?是什么品質促使他這樣做的?人為什么要踐約守信?讓學生認識誠心在社會當中的作用。
引導學生體驗誠信的人在社會中對別人的影響。
通過社會的當中的人們認為是普遍的現象,讓學生們理解信任的內涵。
課堂練習:
1.你贊成“小節無害論”嗎?
2.贊成的理由是什么?不贊成的理由是什么?
課后小結:我們所做的小事、大事,都要認真面對,在做人方面實質上沒有大事小事之分。生活是點點滴滴的小事構成的,誠信做人就體現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之中。我們做大事的同時也要拘小節,把做事與做人有機地統一起來。
課后作業:自己有過不太誠信的“小節”嗎?對這件事情你體會最深刻的是什么?
課堂回顧:本課講起來不太容易,讓同學們不太能夠理解,需要多在課下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