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受教育權》教案
課前調查:制作一份“我為什么要學習”的調查表爸爸:
媽媽:
老師:
同學:
1、導入:73歲的汪俠老人上大學之事。
各抒己見:爺爺考生和爺爺學生為什么要重回課堂?這個給了我們什么啟示?
(活動目的:使學生明白我們的國家正邁入知識經濟時代,我們的社會正成為學習型社會。)
小結:我們只有不斷地接受教育,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才能使自己跟上社會前進的步伐,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2、七嘴八舌:聯系我們所學的科目(語文,英語,歷史,繪畫,防火知識……說一說掌握知識對我們以后的發展有什么影響?
小結:要讓短暫的生命發光,有尊嚴有意義地度過一生,必須接受教育。對個人來說,知識改變命運。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這一問題,還可補充我國文化程度與失業人數的比較圖來說明。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將教育對人的作用和學習經驗聯系起來,從而體會到接受教育的好處。從公民自身的發展來說,受教育是我國公民應該享有的一項基本權利。 )
3、我來演:
出示案例:“父親不讓女讀書 少女與父對公堂”,思考:
(1)孩子上不上學只是個人的私事嗎?
(2)如果是謝友蘭自己不想上學,她就可以不上學嗎?
活動步驟:(1)找兩個學生表演。(2)小組討論與交流。
小結:受教育是一項基本的人權,是每個公民都享有的一種機會和一項權利,任何人都無權剝奪,包括自己的家長。同時,接受義務教育也是公民的一項法定義務,必須履行。
(設計意圖:通過角色扮演,幫助學生認識到接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權利,同時也是公民的義務。)
4、等式填寫:
人口- 教育= 人口 + 教育=
(活動目的:讓學生較直接地感受到像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要實現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騰飛,必須依靠教育。得出:從國家的發展對公民的要求來說,受教育是一項應盡的義務。)
5、學知導行:就當地情況,查找侵害公民受教育的權利和不履行受教育的義務的現象。
第二課時:接受九年義務教育●○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進一步了解公民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知道九年義務教育的具體內容。
能力目標:通過典型案例的討論引導和教學啟示,初步培養維護自己受教育合法權益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從國家法律的角度對受教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增強依法維護自己受教育權利的能力和履行受教育義務的自覺性。●○教學重點和難點本課時的重點是義務教育的含義和特征;難點是履行受教育義務的自覺性。●○課前準備教師:收集相關資料,圖片,制作成課件;指導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收集一些數據和資料。
學生:查閱教育法和義務教育法的有關規定,對義務教育的法律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綜合設計思路
1、漫畫研討:
(問題設計:①小軍的父親能要求兒子不上學嗎 為什么 ②小亮能拒絕上學嗎 為什么 )
小結:《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2、啟思園:①在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從XX年起,免除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的書本費,雜費,并補助寄宿學生生活費。
②材料:從XX年秋季開始浙江省城鄉義務教育免收學雜費
(問題設計:從以上兩段材料中你能獲得什么信息 為何現階段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所有學習費用不是全部由國家負擔的 )